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16
1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农地非农化 计量模型 经济驱动机制 耕地保护 土地政策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2 位作者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3-546,共4页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变化 转移矩阵 分维度 驱动力 GIS 遥感图像
下载PDF
China’s urban expansion from 1990 to 2010 determined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67
3
作者 WANG Lei LI CongCong +8 位作者 YING Qing CHENG Xiao WANG XiaoYi LI XueYan HU LuanYun LIANG Lu YU Le HUANG HuaBing GONG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2期2802-2812,共11页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ource of Landsat TM/ETM+ in 1990s,2000s and 2010s,all urba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are mapped mainly by human interpretation.Mapp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and refined by the same analyst with t... Based on the same data source of Landsat TM/ETM+ in 1990s,2000s and 2010s,all urba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are mapped mainly by human interpretation.Mapp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and refined by the same analyst with the same set of criteria.The results show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urban area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more than 2 times.The greatest area of urbanization changed from Northeastern provinces in 1990s to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n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and Zhejiang in 2010s.Urban areas are mostly converted from croplands in China.Approximately 17750 km 2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urban lands.Furthermore,the conversion from 2000 to 2010 doubled that from 1990 to 2000.During the 20 years,the most urbanized provinces are Jiangsu,Guangdong,Shandong and Zhejiang.We also analyzed built-up areas,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 and population of 147 cit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greater than 500000 in 2009.The result shows coastal cities and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with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per unit of built-up areas,resource-based cities have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ost coastal provinces are lower than central provinces and Guangdong.The newly created urban expansion dataset is useful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trend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imul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dynamics;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ization,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studie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as well as land us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扩张 卫星遥感 landSAT 城市建成区 资源型城市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密度
原文传递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胁迫转换与优化配置——以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彦随 方创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40,共7页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土地、库区移民安置和新城及工矿迁建等带来了库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巨大变化。为此 ,如何构建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的宏观土地利用类型新格局 ,不仅是近10年内百万移民安置和生产布局的重点 ,而且关...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土地、库区移民安置和新城及工矿迁建等带来了库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巨大变化。为此 ,如何构建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的宏观土地利用类型新格局 ,不仅是近10年内百万移民安置和生产布局的重点 ,而且关系到库区未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在土地淹没与置换的胁迫条件下 ,库区土地资源类型转换的方式与过程 ;从要素控制、地段设计到系统模式优化的不同层次 ,提出了库区土地生态设计模式与措施 ;并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库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转换 土地利用类型 优化配置 三峡库区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原理
下载PDF
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下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EM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实证分析 被引量:51
5
作者 吴萌 甘臣林 +1 位作者 任立 陈银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71,共10页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认知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利用"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土地流转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认知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利用"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土地流转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在农户土地流转认知中的作用。研究证实:不同农户认知群体之间存在不同流转认知偏好,"无文化的老农民"相对于"有文化的年轻职业者"在土地流转认知中更加保守;农户对土地的需求普遍偏向土地的资产属性和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具备内在动力;然而,出于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农户不会因为其家庭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明显脱离土地而产生强烈的土地转出愿意,农户的家庭生计条件及"土地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村镇干部"取信于民"是农户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促进土地流转认知的最重要因素;流转价格是对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物质与精神"双重损失"的资金补偿,两者的匹配程度对农户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要规范流转程序、健全流转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和支持农村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和农业经营扶持机制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分布式认知 农户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生态脆弱带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石敏俊 王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以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探讨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退化的机制,并重点就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用玉米及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扩大舍饲动... 以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探讨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退化的机制,并重点就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用玉米及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扩大舍饲动物饲养,或者扩大种植葵花或油料作物等商品作物以替代自给性作物糜子,将可以在不加剧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增加农户收入。模型结果还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农户会减少坡地垦殖。这表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脆弱带 人地关系 行为机制模型 土地退化 农村环境问题
