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韩晓东 楼章华 +2 位作者 姚炎明 杨卫东 蔡希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本文在充分利用开发检查井全井段取芯 ,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的基础上 ,结合密集开发井网的动态资料 ,分析了各种砂体在井间的连通性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系统总结了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演化与湖面升降对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过... 本文在充分利用开发检查井全井段取芯 ,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的基础上 ,结合密集开发井网的动态资料 ,分析了各种砂体在井间的连通性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系统总结了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演化与湖面升降对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过程及其前缘砂体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角洲 浅水三角洲 沉积动力学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9
2
作者 纪友亮 冯建辉 +2 位作者 王声朗 张宏安 王德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存在着牵引流和暴露地表的标志,其成因和沉积模式需要重新认识。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电性及岩心等资料识别出湖平面变化的5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 0 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高水位沉积期,湖岸线距盆地中心较远,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盆地边缘发育粗碎屑岩沉积;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低水位沉积期湖岸线向盆地中心退缩了10~30km ,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盐膏岩的周围发育低位域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湖滩坝相的粗碎屑岩体。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引起的湖岸线迁移,导致高水位和低水位沉积期湖盆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动态的模式来预测砂体的分布,在指导油气勘探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沉积期 沙三段 古地理特征 湖岸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湖平面变化 暗色泥岩 沉积中心 碎屑岩沉积 岩相古地理 盐膏岩 油气储层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 边缘发育 水位下降 扇三角洲 油气勘探 深水相 高水位 低水位 盆地
下载PDF
洱海近50a来沉水植被演替及其主要驱动要素 被引量:44
3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6 位作者 曹特 钟家有 张霄林 过龙根 张萌 倪乐意 王圣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4-861,共8页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生、过渡、顶级和衰退等主要阶段;自1980s以来,流域入湖营养盐增加、水质持续下降、藻类生物量逐年升高、沉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和抑藻功能退化等因素是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与分布的原动力,水位大幅波动加速了洱海水生态系统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并导致沉水植物大量衰退和某些特有物种消失.因此,在洱海水生态系统的治理以及沉水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降低外源营养盐输入和优化水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位波动 富营养化 沉水植被 演替
下载PDF
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长期变化特征(2009-2016年) 被引量:42
4
作者 钱奎梅 刘宝贵 陈宇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5-1044,共10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剧烈的季节性水位变化.为了解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09—2016年每季度在鄱阳湖15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鄱阳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研究...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剧烈的季节性水位变化.为了解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09—2016年每季度在鄱阳湖15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鄱阳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6属. 2009—201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044、0.252、0.335、6.379、3.945、2.912、3.562和1.550 mg/L.硅藻门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门类.鄱阳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7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C、D、G、H1、J、Lo、M、MP、N、P、S1、Tc、Wo、W1和Y)为优势功能群. 2009—2011年,功能群P、Y、MP、D为优势类群,2012—2016年,功能群P、Y、MP、H1、Lo为优势类群.鄱阳湖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不同水文阶段的演替规律为:枯水期P、MP、Y、Lo、D,涨水期P、Y、D、MP、H1,丰水期P、Y、D、MP、Lo、H1,退水期P、Y、MP、G. RD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变化、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悬浮物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是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植物 功能群 水位波动
下载PDF
内蒙古安固里淖—泊江海子全新世中晚期湖泊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31
5
作者 翟秋敏 邱维理 +2 位作者 李容全 赵烨 郑良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4-91,共8页
