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_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2 位作者 刘子 刘晓明 岳军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DNA片段,再将载体pUC18用BamH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DNA与147bpST1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落。菌落原位杂交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XbaI和EcoRI/BamHI)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ST1基因,而且ST1基因在重组DNA中连接方向是正确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再者,DH5a(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为研究ST的免疫原性和抗ST抗体在预防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lacz 基因 融合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在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中的瞬间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于道展 秦松 +1 位作者 孙国琼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93-95,共3页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SV4 0启动子驱动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不同部位的组织切块中 ,4 8小时后染色检测 ,在假根、孢子叶和叶片中均检测到了lacZ的瞬间表达。研究还发现 ,对于裙带菜组织块的基因枪法转...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SV4 0启动子驱动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不同部位的组织切块中 ,4 8小时后染色检测 ,在假根、孢子叶和叶片中均检测到了lacZ的瞬间表达。研究还发现 ,对于裙带菜组织块的基因枪法转化 ,压强130 0psi优于 110 0psi。另外在裙带菜中没有发现半乳糖苷酶的染色本底。本文结果提示 :基因枪法是有效的裙带菜遗传转化方法 ;lacZ可以作为裙带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报告基因 ,SV4 0启动子能有效驱动外源基因在裙带菜中表达 ,没有组织特异性。这是lacZ在裙带菜中表达的首次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大型经济海藻 裙带菜 lacz SV40启动子 基因枪法 瞬间表达 培育 基因工程
下载PDF
集胞藻PCC6803铜离子诱导表达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宏 唐蜻 徐旭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4,共5页
在集胞藻PCC6803中,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某些生存必需的基因则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突变株。为研究集胞藻PCC6803中此类基因的功能,在其基因组中构建了一个petE基因启动子(PpetE)控制的铜离子诱导表达的... 在集胞藻PCC6803中,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某些生存必需的基因则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突变株。为研究集胞藻PCC6803中此类基因的功能,在其基因组中构建了一个petE基因启动子(PpetE)控制的铜离子诱导表达的平台。将集胞藻PpetE装配在lacZ报告基因的上游,通过同源双交换整合到这种蓝藻的基因组中。通过调节培养基中铜离子的浓度发现,lacZ的表达能够人为控制。特别是当铜离子浓度在6—400nmol/L范围时,LacZ活力随铜离子浓度增加呈S型增长关系。利用这个铜离子诱导表达平台,可以控制某些必需基因的表达:提供铜离子维持细胞生存;而撤去铜离子时则关闭基因的表达,可以观察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 PpetE lacz 铜离子
下载PDF
报告基因技术及其在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茆婷 何伟 +2 位作者 钟文辉 林先贵 董元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33-6740,共8页
报告基因包括lux、gfp、lacZ、inaZ、luc、cat、xylE及uidA等,其中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报告基因有lux、gfp、lacZ和inaZ4种。从不同角度比较了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上述4种报告基因,简要阐述了应用于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微生物监测报... 报告基因包括lux、gfp、lacZ、inaZ、luc、cat、xylE及uidA等,其中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报告基因有lux、gfp、lacZ和inaZ4种。从不同角度比较了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上述4种报告基因,简要阐述了应用于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微生物监测报告基因的定义、类别、性质及特点,展示了报告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方式与检测方法,总结了报告基因技术在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质、营养物质等化学物质以及在土壤微生物及其活动、土壤根际微生物与土壤中原生动物、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报告基因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基因技术 LUX GFP lacz inaZ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化学物质
下载PDF
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乐琴 姚泉洪 +2 位作者 陈明杰 熊爱生 潘迎捷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6-411,共6页
应用顺式调控元件探测载体G221构建了一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基因组文库。G221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载体,含有一个由酵母Cyc1基因基本启动子控制的lacZ标记基因,能以转录增强活性筛选香菇DNA片段。用这个基因组文库转化酵母菌,获... 应用顺式调控元件探测载体G221构建了一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基因组文库。G221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载体,含有一个由酵母Cyc1基因基本启动子控制的lacZ标记基因,能以转录增强活性筛选香菇DNA片段。用这个基因组文库转化酵母菌,获得了一批lacZ阳性转化子。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转化子进行质粒抽提和双酶切鉴定,筛选到50个香菇顺式调控元件DNA片段。对其中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并对其中一个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鉴别了该序列上的几个与转录相关的特征序列。该研究也探讨了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克隆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基因组文库 转录增强活性 lacz