下载PDF
国外土地流转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6
7
作者 范怀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4-488,518,共6页
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土地制度是破解我国"三农"难题的关键所在。研究和分析世界一些国家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土地流转,破解我国"三农"... 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土地制度是破解我国"三农"难题的关键所在。研究和分析世界一些国家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土地流转,破解我国"三农"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流转趋势 国外启示
原文传递
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4 位作者 董婷婷 董秀茹 边振兴 贾树海 孙福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103,共4页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中国严格保护耕地的一项基本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即包括数量平衡又包括质量平衡。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基础之上,进行了辽宁省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测算,建立了耕地各等级之间...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中国严格保护耕地的一项基本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即包括数量平衡又包括质量平衡。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基础之上,进行了辽宁省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测算,建立了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应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各等级折算系数间的变化规律,二是要注意耕地各等级系数间的变化梯度,本研究最后提出在依据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进行补充耕地时,有必要建立所补充耕地的质量标准体系,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等级折算 占补平衡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质量 库兹涅茨曲线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吴次芳 杨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9-37,共9页
将现行体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地... 将现行体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不但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且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然而现行农地保护制度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非农化 面板数据模型 制度收益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星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收益分配及其合理性评价——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梁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对其分配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在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中,农民集体及个人所得收益的比例最小,而土地使用者及地方政府分配比例最大。研究结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对其分配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在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中,农民集体及个人所得收益的比例最小,而土地使用者及地方政府分配比例最大。研究结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由低成本的土地非农化推动的,而这种低成本是以农民集体及个人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非农化 收益分配 合理性评价
下载PDF
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的逻辑变换及方案形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靳相木 欧阳亦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共8页
研究目的:以"法理逻辑—政治逻辑—新法理逻辑"变换为线索,探索自动续期的理论及方案。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多学科综合法。研究结果:申请续期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法理逻辑的必然要求,《物权法》刻意将住宅建设用... 研究目的:以"法理逻辑—政治逻辑—新法理逻辑"变换为线索,探索自动续期的理论及方案。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多学科综合法。研究结果:申请续期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法理逻辑的必然要求,《物权法》刻意将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与非住宅建设用地申请续期分别开,其背后的逻辑是引入住宅建设用地续期这个法律问题的政治解决方式,今后自动续期方案的设计也因此须循入政治逻辑的轨道。研究结论:自动续期是《物权法》赋予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法定权利,其要旨是不以谈判、合意和缴纳对价作为续期要件。住宅建设用地期间届满后,除公共利益原因外,使用权人可以自行持相关证件到权责机关办理新一个期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但自动续期生效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年金。为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年金应以房地产保有税附加的方式,按一定比例"钉"住房地产保有税,搭上未来房地产税征收体系的便车。随着在国有土地之上赋权于民的新、旧法理逻辑的更替,自动续期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框架的重大变革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自动续期 逻辑转换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民意
下载PDF
重庆市国家级农用地分等汇总前后等别分布规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青璞 孔祥斌 +4 位作者 郧文聚 苏强 黄家林 张孝成 李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7-303,共7页
为了验证全国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与原省级成果分布规律的一致性与继承性,以及汇总成果与区域本底资源匹配程度的差异程度,该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重庆市农用地等别转换前后的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国家级... 为了验证全国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与原省级成果分布规律的一致性与继承性,以及汇总成果与区域本底资源匹配程度的差异程度,该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重庆市农用地等别转换前后的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国家级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的分布规律与标准耕作制度、土壤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以省级成果的标准粮产量作为等别的转化纽带,成功实现了省级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向国家级相应等别的成果转化;转化后结果显示,国家相应等别的面积比例分布规律与重庆市等别面积比例一致;转化后的国家农用地等别与区域的标准耕作制度、土壤和海拔的分析表明,在重庆市2个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内,水田类的自然等别要高于旱地类的自然等别,2个标准耕作制度间相比,渝西方山丘陵区和渝东南方低、中山区的自然等别要高于渝中平行岭谷低山区和渝东北中山区的自然等别;国家农用地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分布与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继承了原市级成果的等别序列,并且实现了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全国统一可比,国家农用地分等汇总技术方法为实现全国统一可比的农用地分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汇总 等别 农用地 转换 对比
下载PDF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分析及退耕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爱栋 许实 +2 位作者 曾薇 曲福田 马贤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5-225,共11页
