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彭剑峰 勾晓华 +5 位作者 陈发虎 李金豹 刘普幸 田沁花 张永 张永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23-2731,共9页
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树木年轮学研究可以看出:森林上限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下限年表间相关稍低,表明下限小生境要素对树木生长干扰较大。森林上下限树轮年表中样本的总解释量(ESP)和信噪比(SNR)都比较高,说明树木... 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树木年轮学研究可以看出:森林上限树轮宽度年表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下限年表间相关稍低,表明下限小生境要素对树木生长干扰较大。森林上下限树轮年表中样本的总解释量(ESP)和信噪比(SNR)都比较高,说明树木中都含有较多的环境信息;但标准年表中平均敏感度(M.S.)和轮宽指数的标准差(S.D.)都是森林上限数值低于下限,这表明森林上限树木生长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降低;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也发现森林下限生长的树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较为显著。就温度而言,森林上限和下限表现基本一致,树木生长多与温度负相关,其中下限树木生长与春季均温和3.6月份均温显著负相关;降水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上限树木生长与春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有较高的负相关,而对下限树木生长影响最大的则是冬季和3—6月份降水。湿润指数与降水基本一致即上限呈负相关而下限正相关,温暖指数全为负相关,寒冷指数下限负相关显著;显然该地区森林上下限树木生长的生态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发现,冬春季节的不同水热组合则是形成树木年轮宽窄的限制因素;同时,前期生长的滞后效应对年轮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标准年表 气候因子 前期生长 滞后效应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研究——基于CRITIC赋权和产出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金荣学 徐文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依据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投资方向,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评估指标,结合2012-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产出滞后期,在此基础上,运用基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评估我国地方政府债... 本文依据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投资方向,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评估指标,结合2012-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产出滞后期,在此基础上,运用基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评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产出滞后期为1年;我国接近一半省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高低与地方本身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管理的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配置效率;合理制定新增债务限额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产出滞后性 CRITIC法 系统GMM
下载PDF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气温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尤美莹 徐成东 +7 位作者 亓晓 王天奇 王苗苗 刘欣雨 李旭东 符秋显 胡跃华 殷大鹏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气温变化对带状疱疹患者日就诊数的短期影响及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2017—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带状疱疹患者每日就诊的数据及同期气象监测资料。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几效应、... 目的定量评估气温变化对带状疱疹患者日就诊数的短期影响及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21年北京市、2017—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带状疱疹患者每日就诊的数据及同期气象监测资料。运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几效应、相对湿度等气象混杂因素,计算因气温改变引起的带状疱疹患者超额风险值,分析气温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5393例带状疱疹患者。日均气温与带状疱疹日均就诊数呈正相关(P<0.001)。日均气温每升高1℃,北京市和宜昌市带状疱疹日均就诊数分别增加0.30%[95%置信区间(CI):0.20%~0.40%]、1.03%(95%CI:0.85%~1.21%)。滞后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和宜昌市分别在滞后第11天、第4天超额风险达到峰值0.41%(95%CI:0.27%~0.56%)、1.09%(95%CI:0.91%~1.28%)。分季节亚组结果显示,北京市和宜昌市分别在暖季条件下、冷季条件下效应值更高。结论气温升高造成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高,且存在滞后效应。北京市和宜昌市气温效应结果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气温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Infectious Diarrhea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Jiangsu,China:A Time-series Study(2015-2019) 被引量:3
4
作者 Nan-nan HUANG Hao ZHENG +4 位作者 Bin LI Gao-qiang FEI Zhen DING Jia-jia WANG Xiao-bo LI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infectious diarrhea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many countries.However,investigation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Jiangsu,China remains quite limited.Data inclu...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infectious diarrhea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many countries.However,investigation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Jiangsu,China remains quite limited.Data including infectious diarrhea cases among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indexes in Jiangsu,China from 2015 to 2019 were collected.The lag-effects up to 21 days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Tmax)on infectious diarrhea were explored using a quasi-Poisson regression with a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approach.The cases number of infectious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and the burden of disease mainly occurred among children aged 0-2 years old.Moreover,when the reference value was set at 16.7°C,Tmax had a significant lag-effect on case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Jiangsu