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释读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4,共12页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批书信中,有一封信的作者和另一封信的时间,学界目前的认定尚存在错误,应予纠正。1932年陈独秀致胡适一信,内涵特别丰富,有助于认知托派领袖陈独秀与胡适、李季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胡适 李季 《新青年》 信札
原文传递
战国楚卜筮祈祷简中的“五祀”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成龙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8,共12页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简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简文中"五祀"用牲为"特牲",这与《礼记·月令》郑注所据《中霤礼》所记相同,同时,对于行神的祈祷,无论尊卑均以犬牲,此可补史记之不足。此外,简文中关于"五祀"的其他记载,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典籍之中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祀 战国 楚简 《周礼》 《礼记》 《白虎通义》
原文传递
上博简《武王践阼》集释(上)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一篇简帛文献(甲乙两本)与传世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礼学文献见于战国楚简的又一案例。综汇兼采已发表的40多篇考释文章,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简文集释本。传世礼书...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一篇简帛文献(甲乙两本)与传世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礼学文献见于战国楚简的又一案例。综汇兼采已发表的40多篇考释文章,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简文集释本。传世礼书与出土简帛的行对证研究表明:第一,至少在战国时期,周武王的铭物自戒就已是一个公认的儒家故事;第二,战国竹简的甲本和乙本,与唐代孔疏所引之郑注本、唐代传世本进行校勘,有助于厘清《大戴礼记》文本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要判定这几种文本的优劣,目前尚为时过早。第三,上博七《武王践阼》篇与此前公布的上博二《民之父母》(《孔子闲居》)篇,原来可能是合编为一卷的,但在传世礼书中却分别收编到《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中。这证明,汉代二戴在选编《礼记》时,对这些古书进行了重新整理,或"分类去重",或"增广扩充",才形成后世所见的两种《礼记》汇编。汉人对战国礼书的"增广扩充"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竹简 武王践阼 礼记
下载PDF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87-90,共4页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版本、文字、训诂和修辞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二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郑玄《三礼注》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三礼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三是对郑...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版本、文字、训诂和修辞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二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郑玄《三礼注》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三礼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三是对郑玄《三礼注》进行综合论述,涉及郑玄的生活时代、学术经历,由此而论及郑玄《三礼注》的特点和学术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三礼注 周礼 仪礼 礼记
下载PDF
对李季所著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2,123,共6页
马克思生平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有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学,提高中国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的话语权。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研究价值颇高。作者李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马克思生平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有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学,提高中国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的话语权。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研究价值颇高。作者李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民国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颇深的理论家和史学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李季思想的研究很不足,还没有较系统的专门研究。结合李季生平,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国首部《马克思传》的写作动机、出版过程及历史定位,提炼出李季著《马克思传》具有六大特点——编制清晰,注释比较规范;内容丰富,资料比较翔实;求真求实,力求公正客观;善用对比,见解比较独到;学养深厚,取材相当广泛;深入浅出,语言比较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传》 李季 马克思 恩格斯
下载PDF
李济先生与周口店研究──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2-370,共9页
李济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家。他毕生从事考古学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的其他方面亦建树甚丰.本文仅就李先生在中国旧石器考古草创时期,特别是在周口... 李济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家。他毕生从事考古学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的其他方面亦建树甚丰.本文仅就李先生在中国旧石器考古草创时期,特别是在周口店本世纪30年代初发掘方法改革中的贡献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以此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使读者了解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背景,对其生平亦作点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周口店 旧石器时代 李济
下载PDF
李济与夏文化探索
7
作者 张立东 王仲奇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李济1926年在晋西南的考古活动明显带有探索夏文化之目的。小文《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曾专论此事。20多年过去,围绕这次考古活动的学术史研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质疑李济探索夏文化之心的声音。现在回顾相关诸说的基础上,全力搜求公... 李济1926年在晋西南的考古活动明显带有探索夏文化之目的。小文《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曾专论此事。20多年过去,围绕这次考古活动的学术史研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质疑李济探索夏文化之心的声音。现在回顾相关诸说的基础上,全力搜求公开发表的报告及馆藏档案等直接证据,并结合李济的教育背景、时代学术思潮、合作者丁文江与袁复礼的古史观、考古活动的行程及活动结束后的言论、梁启超与戴家祥的回忆、徐中舒“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的提出等进行语境重建,力主夏文化探索的学术史书写应自1926年李济晋西南考古始。最后尽力搜求李济有关夏文化的言论,提炼出李济对夏文化的基本态度:彩陶文化应非夏文化,而更可能是夏文化的来源;虽尚未发现与夏朝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夏的存在;晋西南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晋西南 西阴村 夏文化探索