受不利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稳定生产和可持续生产能力较弱。基于全国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系统分析了地区不稳定耕地现状、成因,并进一步以新疆尉犁县为典型案例,建立基于生态约束强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设... 受不利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稳定生产和可持续生产能力较弱。基于全国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系统分析了地区不稳定耕地现状、成因,并进一步以新疆尉犁县为典型案例,建立基于生态约束强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设置生态安全情景、综合协调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三种不稳定耕地退耕情景,模拟地区不稳定耕地退耕前后土地用途调整及退耕规模,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情景下不稳定耕地退耕影响及退耕可行性。研究发现,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510 021.53 hm2不稳定耕地,集中分布于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和宁夏中南部,以旱地、水浇地为主的地类结构及较低的耕地质量导致不稳定耕地利用状况普遍不佳;2土地荒漠化、沙化是地区不稳定耕地形成的主要原因,草原、林区和内陆河道过度开垦也是造成地区耕地不稳定的因素;3三种退耕情景下,尉犁县棉花产量将分别下降28.64%、20.34%和10.43%,农民短期棉花种植收入虽受到严重影响,但考虑到退耕后土地用途调整带来的林果业等长期收入,农民总收入将分别增长10.41%、12.01%和15.25%,退耕也有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增长26 743.05万元、19 559.81万元和15 147.52万元,综合权衡下尉犁县不稳定耕地退耕具有可行性。西北地区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土地的无序开垦,尽快出台区域生态红线等管制制度,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达到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荒地开垦 生态系统 经济分析 西北地区 不稳定耕地 退耕 可行性评估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现行决策的片面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地的盲目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文章从可持续利... 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现行决策的片面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地的盲目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文章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通过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和外部性的分析及评价,优化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城市流转 选择价值 外部性 条件评估法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中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比例测算:理论方法与实证——基于土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流涛 李俊岭 +2 位作者 陈常优 李小光 张米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9,共6页
基于土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理论构建农地非农化中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测算模型,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省的典型土地征收-出让样点为核算单元,对各城市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用地类型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比例进行测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 基于土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理论构建农地非农化中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测算模型,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省的典型土地征收-出让样点为核算单元,对各城市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用地类型土地增值收益及合理分配比例进行测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土地的增值收益差异较大,商业用地增值收益普遍高于住宅和工业。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区域层面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增值收益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增值收益低"的特征,在城市内部区位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区段,其土地增值收益也较大;2)在现状的分配体制下,农民和政府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比不足1:9,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远远低于政府;3)在农地发展权和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框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应分配到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介于35-45%之间,政府应得到的合理比例介于55-6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增值收益 合理分配 土地发展权
原文传递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道林 强真 毕继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征收 农地转用 土地增值 土地价格
下载PDF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 of Soil Conserv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10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7
20
作者 RAO Enming XIAO Yi +1 位作者 OUYANG Zhiyun ZHENG 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65-173,共9页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al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s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We used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al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s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We used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nd county-level socioeconomic data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soil conserv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10, and to analyze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pland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decreased by 3.74%, while urban land, forest, and grassland areas increased by 46.78%, 0.86%, and 1.12%, respectively. The soil conservation increased by 1.88 × 10^(11) kg, with deterioration only in some local areas. The improved and the degraded areas accounted for 6.41% and 2.4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respective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nd urbanization explained 57.80% and 23.90%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soil conservation change, respectively, and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factors enhancing soil conservatio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Furthermore, industrial adjustment, by increasing shares of Industry and Service and reducing those of Agriculture, has also promoted soil conservation. Our results quantitatively showed and emphasized the contributions to soil conservation improvement made by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and promoting urbanization. Consequent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and help guide futur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nservation ecosystem servic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 ecological restoration urbanization sou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