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3椎板切除单开门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为 陈百成 +4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丁文元 李宝俊 姚晓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传统C3~7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探讨C3切除、C4~7成形的改良椎板成形术是否相对于传统的椎板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接受C3椎板切除的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4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 目的对传统C3~7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探讨C3切除、C4~7成形的改良椎板成形术是否相对于传统的椎板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接受C3椎板切除的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4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7个月);同期接受传统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12~4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59.2%±11.3%,B组患者为60.1%±1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2.7%,B组为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1%±1.6%,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4%±3.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4.6°±4.0°,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1.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3椎板切除的椎板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以维持颈半棘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从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 椎板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2
作者 孙凤龙 梁庆晨 +6 位作者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刁文博 闫明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5-765,共11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选取同期匹配的采用开放半椎板减压手术29例作为对照(开放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57.17±9.99)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硬膜囊横断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隙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VH)、椎间隙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DH)和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7个月,平均(19.2±2.95)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60.88±6.49)min,开放组为(52.07±9.45)min(t=4.277,P=0.000);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5.63±10.14)ml,开放组为(78.79±12.58)ml(t=7.952,P=0.000);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23.31±4.56)mm,开放组为(82.59±7.66)mm(t=12.047,P=0.000);微创组卧床时间平均(21.97±6.42)h,开放组为(78.79± 12.58)h(t=12.047,P=0.000);微创组住院时间平均(8.53±2.75)d,开放组为(11.34±3.12)d(t=3.745,P=0.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VAS评分平均(1.06±0.56)分,开放组为(1.14±0.74)分(t=0.469,P=0.634);微创组ROM平均5.66°±1.12°,开放组为5.56°±1.13°(t=0.140,P=0.710);微创组VH平均(14.75±2.81)mm,开放组为(14.44± 2.89)mm(t=0.181,P=0.672);微创组DH平均(6.30±0.83)mm,开放组为(6.19±0.90)mm(t=0.282,P=0.59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平均为13.25%±1.08%,开放组为14.28%±2.10%(t=5.911,P=0.018);微创组DSCA平均为(108.56±8.69)mm^2,开放组为(117.28±11.09)mm^2(t=11.774,P=0.001);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开放手术与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孙凤龙 李军 +6 位作者 梁庆晨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刁文博 闫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05-811,共7页
背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优势进行椎板减压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手术... 背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优势进行椎板减压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其中32例行传统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为开放组,46例行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手术为内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相比于传统半椎板切开减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减压要求基础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较少,更有效的保留了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梁裕 张云海 龚耀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 45只新西兰大白兔L5 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组。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增强MRI扫...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 45只新西兰大白兔L5 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组。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增强MRI扫描等手段 ,检测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影响。 结果 大剂量组 (10mg·kg 1 ·d 1 )和小剂量组(5mg·kg 1 ·d 1 )硬膜外瘢痕形成较对照组 (未用药 )少 ,创伤后炎性反应抑制明显 ;大剂量药物较小剂量药物作用更强 ,但两组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瘢痕 非甾类消炎药 预防
原文传递
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腔瘢痕预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陆少磊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8-244,共7页