下载PDF
Tip30基因修饰的ACC-M细胞裸鼠体内致瘤性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蕾 吕春堂 周中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2-133,140,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鄄M)所致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变化。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 ̄20g),随机分3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鄄M细胞(AdTIP30/ACC鄄M)、野生型ACC鄄M细胞(...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鄄M)所致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变化。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 ̄20g),随机分3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鄄M细胞(AdTIP30/ACC鄄M)、野生型ACC鄄M细胞(wt/ACC鄄M)及对照基因LacZ修饰的ACC鄄M细胞(AdLacZ/ACC鄄M)分别注射小鼠颌下区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1)经TIP30基因修饰组肿瘤出现的时间比野生型对照组及基因对照组晚3d,且肿瘤生长缓慢(P<0.01);(2)存活时间显示,基因修饰组(53.0±3.3)d,有2只长期存活;野生型对照组(26±2.2)d;对照基因组(29±2.4)d。结论: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M细胞 TIP30 基因修饰 致瘤性观察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 肿瘤抑制基因 BALB/C 存活时间 裸鼠移植瘤 TIP30 野生型 对照组 体内生长 转移细胞 lacz 肿瘤生长 生长缓慢 长期存活 荷瘤小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成年动物骨骼肌细胞原代培养及转染外源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捷 赵春礼 +2 位作者 鲁强 张进禄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89,I018,共4页
目的 观察损伤对成年动物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获取基因治疗自体移植的载体。 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 p RSV- L ac Z或 p Rch- TH质粒转入培养肌细胞。 结果 骨骼肌损伤后 ,分离出的肌卫星细胞及组织块游离成肌细胞... 目的 观察损伤对成年动物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获取基因治疗自体移植的载体。 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 p RSV- L ac Z或 p Rch- TH质粒转入培养肌细胞。 结果 骨骼肌损伤后 ,分离出的肌卫星细胞及组织块游离成肌细胞数均显著增高 ;外源基因能在细胞内表达。 结论 损伤可诱导成年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并促进体外培养肌细胞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卫星细胞 骨骼肌损伤 基因治疗 自体移植
下载PDF
高效严谨型大肠杆菌Targetron基因打靶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相好 谷俊莹 +8 位作者 崔古贞 刘芳 王彩霞 陈峥宏 洪伟 蔡梦迪 张峥嵘 綦廷娜 廖永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220,共8页
构建高效严谨型大肠杆菌Targetron 基因打靶系统。将来源于pET28a 的T7-lac 操纵子与来源于pSY6 的II 型内含子组装构建大肠杆菌IPTG 诱导型Targetron 质粒系统。以lacZ 基因为例,选择lacZ-635s 和lacZ-1063a 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构建... 构建高效严谨型大肠杆菌Targetron 基因打靶系统。将来源于pET28a 的T7-lac 操纵子与来源于pSY6 的II 型内含子组装构建大肠杆菌IPTG 诱导型Targetron 质粒系统。以lacZ 基因为例,选择lacZ-635s 和lacZ-1063a 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构建的IPTG 诱导型Targetron 系统进行基因打靶,通过分析诱导前和诱导后II 型内含子在靶位点的插入效率,验证大肠杆菌IPTG 诱导型Targetron 系统严谨性和打靶效率。最后,通过优化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时间,建立高效严谨的诱导型大肠杆菌Targetron 基因打靶系统。在没有IPTG 诱导时,II 型内含子在两个位点均不能插入,打靶效率均为0;当加入0.5 mmol/L IPTG 诱导45 min 时,其在lacZ-635s 位点的打靶效率提高到90.8±5.5%,在lacZ-1063a 位点的打靶效率提高到92.6±2.4%。成功建立高效严谨型大肠杆菌Targetron 基因打靶系统,旨为II 型内含子的机理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ron II 型内含子 诱导系统 大肠杆菌 lacz
下载PDF
含LacZ表达盒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承槐 李俊平 +5 位作者 李启红 刘丹 黄建华 蒋桃珍 李慧姣 夏业才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鸭瘟病毒活疫苗C-KCE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含TK基因完整ORF的2.7 kb的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利用该片段内的两个酶切位点Xho I和EcoR V,切除TK基因内的244 bp,用T4 DNA聚合酶补平末端;pVAX1-Lac...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鸭瘟病毒活疫苗C-KCE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含TK基因完整ORF的2.7 kb的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利用该片段内的两个酶切位点Xho I和EcoR V,切除TK基因内的244 bp,用T4 DNA聚合酶补平末端;pVAX1-LacZ用Nru I和Nar I双酶切,回收含LacZ表达盒的4.1 kb片段,通过平末端连接将LacZ表达盒插入到TK基因中,从而获得了转移载体pTK-LacZ,为构建重组鸭瘟病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TK基因 lacz 转移载体
下载PDF
