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顾安忠 石玉美 汪荣顺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在液化天然气 (简称LNG)工厂、LNG接收终端、LNG运输槽车和LNG气化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天然气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LNG方面有待开展的主要工作 ,即 :(1)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 ;(2 )LNG冷量... 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在液化天然气 (简称LNG)工厂、LNG接收终端、LNG运输槽车和LNG气化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天然气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LNG方面有待开展的主要工作 ,即 :(1)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 ;(2 )LNG冷量利用技术 ;(3 )LNG工业链中设备的国产化 ;(4 )LNG船技术。我国在发展LNG过程中 ,必须认识到该行业的三个方面的特点 :LNG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液化天然气 生产工艺 液化工艺 MEA法 液化设备 槽车 气化站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节能再冷凝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严涛 刘玉丰 刘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51-54,共4页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如雨后春笋,发展非常快。而在LNG接收站中,再冷凝器是一个核心工艺设备,工艺操作参数及结构尺寸的是否合理,对接收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影响很大,而且也是接收站能否长期稳定...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如雨后春笋,发展非常快。而在LNG接收站中,再冷凝器是一个核心工艺设备,工艺操作参数及结构尺寸的是否合理,对接收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影响很大,而且也是接收站能否长期稳定操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节能再冷凝器 结构设计
下载PDF
LNG接收站取水口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权 廉立虎 张慈珩 《港工技术》 2019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天津某LNG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取水口项目两个方案的形成过程、选择条件及优缺点,并详细地介绍了大开挖加桩基形成取水口管涵复合地基的设计要点及现场施工情况,为水运工程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lng码头 接收站 取水口 管涵 大开挖 围埝 复合地基
下载PDF
LNG接收站回收乙烷的工艺流程分析
4
作者 贾保印 刘峰 +3 位作者 刘以荣 戚家明 胡本源 庄芳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35-41,72,共8页
从LNG接收站中分离出乙烷及其他轻烃不但可以避免与下游燃气产生互换性问题,还能为下游石油化工提供乙烷原料,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依托LNG接收站的实际运行维护情况,开展从LNG接收站中分离乙烷的方案研究,并从原料稳定性、能耗、电... 从LNG接收站中分离出乙烷及其他轻烃不但可以避免与下游燃气产生互换性问题,还能为下游石油化工提供乙烷原料,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依托LNG接收站的实际运行维护情况,开展从LNG接收站中分离乙烷的方案研究,并从原料稳定性、能耗、电气化率、安全泄放、冷能利用等方面对比气体分离和液体分离2种工艺流程。研究表明:液相分离工艺具有原料操作温度和压力波动性小、无需天然气增压、自用自身冷量、负荷调节范围广、就地取材利用环境热源、乙烷回收率高等特点,同时对LNG接收站外输波动规律的匹配性强;此外,LNG接收站开展乙烷回收对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提升LNG接收站经济效益、冷热能量综合利用,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分离 乙烷 自身冷量 回收率 膨胀机
下载PDF
LNG接收站再冷凝器操作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德志 《化工设计》 CAS 2021年第6期3-6,30,1,共6页
影响再冷凝器操作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大类。各因素对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操作参数控制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整个再冷凝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本文综合现有各LNG接收站再冷凝器运行中存在... 影响再冷凝器操作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大类。各因素对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操作参数控制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整个再冷凝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本文综合现有各LNG接收站再冷凝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再冷凝器操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操作过程中通过重点参数的控制,可有效提高再冷凝器操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再冷凝器操 作稳定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第二梯队LNG接收站项目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文习之 许文平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2期29-37,共9页