目的比较腰椎手术后硬膜外放置明胶海绵、几丁糖和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HA)对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96只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 24只。一组为对照组,其它三组分别于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和... 目的比较腰椎手术后硬膜外放置明胶海绵、几丁糖和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HA)对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96只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 24只。一组为对照组,其它三组分别于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和椎间盘破坏术关闭切口前在硬膜外腔放置明胶海绵、几丁糖和高分子量 HA。分别在术后第 2、 4、 8、 12周时,每组各取 6只大鼠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切片 (HE、 VG和免疫组化染色 )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多少和椎管的大小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检测对照组和高分子量 HA组大鼠脑脊液中的 HA浓度。结果几丁糖和高分子量 HA组的硬膜外瘢痕比其它各组显著减少 (P< 0.05);椎管的大小在各组各时段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在各组各时段均可见到纤维环的环状纤维未能修复椎间盘手术带来的连续性中断。所有脑脊液标本中 HA浓度最高的 2例在 2周时的 HA组。结论几丁糖和高分子量 HA能减少后路腰椎间盘术后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评价材料对硬膜外瘢痕影响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对椎间盘破口愈合的影响;在硬膜外腔放置各种材料时应考虑到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硬膜外腔瘢痕 预防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硬脊膜粘连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樊天佑 侯筱魁 黄河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5 7只 ,行L2、L5椎板切除 ,114个节段分 3组 ,分别植入不同材料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组 ;分子量 1 5× 10 6透明质酸钠组 ;生理...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5 7只 ,行L2、L5椎板切除 ,114个节段分 3组 ,分别植入不同材料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组 ;分子量 1 5× 10 6透明质酸钠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 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 ,分别作图像分析和生化定量检查。结果 :分子量 1 0× 10 6透明质酸钠虽有抗炎和预防粘连的部分作用 ,但不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渗出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而分子量为 1 5×10 6透明质酸钠不仅具有抗炎作用 ,而且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渗出 ,促进组织修复 ,减少瘢痕形成。结论 :两种透明质酸钠均具有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作用 ,但以分子量 1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脊膜粘连 预防 透明质酸钠 分子量
下载PDF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2
7
作者 郭继东 侯树勋 +4 位作者 李利 史亚民 吴闻文 王华东 商卫林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被引量:32
8
作者 任斌 蔡林 +3 位作者 王建平 邓洲铭 陈志龙 杨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人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后路手术 椎板切除 疗效
下载PDF
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多椎板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周跃 梅芳瑞 张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报道1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多椎板切除减压术。男121例,女75例。并通过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多椎板切除减压术明显破坏腰椎的稳定性(p<0.01)。(2)保留脊柱后韧带... 本文报道1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多椎板切除减压术。男121例,女75例。并通过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多椎板切除减压术明显破坏腰椎的稳定性(p<0.01)。(2)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将明显提高腰椎的抗弯强度(p<0.01和降低腰椎术后屈伸活动度(p<0.01)。(3)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减轻术后腰椎过度屈曲和后凸畸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还简介了该手术基本方法和临床效果,认为手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符合尽量减少后柱破坏的手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减压术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庆明 雍宜民 沈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0年优良率73.52%。改善率与术前腰腿痛持续时间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有显著性相关,年龄、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与改善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三种经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进 孔清泉 宋跃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08-614,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接受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探讨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方法2010年8月至2...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接受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探讨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椎间孔、椎板间和经髂骨椎间孔3种手术入路的PELD治疗的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29~72)岁,平均病程6.7(3~23)个月,记录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中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患者腰痛、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功能恢复,术后12个月评价责任神经根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完成,2例采用椎间孔入路的病例(椎间孔外合并椎间孔内型)中转为经髂骨入路完成手术。经髂骨入路平均手术时间长于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分别是75(65~110)min,45(35~80)min,50(40~90)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椎间孔入路16.5次、经椎板间入路2.6次、经髂骨入路33.4次。所有病例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经髂骨入路组有1例骶髂关节面的损伤,目前尚无复发病例。术后各组内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间孔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1±5.9)分、(71.8±7.5)分、(38.6±4.5)分降至术后1年(3.3±2.5)分、(4.4±4.6)分、(7.2±2.6)分(P<0.05);椎板间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5±5.2)分、(71.0±5.8)分、(37.7±4.3)分降至术后1年(7.0±3.6)分、(4.7±4.7)分、(8.1±4.2)分(P<0.05);经髂骨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板切除 腰椎 髂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宝林 张绍东 +2 位作者 王小虎 刘磊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戎利民 蔡道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3-14,共2页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柱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 3个月 ,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硬膜外疤痕组织少 ,疤痕与硬膜间仅有少量散在粘连。游离脂肪移植组 ,移植的脂肪块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 ,硬膜囊前后均有粘连。空白对照组有较厚的疤痕增生 ,硬膜囊周围的粘连最为明显。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能减少实验动物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疤痕形成和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纤维蛋白凝胶 预防
下载PDF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翁小杰 艾玉 杨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 1 2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宣教指导。结果 实验组在教育后 ,患...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 1 2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宣教指导。结果 实验组在教育后 ,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亦有改善 ,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 ,是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 效果