电穿孔法高效转染COS-7成纤维细胞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高秀来 陈立南 《解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2期91-94,T005,共5页
目的 以电穿孔法转染COS 7细胞系以得到较高的转染率。方法 以CMV/LacZ质粒转化COS 7细胞系 ,48小时后用X gal染色。观察不同的穿孔电压 (6 0 0V ,5 5 0V ,5 0 0V ,45 0V ,40 0V)、时间常数 (40us、10 0us)、操作温度 (室温 ,4℃ )、... 目的 以电穿孔法转染COS 7细胞系以得到较高的转染率。方法 以CMV/LacZ质粒转化COS 7细胞系 ,48小时后用X gal染色。观察不同的穿孔电压 (6 0 0V ,5 5 0V ,5 0 0V ,45 0V ,40 0V)、时间常数 (40us、10 0us)、操作温度 (室温 ,4℃ )、质粒浓度 (5us/ml,2 5us/ml)和细胞悬液体积 (2 0 0ul、40 0ul)对转染率的影响。结果 利用Eppendorf公司的Multiporator及低渗透压缓冲液转化COS 7细胞的最优条件是 :转化体积 40 0 μl,细胞密度 2× 10 6cells/ml,场强 2 0 0 0V/cm ,时间常数 10 0us,室温质粒浓度2 5 μg/ml。条件优化后COS 7转染率可达 85 %。 结论 优化的电穿孔法可得到较高的COS 7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COS-7 lacz 转染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以粘粒为基础产生重组单纯疱疹病毒HSV1-lacZ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小兵 董小岩 +2 位作者 伍志坚 颜子颖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将总长度为152kb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7株)基因组分成5个相互间有部分重叠的大片段(约35-40kb),分别克隆到粘粒SuperCosMW中,依次称为cos48、cos28、cos6、cos14和c... 将总长度为152kb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7株)基因组分成5个相互间有部分重叠的大片段(约35-40kb),分别克隆到粘粒SuperCosMW中,依次称为cos48、cos28、cos6、cos14和cos56(DavisonAJetal,1993)。此5个粘粒用PacⅠ切去粘粒骨架后共转染细胞,可发生同源重组而产生野生型HSV-1。以此为基础,利用粘粒cos56的HSV-1UL44基因中含有一个XbaⅠ单一酶切位点的特点,将一个两端加有XbaⅠ位点的CMV-lacZ-polyA片段插入其中,构建成cos56-lacZ。将cos56-lacZ与其它4个粘粒经PacⅠ酶切后,用lipofectamine转染试剂共转染BHK-21细胞,37℃培养2-3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及噬斑。5天后将病变细胞连同培养液一起冻融3次,取上清0.1ml感染新鲜的BHK-21细胞,37℃培养24小时,用X-gal染色30-60分钟,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蓝色噬斑。蓝色噬斑数占噬斑总数的50%以上。经空斑纯化的蓝斑病毒可稳定传代。这种方法同将外源基因表达盒插入HSVtk基因中构建成重组质粒,再与HSV-1基因组DNA共转染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粘性质粒 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质粒骨架的CpG修饰对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娜 余云舟 +1 位作者 孙志伟 俞炜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CpG对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的CpG通过骨架改造的方式引入核酸疫苗的质粒载体骨架中作为内源性佐剂,以LacZ为模式抗原,对其免疫小鼠后特异性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和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CpG对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的CpG通过骨架改造的方式引入核酸疫苗的质粒载体骨架中作为内源性佐剂,以LacZ为模式抗原,对其免疫小鼠后特异性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3种不同类型的CpG序列在体内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强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不同类型的CpG序列可能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结论:作为内源性佐剂,CpG免疫刺激DNA序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模式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可根据不同抗原的特点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免疫刺激DNA序列 lacz 佐剂
下载PDF
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测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灵辉 谷素英 徐亚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08-809,共2页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大肠菌群lacZ基因为靶基因,建立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定量方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25μl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Mg2+为5.0mmol/L,dNTPs 0.2mmol...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大肠菌群lacZ基因为靶基因,建立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定量方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25μl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Mg2+为5.0mmol/L,dNTPs 0.2mmol/L,引物0.2μmol/L,探针0.5μmol/L,Taq DNA聚合酶2.0U,加入样品模板5μl。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检出单个拷贝大肠菌群模板。结论所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检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荧光定量PCR lacz
原文传递
Structure and oxygen sensitivity of nifLA promoter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小兵 沈善炯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5年第1期60-66,共7页
