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广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源自 2 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 ,由斯宾格勒首创 ,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 ,自上个世纪 2 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 80年 ,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 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 ,林同... 源自 2 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 ,由斯宾格勒首创 ,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 ,自上个世纪 2 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 80年 ,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 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 ,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 ,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 2 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战国策派 林同济 雷海宗 史学交流
下载PDF
重读《寄语中国艺术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学振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林同济《寄语中国艺术人》提出的“恐怖·狂欢·虔恪”长期遭到非议,其实,“恐怖”是直面生命的本质悲剧,“狂欢”是最高度生命力的追求,“虔恪”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三母题的实质是以尚力思想改变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柔... 林同济《寄语中国艺术人》提出的“恐怖·狂欢·虔恪”长期遭到非议,其实,“恐怖”是直面生命的本质悲剧,“狂欢”是最高度生命力的追求,“虔恪”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三母题的实质是以尚力思想改变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柔弱平和,为民族救亡和文化重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同济 《寄语中国艺术人》 尚力思想
下载PDF
异邦借镜与返本开新——重评《寄语中国艺术人》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杰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3-76,共4页
在《寄语中国艺术人》一文中,林同济立足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以叔本华、尼采等西方现代学说为镜鉴反观中国文艺,提出"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主张,既严厉批评了中国传统文化阴柔、禁欲等诸多积弊,又对儒道学说中"天人合一... 在《寄语中国艺术人》一文中,林同济立足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以叔本华、尼采等西方现代学说为镜鉴反观中国文艺,提出"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主张,既严厉批评了中国传统文化阴柔、禁欲等诸多积弊,又对儒道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予以高度肯定,在保持民族固有血脉的基础上试图以中西互融、取今复古的方式建构更具现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体系和美学观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同济 《寄语中国艺术人》 战国策派
下载PDF
试论陈铨、林同济文化观的异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2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林同济和陈铨文化观的共通之处在于一种态度的同一性。他们鼓吹力的哲学和英雄崇拜来振奋衰颓的民气 ,企望在新的战国时代通过一场自救的民族战争来达成民族复兴。但由于两人有着不同的方法论... 2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林同济和陈铨文化观的共通之处在于一种态度的同一性。他们鼓吹力的哲学和英雄崇拜来振奋衰颓的民气 ,企望在新的战国时代通过一场自救的民族战争来达成民族复兴。但由于两人有着不同的方法论基础 ,所以在看待历史的视角、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路和民族文化再造的策略等几个方面都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铨 林同济 战国策派 态度的同一性 文化综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