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wy小体病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汪寅 叶诸榕 吕传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 为探讨Lewy小体病的病理特点 ,报道 1例 80岁 ,女性 ,以进行性痴呆、肌肉强直为特征 ,病理学上确认为Lewy小体病的国人尸体解剖病例。方法 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尸检脑组织标本 ,应用HE染色、神经系统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为探讨Lewy小体病的病理特点 ,报道 1例 80岁 ,女性 ,以进行性痴呆、肌肉强直为特征 ,病理学上确认为Lewy小体病的国人尸体解剖病例。方法 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尸检脑组织标本 ,应用HE染色、神经系统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和电子显微镜对脑的病理形态学、Lewy小体的分布和α 共核蛋白异常积聚进行了研究。结果 脑病理变化特征 :①中脑黑质、桥脑蓝斑和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大量神经细胞脱落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残存的神经细胞胞浆内有典型的脑干型Lewy小体 ;②大脑皮质 ,尤其在扣带回、岛叶、海马、海马旁回、内嗅叶皮质和杏仁核等处有大量皮质型Lewy小体存在 ;③海马CA2 / 3、海马旁回、内嗅叶皮质出现局限性空泡样变性和大量Lewy突起苔丝变性 ;④所有Lewy小体对α 共核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⑤无阿尔茨海默病样老年斑 ,神经原纤维缠结等病理变化。结论 Lewy小体病是一组独立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有明显差异。Lewy小体和Lewy突起苔丝变性对泛素化蛋白呈阳性表达。α 共核蛋白可能是构成Lewy小体的主要成分。本例属单纯型弥漫性Lewy小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lewy 理学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
原文传递
43例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岳伟 王蒙蒙 +10 位作者 石志鸿 刘帅 蔡莉 刘淑玲 柳净 卢昊 韩彤 周玉颖 高硕 于涛 纪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43例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男24例(55.8%),女19例(44.2%),年龄50~89岁,平均...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43例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男24例(55.8%),女19例(44.2%),年龄50~89岁,平均发病年龄(69.9±9.0)岁。首发症状中包含认知功能障碍者占67.4%,幻觉者占25.6%,帕金森症状者占18.600。临床表现中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88.4%患者的认知障碍呈波动性。86.0%的患者伴随帕金森症状,76.7%患者出现幻觉。在支持症状中,74.4%患者有精神症状,34.9%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2.6%有短暂意识丧失,34.9%有反复跌倒,14.0%的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或神经镇静药高度敏感。43例患者头MRI和/或CT均显示弥漫性脑皮层萎缩,34.9%的患者海马萎缩,且海马萎缩与皮层萎缩程度相一致。12例患者行头部^18F—FDG PET-CT检查,均表现为枕叶、顶枕或颞顶枕联合区代谢减低。PiB—PET—CT检查均显示双侧额颞顶枕皮层淀粉样蛋白沉积。随访中13例患者已卧床,从起病到卧床平均(6.0±2.6)年。结论路易体痴呆发病年龄较晚,以认知功能障碍起病者最为常见。波动性、幻觉、帕金森样症状、精神症状等较为突出。多进展迅速,卧床出现早。结构MRI没有特异性,PET-CT可能能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lewy
原文传递
路易体痴呆百年史 被引量:6
3
作者 岳伟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14-517,共4页
1912年,德国病理学家Frederick Henry Lewy在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神经元中检出一种异常蛋白小体;1919年,前苏联病理学家Konstantin Tretiakoff将其命名为"路易小体";1961年,日本学者Okazaki证实痴呆的发生发展与皮质型路易小体相... 1912年,德国病理学家Frederick Henry Lewy在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神经元中检出一种异常蛋白小体;1919年,前苏联病理学家Konstantin Tretiakoff将其命名为"路易小体";1961年,日本学者Okazaki证实痴呆的发生发展与皮质型路易小体相关;1980年,Kenji Kosaka提出"路易体病"的概念;至1995年,首届国际路易体痴呆研讨会将弥漫性路易体病、路易小体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路易小体变异型和大脑型路易体病统一命名为"路易体痴呆",并于2003年对其诊断标准进行重新修订,2005年发表于Neurology后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医学史 综述
下载PDF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新卿 魏岗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9,i001,共4页
目的:比较路易体痴呆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并与其他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相鉴别。方法:报告2例2003-10/2004-01宣武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病例,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表现为智能损害、反复出现的视幻觉、症状的... 目的:比较路易体痴呆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并与其他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相鉴别。方法:报告2例2003-10/2004-01宣武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病例,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表现为智能损害、反复出现的视幻觉、症状的波动性及帕金森病样的表现,临床诊断为路易体痴呆。病例2表现为体位不稳、垂直性的眼肌运动麻痹、中轴性的肌张力增高及智能减退等,临床诊断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结论:对路易体痴呆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及时做出诊断,并与其他相关疾病做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治疗的选择及护理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叠障碍 lewy 例报告
下载PDF
对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鉴别诊断“一年规则”之争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淑华 李凯 陈海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帕金森病痴呆(PDD)多见于疾病进展期,病程10年以上的帕金森病(PD)患者极易出现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DLB)通常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后再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关键词 帕金森 痴呆 lewy 综述
下载PDF
