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之仪词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安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1-75,共5页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 ,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 ,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 ,即 :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 ,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 ,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 ,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 ,即 :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 ,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尽 ,意尽而情不尽”的审美理想、才情并重的创作本体论。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历史进化的意识 ,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张力的动态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词学思想 才情并重 审美理想 北宋 创作本体论 本色论
下载PDF
王阳明论立志与主一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洪卫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1期90-98,共9页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立志 植根 定气 主一
下载PDF
苏门意气 花间风情——李之仪词风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婵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 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李之仪 苏门 花间词
下载PDF
自有一种风格——论李之仪的词学理想
4
作者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3-65,104,共4页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 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 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 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 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词学理想 含蓄婉曲 意深味永
下载PDF
李之仪《卜算子》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李之仪的《卜算子》以长江起兴,借水寄情。以距离之悬隔写相思之情悠长,以滔滔江水写绵绵离恨之不绝,运用典故表现女子对爱情坚如磐石的信念与期待。质朴的语言中流转着清新俊逸的风韵,清净明朗中有隽永绵邈之致,在《姑溪词》中别具一格。
关键词 李之仪 《卜算子》 借水寄情 典故
下载PDF
李之仪心灵世界探微
6
作者 孙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18,共6页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苏门"文人。他一生的心态曾有过两次重大转型,由早期的用世心态转变为自通判原州起膨胀的悲剧心态和由悲剧心态转变为晚年的庸常心态。这三种心态各是以其权力意志、意义意志和闲乐意志为内驱力的。...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苏门"文人。他一生的心态曾有过两次重大转型,由早期的用世心态转变为自通判原州起膨胀的悲剧心态和由悲剧心态转变为晚年的庸常心态。这三种心态各是以其权力意志、意义意志和闲乐意志为内驱力的。这三型心态是他一生中各阶段行事为文的心理基础,甚至进一步影响到后人对其人格褒贬不一的评价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用世心态 悲剧心态 庸常心态
下载PDF
论李之仪的文学思想
7
作者 史月梅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文学创作虽然难免带有苏门印记,但他在文学功用、作品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将以李之仪谈论文学创作的诗文为中心,对其文学思想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李之仪 文学功用 作品风格 创作方法
下载PDF
李之仪题跋文的艺术特色
8
作者 史月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6-48,共3页
李之仪以独立思考和积极开拓的精神,运用自由灵活的手法,创作了大量极富个性特色的题跋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主张和审美理想,以及敏锐脱俗的学术眼光,是值得注意的散文佳作。
关键词 李之仪 题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简牍三昧手 妙笔绘世情——略论李之仪手简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以手简擅名,无论是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还是行文方法,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细细品味李之仪的手简作品,读者不仅能够从中窥见其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还能够领略到其简洁隽...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以手简擅名,无论是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还是行文方法,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细细品味李之仪的手简作品,读者不仅能够从中窥见其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还能够领略到其简洁隽永的语言风格以及婉转多姿的行文方式,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手简 晚年心态 语言风格 行文方法
下载PDF
略论李之仪词作中的“梅”意象
10
作者 李洁谊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32-34,共3页
宋代文人对"梅"较为偏爱,李之仪的词作中,对"梅"意象也情有独钟,共有13首词作语涉此意象。词人借"梅"抒发自己的寂寞情怀,或者借"梅"比美人,又或是以"梅"寄相思,其思想内容独出心裁... 宋代文人对"梅"较为偏爱,李之仪的词作中,对"梅"意象也情有独钟,共有13首词作语涉此意象。词人借"梅"抒发自己的寂寞情怀,或者借"梅"比美人,又或是以"梅"寄相思,其思想内容独出心裁,别树一帜,颇值得我们关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词作 梅意象
下载PDF
谈李之仪的论诗诗
11
作者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4-44,45,46,51,共4页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借以反映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论诗诗 诗歌理论
下载PDF
李之仪诗歌的艺术特色
12
作者 李婵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8-40,共3页
李之仪诗歌内容广泛,不仅融入了个人独特的身世之感,也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主体意识,呈现出清婉、清旷等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李之仪 诗歌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心性情才皆是同一物事吗?
13
作者 李世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3,158,共9页
孟子以心性情才论性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仁义礼智之端,“端”是本,说明人皆有成就道德的可靠根基;二是仁义礼智之德,是由仁义礼智之端扩充存养形成的,说明君子的仁义礼智之德是后天存养的结果。心性情才的双重内涵表现为双重特... 孟子以心性情才论性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仁义礼智之端,“端”是本,说明人皆有成就道德的可靠根基;二是仁义礼智之德,是由仁义礼智之端扩充存养形成的,说明君子的仁义礼智之德是后天存养的结果。心性情才的双重内涵表现为双重特性,前者表现为先天生而即有的、稳定而普遍的,后者表现为后天存养的、可变而相对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和特性说明孟子性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性善立本,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端一面所言的性善,二是性善存养,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德一面所言的性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情才 仁义礼智之端 仁义礼智之德 性善立本 性善存养
原文传递
李贽“文王之卦”解
14
作者 王宝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4,共7页
李贽《九正易因》着力于阐发文王、孔子"神圣心事",其"文王之卦"说继承发展了传统"三陈九卦"说,以《明夷》、《困》等十六卦为具体内容,深入阐发文王忧患之事、处困之道、尚贤养贤之道、风化天下等内容。... 李贽《九正易因》着力于阐发文王、孔子"神圣心事",其"文王之卦"说继承发展了传统"三陈九卦"说,以《明夷》、《困》等十六卦为具体内容,深入阐发文王忧患之事、处困之道、尚贤养贤之道、风化天下等内容。"文王之卦"是李贽《易》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九正易因》独特的《易》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文王之卦 《九正易因》
下载PDF
《日本国志·礼俗志》校读札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玲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以《日本国志·礼俗志》的征引文献原件(日本汉籍)《秇苑日涉》和《江户繁昌记》为依据,分别纠补了黄遵宪的(礼俗志)志文讹误,以及新出陈铮点校本的失误,以祈给研究者提供信实可靠的资料依据。
关键词 《日本国志·礼俗志》 《秇苑日涉》 《江户繁昌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