Province,which was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cold weather with the highest risk at 8℃.The results of DLNM analysis implicated that the lag-effect of Tmax varied among the 13 cities in Jiangsu an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8 cities.The highest risk of Tmax was presented at 5 lag days in Huaian with a maximum RR of 1.18(95% CI:1.09,1.29).Suzhou which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diarrhea cases(15830 cases),had a maximum RR of 1.04(95%CI:1.03,1.05)on lag 15 days.Tmax is a considerable indicator to predict the epidemic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mong 13 cities in Jiangsu,which reminds us that in cold seasons,more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should be done to prevent infectious diarrh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arrhea INCIDENC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maximum temperature(Tmax) lag-effect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颗粒物污染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日入院人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殿英 姜海 +4 位作者 张军锋 乔晓芳 尚瑾 贺娟娟 魏俊妮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物污染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UA患者日入院人数,以及同期该地区气象监测资料。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气象因素、节假日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半参数... 目的探讨颗粒物污染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UA患者日入院人数,以及同期该地区气象监测资料。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气象因素、节假日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与UA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关系。结果滞后1 d时,PM10每增加10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00%(95%CI:0.60%~1.30%),PM2.5每增加10μg/m3,UA患者日入院人数增加1.50%(95%CI:0.90%~2.00%)。将颗粒物(PM2.5和PM10)和臭氧(O3)(滞后1 d)分别构建双污染物模型,PM10污染物模型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升高(P<0.05)。对于PM2.5,在代入了O3之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R值升高(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可引起UA患者日入院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颗粒物 广义相加模型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太白山高山林线区太白红杉林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康永祥 刘婧辉 +2 位作者 孙菲菲 代栓发 何小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3,44,共4页
以秦岭中段的太白山生态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林线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上坡位及林缘样本中包含... 以秦岭中段的太白山生态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林线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上坡位及林缘样本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信息,适于作为研究样地进行年轮分析;个别月份的气象因子对年轮生长的影响要显著地高于年际的影响;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当年4月份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月降水量关系复杂,与当年8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负相关,而与当年10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正相关。气候因子对太白红杉生长的滞后效应分析表明:降水的滞后性较温度明显,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响应函数重建部分气候因子变化模型后得到,当年4月份平均温度、当年8月份降水量和当年10月份降水量的预测模型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年轮宽度 气候变化 滞后性分析 响应函数
下载PDF
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郝雁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货币政策 政策效应时滞 实证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下载PDF
天津市脑卒中高住院风险的气象原因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郝天依 韩素芹 +3 位作者 姚青 王晓佳 樊文雁 辛江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可增加脑卒中危险人群的患病几率。本研究收集天津市2016—2020年脑卒中日住院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脑卒中日住院人数累积概率分布进行住院风险等级划分,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高影响气象因子,并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可增加脑卒中危险人群的患病几率。本研究收集天津市2016—2020年脑卒中日住院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脑卒中日住院人数累积概率分布进行住院风险等级划分,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高影响气象因子,并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开展高影响气象因子不同时间尺度变化、滞后以及累积效应对脑卒中住院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脑卒中年住院人数约为22.5万,最高月住院人数可达2.1万,日均住院人数为623。男、女住院人数比为8:5,50岁以上人群为易患脑卒中疾病的高危人群。深秋(10—11月)、初冬(12月)和春季(3—5月)为天津市脑卒中住院高风险期。6℃以上的月变温和24 h负变温相叠加可加大脑卒中住院风险,且月变温为负变温时,脑卒中住院风险最高。30℃以上高温和-5℃以下低温均可引起脑卒中住院高风险,低温带来的脑卒中住院风险高于高温,低温效应在滞后2—3 d达到最强。24 h负变温的住院风险高于正变温,且变温幅度越大住院风险越高,7℃以上24 h负变温在滞后3—5 d的住院风险最高。天津市脑卒中高住院风险的气象原因主要是月尺度和日尺度温度剧烈变化的叠加,其次为极端温度及其24 h剧烈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象因素 住院风险 滞后累积效应 天津市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水热的时滞累积效应
9