多模态分子影像学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中宝 王炜 +3 位作者 陈彤 富丽萍 徐白萱 王振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5例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神经心理学测验、头部MRI检查,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 目的探讨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5例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神经心理学测验、头部MRI检查,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结果路易体痴呆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和幻视较为明显。^(11)C-β-CFT PET可见双侧壳核和尾状核多巴胺转运体摄取降低;^(11)C-PIB PET可见双侧额颞顶枕叶皮质弥漫性淀粉样蛋白摄取升高;^(18)F-FDG PET可见双侧顶枕叶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路易体痴呆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有望实现生前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分子影像特点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中宝 王炜 +3 位作者 陈彤 富丽萍 徐白萱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害(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患者分子影像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诊治的可能路易体痴呆患者6例及PD-CI患者15例,回顾...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害(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患者分子影像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诊治的可能路易体痴呆患者6例及PD-CI患者15例,回顾分析临床病史、神经心理学特点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11)C-雷氯必利(^(11)C-RAC)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特点。结果路易体痴呆患者双侧壳核^(11)C-β-CFT摄取对称性减低比例、皮质^(11)C-PIB摄取增高比例以及顶枕连接区18F-FDG下降比例明显高于PD-CI患者(50.0%vs 13.3%,80.0%vs 16.7%,100.0%vs 40.0%,P<0.05);而双侧壳核^(11)C-β-CFT摄取不对称性减低比例明显低于PD-CI患者(33.3%vs 86.7%,P<0.05)。3例行^(11)C-RAC显像的路易体痴呆患者中,双侧摄取减低1例(33.3%),双侧摄取增高2例(66.7%);15例(100.0%)PD-CI患者均呈现双侧摄取增高。结论路易体痴呆与PD-CI的分子影像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帕金森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临床和^1H-MRS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宣夏清 丁美萍 龚向阳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7期9-11,14,共4页
目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1H-MRS研究,以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对1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例路易体痴呆患者和8例对照者进行神经科检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 目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1H-MRS研究,以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对1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例路易体痴呆患者和8例对照者进行神经科检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半定量临床认知功能波动性评分(SCFCRS)和统一帕金森等级量表(UPDRS)评分。同时进行双侧海马的1H-MRS检查,测量NAA/Cr、Cho/Cr值。结果路易体痴呆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反复出现的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症样运动障碍。痴呆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双侧海马NAA/Cr值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双侧海马NAA/Cr值降低,路易体痴呆组较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尔茨海默病组较路易体痴呆组左侧海马的NAA/Cr值降低、双侧海马的Cho/Cr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海马NAA/Cr值降低能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对两组痴呆间1H-MRS的差异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早期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lewy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的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姗姗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006-1008,共3页
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y,DLB)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Okazaki1961年首先描述,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及帕金森综合征和以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症状;... 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y,DLB)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Okazaki1961年首先描述,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及帕金森综合征和以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症状;病理特征为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核团弥散分布的路易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lewy 认知障碍 帕金森障碍 幻觉 纹状黑质变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是同一疾病吗?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生弟 陈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伴随大脑皮质路易小体(LB)形成的痴呆即被定义为路易体痴呆(DLB),其临床特征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幻视和帕金森症候群。路易体痴呆在所有痴呆类型中约占20%,而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近30%也最终发生痴呆即帕金森病痴呆(PD... 伴随大脑皮质路易小体(LB)形成的痴呆即被定义为路易体痴呆(DLB),其临床特征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幻视和帕金森症候群。路易体痴呆在所有痴呆类型中约占20%,而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近30%也最终发生痴呆即帕金森病痴呆(PDD)。帕金森病痴呆的病理改变与路易体痴呆极为相似,因此不断有争论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是否为同一种疾病?或是同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帕金森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14例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郭丹丹 柏雪 +3 位作者 张鹏 杜秀娟 胡风云 续旭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的14例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病人中男性9例(64.3%),女性5例(35.7%),年龄范围为55~83岁。首发症状中包含视幻觉者占7.1%...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的14例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病人中男性9例(64.3%),女性5例(35.7%),年龄范围为55~83岁。首发症状中包含视幻觉者占7.1%,帕金森病症状者占42.9%,认知功能障碍者占57.1%。临床表现中,14例路易体痴呆病人均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64.3%病人其认知功能障碍呈现出波动性,86%病人有帕金森病症状,79%病人出现视幻觉,在其支持症状中,14%病人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3%病人有精神症状。14例病人核磁均表现为脑缺血或脑萎缩。随访结束,8例病人卧床,4例病人病情稳定,2例病人死亡。结论路易体痴呆多在50岁以后发病,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帕金森病症状为首发表现,其进展迅速,核磁检查没有特异性表现,目前尚缺乏有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外束 脑缺血 lewy 路易痴呆 诊断
下载PDF
血浆促食欲素A与路易体痴呆核心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甘景环 陈志超 +2 位作者 刘帅 吴昊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325,共9页
