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被引量:97
1
作者 彭大钧 陈长民 +2 位作者 庞雄 朱明 杨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3,共7页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 深水扇系统已成为近 2 0年来国际石油产量与储量增长的主体。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发育有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深水扇。基于勘探与研究成果 ,通过剖析典型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 ,证实白云深水凹陷是自 3 0Ma以来古珠江水系的沉积中心 ,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相协调。在对应的各个三级层序的低水位发展阶段形成深水沉积体系 ,并具备独特的地震相组合结构。深水扇系统广布于受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古陆架坡折带及其下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深水扇系统 古陆架坡折带 地震相组合结构 下第三系 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被引量:62
2
作者 夏青松 田景春 倪新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其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分布及发育特点、相模式、储集层和生油岩几个方面;并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其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分布及发育特点、相模式、储集层和生油岩几个方面;并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沉积学 分布 储集层 生油岩 岩石类型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林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湖相烃源岩的沉积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中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的优质烃源岩对陆相大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关于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机制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其认识已取得重要进展。湖相优质烃源的发育与湖盆演化过程中... 湖相烃源岩的沉积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中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的优质烃源岩对陆相大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关于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机制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其认识已取得重要进展。湖相优质烃源的发育与湖盆演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古湖泊的物理化学性质、古生产力营养的来源、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对其成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意寻找湖相富有机质沉积韵律中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元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地质演变过程中周期性和事件性的耦合关系,探讨地质环境、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层形成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层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量元素 旋回地层学 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断陷湖盆充填模式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1 位作者 周建林 张林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8,152,共7页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相组合模式(沙四上亚段)、波动深湖相组合模式(沙三下亚段)和三角洲-湖泊相组合模式(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上亚段),它们分别对应了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反映了湖泊从开始形成、扩张壮大到萎缩消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充填模式 蒸发岩相 波动深湖相 三角洲-湖泊相 烃源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咸化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斌 何媛媛 +3 位作者 陈琰 孟庆洋 黄家旋 袁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4-685,共12页
古近系咸化湖相烃源岩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力油源。传统认为该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生油潜力有限,劣质的烃源条件与显著的勘探成效极不匹配。此前的研究首次证实了该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对于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 古近系咸化湖相烃源岩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力油源。传统认为该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生油潜力有限,劣质的烃源条件与显著的勘探成效极不匹配。此前的研究首次证实了该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对于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资源潜力、坚定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烃源岩地球化学精细解剖基础上,应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探讨了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条件,发现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咸化湖相沉积具有水体较浅且相对安静、盐度较高、营养物质相对贫乏的特点。受干旱寒冷气候影响,陆源淡水补给有限,水生生物发育程度相对较低。优越的保存条件有利于水生生物等生油母质的快速保存,形成富含氢元素的烃源岩,且可溶有机质含量较高;而较低的古生产力使得有机质丰度总体低于东部咸化湖盆。半深湖区水体盐度相对较低、营养物质较为丰富,是优质烃源岩形成最有利的地区;沉积凹陷区烃源岩厚度较大,但由于水体盐度高,远离物源区,水体分层明显,有机质丰度中等—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盆 优质烃源岩 形成机理 水生生物 古生产力 保存条件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被引量:24
6