作者 张婕 张翀 杨雅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差异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与结论(1)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均值为0.7,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263和0.223,正相关区域多分布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山地丘陵的植被茂密地带,负相关区域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的栽培植被种植地带及各市人类生产生活区。(2)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累积效应,受累积1个月滞后0个月-累积3个月滞后3个月影响的植被面积均超过了50%,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由中间向东西两侧递减,降水则自西向东明显增加,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植被覆盖的促进效果大于抑制效果,降水则相反。(3)6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时滞累积的负相关性均减弱。除针叶林和阔叶林外,气温在累积6个月滞后3个月的情况下对其他类型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响应程度最高的是低覆盖植被;降水在累积3个月滞后2个月的情况下对6类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降水对6类植被的平均最值相关系数大小为草丛>草甸>灌丛>栽培植被>针叶林>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NDVI 植被类型 生态分区 时滞累积效应
下载PDF
T=S Model to Simul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10
作者 Wang Qing, Chen Guo-jie, Zhang Yu, Chen Yong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3B期893-896,共4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chanism theory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using a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t reveals regional evolution is an integration of fluctuation in temporal dimension and disparity in spatial dimensio...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chanism theory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using a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t reveals regional evolution is an integration of fluctuation in temporal dimension and disparity in spatial dimension. T = S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Logist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growth of per capita GDP in China from 1990 to 1999. The result shows that T=S model accurately simulates the tracks of economic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model temporal & spatial model SIMULATION lag time effect economic growth
下载PDF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谊浩 陈柳钦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4年第2期198-211,共14页
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向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1)... 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向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1)股市存在对上市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过度反应;(2)股票收益中存在"带头—滞后结构效应";而这两个基本因素又是内生于中国股市的特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效应” “动量效应” 过度反应 “带头—滞后结构效应”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滞效应与预期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芸 苗天慧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4-165,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以探讨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应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时滞 效应 模式
下载PDF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8
13
作者 杨浩 郑旭东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技术扩散 适效性 滞后性 大型开放网络课程
下载PDF
煤层底板断层滞后型突水时效机理的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武强 周英杰 +5 位作者 刘金韬 钟亚平 殷作如 李建民 洪益清 周瑞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5,共5页
通过室内单向压缩、蠕变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对断层带物质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围压、不同加载方式条件下,其变形破坏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试验分析与研究.提出断层带物质随围压的增加,强度有所提高,但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将降低;起始流... 通过室内单向压缩、蠕变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对断层带物质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围压、不同加载方式条件下,其变形破坏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试验分析与研究.提出断层带物质随围压的增加,强度有所提高,但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将降低;起始流变压力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断层带物质的变形破坏特征与荷载作用时间和其组成物质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 滞后效应 蠕变 变形破坏
下载PDF
1964-2015年气候因子对秦岭地区植物物候的综合影响效应 被引量:36
15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6 位作者 高山 黄晓月 孟清 赵婷 张扬 苏凯 郭少壮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931,共15页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PLS回归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秦岭地区物候始末期的气候均呈干暖化趋势,且始期的暖化趋势较末期显著,物候突变...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PLS回归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秦岭地区物候始末期的气候均呈干暖化趋势,且始期的暖化趋势较末期显著,物候突变后(1985年之后)尤为显著。(2)就单一因素而言,物候始末期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突变前(1985年之前),除物候始期的日均温外,其他气候因子对物候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突变后影响显著,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温每升高1℃,始期提前3.0 d,末期推迟12.0 d;始期的累积降水每减少1 mm始期提前1.3 d,末期的每增加1 mm末期推迟1.0 d;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始期提前4.3 d,末期推迟18.3 d。(3)气候因子对物候始末期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物候始期,气温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降水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而日照几乎无滞后效应;物候末期,气温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降水几乎无滞后效应,而日照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4)物候始期与末期均受气温、日照、降水的综合影响,气温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同期日均温的升高对物候始期的提前及末期的推迟具有主导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综合影响 时滞效应 秦岭地区