与全新世海面变化相比 ,内陆封闭湖泊沉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更具有优势。对安固里淖和泊江海子两个湖泊的钻孔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分析 ,结果表明 :84 0 0aBP以来 ,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增温阶段 (84 0 0~ 730 0aBP)、鼎盛阶段 (730 ... 与全新世海面变化相比 ,内陆封闭湖泊沉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更具有优势。对安固里淖和泊江海子两个湖泊的钻孔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分析 ,结果表明 :84 0 0aBP以来 ,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增温阶段 (84 0 0~ 730 0aBP)、鼎盛阶段 (730 0~ 6 2 0 0aBP)、气候波动阶段 (550 0~50 0 0aBP)、亚稳定湿润阶段 (50 0 0~ 30 0 0aBP)和降温阶段 (30 0 0aBP至今 ) ,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基本一致 ;2 70aBP(16 80A .D .)以来 ,研究区气候略向湿润方向转化 ;本世纪 50年代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全新世 湖泊沉积 沉积特征 气候变化 湖面变化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频湖平面变化及低位砂体预测 被引量:32
6
作者 纪友亮 冯建辉 +2 位作者 王声朗 张宏安 王德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12,共14页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 ,湖平面变化频繁 ,有长周期 ,也有短周期 ,根据录井及岩芯等资料识别出的湖平面变化的 6级周期 ,其变化频率约为 10 0 0次 /Ma。根据计算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 30m。在高位期 ,盆地沉积中心...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 ,湖平面变化频繁 ,有长周期 ,也有短周期 ,根据录井及岩芯等资料识别出的湖平面变化的 6级周期 ,其变化频率约为 10 0 0次 /Ma。根据计算 ,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 30m。在高位期 ,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 ;在水位下降期 ,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 ;在低水位期 ,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 ,因此在垂向上常发育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 ,以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 .这种砂体多为低水位期三角洲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湖平面变化 古水深 岩盐成因 砂岩 含油气储层 成因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大布苏湖全新世沉积岩心的碳酸盐含量与湖面波动 被引量:25
7
作者 介冬梅 吕金福 +3 位作者 李志民 冷雪天 王升忠 张桂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2,共6页
大布苏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为罕见的盐湖 ,通过对该湖现代湖盆碳酸盐沉积相的分析 ,以及钻孔岩心碳酸盐含量和 1 4 C年代的测定 ,探讨了大布苏湖全新世湖面波动与环境演化的过程 ,结果表明 ,大布苏湖有两次高湖面时期 ,分别为 10 45 0~ ... 大布苏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为罕见的盐湖 ,通过对该湖现代湖盆碳酸盐沉积相的分析 ,以及钻孔岩心碳酸盐含量和 1 4 C年代的测定 ,探讨了大布苏湖全新世湖面波动与环境演化的过程 ,结果表明 ,大布苏湖有两次高湖面时期 ,分别为 10 45 0~ 72 6 0和 5 40 0~ 36 0 0 a BP,湖泊水位稳定在 12 5 m以上 ,这两个时期也是松嫩沙地古土壤集中发育的时期 ,晚全新世以来 ,大布苏湖明显萎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沉积相 湖面波动 全新世 大布苏湖 碳同位素 古环境
下载PDF
云南程海现代沉积物环境记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本文通过对程海沉积物C、H、N等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的综合分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有机质H/C及C/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发现它们均可作为程海水位波动及区域气候干湿变迁的替代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的水位和区域气候干湿变化明显经... 本文通过对程海沉积物C、H、N等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的综合分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有机质H/C及C/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发现它们均可作为程海水位波动及区域气候干湿变迁的替代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的水位和区域气候干湿变化明显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但整体上程海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水位波动 气候变化 程海
下载PDF
近40a岱海湖面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梁文军 春喜 +4 位作者 刘继遥 雪梅 斯琴毕力格 吴智文 宋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
文中以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形图和13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岱海水域面积和流域耕地面积,探讨其最近40a内时空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从1976年的149.55km^2萎缩到2015年的60.54km^2,... 文中以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形图和13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岱海水域面积和流域耕地面积,探讨其最近40a内时空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从1976年的149.55km^2萎缩到2015年的60.54km^2,缩减幅度达到59.52%。其中1995-2000年湖面萎缩最显著,缩减面积达到18.76km^2,2000-2006年湖面萎缩了5.01km^2,2010-2015年间又缩减了8.85km^2。从湖泊面积变化过程分析发现,其面积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以及气候暖干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自1976-2015年间气温升幅明显,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入湖径流量减少明显。随流域人口迅速增长导致流域工农业总用水量快速增加,对湖泊面积变化形成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环境 湖面波动 遥感分析 驱动机制 湖泊盆地
原文传递
