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42
1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年的398.5日/hm2快速降低到2006年的130.25日/hm2,下降幅度达67.37%,下降的阶段性明显。资本集约度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资本投入比重逐渐减小,在四大资本投入类型中所占比重由90.36%(1980年)下降到73.44%(2006年),相反,作为省工性投入的机械,所占比重由9.64%(1980年)迅速增加到26.56%(2006年),资本投入的内部结构变化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区域尺度上,经济发达地区劳动投入相对较少,资本投入,尤其是省工性资本投入比重较大,农户在耕地利用中更加注重追求劳动生产率;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集约度较高,资本集约度较低,资本投入中仍以增产性投入为主,体现了当地农民在耕地利用中追求土地生产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集约度 资本集约度 省工性投入 增产性投入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3,共13页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体样本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拓展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第一产业增长对沿海地区贫困减少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均有助于内陆地区贫困减少。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劳动力密集度和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异质性是导致上述产业减贫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密集度
原文传递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1 位作者 朱会义 张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7-1074,共8页
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分析是研究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农户的决策必然要考虑其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本文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区分不同劳动力从业类型和非农从业情况,用不同劳动力类型的非农从业机会对非... 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分析是研究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农户的决策必然要考虑其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本文以河南省睢县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区分不同劳动力从业类型和非农从业情况,用不同劳动力类型的非农从业机会对非农工资进行修正,以此估算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劳动力机会成本水平下农户的耕地利用决策行为,揭示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区域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非农收入较高,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较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耕地转出行为;在种植结构决策中,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单一化;在集约度上,表现为伴随机会成本上升,劳动集约度迅速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增产性投入有所减少,省工性投入增加,农户通过增大机械投入来替代劳动力的现象明显;耕地利用中增产性投入的减少在粮食生产中的表现为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粮食单产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机会成本 种植结构 劳动集约度 资本集约度 河南省睢县
原文传递
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46,共18页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对本地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劳动收入份额受地区性别比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劳动收入份额 储蓄 资本集约度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chang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1 位作者 田玉军 谈明洪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545-556,共12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ost-benefit Data of Farm Produce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 this paper divided the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to labor intensity and capital intensity, and then analyzed 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ost-benefit Data of Farm Produce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 this paper divided the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to labor intensity and capital intensity, and then analyzed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at both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between 1980 and 200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t the national level, labor intensity on food produce decreased from 398.5 day/ha in 1980 to 130.25 day/ha in 2006; and a continuous decrease with a steep decline between 1980 and 1986, a slower decline from 1987 to 1996, and another steep decline from 1997 to 2006. On the contrary, capital intensity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since 1980. As to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capital intensity, the proportion of seed,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put decreased from 90.36% to 73.44%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chinery increased from 9.64% to 26.56%. The less emphasis on yield-increasing input and more emphasis on labor-saving inpu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a slow increase of yield per unit area after 1996. (2)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developed areas have lower labor intensity and higher capital intensity. The less developed ones have higher labor intensity but lower capital intensi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capital intensity, labor-saving input accounts for more proportion in the developed areas than that of other area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n these developed areas, labor input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factor in food production as more and more labors engaged in off-farm work. Farmers increase the labor-saving input for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However,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the major constraint is the shortage of capital; food production is still depending on labor and yield-increasing inpu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intensity capital intensity labor-saving input yield-increasing input China
下载PDF
劳动保护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被引量:16
6
作者 孔东民 唐琦 项君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7,共12页