作者 刁帆 邹华耀 +5 位作者 郝芳 金凤鸣 孙冶华 罗强 师玉雷 梁小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热解数据、碳氧同位素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构造气候条件下低丰度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机理。岩石热解和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表明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 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热解数据、碳氧同位素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构造气候条件下低丰度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机理。岩石热解和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表明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区域构造-气候背景以及碳氧同位素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烃源岩发育模式。沉积于裂陷初始阶段的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其湖盆宽/深比小,气候干热,水体为咸水-半咸水,发育稳定的盐度分层。有机-无机碳同位素的负偏移与较低的Pr/Ph值反映了相对低的古生产力和较好的保存条件。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沉积于强烈裂陷阶段,湖盆宽/深大,气候温暖湿润,水体为淡水,上、下水体交换相对频繁,发育不稳定的温度分层,碳同位素正偏移以及C27/C29甾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增高和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发育模式 湖相烃源岩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功成 李友川 +1 位作者 谢晓军 王一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6,共14页
南海演化经历了古南海形成与发育、新南海扩张与古南海消减、新南海快速沉降与萎缩等3个阶段,其主要地质事件是古南海与新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使不同盆地类型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边缘海构造旋... 南海演化经历了古南海形成与发育、新南海扩张与古南海消减、新南海快速沉降与萎缩等3个阶段,其主要地质事件是古南海与新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使不同盆地类型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南海深水区主力烃源岩发育时期和类型。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发育3套烃源岩,在古南海消亡构造旋回影响下发育始新世断陷期的湖相烃源岩和早渐新世断拗期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新南海构造旋回影响下发育晚渐新世拗陷期的海相烃源岩;南沙地块漂移裂谷盆地受古南海构造旋回控制,发育始新世和渐新世断拗期陆源海相2套烃源岩;南海南部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主要受新南海扩张影响,发育渐新统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3套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 盆地类型 深水区 湖相烃源岩 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海相烃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层序格架中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1
8
作者 龚丽 朱红涛 +3 位作者 舒誉 付鑫 杨香华 刘昭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56,共11页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成湖条件、钻井岩心、油源对比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断其满足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条件,进而类比珠江口盆地已证实富烃洼陷(PY4洼、LF13洼)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低频强振...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成湖条件、钻井岩心、油源对比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断其满足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条件,进而类比珠江口盆地已证实富烃洼陷(PY4洼、LF13洼)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与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揭示研究区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其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具有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特征和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两种地震相特征.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特征的烃源岩,其3级层序均有发育,恩平17洼中平面上主要集中于其中部及西部,上文昌组较下文昌组烃源岩沉积范围小且沉积中心向控凹断层F1侧迁移;恩平18洼中平面上主要位于18洼中部靠控洼断层F2断层一侧,上文昌组较下文昌组烃源岩沉积范围大,沉积中心没有明显迁移.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特征的烃源岩,以SQ3~SQ5层序发育为主,恩平17洼中平面上局限于洼陷内部低隆起南部小型负向构造单元中;恩平18洼中平面上位于洼陷深洼带中.研究区发育3种中-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模式:(1)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2)恩平17洼上文昌组早期SQ5层序,对应烃源岩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恩平17洼中低隆起南部的烃源岩发育,受小型负向构造单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预测 层序地层 发育模式 文昌组 恩平凹陷 珠江口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南图尔盖盆地原油成因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林钢 李秀生 +3 位作者 王成云 方甲中 张津海 高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对南图尔盖盆地大量原油样品进行了有机地化的系统分析,并依据盆地构造特征探讨了油气运聚特征。根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碳同位素特征等把原油划分成了A、B、C三大类,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成熟度的差异又把B类型原油分成了B1、B2类。... 对南图尔盖盆地大量原油样品进行了有机地化的系统分析,并依据盆地构造特征探讨了油气运聚特征。根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碳同位素特征等把原油划分成了A、B、C三大类,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成熟度的差异又把B类型原油分成了B1、B2类。烃源岩包括湖相与煤系两大类。其中A类主要来自湖相卡拉甘塞组烃源岩;B1类主要来自湖相多尚组烃源岩,可能有少量来自卡拉甘塞组烃源岩的原油混入,B2类主要来自多尚组烃源岩,混入少量来自下侏罗统埃巴林组煤系烃源岩的原油;C类原油主要来自埃巴林组煤系烃源岩。凹陷内的油气主要沿砂体、基底不整合与断裂向两侧的凸起进行侧向运移。阿雷斯库姆凹陷内的卡拉套走滑断裂两侧已发现了大量油气,但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原油类型 油气运聚 湖相烃源岩 煤系烃源岩 卡拉套走滑断裂
下载PDF