下载PDF
试论《礼记》的礼学思想 被引量:5
8
作者 潘斌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礼记》的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不足,遂提出了"人情"论来探求人的本质。顺人情和节制人情都需要礼。《礼记》的作者提出了先王制礼说,并将目光转向了人的主体之外,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寻求礼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礼记》的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不足,遂提出了"人情"论来探求人的本质。顺人情和节制人情都需要礼。《礼记》的作者提出了先王制礼说,并将目光转向了人的主体之外,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寻求礼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礼所象征的是一种秩序,《礼记》所说的"序",实际上是区分万物的标准,同时也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礼记》的作者试图在礼的"别"与乐的"和"之间寻求和谐与统一。《礼记》在治国方面则是反复强调礼的作用,是儒家的思想家们重视伦理道德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人性 秩序 伦理
下载PDF
李济晋南汾河流域考古调查和西阴村发掘的学术目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中伟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李济汾河流域考古调查,是以文献记载的晋南是夏王朝初创时期的王都为线索的,其学术目的是为从考古学上重建夏商历史寻找证据并探究中国文化的源头。调查过程中,与夏有关的遗存是工作重点,而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是意外发现。李济发掘西阴... 李济汾河流域考古调查,是以文献记载的晋南是夏王朝初创时期的王都为线索的,其学术目的是为从考古学上重建夏商历史寻找证据并探究中国文化的源头。调查过程中,与夏有关的遗存是工作重点,而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是意外发现。李济发掘西阴村前后,仰韶文化被认为是与小屯文化前后相接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与小屯文化的关系、仰韶文化的年代和仰韶是否为夏的问题,是当时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汾河流域考古调查 西阴村发掘 学术目的
原文传递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首部中译本的译介研究及历史考察
10
作者 邹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门径书,《工资、价格和利润》扼要而通俗地阐发了《资本论》的一些重要原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不可少的经典文本。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著作的首部中译本,即李季译的《价值价格与利润》。...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门径书,《工资、价格和利润》扼要而通俗地阐发了《资本论》的一些重要原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不可少的经典文本。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著作的首部中译本,即李季译的《价值价格与利润》。今天,回顾百年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强经典著作的译介研究,梳理传承脉络,总结历史价值,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进程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季 《价值价格与利润》 译介 历史考察
下载PDF
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立东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1期95-99,共5页
李济的晋西南考古调查与西阴村发掘 ,带有探索夏文化的目的。徐中舒提出的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 ,与李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阴村的发掘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以比照的考古资料 。
关键词 李济 西阴村 夏文化 仰韶文化 关系 考古 动因 考古资料
原文传递
论李济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文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4,共9页
Dr. Li Ji (1896--1979), whose academic activities we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s,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the“first anthropologist in mode... Dr. Li Ji (1896--1979), whose academic activities we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s,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the“first anthropologist in modern China. ”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his major academic works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ary line of his academic thoughts. Li's research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archaeology,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in academic studies represents an everlasting orientation of humanities, which is especially worthy of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考古学 人类学 学术思想史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从《礼记·王制》看先秦时期的社会救助制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甄尽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礼记·王制》对先秦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和救助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涉及到积蓄防灾、养老和残疾人救助等方面。这些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已得到了实施,并对后世传统社会救助思想和救助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礼记·王制》对先秦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和救助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涉及到积蓄防灾、养老和残疾人救助等方面。这些有关社会救助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已得到了实施,并对后世传统社会救助思想和救助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王制》 先秦 社会救助 实践
下载PDF
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与夏文化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庆伟 《南方文物》 2013年第3期108-116,共9页