The nudeotide sequence of the nifLA promoter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E26 was determined, and the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 of nifLA was mapped by the primer extension. Studies on the oxygen regulation of E. cloacae nif... The nudeotide sequence of the nifLA promoter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E26 was determined, and the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 of nifLA was mapped by the primer extension. Studies on the oxygen regulation of E. cloacae nifLA promoter with the nifL’-lacZ fusion showed that the nifLA promoter was sensitive to oxygen as Kebsiella pneumoniae nifLA promoter reported previousl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ifLA promoter sequences of E. cloacae and K. pneumoniae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n 11-bp conserved sequence between the - 24/ -12 consensus of σ54-dependent promoter and NtrC binding motif. The 11-bp sequence is specula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oxygen regulation of the nifLA promoter of both enteric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 regulation PROMOTER sequence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 lacz fusion FNR consensus.
原文传递
Reporter LacZ gene transfer into cultured ocular cells of human eyes in vitro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坚 李艳艳 +1 位作者 卓业鸿 郭彦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4-76,共3页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reporter LacZ gene c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cultured ocular cells of human eyes in vitro Methods Fibroblast cells of Tenon's capsule,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 and muscle celms in ...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reporter LacZ gene c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cultured ocular cells of human eyes in vitro Methods Fibroblast cells of Tenon's capsule,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 and muscle celms in the ciliary body of human eyes were cultured and the pcDNA3 LacZ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se cells using a cationic liposome delivery system The cells were subsequently fixed with 4% paraformaldehyde, mixed with X gal, then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Results Blue stain was seen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cultured cells under the microscope, demonstrating the successful transfer of the LacZ gene into these cells Conclusion Reporter LacZ gene was easily transferred into the cultured ocular cells in vitro Th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transfer of the genes into these cells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z gene · gene transfer · cultured ocular cells
原文传递
含LacZ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及其在NIH_3T_3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凤阳 孟庆文 +4 位作者 扈荣良 池海英 张茂林 于康震 殷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9-331,共3页
构建了含有 3.7kbLacZ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后 ,经G418筛选 ,得到了G418抗性的产毒细胞系 ,用收获的含有重组逆转录病毒粒子的浓缩病毒上清 ,感染NIH3T3细胞 ,经X_gal染色检测 ,发现表达了LacZ的NIH3T3细胞呈蓝色。
关键词 重组逆转录病毒 lacz NIH3T3细胞 基因表达 外源基因 转基因
下载PDF
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PA转染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彦 裴斐 +2 位作者 何蕊 余红 张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介导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lacZ基因转染兔平滑肌细胞(SMCs)后基因的表达和对SMCs增殖的效应.方法:利用携带tPA,lacZ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分别转染兔SMCs(SMCs/tPA,SMCs/lacZ).... 目的:探讨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介导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lacZ基因转染兔平滑肌细胞(SMCs)后基因的表达和对SMCs增殖的效应.方法:利用携带tPA,lacZ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VSV-G/MuLV分别转染兔SMCs(SMCs/tPA,SMCs/lacZ).通过检测tPA抗原和测定tPA的活性观察tPA基因的表达.通过x-gal染色检测β-gal的活性测定lacZ基因的表达.用放射性标记的脱氧胸腺嘧啶苷(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SMCs的增殖.结果:在没有纤溶酶原时,SMCs/tPA与SMCs在增殖上无显著差异.在有纤溶酶原时,SMCs/tPA条件培养基诱导了SMCs增殖.