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岱海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对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反映 被引量:70
1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王苏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在探讨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岱海DH32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测量结果,结合粒度、孢粉、历史资料和硅藻分析结果,对岱海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内陆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 在探讨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岱海DH32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测量结果,结合粒度、孢粉、历史资料和硅藻分析结果,对岱海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内陆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高值段指示气候偏湿阶段;低值段指示气候干旱阶段;DH32孔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反映的近300年来岱海气候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并与粒度、孢粉、硅藻和历史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是恢复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要环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湖泊 沉积物 频率磁化率 环境变化 古环境
下载PDF
SWB-1型便携式湖泊沉积物─界面水取样器的研制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雨春 黄荣贵 万国江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4-96,共3页
在湖泊环境的研究中,采到保持原状的沉积物─水界面样品是一项基本工作。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在前期研制的沉积物─水界面采样装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本取样器由四部分组成,即连接构件、配重、悬... 在湖泊环境的研究中,采到保持原状的沉积物─水界面样品是一项基本工作。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在前期研制的沉积物─水界面采样装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本取样器由四部分组成,即连接构件、配重、悬挂密封机构和取样管。取样器是靠自重插入湖泊沉积层,悬挂密封机构将样品封闭于取样管内。本取样器能在深水湖泊中取到30~50cm的湖底沉积物柱及10~30cm的界面水柱。整个取样器重量轻(只有7.5kg),易于携带和野外操作,并配有野外分样装置。本取样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适合于各种环境研究监测部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水界面 取样器 湖泊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湖沉积柱样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林瑞芬 卫克勤 +1 位作者 程致远 王志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72,共10页
本文提供玛纳斯湖两个长约5m柱样的研究结果,并据此讨论新疆西部晚第四纪古气候演化。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的矿物组成、自生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孢粉组合等;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碳酸盐或有机质的(14)C年龄。讨论了... 本文提供玛纳斯湖两个长约5m柱样的研究结果,并据此讨论新疆西部晚第四纪古气候演化。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的矿物组成、自生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孢粉组合等;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碳酸盐或有机质的(14)C年龄。讨论了δ(18)O剖面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柱样的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湖地区晚更新世的37000─32000aB.P.气候潮湿,而后又回到末次冰期的极端干旱气候。12000─10000aB.P.一个短暂的暖湿事件以后是以干旱为主的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期;约在10000aB.P.气候明显转为温暖,草原植被取代了荒漠植被,覆盖了整个玛纳斯湖流域,沉积物自生碳酸盐的δ(18)O低值对应暖湿气候,为亚洲夏季风盛行期;早、中全新世气候比现时暖湿,但也有几次短时间干旱。6000─5000aB.P.有一个湖泊收缩期,玛纳斯湖地区又回到沙漠化植被;第二潮湿事件发生在4500─2500aB.P.,其间大约3800─3500aB.P.也曾有短时间干旱。全新世最后的2500a气候不稳定,并逐渐过渡到湖泊的盐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环境 玛纳斯湖 沉积柱样 新疆
下载PDF
山东东平湖的变迁与黄河改道的关系 被引量:38
4
作者 喻宗仁 窦素珍 +3 位作者 赵培才 刘桂成 张成 裴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9-479,共11页
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巨野、梁山、戴庙钻孔剖面的分析与研究及对东平湖底沉积的调查 ,确定了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东平湖的沉积记录 ,提出东平湖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化而来。通过对东平湖演化与黄河决口和改道关系的分析与对比 ... 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巨野、梁山、戴庙钻孔剖面的分析与研究及对东平湖底沉积的调查 ,确定了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东平湖的沉积记录 ,提出东平湖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化而来。通过对东平湖演化与黄河决口和改道关系的分析与对比 ,指出历史时期东平湖演化历程与黄河关系密切 ,经历了黄河决口注入和改道流经湖区 ,河水注入、湖面扩大 ,河徙水退、湖面萎缩。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期间注入和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黄河第二次大改道期间两次注入、其中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 ,水面北侵形成梁山泊。黄河第三次大改道期间三次决口注入 ,两次改道流经梁山泊 ,湖面进一步扩大成“八百里梁山泊” ,之后黄河仅数次决入 ,水源短缺 ,湖面萎缩。黄河第四次大改道期间未流入梁山泊 ,湖面进一步缩小。黄河第五次大改道期间曾两次注入梁山泊 ,湖面又扩大成为一片泽国 ,而后断绝黄河水源 ,被分成安山湖等北五湖 ,梁山泊岁久填淤 ,变湖为陆。黄河第六次大改道期间黄河水源断绝 ,北五湖水面北移 ,逐渐萎缩消失 ,仅安山湖经历一次黄河决入 ,并淤塞而成东平湖 ,黄河水断绝时湖底干涸 ,黄河大汛期曾倒灌入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黄河水 水源 沉积记录 倒灌 干涸 历史时期 湖水面 演化 汛期
下载PDF
草海ZHJ柱样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记录及其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31
5
作者 林瑞芬 卫克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0-396,共7页