目前中国国内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要以“第一梯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为建设和运营主体,伴随油气体制改革和市场... 目前中国国内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要以“第一梯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为建设和运营主体,伴随油气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涌现出一批建设LNG接收站、谋求自主进口LNG的“第二梯队”企业。通过梳理和研究第二梯队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和发展趋势,认为现有第二梯队LNG接收站运营情况有所分化,新建项目投资与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项目数量和建设进程加快;建议同类项目作好投资计划与LNG资源匹配,寻求与国家管网和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合作,提升项目储气调峰功能和岸线利用效率,扩充人才储备,提升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第二梯队 运营模式 发展趋势 储气调峰
下载PDF
基于LNG接收站气化外输单位电耗计算的生产模型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苏阳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7期45-46,共2页
在LNG接收站生产外输整体能源消耗中,电能消耗占据了高达99%的比例。本研究对接收站在其设计的最小及最大外输工况下气化外输天然气的单位电耗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限定条件,建立气态外输单位电耗函数,揭示外输天然气流量与... 在LNG接收站生产外输整体能源消耗中,电能消耗占据了高达99%的比例。本研究对接收站在其设计的最小及最大外输工况下气化外输天然气的单位电耗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限定条件,建立气态外输单位电耗函数,揭示外输天然气流量与单位电耗的对应关系。本函数可为接收站生产模型的搭建提供核心理论依据,并有效降低LNG接收站生产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功率 气化外输单位电耗 电耗函数
下载PDF
唐山LNG接收站增压压缩机振动控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信一 罗玉龙 +2 位作者 刘可 李硕 郭新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由于进口LNG价格与中国国内销售价格相比严重倒挂,在需求淡季减少LNG接收站的外输量以节省成本成为各接收站的主要任务,因此各接收站开始采用增设增压压缩机二次加压蒸发气的方案进行外输,而这种工艺变更增加了增压压缩机及BOG压缩机运... 由于进口LNG价格与中国国内销售价格相比严重倒挂,在需求淡季减少LNG接收站的外输量以节省成本成为各接收站的主要任务,因此各接收站开始采用增设增压压缩机二次加压蒸发气的方案进行外输,而这种工艺变更增加了增压压缩机及BOG压缩机运行中不稳定的风险,甚至造成设备损伤。通过唐山LNG接收站的运行经验,分析负荷变化等各种因素对设备振动的影响,量化各参数的控制指标,提高了上下游各设备的工艺安全,降低了增压压缩机的机体损伤风险,得出正常工况及欠载工况下有效控制机身振动的操作和设备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蒸发气 增压压缩机 振动
下载PDF
LNG接收站腐蚀防控一体化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渊 张耀 《涂层与防护》 2020年第5期9-12,共4页
对LNG接收站设备设施腐蚀防护进行分析总结,基于LNG接收站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阐述了LNG接收站腐蚀防控一体化管理思路、腐蚀防护检查管理、腐蚀防护信息分析的基本内容,对LNG接收站腐蚀防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lng接收站 腐蚀防控 一体化管理
下载PDF
大型LNG储罐平台防护要点探讨
10
作者 陈毅 张凤胜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20-121,154,共3页
通常在LNG接收站内,LNG一般储存于立式储罐内。为满足LNG的储运进出液的需要,需在LNG储罐罐顶设置钢制平台;为保障LNG储罐的运行安全,需要对LNG储罐罐顶钢制平台等设施设置防护冷却系统。本文结合工程经验总结及国内外规范要求,从防护... 通常在LNG接收站内,LNG一般储存于立式储罐内。为满足LNG的储运进出液的需要,需在LNG储罐罐顶设置钢制平台;为保障LNG储罐的运行安全,需要对LNG储罐罐顶钢制平台等设施设置防护冷却系统。本文结合工程经验总结及国内外规范要求,从防护对象、供给强度、系统控制及响应、设备材料确定、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对设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全容LNG储罐平台的防护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钢制平台 防护冷却系统 防护设计要点
下载PDF
我国LNG接收终端的现状及发展新动向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雪 马国光 +2 位作者 付志林 李明 谢剑飞 《煤气与热力》 2007年第8期63-66,共4页
在分析我国LNG接收终端现状和LNG接收终端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LNG接收终端的发展新动向,提出了我国LNG接收终端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lng接收终端 lng卫星接收站 仿真模拟
下载PDF
浅谈LNG接收站及液化站的空压制氮工艺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雷 徐国峰 +2 位作者 许荣国 袁慧 张立宁 《化工设计》 CAS 2013年第3期21-23,1,共3页
根据LNG接收站及液化站对其配套空压制氮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空压制氮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及适用的工艺流程设计。
关键词 lng接收站 lng液化站 空压制氮 工艺设计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LNG接收站火灾风险预警模型
13
作者 褚燕燕 李盈宇 梁栋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1,80,共4页