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力成本提升的政策冲击,结合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劳动保护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且加重员工冗余,尤其是国... 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力成本提升的政策冲击,结合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劳动保护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且加重员工冗余,尤其是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劳动保护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学历员工扩张的影响效果不同,促进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升级。在后续检验中,我们发现劳动保护提升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并对企业创新有负面效应。本文研究对于理解我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本结构性扭曲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投资效率 劳动合同法 劳动保护 劳动密集度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学振 王丽红 白人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针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问题,对我国13个典型农业省区开展农户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身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与各个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份下半月至10月份下半月是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高峰... 针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问题,对我国13个典型农业省区开展农户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身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与各个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份下半月至10月份下半月是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高峰期,13省区全年农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呈驼峰型分布,相关系数为0.86,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劳动强度显著正相关;各地区农业生产最大劳动力需求月份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方差异。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剩余与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紧缺并存,农闲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需求数量 劳动强度 季节性 剩余劳动力转移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 at Farm Household Level:A Case Study Comparing Suyu District of Suqian City and Taix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5
8
作者 LU Xiao HUANG Xianjin +3 位作者 ZHONG Taiyang ZHAO Xiaofeng CHEN Yingxue GUO Shuiqi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556-567,共12页
Using data from the farm household survey conducted in 2009,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ALUI)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t farm household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Tobit model.Suyu District of Suqian City and Taixin... Using data from the farm household survey conducted in 2009,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ALUI)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t farm household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Tobit model.Suyu District of Suqian City and Taixing City of Jiansu Province,China were chosen as the regions for comparison.The results show that:1)On the average, the ALUI,labor intensity,yield-increasing input,and labor-saving input are 15 238.14 yuan(RMB)/ha,192 d/ha, 7233.01 yuan/ha,and 2451.32 yuan/ha in the less economically developed Suyu District,and 13 020.65 yuan/ha,181 d/ha,5871.82 yuan/ha,and 2625.97 yuan/ha in mor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Taixing City.The figures indicate that Suyu District has higher ALUI and labor intensity input but lower labor-saving input.2)Comparing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the total arable land area in available and average plot size have bigger effects on arable land intensive use;to a small degree,family′s non-farm income affects labor intensity,yield-increasing input,and labor-saving input;the yield-increasing inpu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householder has higher education attainment;the commercialization rat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planting proportion of cash crops both have unstable influence on ALUI; the share of arable land rented in has few impacts on labor intensity,yield-increasing input,and labor-saving input. 3)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found in the internal impact mechanism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arable land intensive use behaviors of farm households.However,there are conspicuous disparities in the impact degree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varying economic levels.4)Using the results as bases,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lement land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And these policies should decrease land fragmentation to promote scale management of land and arable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 (ALUI) labor intensity yield-increasing input labor-saving input comparativeanalysis farm household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1 位作者 朱会义 赵宇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选择浙江、河南和四川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省份,系统分析了3个地区1980—2007年的耕地利用方式、集约度及其内部结构以及耕地产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选择浙江、河南和四川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省份,系统分析了3个地区1980—2007年的耕地利用方式、集约度及其内部结构以及耕地产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种植结构上,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降幅次序为浙江>河南>四川,浙江蔬菜瓜果占地比例增加,而其他2省粮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劳动集约度持续下降,下降幅度浙江>河南>四川,到2007年形成劳动集约度水平与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呈反比的关系;机械投入表现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正比关系;但经济发达省份在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投入方面未表现出显著优势,其增加幅度次序为河南>浙江>四川;从耕地产出变化情况看,近年来耕地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显著低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在经济发达的浙江更为显著,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的农户,在耕地利用中越重视追求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种植结构 劳动集约度 投入产出
原文传递
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获得——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欣 孙健 王康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0,共6页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中四个特性对于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互惠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非农就业 网络规模 强度 异质性 互惠性
原文传递