提供了三万年以来草海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记录。研究结果表明 ,草海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主要由岩性控制。一般粘土的有机质含量仅5 %左右 ,而纯泥炭的有机质含量在90 %以上。泥炭的δ13C值很低 ,而棕色粘土有机碳的δ13C值相对较高。一般... 提供了三万年以来草海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记录。研究结果表明 ,草海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主要由岩性控制。一般粘土的有机质含量仅5 %左右 ,而纯泥炭的有机质含量在90 %以上。泥炭的δ13C值很低 ,而棕色粘土有机碳的δ13C值相对较高。一般认为 ,任何植物体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与光合作用的C3和C4两种碳固定途径有关。C3类植物的δ13C值为 -26‰左右 ,而C4类植物大约为 -13‰。C3类植物在低温、潮湿的地区占有优势 ,而C4类植物适应既干旱又高温的气候条件。气候的变化改变C4和C3植物比例 ,从而改变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值。由于C3和C4植物的平衡取决于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 ,沉积物有机质δ13C曲线的解释比较复杂。研究结果证实 ,草海盆地不同地区分布的泥炭层 ,确实是间隙性构造隆升的产物 ,泥炭层特征的低δ13C值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不大。草海盆地的δ13C值剖面和印度南部高沼地泥炭的δ13C记录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正好相反。印度南部的δ13C记录与气候干湿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气温较高又潮湿的夏季风盛行时期对应低δ13C值。而草海柱样中气温较高时期对应高δ13C值。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C3和C4植物适应不同气候条件来解释。草海ZHJ柱样的δ13C记录显示 ,夏季风在早全新世之初达到最盛 ,中全新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δ^13C值 古气候 草海 贵州
下载PDF
呼伦湖地区扎赉诺尔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守云 吉磊 +1 位作者 王苏民 朱育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为砂、泥质碎屑沉积。对东露天矿剖面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低、高频磁化率测量、粒度分析、磁性矿物成分鉴定和Al~2O~3、Fc~2O~3含量分析。分析表明:磁铁矿是沉积物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全铁含量控... 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为砂、泥质碎屑沉积。对东露天矿剖面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低、高频磁化率测量、粒度分析、磁性矿物成分鉴定和Al~2O~3、Fc~2O~3含量分析。分析表明:磁铁矿是沉积物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全铁含量控制了磁化率值的变化;磁化率与沉积物粒度呈负相关。进一步讨论认为,磁性矿物主要为粉砂-粘土级碎屑,集中分布在细粒沉积物中,因此造成其磁化率较高。砂质沉积物中频率磁化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其中的磁性颗粒比粉砂-粘土级沉积物中的磁性颗粒更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湖泊沉积物 磁化率 磁性矿物 第四纪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湖泊沉积记录的区域风沙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隆浩 王乃昂 +1 位作者 马海州 李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631,共6页
对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的青土湖QTL01剖面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模型,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60~550μm粒级含量指示了区域风沙活动的强弱,而<60μm颗粒含量指示了入湖径流量的变化。结合14C... 对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的青土湖QTL01剖面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模型,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60~550μm粒级含量指示了区域风沙活动的强弱,而<60μm颗粒含量指示了入湖径流量的变化。结合14C测年结果,探讨了10~2.5CalkaBP青土湖地区风沙活动和环境演化特征:10~7.8CalkaBP,<60μm组分含量逐渐增加,指示湖区入湖径流逐渐增多,同时60~550μm组分含量逐渐减少表明湖区风沙活动逐渐减弱,总体上表明了早全新世该区域环境逐渐转湿;7.8~7.5CalkaBP,60~550μm组分含量几乎占该阶段沉积物的95%以上,表明风沙活动极为强烈,区域非常干旱;7.5~5CalkaBP,沉积物中<60μm、60~550μm的组分含量相对稳定,且<60μm组分含量达到了10~2.5CalkaBP期间最高值,表明了区域风沙活动较弱,气候环境湿润稳定;5~2.5CalkaBP,<60μm组分含量逐渐降低,而60~550μm组分逐渐升高,表明了区域风沙活动逐渐加强,入湖径流逐渐减小,指示了区域干旱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湖泊沉积物 粒度 风沙活动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record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Sediment grain size as an example 被引量:28
8
作者 CHEN Jing’an1, WAN Guojiang1, David Dian Zhang2, ZHANG Feng1 & HUANG Ronggui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Geolog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Road, Hong Kong,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10期954-960,共7页
Sediment grain size is a conventional proxy of climatic changes. Larger sediment grain size is often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dry climate during lower lake level while smaller sedi- ment grain size implies wet climate ... Sediment grain size is a conventional proxy of climatic changes. Larger sediment grain size is often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dry climate during lower lake level while smaller sedi- ment grain size implies wet climate during higher lake level. Through detailed study on sediment grain sizes in 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i,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erent indication signifi- cances of sediment grain sizes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 different resolution investigations. For long time-scale and low resolution (102a or 103a) studies, larger sediment grain size indicates lower lake level, smaller lake area and drier climate while smaller sediment grain size indicates higher lake level, larger lake area and wetter climate. For short time-scale and high resolution (a or 10a) studies, larger sediment grain size reflects more rainfall and wetter climate while smaller sediment grain size reflects less rainfall and drier