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 被引量:194
1
作者 刘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27,共4页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像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像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永久地被限定在与自己异化的境地。镜像阶段的想像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最后,笛卡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 自我 异化 误认
下载PDF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拉康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阿尔都塞哲学对后现代文化影响最大的东西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之所以在后世有如此大的光亮 ,主要原因是他对拉康的挪用。拉康对个人主体的证伪成了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逻辑的起步基石 ,拉康的异化主体论则引申出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哲学对后现代文化影响最大的东西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之所以在后世有如此大的光亮 ,主要原因是他对拉康的挪用。拉康对个人主体的证伪成了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逻辑的起步基石 ,拉康的异化主体论则引申出意识形态文化建构中的常人镜像复制和对统治本身的自动臣服。社会关系被再生产 ,于是统治被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拉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电影院:一种拉康式的阅读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3,共10页
电影院是电影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拉康理论对电影院做精神分析化的隐喻性阅读,是理解电影机器运作的无意识机制的关键。在这一阅读中,电影院作为一个观影系统,黑暗、放映机、光柱、银幕、观众等构成了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对这些要素... 电影院是电影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拉康理论对电影院做精神分析化的隐喻性阅读,是理解电影机器运作的无意识机制的关键。在这一阅读中,电影院作为一个观影系统,黑暗、放映机、光柱、银幕、观众等构成了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对这些要素的语言学意义进行功能分析,将有助于厘定观影主体与机器、观影制度和影像文本之间的复杂运作,并显示观影过程中主体各认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电影院 认同 凝视
原文传递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论精神分析化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冠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4,共10页
近二十多年欧陆思想的最大亮色之一,就是一种精神分析化的政治哲学之兴起,齐泽克、拉克劳、巴迪欧等皆是该浪潮的领军人物。文章尝试探讨如下后设性问题:聚焦个体心智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向政治哲学的跨界性应用,在何种意义上可被视作是... 近二十多年欧陆思想的最大亮色之一,就是一种精神分析化的政治哲学之兴起,齐泽克、拉克劳、巴迪欧等皆是该浪潮的领军人物。文章尝试探讨如下后设性问题:聚焦个体心智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向政治哲学的跨界性应用,在何种意义上可被视作是正当的?通过对拉康主义精神分析之核心概念"大他者"的深入分析,文章尝试揭开精神分析本身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回应如下问题:何以受拉康精神分析影响的这批当代政治哲学家,皆成为欧陆政治思想激进一脉的领军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他者 符号性秩序 拉康 齐泽克
下载PDF
陷入元宇宙:一项“未来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冠军 胡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1,共8页
人类(智人)所生活其内的"现实"始终有一个虚构性的内核,这个内核从当年哲学加持的"元物理学"(形而上学),演变成今天技术加持的"元宇宙"。然而,尽管面貌完全不同,两种"现实"却隐秘地共享着同一... 人类(智人)所生活其内的"现实"始终有一个虚构性的内核,这个内核从当年哲学加持的"元物理学"(形而上学),演变成今天技术加持的"元宇宙"。然而,尽管面貌完全不同,两种"现实"却隐秘地共享着同一种特质,那便是:它们都恰恰指向某种"超现实"。通过未来考古学的研究,我们旨在避免从完全"沉浸"在"现实"中,转到一头"沉浸"入相对"现实"而言的各种各样虚拟的"超现实"中,它们可以是古代神话或形而上学,抑或后人类数字"元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未来考古学 虚拟性 康德 拉康
原文传递
从自我主体分裂到他者身份认同——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拉康主体理论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比对以及将语言和无意识引入主体研究,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他者思故我在",从而消解了现代性意义上的实在主体。在当下文化研究盛行... 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比对以及将语言和无意识引入主体研究,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他者思故我在",从而消解了现代性意义上的实在主体。在当下文化研究盛行的语境中,拉康的主体理论在解构主体的同时,也为主体功能化、主体与身份的转化打开了新思路,同时还为后学意义上的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时期 语言 主体/他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述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国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2-66,共5页
笔者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入手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观、主体观 ,并做了简要的评价 。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拉康 结构主义 潜意识 主体结构 语言学 方法论
下载PDF