劳动保护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波 杨先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15,共17页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效率及强化劳动...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效率及强化劳动者生产的"干中学"效应三条途径显著提升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促进作用对经营时间较长、生产率较高、多产品出口、非国有、纯加工贸易及高法制执行效率区域的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以扩展边际方式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还显著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分散度,促进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下一步调整提供了政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密集度 出口产品质量
原文传递
影响气体冷却服热舒适性因素的实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何清 高黎颖 +4 位作者 游波 吴世先 米立华 陈芬 朱凯颖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0-918,共9页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吸热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重要因素;影响体表汗液蒸发的主要因素是体表气流速度、劳动强度及通入压缩空气水蒸气分压力;增大压缩空气通气量对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无显著影响。实验证明,该型气冷服能将人体皮肤温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对人体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气冷服结构、压缩空气管及开孔布局有待改进,以充分利用汗液蒸发吸热作用,提高气冷服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劳动强度 通气量 衣内微气候 皮肤温度
下载PDF
纺织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瑞梁 樊瑞 马富芹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21,共3页
研究纺织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分析了现有两种纺织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及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室内空气清新度的概念,通过综合考虑纺织车间劳动强度、车间温度、送风方式、人员密度等实际情况,提出了... 研究纺织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分析了现有两种纺织车间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及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室内空气清新度的概念,通过综合考虑纺织车间劳动强度、车间温度、送风方式、人员密度等实际情况,提出了确定纺织车间最小新风量的新方案,并以纺织厂细纱车间为例,计算出车间最小新风量,认为由所提方法计算出的最小新风量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基础上能节约新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车间 最小新风量 室内空气清新度 劳动强度 温度 送风方式 人员密度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施工关键工序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秋军 于丽 +2 位作者 谢文强 李琦 王明年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8,88,共6页
高海拔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容易出现缺氧等现象,人体劳动强度与在平原隧道施工时的情况存在差异。文章依托雀儿山隧道工程,基于国家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及实际调研成果,得到了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工序的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基于肺泡通气量原... 高海拔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容易出现缺氧等现象,人体劳动强度与在平原隧道施工时的情况存在差异。文章依托雀儿山隧道工程,基于国家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及实际调研成果,得到了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工序的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基于肺泡通气量原理,得到了平均代谢率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修正系数;考虑人体劳动的平均能量代谢率海拔修正系数,计算得到了不同海拔下隧道关键施工工序的劳动强度指数和强度等级以及雀儿山隧道关键施工工序的劳动强度等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雀儿山隧道关键施工工序的劳动强度等级普遍比平原隧道施工的强度等级高一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特长隧道 劳动强度 分级标准 施工工序
下载PDF
高海拔特长隧道低压低氧环境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供氧技术标准、关键通风技术、施工人员组织、施工装备效率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秋军 于丽 +2 位作者 王峰 李琦 王明年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3-979,共7页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低压和低氧环境带来的隧道施工供氧、通风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试验及测试的方法,对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缺氧状况、供氧效果、机械排污量等进行研究,结合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得到如下结果:人体的缺氧危险等级分为严重缺氧...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低压和低氧环境带来的隧道施工供氧、通风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试验及测试的方法,对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缺氧状况、供氧效果、机械排污量等进行研究,结合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得到如下结果:人体的缺氧危险等级分为严重缺氧(Ⅰ)、缺氧(Ⅱ)、存在缺氧危险(Ⅲ)和不缺氧(Ⅳ)4级;基于肺泡氧分压与氧气体积分数关系的不同缺氧等级下的氧气体积分数控制标准;不同海拔CO体积分数控制标准模型;基于风管开口处流量理论的风管漏风率海拔修正系数计算公式;风机风压、功率的海拔修正系数公式;考虑人体劳动的平均能量代谢率海拔修正系数的不同海拔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指数及强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特长隧道 供氧标准 施工通风 劳动强度 机械效率
下载PDF
劳动力保护与企业风险——来自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文静 施新政 +1 位作者 陆瑶 王佳琪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94,共19页
本文利用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度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识别了劳动力保护对以股价波动性衡量的企业风险的因果影响。结果显示,受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影响越大的企业,其股价波动... 本文利用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度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识别了劳动力保护对以股价波动性衡量的企业风险的因果影响。结果显示,受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影响越大的企业,其股价波动性越小,即劳动力保护降低了企业风险。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排除同期其它政策的影响、使用不同方法计算企业风险和劳动密集度、使用平衡面板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杠杆率和违约概率,企业出于“风险规避”的动机会增加现金持有,以抓住未来的优良投资机会。由于国有企业对劳动力保护制度的执行度更强,杠杆率高和流动比率低的企业有更强的“风险规避”动机,因此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国有企业风险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本文的结论表明,在防范控制企业风险过程中,劳动力保护措施是可选的有效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保护 新《劳动合同法》 劳动密集度 企业风险
原文传递