clim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reveal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records is often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 because of the variance of sedimentation resolution, sampling resolution and dating precision. Therefore, paleoclimate im- 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xies in long time-scale and low resolution investigations could not be mechanically applied to short time-scale and high resolution studies. Only after syntheticall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manner and extent of all factors on the sediment records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 can credible conclusions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record GRAIN size time scale.
原文传递
泥河湾陆相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及其对古湖泊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年小美 周力平 袁宝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对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后沟、红崖和虎头梁4个地点湖相及其上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由于中粒石英的单片再生剂量法所测光释光信号已经达到了饱和,故采用中粒混合矿物的红外激发后高温红外激发方法,并对其异常衰退进行... 对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后沟、红崖和虎头梁4个地点湖相及其上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由于中粒石英的单片再生剂量法所测光释光信号已经达到了饱和,故采用中粒混合矿物的红外激发后高温红外激发方法,并对其异常衰退进行校正,这种方法利用长石的释光信号,饱和剂量较高,且异常衰退较小,为测量老样品提供了可能性。根据红外激发后高温红外激发光释光测年结果,郝家台、后沟和红崖地区现存泥河湾湖相顶部沉积物年龄为360~420ka,虎头梁湖相顶层沉积物年龄为约270ka,而郝家台和后沟湖相沉积物上覆黄土一古土壤年龄分别为约130ka和180ka。这些测年结果表明在泥河湾地区湖相沉积物顶层及其上覆沉积物之间广泛存在一个沉积间断,且不同地点湖相沉积物侵蚀的程度不同。因此,推测现在泥河湾地区出露的湖相沉积物顶层并不是当时古湖泊消失时的沉积,即至少部分古湖泊沉积的顶部已被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 湖相沉积物 红外激发后高温红外激发方法 长石信号 古湖泊演化
原文传递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汪勇 沈吉 +3 位作者 羊向东 张恩楼 刘兴起 刘恩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9-355,共7页
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对陕西红碱淖近几十年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沉积岩芯下部样品粒度组成呈双峰特征,据此可以分辨沉积物中湖相和风成组分。结果表明红碱淖形成于1928年,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年、193... 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对陕西红碱淖近几十年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沉积岩芯下部样品粒度组成呈双峰特征,据此可以分辨沉积物中湖相和风成组分。结果表明红碱淖形成于1928年,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年、1939年和1941年发生了三次强沙尘暴事件;1952~1960年为湖泊快速扩张时期,系人为改造使入湖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所致;1960年以后,红碱淖演化为稳定深湖环境,湖区降水增多,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大降低,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也演变为单峰形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湖水面有下降趋势。红碱淖粒度参数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湖泊演化历史、区域风沙强度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湖泊沉积 粒度 风沙特征 湖泊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姜雅娟 王维 +3 位作者 马玉贞 李岩岩 刘立娜 何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4-665,共12页
以10个AMS^(14)C测年为框架,利用BJH01孔438cm沉积物岩芯的粒度、烧失量以及孢粉阔叶树含量等代用指标,初步重建了泊江海子地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1)11820cal.a B.P.以前,钻孔处为风成环境,流域发育荒漠或草原化荒漠,气候寒冷... 以10个AMS^(14)C测年为框架,利用BJH01孔438cm沉积物岩芯的粒度、烧失量以及孢粉阔叶树含量等代用指标,初步重建了泊江海子地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1)11820cal.a B.P.以前,钻孔处为风成环境,流域发育荒漠或草原化荒漠,气候寒冷干燥;2)11820~11390cal.a B.P.,湖泊形成,流域植被好转,降水略增加,气候变暖湿;3)11390~7510cal.a B.P.,湖泊维持高湖面,降水增加,区域植被演化为阔叶疏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其中10500~8500cal.a B.P.为最宜期;4)7510~6800cal.a B.P.,湖泊水位降低,区域植被退化,气候变干;5)6800~1590cal.a B.P.,气候总体波动变干,其中5000~4000cal.a B.P.为湖侵阶段,气候湿润,4000~1590cal.a B.P.为湖退阶段,气候最为干旱;6)1590cal.a B.P.以来湖泊扩张,水位升高至钻孔位置以上,流域植被为典型草原,气候与现在相当。泊江海子重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序列与区域乃至更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表现出早全新世湿润、中晚全新世变干的趋势,是季风系统通过海气耦合对北半球夏季日辐射增加的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湖泊沉积 泊江海子 鄂尔多斯高原
原文传递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龙 吴敬禄 +2 位作者 温军会 刘文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μm)平均含量34.4...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μm)平均含量34.4%、中粉砂(16~32μm)平均含量17.3%、粗粉砂(32~64μm)组分平均含量14.1%、砂质组分(>64μm)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5.5%。沉积物不同粒级范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65年左右(岩芯深度20 cm)乌梁素海沉积物组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结合前期对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泥沙以及流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了约1965年前后两个时段的沉积物来源。尽管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大量流域表土侵蚀物质,但同一物源组分在1965年前后这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粒级特征。1965年之前,<19.95μm的粒级组分反映了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层侵蚀物质组分特征,而19.95~181.97μm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黄河径流携带的泥沙,后者决定了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级特征。1965年以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组分的粒级变细,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土侵蚀物质(<5.71μm组分)控制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与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变化、围湖建堤以及扬水站的修建等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受人类施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沉积物 粒度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大兴安岭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被引量:21