下载PDF
颈椎椎管内肿瘤术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3 位作者 马长城 李振东 刘彬 陈晓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的82例颈椎管内肿瘤。对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82次后路手术按手术方...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的82例颈椎管内肿瘤。对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82次后路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后方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1例;B组:经半椎板切除入路31例。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至14年,颈椎不稳定发生率A组12%、B组3%,A组高于B组(P〈0.05)。A组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为18%、B组为6%,B组小于A组(P〈0.05)。颈椎总活动度变化,A组手术后颈椎运动范围减小17%,B组手术后颈椎运动范围无改变(P〈0.05)。远期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管内肿瘤,常规椎板切除及半椎板两种术式均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变化。半椎板入路对颈椎生理曲度及运动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板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脊柱稳定性
原文传递
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与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3 位作者 田永昊 郑燕平 王磊 李建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比较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或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患者资料。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 目的比较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或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患者资料。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组(简称棘突劈开组)及传统腰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组(简称椎板切除组)。棘突劈开组共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9-71岁,平均59.4岁。椎板切除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52-69岁,平均61.1岁。术后第3天行血肌酸激酶测定。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ion,JOA)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作为手术前后主、客观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CT扫描评价棘突愈合情况。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多裂肌MR面积。结果棘突劈开组21例、椎板切除组24例获得2年以上有效随访。棘突劈开组术前腰痛及下肢痛VAS、JOA评分、多裂肌MR面积分别为:(5.6±1.7)分、(7.1±0.4)分、(11.6±2.6)分、(5.8±1.8)cm^2;椎板切除组分别为(6.2±1.2)分、(7.9+1.3)分、(10.9±1.0)分、(6.1±2.0)cm^2。棘突劈开组术后第3天血肌酸激酶测定值明显小于椎板切除组。棘突劈开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劈开棘突均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棘突劈开组下肢痛VAS、JOA评分及改善率分别与椎板切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棘突劈开组腰痛VAS评分、多裂肌萎缩比分别为(1.0±0.5)分、6-4%±1.2%;椎板切除组分别为(2.6±0.7)分、15.7%±3.0%,棘突劈开组均优于椎板切除组。两组动力位X线片均未见继发性腰椎不稳。结论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压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痛发生率,保护双侧多裂肌棘突止点及对侧多裂肌在椎板的附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椎板切除术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人工椎板预防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唐文胜 蒋电明 +5 位作者 安洪 李帮春 孟纯阳 肖智博 徐兵 赵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75-67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龄雄性家犬行L5椎板切除,实验组13只行复合人工椎板植入,另9只作空白对照。术后4、8、16、24周各时相点摄X线片,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周行MRI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16~24周复合人工椎板界面观察到软骨细胞及板层骨,硬膜粘连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术后24周时MRI显示实验组椎管完整性恢复。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攮磷灰石 聚酰胺66 人工椎板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刚 戴腾 施克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实施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实施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曲度指数丢失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单开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少于全椎板切除组;在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等方面少于全椎板切除组。两组在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单开门 微型钛板 侧块螺钉 全椎板切除
原文传递
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7
19
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3 位作者 马长城 李振东 刘彬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40-945,共6页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椎板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组织创伤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柯 叶枫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血清学指标检查,探讨两种术式对术后早期疼...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血清学指标检查,探讨两种术式对术后早期疼痛和组织创伤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2016年9月共纳入90例手术治疗的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PTED组47例,均予以PTED手术治疗;开窗组43例,均予以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获随访1年,对比其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改善情况;并于术后当天和3 d时,对其血清中的疼痛物质、炎性因子和应激激素水平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D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疗效:两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PTED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开窗组(P<0.05)。(3)血清学指标:PTED组术后当天和术后3 d的疼痛物质(SP、NPY、PGE2、NGF),炎症因子(TNF-α、MMP3、IL-17)以及应激激素(Cor、DA、NE、ACTH、ALD)等血清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窗术式相比,PTED手术后早期疼痛较轻,且疼痛物质、炎性因子和应激物质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术后创伤、促进其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术后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