西藏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麦学舜 朱大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 古气候 ^11C测年 孢粉记录 湖相沉积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维 王为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345-6352,共8页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其下游第一个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文、水质以及湿地环境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峡工程已经开始影响到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水位波动、水质以及植被演替等。以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河湖交互作用和洞庭湖...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其下游第一个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文、水质以及湿地环境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峡工程已经开始影响到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水位波动、水质以及植被演替等。以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河湖交互作用和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为基础,从长江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文、水质以及湿地植被演替等方面综述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的综合影响。三峡工程减缓了长江输入洞庭湖泥沙的淤积速率,对短期内增加洞庭湖区调蓄空间、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总体上减少了洞庭湖上游的来水量,改变了洞庭湖原来的水位/量变化规律。给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其水质改变尚存一定争议,但至少在局部地区加剧了污染。水位变化和泥沙淤积趋缓协同改变了洞庭湖湿地原有植被演替方式,改以慢速方式演替,即群落演替的主要模式为:水生植物—虉草或苔草—芦苇—木本植物。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为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江湖关系 泥沙淤积 水位波动 水质 植被演替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立华 陈桂琛 彭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2-37,共6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近三十年来由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周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湖水位下降达3.35m,湖面收缩约300多km^2。根据调查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4.36×10~8m^3...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近三十年来由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周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湖水位下降达3.35m,湖面收缩约300多km^2。根据调查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4.36×10~8m^3,而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8.7%。仅占湖面蒸发量的1%。所以,人为耗水与湖水位波动无明显相关,湖水位下降虽然是综合效应,但主导因素是气候变化,并导致湖周生态环境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人类活动 水位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呼伦湖晚第四纪湖相地层沉积学及湖面波动历史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苏民 吉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对内蒙古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地区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沉积构造、结构、垂向层序等)和^(14)C年代地层学研究,并逐层识别出地层剖面的各种沉积相类型,包括开阔湖、近岸带、滨岸沙滩、滨岸沼泽和滨岸沙丘等不同类型沉积,依此... 对内蒙古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地区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沉积构造、结构、垂向层序等)和^(14)C年代地层学研究,并逐层识别出地层剖面的各种沉积相类型,包括开阔湖、近岸带、滨岸沙滩、滨岸沼泽和滨岸沙丘等不同类型沉积,依此恢复了30kaB.P.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湖面波动历史。其中13~11kaB.P.是湖面最高时期,10.9~0.6kaB.P.的低湖面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沉积 沉积环境 湖南波动 湖相地层
下载PDF
利用泥质岩硼含量重建过去湖泊古盐度和湖面变化历史 被引量:20
14
作者 伊海生 时志强 +1 位作者 朱迎堂 马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3,共7页
根据封闭湖泊古盐度与湖面变化之间具有反向变化的特点,以沱沱河地区通天河剖面为例,利用泥质岩的硼元素含量作为古盐度计,重建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湖泊沉积的古盐度变化曲线,讨论了应用湖水古盐度变化曲线追踪过去湖... 根据封闭湖泊古盐度与湖面变化之间具有反向变化的特点,以沱沱河地区通天河剖面为例,利用泥质岩的硼元素含量作为古盐度计,重建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湖泊沉积的古盐度变化曲线,讨论了应用湖水古盐度变化曲线追踪过去湖平面变化历史的适用范围和局限.结果表明:雅西错组上部古湖泊水体的盐度一般处于咸水湖分布区,盐度变化于微咸水到超咸水范围内,指示渐新世晚期气候干燥,湖平面长期处于低水位期;但中新世早期五道梁组沉积期,高原气候开始向湿润方向发展,湖水古盐度明显下降,湖水位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变化 古盐度指标 硼含量 湖泊沉积 青藏高原 通天河
下载PDF
13ka以来呼伦湖湖面波动与泥炭发育、风沙-古土壤序列的比较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振克 王苏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56-59,共4页
呼伦湖是我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纬度最高的湖泊 ,1 3 ka以来湖面波动、泥炭发育与风沙 -古土壤堆积是呼伦湖地区环境演化的显著特征 ,对比 1 3 ka以来呼伦湖地区湖面波动、泥炭发育与风沙 -古土壤堆积的时间序列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 ,... 呼伦湖是我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纬度最高的湖泊 ,1 3 ka以来湖面波动、泥炭发育与风沙 -古土壤堆积是呼伦湖地区环境演化的显著特征 ,对比 1 3 ka以来呼伦湖地区湖面波动、泥炭发育与风沙 -古土壤堆积的时间序列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 ,结果显示古气候变化对湖面波动、泥炭发育、风沙 -古土壤堆积有重要影响。全新世早期 (1 0 0 0 0— 72 0 0 a B.P.)呼伦湖地区气候由冷干向暖干变化 ,伴随风沙活动加强、泥炭发育缓慢和低湖面环境演化特征。 72 0 0—5 0 0 0 a B.P.气候暖湿 ,呼伦湖地区泥炭、古土壤发育进入盛期 ,同时出现高湖面。 3 0 0 0 a B.P.以来气候冷干 ,伴随风沙堆积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湖面波动 泥炭 岗沙 古土壤 古气候
下载PDF