13
作者 崔巧玉 赵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6-1356,共11页
阿尔山天池是大兴安岭中部一个封闭的火山口湖,地处东亚夏季风尾闾区,是研究区域气候快速变化的良好载体。通过对阿尔山天池岩芯(深度243~100 cm,年代10.0~1.3 cal.ka B.P.)开展连续、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和粒度分析,选取岩芯中12种... 阿尔山天池是大兴安岭中部一个封闭的火山口湖,地处东亚夏季风尾闾区,是研究区域气候快速变化的良好载体。通过对阿尔山天池岩芯(深度243~100 cm,年代10.0~1.3 cal.ka B.P.)开展连续、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和粒度分析,选取岩芯中12种含量较高且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地球化学元素开展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发现:全新世时段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Sr、Rb、Zr、Fe、Ca、K、Ti、Si、S、Mn、Cl等元素变化一致且均与Cr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其中Sr、Rb、Zr、Fe、Ca、K、Ti、Si等8个迁移积累型元素之间相关性较高,且为湖泊元素变化的主控因子,说明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元素来源主要受外源碎屑物质的影响,湖泊沉积物元素变化主要决定于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基于精确的年代框架,通过阿尔山天池沉积物Ca/Ti,Cr/Ti,Fe/Mn,Rb/Sr和Fe/Ti元素比值、粒度数据,与同一地区的月亮湖TOC和乔木花粉百分比记录对比分析表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和湖泊水位经历了温暖偏干-低湖水位期(10.0~7.3 cal.ka B.P.)、温凉湿润-高湖水位期(7.3~6.1 cal.ka B.P.)、温暖湿润-低湖水位期(6.1~4.3 cal.ka B.P.)、温凉湿润-高湖水位期(4.3~3.0 cal.ka B.P.)、温暖湿润-较高湖水位期(3.0~1.4 cal.ka B.P.)等5个阶段的演变;元素记录15次显著快速干旱气候事件,其中发生在7.8cal.ka B.P.、7.3cal.ka B.P.、6.9cal.ka B.P.、6.5cal.ka B.P.、6.3cal.ka B.P.、6.1cal.ka B.P.、5.5 cal.ka B.P.、4.2 cal.ka B.P.、3.8 cal.ka B.P.、3.6 cal.ka B.P.、3.0 cal.ka B.P.、2.6 cal.ka B.P.及1.8 cal.ka B.P.的13次干旱事件与已有大兴安岭地区其他钻孔记录均有较好的对应。此外,阿尔山天池湖泊记录中Fe/Ti元素比值与粉砂和粘土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在东北封闭湖泊中Fe/Ti可作为湖泊细颗粒组分的良好代用指标。本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分析在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湖泊沉积物 气候突变 全新世 大兴安岭
原文传递
云南点苍山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湖泊沉积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建强 崔之久 +2 位作者 易朝露 张威 刘克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533,共9页
根据对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的粒度、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孢粉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冰川地貌特征,以点、面两方面资料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试图建立该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系列,共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以冷湿与暖干的组合为其特... 根据对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的粒度、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孢粉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冰川地貌特征,以点、面两方面资料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试图建立该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系列,共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以冷湿与暖干的组合为其特征。与其他西南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对比表明,点苍山受西南季风影响加强的时间晚于阿拉伯海而早于青藏高原,可以认为是联系以上两者的纽带。当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逐步强盛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冰川 湖泊 沉积 环境演变 点苍山
下载PDF
中原地区距今5000—4000年间古环境重建的软体动物化石证据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梁亮 夏正楷 刘德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7,共6页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指出古代湖沼的演化与当时气候的变化一致。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原地区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全新世 湖沼沉积 软体动物化石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金之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7,共7页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 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 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 .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C2 7 2 9规则甾烷、C2 8 3 0 4 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 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 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 .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C2 7 2 9规则甾烷、C2 8 3 0 4 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 ;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 ,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 4 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 ,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 .