拉康与法国女性主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岳凤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3,共6页
本文在介绍精神分析同女性主义关系渊源的基础上,分析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对法国女性主义的影响,及法国女性主义者对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批评与接受,重点突出拉康同三位法国女性代表的关系,她们是克里斯蒂娃、艾瑞格瑞和西苏。
关键词 拉康 法国女性主义 克里斯蒂娃 艾瑞格瑞 西苏
下载PDF
存在的创伤与主体的发生——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交互视域下的焦虑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焦虑”都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萨特将焦虑界定为人在世的基本情绪,将其与人存在的缺失或虚无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人自由存在的模式,却在焦虑有无对象这一问题上陷入摇摆。拉康则将焦虑...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焦虑”都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萨特将焦虑界定为人在世的基本情绪,将其与人存在的缺失或虚无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人自由存在的模式,却在焦虑有无对象这一问题上陷入摇摆。拉康则将焦虑视为触及实在的情绪,认为它与人在身体层面的某种缺失和创伤有关,而作为这种创伤的印记与重复,焦虑的对象所引发的诡异体验恰恰得以彰显人在与大写他者的关系中作为欲望主体生成的历史及其存在的真相。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启示下,通过对萨特等存在主义者关于焦虑的哲学思考进行创造性的重构和发展,拉康得以进一步揭示焦虑可能具有的存在论内涵与伦理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创伤 焦虑 拉康 萨特
下载PDF
《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场拉康主义能指漂移游戏 被引量:9
10
作者 开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尝试借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所创造的"漂浮的能指"和"能指链"等概念,并将其延展引申至电影分析领域,以解构和审视毕赣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并由此出发探寻创作者隐藏在电影表述背后的深层次意图。
关键词 毕赣 拉康 漂浮的能指 能指链 记忆
原文传递
拉康的主体理论及其现实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艺蕾 孙志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似的效果,都设定了具有本体意蕴的实在界的存在,认为实在界是经验、理性或象征无法达到的。佛学认为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实现对生命本体界的回归,拉康对此则无有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他者 主体 无意识 佛学
下载PDF
“镜象之谜”——论拉康的“镜象”理论与杜拉斯的印度支那情结之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春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57-60,98,共5页
通过拉康的“镜象”理论阐释了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印度支那情结的成因。经由拉康话语中的三种秩序 :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 ,本文具体论述了杜拉斯在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对她一生创作的重大影响———经由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与内心的幻... 通过拉康的“镜象”理论阐释了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印度支那情结的成因。经由拉康话语中的三种秩序 :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 ,本文具体论述了杜拉斯在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对她一生创作的重大影响———经由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与内心的幻化 ,通过不断的自我书写 ,而成就了一个她的印度支那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象”理论 杜拉斯 印度 支那 文学评论 幼儿心理
下载PDF
康德同萨德:拉康的绝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8,共8页
康德和萨德,一个是谨守道德律令的伦理学家,一个是以性虐著称的淫秽作家,拉康把两者并置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去比较他们的异同,而是为了去揭示同处启蒙时代的两种极端思想之间暗藏的联系。通过这一揭示,拉康表明:萨德的反道德实践不过是康... 康德和萨德,一个是谨守道德律令的伦理学家,一个是以性虐著称的淫秽作家,拉康把两者并置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去比较他们的异同,而是为了去揭示同处启蒙时代的两种极端思想之间暗藏的联系。通过这一揭示,拉康表明:萨德的反道德实践不过是康德的真理的某种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萨德 拉康
原文传递
主体·自我·他者——论拉康欲望理论的诗学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耿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欲望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一个重要主题。剖析文学中欲望这一主题时易过于注重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作家创作和小说中人物言行的心理动因。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欲望理论提出"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 欲望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一个重要主题。剖析文学中欲望这一主题时易过于注重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作家创作和小说中人物言行的心理动因。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欲望理论提出"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不仅揭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也有利于挖掘其社会言行潜在的心理动力。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打通了文学研究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学科界限,符合文学研究"内倾向"转变的大趋势,为跨学科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欲望理论 身份危机 自我建构