结论:VSV-G/MuLV介导tPA,lacZ转染到SMCs并成功表达.tPA基因转染在纤溶酶原存在的条件下促进了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型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 TPA lacz 平滑/细胞学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重组LacZ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裘秀春 许彦鸣 +7 位作者 马保安 周勇 单乐群 杨彤涛 于翠娟 孟艳玲 杨安钢 范清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63-966,I0009,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用AdEasy-1TM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同源重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LacZ)。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内包装并扩增,测定病毒滴度、电镜鉴定病毒存在、斑点杂交检测其复... 目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用AdEasy-1TM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同源重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LacZ)。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内包装并扩增,测定病毒滴度、电镜鉴定病毒存在、斑点杂交检测其复制缺陷性,然后感染HeLa细胞X-gal染色检测LacZ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LacZ腺病毒表达载体,包装获得的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58×109PFU/m l。在转染的细胞和感染的靶细胞内均可检测到LacZ的表达。电镜下可见感染的HEK293细胞核内含晶格状结构的腺病毒包函体。斑点杂交提示重组病毒为复制缺陷型,其基因转移百分率和感染强度和感染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表达载体 lacz
下载PDF
检测Cre位点特异重组酶活性的双报告转基因小鼠建立
19
作者 朱焕章 陈建泉 +1 位作者 成国祥 薛京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建立用于检测Cre位点特异重组酶活性的双报告转基因小鼠。方法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 ,将携带lacZ和人碱性磷酸酶 (humanalkalinephosphatase ,hAP)报告基因的ZAP载体导入近交C5 7BL/6小鼠 5 5 4枚受精卵 ;利用PCR ,Southernblottin... 目的 建立用于检测Cre位点特异重组酶活性的双报告转基因小鼠。方法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 ,将携带lacZ和人碱性磷酸酶 (humanalkalinephosphatase ,hAP)报告基因的ZAP载体导入近交C5 7BL/6小鼠 5 5 4枚受精卵 ;利用PCR ,Southernblotting技术对其仔鼠进行基因整合鉴定 ;应用X gal染色方法 ,对转基因小鼠胚胎进行转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存活的 3 98枚受精卵被移入 2 1只假孕受体小鼠输卵管 ;13只受体怀孕产下 68只后代。合子存活率和出生率分别为 71%( 3 98/5 5 4)和 17%( 68/3 98)。在 68只小鼠中 ,5只雄性和 4只雌性小鼠整合有双报告基因。转基因整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13 %( 9/68)和 1.6%( 9/5 5 4)。 9只首建鼠与正常C5 7BL/6小鼠杂交产生F1代小鼠。F1代小鼠转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规律 ,X gal染色仅在 3只首建鼠的 13 5d龄胚胎中观察到。结论 检测Cre位点特异重组酶活性的双报告转基因小鼠已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lacz 碱性磷酸酶 CRE重组酶
下载PDF
Introduction of DT40 cells into chick embryos 被引量:3
20
作者 Mariko Toba Fumio Ebara +3 位作者 Hiroki Furuta Yuichi Matsushimal Yasuo Kitagawa Noboru Fujihar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Aim:To examine the transfection of exogenous genes into chick embryos,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nleukosis vires(ALV)-induced chicken B cell line DT40 to the production of chimeric birds.Methods:The DT40cells... Aim:To examine the transfection of exogenous genes into chick embryos,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nleukosis vires(ALV)-induced chicken B cell line DT40 to the production of chimeric birds.Methods:The DT40cells incorporated with exogenous gene(lacZ constructs encoding Escherichia coliβ-galactosidase:β-gal)were intro-duced into chick embryos by the injection of cells into stage X blastoderm.Manipulated eggs were incubated for 3(trial1)or 6(trial 2)days,and the expression of lacZ DNA was detected by a 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ofβ-galactosi-dase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nalysis.Results: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manipulated embryos incu-bated for 3 days(stage 18-20:trial 1)and 6 days(stage 28,30:trial 2)were about 42%and 38%,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rates of the lacZ gene in the embryos in the trials 1 and 2 were about 60%and 23%,respectively,forthe survived embryos.Conclusion:The rate of embryonic viability and expression rate of introduced genes were notso high,but it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utilizing the DT40 cells as a vector for carrying exogenous genes into chickembry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40 cells chick embryo lacz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