职工薪酬分配比例、产权性质与企业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汉泽 许浩然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职工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职工激励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薪酬和期权等绝对激励,关于职工激励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的研究则较少。利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公平理...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职工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职工激励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薪酬和期权等绝对激励,关于职工激励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的研究则较少。利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公平理论构建职工薪酬分配比例与企业价值关系的OLS模型,对职工薪酬分配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全样本中职工薪酬分配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低;区分产权性质后,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继续提高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比例会降低国有企业价值,民营企业薪酬分配比例仍有提升空间;行业收入较高会弱化提高薪酬分配比例带来的激励作用;劳动密集度会提高薪酬分配比例带来的激励作用;薪酬分配比例显著影响企业价值,产权性质、行业收入差距和劳动密集度影响薪酬分配比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论在用工具变量和外生事件考虑二者的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和薪酬契约激励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也为职工薪酬分配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和中国当前提高劳动分配比例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监管者在制定薪酬管制政策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如产权性质和非货币性福利等)对不同的公司进行监管,以促进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薪酬分配比例 企业价值 行业收入 产权性质 劳动密集度
原文传递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以低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的稻谷晾晒环节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金铃 王建英 刘西川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农户需求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的前提条件.基于湖北省693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以低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的稻谷晾晒环节为例,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晾晒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自行晾晒稻... 农户需求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的前提条件.基于湖北省693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以低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的稻谷晾晒环节为例,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晾晒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自行晾晒稻谷获取的干湿谷差价,占稻谷销售总收益的2.41%~14.05%,劳动力成本占晾晒收益的22.28%~106.94%.Probit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本村晾晒环节的家庭用工量增加与本县非农务工的工资水平上升,均能显著提高农户出售湿谷的概率和重量占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环节的劳动强度大或技术含量高,不是农户产生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必要条件,即使对于低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也会促使无力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小规模农户放弃自行操作这些生产环节,将生产收益让渡给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而从需求端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劳动力成本上升 稻谷晾晒环节 劳动强度 技术含量
下载PDF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study in Taibus Banner, and its determinants: a case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6
19
作者 Haiguang HAO Xiubin LI +2 位作者 Minghong TAN Jiping ZHANG Huiyuan ZH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Taibus Bann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is study separately categorizes agricul- 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into labor intensity, capital intensity, the... 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Taibus Bann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is study separately categorizes agricul- 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into labor intensity, capital intensity, the intensity of labor-saving inputs, and the intensity of yield-increasing inputs, and then analyzes their determinant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ithin the study area: (1) labor intensity is higher and capital intensity is lower than in the major grain-producing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of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2) the most widely planted crops are those with the lowest labor intensity (oats) and capital intensity (benne); (3)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among household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land use decision-making is the reduced need for labor intensity for those households with high opportunity costs, such as those with income earned from non-farming activities which alleviates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allows for increased capital intensity. As a result, these households invest more in labor-saving inputs; (4) households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workers will allocate adequate time to manage their land and thus they will not necessarily invest more in labor-saving inputs. Those households with more land to manage tend to adopt an extensive cultivation strategy. Total incom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apital intensity and a negative impact on labor intensity. House- holds that deri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ir total income through farming are more reliant upon agriculture, which necessitates significant labor and yield-increasing inputs. Finally, the authors contend that policy makers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impacts of non-farming employment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In order to ensure long- term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ome streams from both farming and non- farming employment should be bal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labor intensity capital intensity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 workers TaibusBanner
原文传递
网约平台从业者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的立法规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红梅 《人权》 CSSCI 2021年第6期48-69,共22页
在网约平台用工模式下,从业者工作时间的延长与劳动强度的加大,不仅受网约平台企业及劳动关联第三方发派订单任务驱使,同时或更主要是基于从业者自身有希望多接受订单多获取收入的内驱力。保障从业者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权益,无法适用既... 在网约平台用工模式下,从业者工作时间的延长与劳动强度的加大,不仅受网约平台企业及劳动关联第三方发派订单任务驱使,同时或更主要是基于从业者自身有希望多接受订单多获取收入的内驱力。保障从业者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权益,无法适用既有劳动法的管制制度。建议由国家出台专门劳动立法作出以下有针对性的规定:对从业者实施劳动管理控制的网约平台企业及劳动关联第三方应当在遵守劳动基准和行业性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规则合理设定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的各项指标,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使从业者避免严重过劳。此外,通过鼓励为从业者间歇性休息提供一定便利以及共建跨网约平台的兼容性系统并确立相关运行规则,抑制从业者严重过劳。这实际为一种多方合作的助推型立法规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平台 从业者 工作时间 劳动强度 立法规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