部分近海湖相烃源岩有机质异常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玉梅 李友川 黄正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中国近海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印度尼西亚巽它盆地部分深湖相烃源岩及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一般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5‰,与常规的地球化学理论相悖。在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 中国近海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印度尼西亚巽它盆地部分深湖相烃源岩及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一般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5‰,与常规的地球化学理论相悖。在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基础上,对湖相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和藻类高生产率是形成深湖相泥(页)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的主要原因。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物组成以C30-4甲基甾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低为特征。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该类烃源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沉积环境。该类烃源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和氢指数,是优质的油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碳同位素组成 藻类生产率 古气候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世界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文浩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友川 张功成 傅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3-1681,共9页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生油岩,还可能发育过渡相或近海相的煤系和泥质烃源岩;其次是板内坳陷晚期或板缘漂移期的海陆过渡相、近海相、前三角洲相等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或者长期离物源区较近的情况下,烃源岩发育;裂陷晚期和坳陷早期烃源岩一般不发育,但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的半封闭浅海—半深海环境可能发育高效烃源岩。国外主要深水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南海北部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的湖相烃源岩和裂陷晚期发育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不同盆地坳陷期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差异较大,其中陆源有机质输入不足的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稍差些,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对充足的珠江口盆地烃源岩较好一些。墨西哥湾和北苏门答腊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半深海相烃源岩可作为有效油源岩,这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认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湖相烃源岩 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海相烃源岩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湖相与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春桃 马素萍 +2 位作者 杨燕 孟军 夏燕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6-341,共6页
根据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模式等方面的对比,讨论了湖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两种相同岩性、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异同。海相与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基本上都含有不同量的泥质成分;它们的干... 根据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模式等方面的对比,讨论了湖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两种相同岩性、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异同。海相与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基本上都含有不同量的泥质成分;它们的干酪根类型一般以Ⅰ型或Ⅱ型为主;有机质赋存形式无太大差别,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可能存在更多的无形态有机质;海相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而湖相中有机质含量则变化很大;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生烃模式相比海相研究薄弱,但其二次成烃作用不容忽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受到较多因素的控制,针对高有机质丰度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形成的生物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关键。另外,其晚期生烃可否为湖相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充足的烃源仍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海相 生烃条件 碳酸盐岩 烃源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烃源岩生烃潜力 被引量:11
13
作者 龚德瑜 王绪龙 +3 位作者 周川闽 陈棡 吴卫安 刘银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8-34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发育有煤系(主要为炭质泥岩和煤)和湖相泥岩两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通过TOC,热解,生物标志物和有机岩石学分析后认为克拉玛依组湖相泥岩是一套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沉积,而煤系烃源岩则主要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发育有煤系(主要为炭质泥岩和煤)和湖相泥岩两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通过TOC,热解,生物标志物和有机岩石学分析后认为克拉玛依组湖相泥岩是一套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沉积,而煤系烃源岩则主要是一套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的淡水沉积.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烃源岩有机质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同时还有一定比例的藻类和微生物.烃源岩的氢指数平均216 mg/g,H/C原子比平均0.79,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除生气外,还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克拉玛依组湖相泥岩总体属于中等-好的生油岩,部分达到极好生油岩,丰度高于白碱滩组湖相泥岩;而克拉玛依组煤系烃源岩总体属于中等生油岩.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Tmax均较低(0.41%~0.85%和419~449℃),抽提物甾烷异构体未达到平衡值(C29甾烷20S/(20S+20R)=0.08~0.42;C29甾烷ββ/(ββ+αα)=0.13~0.48),说明总体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盆地模拟表明西北缘克拉玛依组成熟有效源灶仅在玛湖凹陷中心部位局限分布,是研究区一套次要的烃源岩.从全盆地来看,克拉玛依组成熟有效源灶的分布范围仍十分可观,有望今后成为准噶尔盆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叠系 克拉玛依组 煤系烃源岩 湖相烃源岩 生烃潜力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陆相沉积烃源岩定量地震刻画:以东海盆地长江坳陷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峦啸 刘金水 +8 位作者 姚云霞 钟锴 麻纪强 邹采枫 陈远远 付晓伟 朱晓军 朱伟林 耿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0-715,共16页