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 ,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 .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 .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 .结果还表明 ,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依据甾类化合物 ,可判断埋深超过 2 70 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 -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 ,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甾类化合物 湖相沉积 4-甲基甾烷 甲藻甾烷 低熟油 油源对比 八面河油田 烃源岩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mechanism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hange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from Lake Hulun, China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守云 王苏民 +1 位作者 Erwin Appel 吉磊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5期534-540,共7页
The chang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κ) are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corresponding sedimentological, geochemical, mineralogical and biological results, which verifies thatκ can be taken as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The chang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κ) are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corresponding sedimentological, geochemical, mineralogical and biological results, which verifies thatκ can be taken as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xies. However, usually the exact origin of magnetic signal is poorly understood, and is difficult to relat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 derived from the catchment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may affect the accumulation, preservation, or authigenesis and diagenesis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Lake Hulun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it is found that muddy sediments, deposited during high water level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humid climate), have comparatively highκ values. In contrast, the sandy sediments, deposited during low water level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arid climate), have lowκ values. Detaile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 confirms that detrital magnetite derived from volcanic rocks in the catchment exists in both muddy and sandy sediments. During high water level period, secondary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was produced in muddy sediments under relatively reductive conditions.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coexisting with detrital magnetite, predominate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uddy sediments, resulting in increasingκ.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authigenic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produced after sediment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sedim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Lake Hulun.
原文传递
一种可实现不同水深条件下采样的湖泊沉积物柱芯采样装置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键 张维 +5 位作者 陈敬安 朱正杰 曾艳 王敬富 杨永琼 杨海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沉积物柱芯采样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研究的科研装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取样效果好的湖泊沉积物柱芯采样装置。通过组件的不同组合,该采样装置可实现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沉积物柱... 沉积物柱芯采样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研究的科研装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取样效果好的湖泊沉积物柱芯采样装置。通过组件的不同组合,该采样装置可实现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沉积物柱芯采样,采集的沉积物厚度可达80~150cm。该采样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此外,该采样装置还配备了简单实用的分样装置,可快速、准确的进行野外分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柱芯 采样装置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14)C年龄硬水效应校正初探——以青海湖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汪勇 沈吉 +3 位作者 吴健 刘兴起 张恩楼 刘恩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4-508,共5页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海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不老于1549 aBP,青海湖硬水效应在7000-1000 aBP期间是逐渐增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水效应 ^14C年龄校正 湖泊沉积物 青海湖
下载PDF
河套盆地西缘山前低台地沉积特征对“吉兰泰-河套”古湖消退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公王斌 胡健民 +3 位作者 李振宏 吴素娟 刘洋 阎纪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8,共9页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 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山前台地 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 湖相沉积 活动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