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 |
蒋寅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2
|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 |
张宗福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3
|
李贺诗派及余波 |
房日晰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
|
|
4
|
李贺听出了怎样的“弦外之音”?--《李凭箜篌引》新解 |
鲁卫鹏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23 |
0 |
|
5
|
李贺诗歌的通感手法及其心理机制 |
饶樊莉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6
|
简论李贺诗作中的河洛印记 |
钱伟
胡菡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论李贺诗歌三重境界中凸现的生命意识 |
蔡燕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8
|
李贺诗歌的齐梁传统及其新变--以《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为例 |
黄文浩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从李贺、温庭筠艳诗看中晚唐艳诗的词化倾向 |
刘艳萍
|
《天中学刊》
|
2008 |
3
|
|
10
|
李贺诗歌对鲁迅前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
丁琳
|
《陇东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1
|
“鬼才”及其“鬼诗”在日本的接受与影响 |
张悦
|
《汉籍与汉学》
|
2023 |
0 |
|
12
|
新见唐李誉墓志综考 |
董刚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3
|
浓妆艳抹冷添情——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 |
韩煦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4
|
李贺“鬼才”、“鬼诗”批评 |
胡淑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5
|
李贺死因初探——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臆说 |
莫道才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6
|
李白与李贺游仙梦之比较 |
胡虹娅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7
|
唐代三李的神道观念论略 |
韩大强
|
《唐都学刊》
|
2006 |
1
|
|
18
|
论鲁迅对唐代“诗家三李”的接受 |
韩大强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9 |
1
|
|
19
|
论李贺乐府诗的复与变 |
李德辉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20
|
李贺诗歌在唐代的传播——试论韩愈、杜牧、李商隐对李贺诗歌的传播 |
王天觉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