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50
1
作者 李玉霖 毛伟 +1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16-1725,共10页
区域尺度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于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 区域尺度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于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热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24.45±8.1)mg/g,P含量的平均值为(1.74±0.88)mg/g,氮磷比平均值15.77±7.5.与全球、全国以及区域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些区域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叶片N和P含量,但是叶片N/P无显著差异,具有保守性的特点.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含量N/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木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N含量,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P含量,灌木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氮磷比,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研究区植物叶片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和N/P含量差异显著.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植物叶片P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阿拉善高原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6,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4,说明不同研究区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存在差异.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以及N/P与各研究区年平均温度没有明确相关性,但多年平均降水与叶片P含量以及N/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叶片 生活型 养分
原文传递
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余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101
2
作者 朱震达 王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0-440,共11页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扩大。近10余年来其总的趋势仍在发展,平均每年以2100km^2的速度蔓延。目前,全国已经沙...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扩大。近10余年来其总的趋势仍在发展,平均每年以2100km^2的速度蔓延。目前,全国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面积达19.70×10~4km^2以上,其中以沙质草原农垦区和能源基地附近的情况最为严重。实例说明,沙漠化土地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不仅可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还可以重新恢复其生产潜力成为农牧业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沙漠化 演变 中国
下载PDF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 被引量:89
3
作者 刘彦随 Jay Gao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是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是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地沙漠化主要是长期以来的人口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行为激发了地表自然过程的退化性演替,致使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过去13年土地退化程度总体上在不断加剧,而且退化类型正向多样化发展。最后,依据评价与分析结果,进一步对该区土地退化防治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人类驱动力 农牧交错区 陕西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木下土壤“肥岛”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4
作者 陈广生 曾德慧 +2 位作者 陈伏生 范志平 耿海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95-2300,共6页
世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渐被灌木生态系统取代 ,这种取代过程的发展是由灌木冠幅下土壤中“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相互作用直接造成的 .这种“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的反馈作用能够改变该系统中的植被组成、... 世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渐被灌木生态系统取代 ,这种取代过程的发展是由灌木冠幅下土壤中“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相互作用直接造成的 .这种“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的反馈作用能够改变该系统中的植被组成、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 ,从而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文中从“肥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出发 ,对“肥岛”现象形成的原因、“肥岛”现象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灌木扩散与“肥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对“肥岛”的响应进行了总结 ,并分析了“肥岛”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希望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退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肥岛” 土壤资源 空间异质性 土地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SPOT卫星NDVI数据的神东矿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7
5
作者 吴立新 马保东 刘善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利用SPOT-4/5卫星的NDVI遥感数据,采用沙化土地分级变化检测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神东矿区1999—2008年植被覆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0 a来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指数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矿区内绝大部分地表植被覆盖得到... 利用SPOT-4/5卫星的NDVI遥感数据,采用沙化土地分级变化检测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神东矿区1999—2008年植被覆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10 a来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指数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矿区内绝大部分地表植被覆盖得到改善,其中明显改善区面积达82.13%,退化区面积不足1%;矿区沙漠化情况整体有所好转,重度沙漠化区面积比由88.33%下降到23.56%.结合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与实效分析,表明SPOT-4/5卫星的NDVI数据可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大型煤矿区植被覆盖变化和土地沙化监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土地沙化 矿区环境遥感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61
6
作者 刘康 徐卫华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王效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1,共3页
以甘肃省为对象 ,选择了湿润指数、大风天数、土壤质地和冬春季地表植被覆盖度做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并对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河西地... 以甘肃省为对象 ,选择了湿润指数、大风天数、土壤质地和冬春季地表植被覆盖度做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并对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河西地区以高度敏感为主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以中度和轻度敏感为主 ,祁连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沙漠化 敏感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甘肃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现状、特征与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裘善文 张柏 王志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常抓不懈 ,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土地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 草场退化 牧业 脆弱性 可恢复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遥感和GI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8
作者 周忠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4,66,共4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 ,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故研究石漠化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分布、程度、成因等 ,对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制定资源...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 ,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故研究石漠化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分布、程度、成因等 ,对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制定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水土流失治理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 ,对 2 0 0 0年遥感图像进行解译、编辑处理 ,制作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布图 ,并分析影响其程度的主要参数及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喀斯特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人为因素 土地石漠化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3
9
