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劳动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与拯救
1
作者 陈福蓉 《实事求是》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现代性 劳动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哲学阐释
2
作者 李维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理解,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劳动理解为理论活动,其以“感性活动”为核心,打通了劳动、实践和生产概念,阐明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马克思以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为目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开启现代性的钥匙,以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为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颠覆资本现代性和重建劳动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辩证法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理想范畴和现实范畴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法。新时代秉持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有利于推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现代性 生存本体论 生产实践论 历史辩证法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来中国劳资争议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贵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近代中国劳资争议曾长期作为劳工问题研究的"伴生物"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它逐步成为学者独立研究的对象。30年来,学者对近代中国劳资争议的概况、引发劳资争议内外部因素以及劳资争议的调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 近代中国劳资争议曾长期作为劳工问题研究的"伴生物"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它逐步成为学者独立研究的对象。30年来,学者对近代中国劳资争议的概况、引发劳资争议内外部因素以及劳资争议的调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对处于劳资争议主体地位的工人和资本家自身的行动与动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劳资争议调处的研究注重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调处,北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劳资争议调处中的作用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劳资争议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方面,研究者注意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劳资争议的影响,而劳资争议对社会的影响则未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劳资争议 劳资争议 调处
下载PDF
“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洪彪 甘辉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席卷全国的“民工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社会流动加快的必然产物。特殊的国情、农村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城市发挥较大的“拉”力是构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席卷全国的“民工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社会流动加快的必然产物。特殊的国情、农村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城市发挥较大的“拉”力是构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的重要因素。“民工潮”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结构的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整个农村的新变化并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潮 农村现代化 发展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劳动
5
作者 陈征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5,9,共6页
文章通过全面考察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指出现代科学劳动对经济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科学劳动具有二重性特征 ,应注意研究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形式与特殊规律。文章并分析了科学劳动范畴研究自马克思以来长期没有得... 文章通过全面考察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指出现代科学劳动对经济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科学劳动具有二重性特征 ,应注意研究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形式与特殊规律。文章并分析了科学劳动范畴研究自马克思以来长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原因 ,指出党中央的科技政策以及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都对科技劳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劳动 二重性 劳动形式 '七一'讲话
下载PDF
论经济范畴中的劳动价值
6
作者 杨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分析从范畴入手,然后上升到命题;先弄清楚对应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再遵循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形态的基本“硬核”;最后研究劳动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形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指导新实践。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创造价值的劳动 现代科学劳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