下载PDF
心理批评之路:从弗洛伊德到弗莱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风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作为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主流的心理批评之路,从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方法以来,这一路径不断发展,经过荣格向集体无意识的拓宽,拉康的重新阐释,霍兰德对阅读心理过程的关注,最后由加拿大的弗莱以集大成的视野进一步发展了心理批评方法,... 作为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主流的心理批评之路,从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方法以来,这一路径不断发展,经过荣格向集体无意识的拓宽,拉康的重新阐释,霍兰德对阅读心理过程的关注,最后由加拿大的弗莱以集大成的视野进一步发展了心理批评方法,完成了心理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批评 弗洛伊德 拉康 荣格 霍兰德 弗莱
下载PDF
拉康的“三界说”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洪霖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3-78,共6页
拉康在《被窃的信》研讨班中应用“三界说”做了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实践。他将充满误认的想象界、符号主导下的象征界与不可知的实在界分别与盲目自信的王后/大臣、识破符号象征价值的大臣/迪潘和无序无知的国王/警察相对应,在文本内搭建... 拉康在《被窃的信》研讨班中应用“三界说”做了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实践。他将充满误认的想象界、符号主导下的象征界与不可知的实在界分别与盲目自信的王后/大臣、识破符号象征价值的大臣/迪潘和无序无知的国王/警察相对应,在文本内搭建起文学场域内的三界,从而揭示出真正的主体正是那封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三界说 《被窃的信》 精神分析文学批评
下载PDF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种拉康式的解读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1,97,共7页
作为王尔德本人乃至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对艺术与美的思索和表达极具风格化,也留下了广阔的阐释空间。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某些理论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隐含于文本结构裂隙处的关于"艺术&qu... 作为王尔德本人乃至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对艺术与美的思索和表达极具风格化,也留下了广阔的阐释空间。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某些理论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隐含于文本结构裂隙处的关于"艺术"、"自恋"、"凝视"、"欲望"等路标,指涉着文本深层结构中的关于"艺术与凝视"、"欲望的在场与缺席"、"自由与表演"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微妙关系之间产生的张力是对当时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道林·格雷的画像》 拉康 精神分析 “人”的母题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阿尔都塞式马克思主义与拉康式精神分析的一种对话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运动在法国思想界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交会找到了新的基础与契机。阿尔都塞与拉康,作为分别将结构主义范式成功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运动在法国思想界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交会找到了新的基础与契机。阿尔都塞与拉康,作为分别将结构主义范式成功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以不同的方式推进了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主要围绕意识形态与无意识而展开的这场对话中,阿尔都塞一方面选择性地借鉴了拉康的相关思想概念来阐发其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又在以结构与主体为核心的问题上与拉康产生了重要分歧。回顾这场余音未了的对话,通过反思对话双方各自的贡献与局限,可以展望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无意识 阿尔都塞 拉康 马克思主义 精神分析
下载PDF
“非人”的三个银幕形象——后人类主义遭遇电影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冠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7,共11页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思潮之一的后人类主义,具有一个操演性矛盾,而电影则在应对该矛盾上具有哲学性的拯救力量。这项研究通过分析三部电影作品,讨论了银幕中三种经典的"非人":机器人、猩人、疯人。通过这组分析,这项研究一方面...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思潮之一的后人类主义,具有一个操演性矛盾,而电影则在应对该矛盾上具有哲学性的拯救力量。这项研究通过分析三部电影作品,讨论了银幕中三种经典的"非人":机器人、猩人、疯人。通过这组分析,这项研究一方面揭示电影对反思"人"(人类文明)之局限上的独特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电影作为这种反思性力量自身的局限。而这种局限,恰恰可以通过两种后人类主义进路重铸电影的哲学基础而得到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后人类主义 麦茨 阿尔托 拉康 德勒兹
原文传递
“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色·戒》十年后的拉康主义重访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冠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9,共14页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从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角度出发,在十年后重访李安的《色·戒》,旨在指出李安用力至深并为之付出极大代价的那三段性场景,恰恰是该作品的"破坏性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拉康 女性性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