原文传递
沉积节律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孟祥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7-154,共8页
沉积节律主要受宇地系统场驱动。宇地系统场的年代性、滞后性及耦合关系等构成节律性的基本特征。节律是精细的年代计,可以依据事件时间谱系和场的性质,鉴别它的类型及级次,进行年代学研究。节律的阶段性和间断性起因于宇地场的沉积... 沉积节律主要受宇地系统场驱动。宇地系统场的年代性、滞后性及耦合关系等构成节律性的基本特征。节律是精细的年代计,可以依据事件时间谱系和场的性质,鉴别它的类型及级次,进行年代学研究。节律的阶段性和间断性起因于宇地场的沉积滞后效应。按滞后机制划分为SL型(海平面回升滞后)、MF型(最大海泛沉积滞后)和T型(构造突变滞后)。应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计算的宇地系统场的滞后率(18%~27%)可以作为推算SL型和MF型滞后时间量和周期的参数。微节律的拍节的耦合关系(1/2,1/4,1/5,1/8,1/10比率)在碳酸盐台地中十分明显,A—E五种耦合样式与复合海平面的各种变化趋势相关。风暴事件频率最大值与四级或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最大值相一致。宇地系统成因沉积动力学是新兴地学前沿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为储层微层序对比和高精度瞬时定量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开拓了新技术理论方法,也为沉积层控矿床成因聚集问题揭示了关键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地系统 沉积节律 沉积动力学 滞后效应
下载PDF
春季麻栎树干边材木质部液流垂直变化及其滞后效应 被引量:26
17
作者 赵文飞 王华田 +1 位作者 亓立云 张迎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5,共6页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茎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测定系统,对泰山林科院林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影响边材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分析...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茎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测定系统,对泰山林科院林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影响边材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立木,树干上位边材液流流速上升快,高峰期持续时间短,但高峰流速较高,最大流速在0.002cm.s-1以上;树干下位边材液流流速上升、下降慢,液流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最大流速不超过0.001cm.s-1。太阳净辐射是麻栎边材液流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成正相关,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对边材液流的影响较小,空气温度与麻栎边材液流的影响成正相关,相对湿度与边材液流速率成负相关。边材液流与主要环境因子日周期波动在时间上存在延迟效应,延迟效应因树干高度和环境因子而变。树干上、中和下部边材液流与太阳净辐射变化的滞后时间分为80、20和30min,与空气温度的滞后时间分别为60、130和110min,与空气相对湿度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70、160和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边材液流 滞后效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滞后效应的土石坝渗流监控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乾飞 顾冲时 吴中如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引入了库水位和降雨的滞后影响函数 ,以考虑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大坝渗流的滞后效应 ,并建立了考虑滞后效应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 .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渗流的滞后效应 ,且模型精度较高 ,可预报大... 本文引入了库水位和降雨的滞后影响函数 ,以考虑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大坝渗流的滞后效应 ,并建立了考虑滞后效应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 .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渗流的滞后效应 ,且模型精度较高 ,可预报大坝的渗流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渗流监控模型 滞后效应
下载PDF
气象舒适条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马盼 王式功 +2 位作者 尚可政 黎檀实 尹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82,共9页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单个气象要素和以"通用的热气候指数"表征的多要素综合效应与北京市2009~2012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暴露-响应关系,并按年龄、性别分层.结果表明,对全人群而言,高温效应即时,低...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单个气象要素和以"通用的热气候指数"表征的多要素综合效应与北京市2009~2012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暴露-响应关系,并按年龄、性别分层.结果表明,对全人群而言,高温效应即时,低温作用滞后;湿度<30%能显著增加发病风险,且效应持久;3m/s风速对应发病风险最低.少儿(≤14岁)受热胁迫影响最强,尤其突出高温高湿作用;成人(15~59岁)受冷胁迫影响强且滞后性;老年患者(>60岁)对冷胁迫敏感,着重防范低温低湿.采用舒适指数探讨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优于单要素表征,可加深对发病气象成因的理解,为科学预防、预测预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气象条件 舒适度 多要素综合效应 滞后性
下载PDF
近14年来柴达木盆地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林林 刘普幸 王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3-1722,共10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2000—2013年植被NDVI季节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近14年来,研究区年均、季节NDV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增加范围最大,其次为夏季和年均,秋季最小。不同高程NDVI、NDVI变化趋势(θslope... 利用MODIS/NDVI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2000—2013年植被NDVI季节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近14年来,研究区年均、季节NDV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增加范围最大,其次为夏季和年均,秋季最小。不同高程NDVI、NDVI变化趋势(θslope)差异较大,分别在海拔3750和3550 m时达到最大,当低于这个高度时,二者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反之则减小。相关分析表明,春、夏、秋季NDVI分别与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呈正相关,正相关面积分别占总植被区的81.96%、96.94%和76.54%;年均NDVI对降水最为敏感,与其呈正相关的面积为91.03%。此外,春、夏两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滞后效应突出,并以冬季降水、最低气温对来年春季植被生长影响最显著,春季降水则对夏季植被生长贡献最大。除自然因素外,农作物播种面积、出栏率等人类活动也是柴达木盆地植被NDVI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MODIS/NDVI 季节 海拔 气候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