作者 张登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 :农牧业人口、牲畜总数、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 42 a资料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 ,贡献率是46 .5 % ;第二主成分中的...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 :农牧业人口、牲畜总数、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 42 a资料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 ,贡献率是46 .5 % ;第二主成分中的降水量和大风日数的作用 ,贡献率为 2 4.6 % ;第三主成分中的自然、人为因素 ,贡献率为14.9%。土地沙漠化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生态与经济不相协调的产物 ,其中人口压力下生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影响因子 定量分析 共和盆地 青海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李香云 王立新 +1 位作者 章予舒 张红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5,共8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综合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因素 ,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原则 ,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 ,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进一步 (定量 )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 荒漠化驱动因子 人类活动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成因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43
11
作者 廖允成 付增光 +1 位作者 贾志宽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沙漠化发展最快、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其根本原因在于樵采、过牧、滥垦等人为活动过度。提出农牧交错带防治沙漠化的三大技术体... 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沙漠化发展最快、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其根本原因在于樵采、过牧、滥垦等人为活动过度。提出农牧交错带防治沙漠化的三大技术体系 ,即沙地植被恢复与固沙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 农牧交错带 土地沙漠化 成因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 被引量:46
12
作者 章予舒 王立新 +1 位作者 张红旗 李香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0-278,共9页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土地荒漠化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1
13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2 位作者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1-598,共8页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辖区内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度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间差异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自东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趋势.土壤盐渍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7.6%和14.6%,盐渍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部和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是土壤盐渍化高发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物种数量较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综合生态环境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9%和9.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位于内蒙古中北部,等级较低的区域位于内蒙古西北、东北和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渍化 生境 内蒙古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殿发 卞建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综合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 ,概括出导致该地带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机制 :①脆弱的自然条件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 ,受东亚季风影响的气候条件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驱动力。②... 在综合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 ,概括出导致该地带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机制 :①脆弱的自然条件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 ,受东亚季风影响的气候条件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驱动力。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推动力。③不利的社会因素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土地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 中国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被引量:34
15
作者 安富博 丁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41-47,共7页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的情况下 ,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民勤县荒漠化的防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 土地荒漠化 发展趋势 成因 甘肃
下载PDF
新疆土地荒漠化监测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虎 高亚琪 +1 位作者 王晓峰 王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境内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以新疆全境为控制总体,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全疆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新疆是个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77.08%。在荒漠化土地...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境内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以新疆全境为控制总体,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全疆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新疆是个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77.08%。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92%,荒漠化林地占4%,荒漠化草地占45%,荒漠化未利用地占49%。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22.92%,轻度荒漠化占5.69%,中度荒漠化占16.58%,重度荒漠化占33.19%,极重度荒漠化占21.61%。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58.23%,水蚀荒漠化占8.69%,盐渍荒漠化占6.52%,冻融荒漠化占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GIS 土地调查 新疆
下载PDF
山西高原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金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草地退化是我国北方地区突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在论述草地退化概念、动因、退化指标及等级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山西 草地退化 成因 退化指标 退化等级 防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赵哈林 周瑞莲 +1 位作者 苏永中 李玉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6-982,共7页
通过地面调查,研究了沙漠化对科尔沁沙地农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漠化的发展,科尔沁沙地土壤碳、氮含量明显下降。和非沙漠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下降12... 通过地面调查,研究了沙漠化对科尔沁沙地农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漠化的发展,科尔沁沙地土壤碳、氮含量明显下降。和非沙漠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下降12.3%和15.3%、22.2%和24.7%、39.5%和44.7%、64.4%和63.5%;和非沙漠化草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56.3%和48.7%、78.4%和74.4%、88.9%和84.6%、91.6%和84.6%。截至2000年,科尔沁沙漠化总面积已经达到50197.5km2,由于沙漠化而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损失总量分别为36.39Mt和7.89Mt,其中草地分别占91.12%和86.06%,农田分别占8.88%和13.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损失主要源于风蚀所引起的土壤粘粉粒的减少。因此,在科尔沁沙地,防治土壤风蚀对于减少农田和草地土壤碳、氮损失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沙漠化 有机碳 全氮 损失量
下载PDF
中国土地荒漠化分类系统探讨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淑珍 柴宗新 范建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对前人研究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成果的学习消化并结合自己多年对土地荒漠化研究 ,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和分类系统 ,以主导营力和表现形式为划分指标 ,不但将全国划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化学作用和人为直接作用等 4... 通过对前人研究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成果的学习消化并结合自己多年对土地荒漠化研究 ,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和分类系统 ,以主导营力和表现形式为划分指标 ,不但将全国划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化学作用和人为直接作用等 4个类型 ,而且从不同类型中再细分出侵蚀劣地 ,侵蚀裸岩、裸土 ,堆积沙砾地 ,土壤劣化 ;风蚀劣地 ,风积半流动沙丘 ,风蚀裸地 ,土壤粗化、贫化 ;次生盐渍化、酸化、碱化地 ,三废污染 ,农药、化肥污染 ;废弃土、石、渣堆积 ,人工挖掘劣地等 13个亚类 ,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形成等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类型划分原则 分类系统 中国
下载PDF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韩丽文 李祝贺 +1 位作者 单学平 张新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0-213,共4页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治沙工程;强制节约水资源,开展径流林业;调整费税,政府投资放粮,携手治沙抗贫。提出了防沙治沙的总体原则、方针、思路和技术对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化 防沙治沙 原则 技术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