烃源岩的定量地震刻画对于勘探开发区块的优选、盆地油气资源量的估算都具有重要意义.陆相沉积环境下的浅湖或半深湖相的烃源岩横向变化快,其空间展布需要依靠钻井约束下的反射地震进行刻画,但是其地震弹性特征与岩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映... 烃源岩的定量地震刻画对于勘探开发区块的优选、盆地油气资源量的估算都具有重要意义.陆相沉积环境下的浅湖或半深湖相的烃源岩横向变化快,其空间展布需要依靠钻井约束下的反射地震进行刻画,但是其地震弹性特征与岩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映射关系呈现高度非线性化,因而很难利用传统基于地震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烃源岩地震预测方法进行有效刻画.本文以低勘探区的东海盆地长江坳陷为例,提出了一种在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框架下,综合利用地质约束、钻井录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烃源岩的定量地震刻画的工作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算法对小样本数据表现优异的特征,以井位处的测井弹性数据(纵波速度和密度)、岩性、地球化学标定的总有机碳含量(TOC)为样本标签数据,在地质导向约束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生成学习网络,并将该网络与叠前地震反演结果相结合,采取先预测泥岩再预测总有机碳含量的“两步走”策略,完成对烃源岩空间分布及其非均质性的定量地震刻画,并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相较于其他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更准确的识别陆相沉积地层的泥岩,并比传统的利用阻抗转化方法获得更可靠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烃源岩 地震预测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岩性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东营断陷湖盆充填过程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1 位作者 周建林 张林晔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3年第2期73-79,共7页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段 ,精细研究发现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在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通过分析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序列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 ,从湖...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段 ,精细研究发现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在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通过分析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序列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 ,从湖盆形成早期的欠充填阶段经过平衡充填到最后的过充填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盆类型演变旋回过程 ,它们分别对应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和沙三中、上亚段。由于湖泊充填过程的阶段性导致了各充填单元烃源岩有机质的组成成分、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差异性 ,而这些特征的差异性正说明了湖盆的充填过程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充填过程 烃源岩 控制作用 东营凹陷 沉积体系 非均质性 油气勘探 成因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生烃增压模拟实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卫 王东良 +1 位作者 李志生 杜天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65-69,共5页
烃源岩生烃增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湖相泥岩的排烃效果。利用实验模拟方法,测定了湖相泥岩的生烃增压值,并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实验测得的生烃增压最大值约为上覆静岩压力的54%,表明生烃增压可以成为湖相烃源岩的主要排烃动力。热演化程... 烃源岩生烃增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湖相泥岩的排烃效果。利用实验模拟方法,测定了湖相泥岩的生烃增压值,并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实验测得的生烃增压最大值约为上覆静岩压力的54%,表明生烃增压可以成为湖相烃源岩的主要排烃动力。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丰度对湖相烃源岩生烃增压起促进作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有机质丰度对生烃增压的影响越明显;有机质丰度越高,有机质类型对湖相泥岩生烃增压的影响越明显。静岩压力对生烃增压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生烃增压 模拟实验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静岩压力
下载PDF
中苏门答腊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9-331,共3页
中苏门答腊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巽他克拉通陆块边缘上的弧后裂谷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力烃源岩为古近系Pematang群Brown Shale组的湖相页岩,主要储集层为Sihapas群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其上覆的Telisa组页岩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 中苏门答腊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巽他克拉通陆块边缘上的弧后裂谷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力烃源岩为古近系Pematang群Brown Shale组的湖相页岩,主要储集层为Sihapas群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其上覆的Telisa组页岩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盆地内具有3种烃源岩相:深湖相、浅湖相和含碳沼泽相,湖相易于生油,含碳沼泽相易于生气和凝析油。盆地的西北部及海上地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门答腊盆地 裂谷盆地 湖相烃源岩 地层圈闭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d origin of natural gases from Lishui Sag,the East China Sea Basin 被引量:5
18
作者 CHEN JianPing 1,2 ,GE HePing 3 ,CHEN XiaoDong 3 ,DENG ChunPing 1,2 &LIANG DiGang 1,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 100083,China 2 Key Lab of Petroleum Geochemistry,CNPC,Beijing 100083,China 3 Shanghai Division,CNOOC,Shanghai 200030,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22-130,共9页