以LNG接收站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接收站火灾安全的自然、工艺和站场等风险因素,建立了LNG接收站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将输入的指标信息扩散到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上,输出警度信号向量,获得站场... 以LNG接收站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接收站火灾安全的自然、工艺和站场等风险因素,建立了LNG接收站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将输入的指标信息扩散到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上,输出警度信号向量,获得站场的风险预警度,并以某LNG接收站为例进行火灾风险预警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分析结果意义清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站场防火抗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风险预警 信息扩散理论
下载PDF
基于变压吸附制氮系统的BOG再冷凝工艺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鹏 张引弟 +5 位作者 杨建平 伍丽娟 田磊 沈秋婉 史宝成 张兴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2-98,共7页
为了解决LNG接收站在低输量工况下闪蒸气(Boil-Off Gas,以下简称BOG)回收不完全的问题,在不增加冷凝工艺复杂性的前提下,基于现有设备的实际工况及工艺流程,以热力学原理、静态仿真计算结果为依据,在传统的蓄冷式BOG冷凝方案的基础上,结... 为了解决LNG接收站在低输量工况下闪蒸气(Boil-Off Gas,以下简称BOG)回收不完全的问题,在不增加冷凝工艺复杂性的前提下,基于现有设备的实际工况及工艺流程,以热力学原理、静态仿真计算结果为依据,在传统的蓄冷式BOG冷凝方案的基础上,结合LNG冷能利用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LNG接收站制氮系统的蓄冷回收BOG新工艺,并进行了BOG温度、冷凝器入口压力、LNG组分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明确了新工艺的适用条件。运用效果表明:(1)新工艺充分利用了LNG接收站的现有设备,每年可为LNG接收站节能创收近160万元;(2)新工艺可实现高负荷下的BOG冷凝,其冷凝外输工艺可作为辅助冷凝工艺,冷凝回罐工艺可作为应急工艺——液氮用于蓄冷、气氮用于吹扫,可满足接收站的多种需求;(3)较之于前人提出的4种BOG处理工艺(多级压缩、级间冷却、预冷和透平回收轴功),新工艺在对外输量的依赖性、流程安全性及操作性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认为:新工艺在设备投资、能耗、工艺安全性及经济效益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BOG处理 冷能利用 蓄冷 再冷凝 站场吹扫 液氮 工艺模拟
下载PDF
深圳LNG接收站泄漏风险模型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丛山 蒋宏业 +2 位作者 张淳 寇智勇 徐涛龙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针对深圳LNG接收站中的LNG储罐、BOG压缩机、高压输送泵、再冷凝器、气化器、计量站及高压外输管线等易产生泄漏的设备及工艺过程,建立泄漏风险预评价模型及可辨识的泄漏风险源,然后预测接收站内各类设备泄漏事故发生频率,选用对照标准... 针对深圳LNG接收站中的LNG储罐、BOG压缩机、高压输送泵、再冷凝器、气化器、计量站及高压外输管线等易产生泄漏的设备及工艺过程,建立泄漏风险预评价模型及可辨识的泄漏风险源,然后预测接收站内各类设备泄漏事故发生频率,选用对照标准法、道氏(Dow’s)火灾爆炸指数法和SAFETI软件3种评价方法,分别从泄漏扩散后果、火灾后果、爆炸后果3个方面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同时进行了火灾爆炸指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泄漏 预评价模型 火灾爆炸指数
下载PDF
LNG接收站工程中外输首站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远双杰 孟凡鹏 +5 位作者 安云朋 谭贤君 董平省 孙立刚 崔亚梅 张效铭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8-1185,共8页
中国的LNG接收站工程中外输首站在工艺流程、设计压力、材质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SPS软件对LNG接收站下游外输管道切断阀关闭工况进行模拟,指出了已建首站对低设计压力管道超压保护设计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当设计压... 中国的LNG接收站工程中外输首站在工艺流程、设计压力、材质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SPS软件对LNG接收站下游外输管道切断阀关闭工况进行模拟,指出了已建首站对低设计压力管道超压保护设计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当设计压力分界点设置在接收站出站ESD阀,即首站设计压力与外输管道设计压力一致时,接收站外输PAHH联锁关闭出站ESD阀无法保证首站本质安全,应使首站的设计压力大于关断工况下的最大压力或等于接收站外输系统设计压力;(2)通过合理地设置接收站与阀室的间距及相应的接收站外输PAHH联锁,首站下游管道可以避免切断阀关断工况下的运行超压;(3)优化后的首站工艺流程中,发球筒应设置充氮口,取消安全阀及排污口,站内手动放空宜依托接收站的火炬系统,不应用于下游线路管道放空。研究成果可指导LNG接收站工程外输管道超压保护和首站流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lng接收站 外输首站 设计压力分界 工艺流程 超压保护
原文传递
我国LNG冷能利用技术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琳琳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第5期257-258,200,共3页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的消耗量和进口量正逐年攀升,2011年我国LNG进口量已达到1221万吨,相当于年进口104TJ冷能。开发和高效利用LNG冷能,建立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介绍了LNG冷能在发电、空气分离...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的消耗量和进口量正逐年攀升,2011年我国LNG进口量已达到1221万吨,相当于年进口104TJ冷能。开发和高效利用LNG冷能,建立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介绍了LNG冷能在发电、空气分离、低温粉碎、轻烃分离、生产干冰、冷水空调、相变储能等领域的利用技术,阐述了我国LNG冷能研究和示范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对大型LNG接收终端和小型LNG卫星站在气化规模、选址、稳定性等方面的比较,提出LNG接收终端应侧重于深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冷能回收应以”品质”回收为主;LNG卫星站受规模和环境限制,冷能回收可着眼于“数量”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 接收终端 卫星站 回收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