食块茎水鸟及水位对沙湖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黎磊 张笑辰 +2 位作者 秦海明 胡旭仁 陈家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1-669,共9页
分别于2012—2013、2013—2014年度越冬期候鸟越冬前(10月份)与越冬后(4月份)采用样方法调查沙湖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分析不同水位条件的2个年度鄱阳湖碟形子湖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其对食块茎水鸟食物贡献的差异性,探讨... 分别于2012—2013、2013—2014年度越冬期候鸟越冬前(10月份)与越冬后(4月份)采用样方法调查沙湖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分析不同水位条件的2个年度鄱阳湖碟形子湖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其对食块茎水鸟食物贡献的差异性,探讨越冬水鸟取食与水位变化对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2种沉水植物的冬芽同域分布。2013年10月2种植物冬芽的密度与生物量均显著低于2012年同期,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水位年际间变化剧烈,并对水质有显著影响: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丰水期(4—9月)沙湖与主湖区连通的时间和日平均水深显著减小,但水体浊度显著增加,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发育。2012—2013年度越冬水鸟迁出后2种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下降,而2013—2014年度越冬期水鸟迁出后与迁入前相比两种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很可能与食块茎水鸟的取食活动和高水位对食物可利用性的负面影响有密切关系。湖泊剧烈的水位变化导致越冬水鸟的食源具有年际波动的特征,而食块茎水鸟对鄱阳湖子湖的食物利用率受越冬季冬芽丰富度和食物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对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沉水植被恢复、越冬水鸟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苦草 罗氏轮叶黑藻 鄱阳湖 越冬水鸟 水位变化 营养繁殖
原文传递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3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28-935,共8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大暖期 湖面变化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记录指示的57ka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殷勇 方念乔 +2 位作者 盛静芬 胡超涌 聂浩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根据沉积环境、总有机碳、氢指数、有机碳同位素、磁化率和粒度等替代性指标以及和陆地、深海气候记录的对比,重建了纳帕海57kaBP以来的湖面变化和主要气候演化阶段。57~32kaBP主要为低湖面和频繁的湖面波动,与气候的暖偏干/凉偏湿交... 根据沉积环境、总有机碳、氢指数、有机碳同位素、磁化率和粒度等替代性指标以及和陆地、深海气候记录的对比,重建了纳帕海57kaBP以来的湖面变化和主要气候演化阶段。57~32kaBP主要为低湖面和频繁的湖面波动,与气候的暖偏干/凉偏湿交替有关。32~15kaBP湖面大幅度上升,出现相对高湖面,气温下降,有效湿度增加。全新世湖盆的萎缩与持续的暖偏干气候有关。这种冷湿-暖干气候与滇西北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大气环流的独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湖泊记录 湖面波动 环境-气候变化 中甸纳帕海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影响的沉积数值模拟实验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曾灿 尹太举 宋亚开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95-2104,共10页
湖平面升降对三角洲沉积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前人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但对于其形成过程缺乏定量分析.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湖平面变化情况下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演化规律.根据现代河流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湖平面升降对三角洲沉积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前人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但对于其形成过程缺乏定量分析.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湖平面变化情况下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演化规律.根据现代河流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设计了水动力及泥沙条件,采用Delft3D模拟了湖平面上升和湖平面下降两种沉积过程.通过对浅水三角洲的模拟分析得到湖平面的升降对沉积体的形成与分布、河道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平面和剖面分析发现沉积体的多期叠置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湖平面控制着沉积体的进退及其沉积特征,且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地揭示湖平面变化下浅水三角洲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数值模拟 湖平面升降 浅水三角洲 Delft3D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丘东洲 赵玉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6期1-17,共17页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从晚石炭世到侏罗纪的发育与演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陆盆地早期(C_3—P)和晚期(T—J),后者为陆相沉积。本文对前陆盆地晚期的成生机制及其演化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并建立了盆地生长序列模式和建立了三叠—侏罗...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从晚石炭世到侏罗纪的发育与演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陆盆地早期(C_3—P)和晚期(T—J),后者为陆相沉积。本文对前陆盆地晚期的成生机制及其演化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并建立了盆地生长序列模式和建立了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阐述了陆相压陷盆地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标型特征以及前陆盆地晚期沉积体系域和湖水面升降曲线图版用于油气储集空间的预测;并建立了油气预测的储集层序格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界山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湖水面升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