1925年李济在汾河流域的调查以及1926年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第一次自行组织的考古工作。以往研究大多指出探索夏文化是李济这次考古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李济当年所写的调查和发掘报告,证明李济此行的真实... 1925年李济在汾河流域的调查以及1926年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第一次自行组织的考古工作。以往研究大多指出探索夏文化是李济这次考古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李济当年所写的调查和发掘报告,证明李济此行的真实目的是要寻找一处适合发掘的史前遗址,并企图通过自己的工作以回应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而终李济一生,他认为在考古学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文化为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夏文化 仰韶文化 西阴村
下载PDF
论《礼记》的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东 《古今农业》 2006年第3期26-33,共8页
儒家生态伦理以礼法自然的礼仪生态价值观为基础,以人对自然的崇拜、领悟和效法为礼仪的重要理性根源。《礼记》发挥儒家礼制思想,强调人要敬畏天道、爱惜万物、保护自然,不仅提出了生态伦理三大层次即宗教生态伦理、农业生态伦理和礼... 儒家生态伦理以礼法自然的礼仪生态价值观为基础,以人对自然的崇拜、领悟和效法为礼仪的重要理性根源。《礼记》发挥儒家礼制思想,强调人要敬畏天道、爱惜万物、保护自然,不仅提出了生态伦理三大层次即宗教生态伦理、农业生态伦理和礼俗生态伦理,也提出了时禁、无伤、时中的生态伦理规范,体现出传统礼仪不仅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且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神。这种生态伦理是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实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生态伦理 礼法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周礼》《仪礼》《礼记》与儒家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林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4,157,共11页
《周礼》《仪礼》《礼记》,通称《三礼》,是成书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三部儒家经典。武王克商后,周人跳出举世皆然的暴力执政的窠臼,推出以德治国的新政,并从制度、仪式、思想三方面展开文化建设,旨在彻底改造社会,是对人类政治文... 《周礼》《仪礼》《礼记》,通称《三礼》,是成书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三部儒家经典。武王克商后,周人跳出举世皆然的暴力执政的窠臼,推出以德治国的新政,并从制度、仪式、思想三方面展开文化建设,旨在彻底改造社会,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三礼》是对周代礼乐文明既有成果的辑录、补苴、完善,及至理论化、体系化的结晶。秦汉以后,被视为周公、孔子之典的《三礼》,持续发挥重要影响,在全社会构建起了包括职官制度、道德理想、宗法体系、伦理观念、人生价值、社交礼仪、思维特点、生活方式、天人关系等在内的中华文化的格局;古代学者的人生理念与行事方式,亦无不受到《三礼》、尤其是《礼记》的浸润与滋养,中华文化的底色由此奠定。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即人类自身道德的提振与完美,这一任务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三礼》紧紧围绕如何提升人与社会的道德水平展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如今,人类虽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但此任务远未完成,故《三礼》对社会依然有指导与借鉴意义,一如依山铸铜、煮海为盐,是建设当代文明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亟待学者与管理部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仪礼》《礼记》 儒家 德治 礼治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李佶辨治复发性流产验案1则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静 李佶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24-25,共2页
李估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3年,学验俱丰,中西贯通,擅长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李师运用疏肝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验案1则介绍如下,并分析其辨治思路。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疏肝补肾活血法 医案 李佶
下载PDF
道德再现与政治表达——唐燕妃墓、李夫妇墓屏风壁画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西林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88,110,共20页
初唐燕妃墓、李夫妇墓均为昭陵陪葬墓,两墓屏风壁画题材内容与人物造型、装束不同寻常,遂引起学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墓志、碑铭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总结概括了燕妃、李的生平事迹,并立足汉唐绘画史脉络与格局,分析了两墓屏风壁画... 初唐燕妃墓、李夫妇墓均为昭陵陪葬墓,两墓屏风壁画题材内容与人物造型、装束不同寻常,遂引起学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墓志、碑铭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总结概括了燕妃、李的生平事迹,并立足汉唐绘画史脉络与格局,分析了两墓屏风壁画的视觉传统和时代特征,肯定了屏风为列女题材。同时,作者结合具体历史情境,考察了壁画的绘制意图,阐明了其兼具道德与政治双重意义,既展现了墓主人或家属的道德诉求,亦表达了他们随附武后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妃 李 武后 列女屏风壁画 道德 政治
原文传递
保护“学问的原料”:由1923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 被引量:3
19
作者 查晓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0,共10页
1923年9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 1923年9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禁止出口。李济于新郑之行后,陆续主持制定了在中国进行考古发掘的有关规定,形成出土物与优先研究权都归属中国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新郑铜器 古物保护 中国考古学史
下载PDF
上博简《武王践阼》集释(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8-122,132,共6页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一篇简帛文献(甲乙两本)与传世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礼学文献见于战国楚简的又一案例。综汇兼采已发表的40多篇考释文章,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简文集释本。传...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一篇简帛文献(甲乙两本)与传世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礼学文献见于战国楚简的又一案例。综汇兼采已发表的40多篇考释文章,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简文集释本。传世礼书与出土简帛的行对证研究表明:第一,至少在战国时期,周武王的铭物自戒就已是一个公认的儒家故事;第二,战国竹简的甲本和乙本,与唐代孔疏所引之郑注本、唐代传世本进行校勘,有助于厘清《大戴礼记》文本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要判定这几种文本的优劣,目前尚为时过早。第三,上博七《武王践阼》篇与此前公布的上博二《民之父母》(《孔子闲居》)篇,原来可能是合编为一卷的,但在传世礼书中却分别收编到《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中。这证明,汉代二戴在选编《礼记》时,对这些古书进行了重新整理,或"分类去重",或"增广扩充",才形成后世所见的两种《礼记》汇编。汉人对战国礼书的"增广扩充"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竹简 武王践阼 礼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