Natural gases discovered up to now in Lishui Sag,the East China Sea Basin,differ greatly in gaseous compositions,of which hydrocarbon gases amount to 2%―94%while non-hydrocarbon gases are dominated by CO2.Their hydro... Natural gases discovered up to now in Lishui Sag,the East China Sea Basin,differ greatly in gaseous compositions,of which hydrocarbon gases amount to 2%―94%while non-hydrocarbon gases are dominated by CO2.Their hydrocarbon gases,without exception,contain less than 90%of methane and over 10%of C2 + heavier hydrocarbons,indicating a wet gas.Carbon isotopic analyses on these hydrocarbon gases showed thatδ13C 1 ,δ13C 2 andδ13C 3 are basically lighter than-44‰,-29‰and-26‰,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 carbon isotopic values between methane and ethane is great,suggesting a biogenic oil-type gas produced by the mixed organic matter at peak generation.δ13C CO2 values of nonhydrocarbon gases are all heavier than-10‰,indicating a typical abiogenic gas.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a closed gold-tube system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ethane in natural gases produced by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in the Lingfeng Formation marine deposi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natural gases derived from the aquatic and terrigenous mix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Yueguifeng Formation lacustrine deposit,consequently the proportion of heavier hydrocarbons of the former is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Moreover, δ13C 1 values of natural gases produced by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in the Lingfeng Formation marine deposit are about 5‰heavier than those of natural gases derived from the aquatic and terrigenous mix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Yueguifeng Formation lacustrine deposit whileδ13C 2 andδ13C 3 values of the former are over 9‰heavier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Currently the LS36-1 oil-gas pool is the only commercial oil-gas reservoir in Lishui Sag,wher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hydrocarbon components differ greatly from those of natural gases produced by the Lingfeng Formation organic matter but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natural gases derived from the Yueguifeng Formation organic matter,therefore,natural gases in the LS36-1 oil-gas pool are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hui SAG natural gas BIOGENESIS abiogenesis lacustrine source rock marine source rock coal-measures source rock
原文传递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天然气生成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正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采用天然气源岩定量评价技术,对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各类烃源岩的天然气产出能力及成气规律作了探索与研究,获得的初步认识是:1)琼东南、珠江口和东海3个盆地所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很高的天然气产率,天然气产出均出现了两个成气高... 采用天然气源岩定量评价技术,对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各类烃源岩的天然气产出能力及成气规律作了探索与研究,获得的初步认识是:1)琼东南、珠江口和东海3个盆地所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很高的天然气产率,天然气产出均出现了两个成气高峰,表现出成气窗很宽的特征;2)莺歌海盆地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组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天然气生成也具产率高、成气窗宽的特征;3)渤海、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湖相烃源岩除个别Ⅰ型泥岩有高的产气率之外,各湖盆广泛分布的Ⅱ1型泥岩只有较高的产气率,天然气大量产出仅出现一个成气高峰,表现为单峰型,其成气窗远窄于煤系与海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海相烃源岩 湖相烃源岩 产气能力 成气规律 热模拟实验 含油气盆地 中国近海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有机相与生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志强 王飞宇 +6 位作者 师玉雷 冯伟平 谢佩宇 任利兵 吴子强 江涛 赵志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6-707,共12页
乌里雅斯太凹陷与二连盆地中其他富油凹陷相比在构造特征、烃源岩类型和原油物性方面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凹陷地层厚度大(大于4 500m)、烃源岩类型较差(主体为D/E相)、原油密度轻的特点。烃源岩体精细分析表明凹陷主体发育D/E相烃源岩,... 乌里雅斯太凹陷与二连盆地中其他富油凹陷相比在构造特征、烃源岩类型和原油物性方面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凹陷地层厚度大(大于4 500m)、烃源岩类型较差(主体为D/E相)、原油密度轻的特点。烃源岩体精细分析表明凹陷主体发育D/E相烃源岩,初始氢指数(I_(Ho))为200~400mg/g_(TOC),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壳质组和镜质组混合型。D/E相烃源岩形成于高沉积速率和高陆源有机质输入的超补偿沉积环境,这种偏氧化环境也可解释凹陷中不发育二连盆地其他凹陷普遍可见的以云质泥岩为主的特殊岩性段现象。凹陷D/E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K_1bt_1和K_1ba,层序上主要位于最大湖泛面上下,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为1 900~2 000m;镜质体反射率R_O值主体介于0.5%~1.0%之间,并且K_1ba烃源岩成熟度较K_1bt_1高。D/E相烃源岩与典型C相烃源岩(以层状藻类和结构藻类为主,I_(Ho)值在400~800mg/g_(TOC)之间)在生烃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不同,D/E相烃源岩生烃门限温度较高,且排出的烃类主要以轻质油为主。目前乌里雅斯太凹陷已发现的原油API主体介于35°~45°之间,为轻质油,并且与二连盆地其他凹陷相比具有高蜡低硫的特点,乌里雅斯太凹陷已发现油气物理性质与D/E相烃源岩在现阶段生成油气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里雅斯太凹陷 烃源灶 有机相 生烃特征 湖相烃源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