目的探讨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路易体痴呆核心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1例路易体痴呆患者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6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者,采用简易智... 目的探讨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路易体痴呆核心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1例路易体痴呆患者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6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整体认知功能、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评估痴呆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估精神行为,测定血浆食欲素A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路易体痴呆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血浆促食欲素A与路易体痴呆核心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血浆促食欲素A与神经心理学测验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路易体痴呆患者MMSE(Z=-8.387,P=0.000)和MoCA(Z=-8.479,P=0.000)评分均低于对照者,CDR(Z=-9.072,P=0.000)、ADL(Z=-8.692,P=0.000)、HAMD-17(Z=-7.568,P=0.000)、NPI(Z=-8.270,P=0.000)评分和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Z=-2.688,P=0.007)均高于对照者;核心临床症状中有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和有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低于无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Z=-2.172,P=0.030)和无帕金森综合征(Z=-1.981,P=0.048)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是避免发生路易体痴呆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8,95%CI:0.095~0.808;P=0.019);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升高是路易体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8,95%CI:1.241~38.137;P=0.027)。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仅与核心临床症状中帕金森综合征呈负相关(r=-0.322,P=0.043)。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促食欲素A与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无线性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路易体痴呆患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升高更易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食欲素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益毅 徐仁伵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2-1496,共5页
路易体痴呆(DLB)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反复发作的视幻觉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痴呆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针对DLB患者的早期诊断、管理和治疗对于维持患者社会功能、延缓认知障碍进展、改善生活... 路易体痴呆(DLB)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反复发作的视幻觉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痴呆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针对DLB患者的早期诊断、管理和治疗对于维持患者社会功能、延缓认知障碍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原文传递
路易体痴呆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伟 吉四辈 +4 位作者 刘艳霞 袁彬 赵建华 王朔 随瑞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24-926,共3页
目的总结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8年1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6例“可能的”或“很可能的”DL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9例,女... 目的总结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8年1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6例“可能的”或“很可能的”DL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9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66.73±7.58)岁。以认知症状为首发者占65%,帕金森样症状首发者占19%,38%的患者认知障碍波动明显,77%的患者出现帕金森样症状,62%的患者出现幻觉,50%的患者出现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65%的患者伴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9%(13/22)患者的头部核磁检查显示海马结构无萎缩或轻度萎缩,7例患者的18F-FDG PET检查均表现为以双侧顶枕叶为著的脑代谢减低模式,2例患者的11C-CFT PET检查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转运体摄取减低。结论DLB多数以认知症状起病者,帕金森样症状、幻觉、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和精神症状是其主要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DLB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fMRI在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及路易体痴呆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冰 徐俊 +1 位作者 徐运 朱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03-307,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及额颞叶痴呆(FIND)是神经退变疾病导致痴呆的几种常见类型,但DLB及FTD常被误诊为AD。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为AD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 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及额颞叶痴呆(FIND)是神经退变疾病导致痴呆的几种常见类型,但DLB及FTD常被误诊为AD。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为AD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支持证据。脑萎缩模式、表观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分布模式、N-乙酰天冬氨酸和肌醇在颞叶、海马、顶叶及额叶的分布模式有助于鉴别AD、DLB及FTD,并与病理改变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lewy 额颞叶痴呆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在痴呆患者病因评价中的作用
16
作者 常树艺 张惠 +1 位作者 葛亚楠 董艳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611-615,共5页
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损害为主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理解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由于不同类型痴呆的干预方法不同, 故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通过不同示踪剂多... 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损害为主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理解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由于不同类型痴呆的干预方法不同, 故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通过不同示踪剂多角度反映脑功能变化, 为痴呆的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文章对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PET特点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痴呆 血管性 额颞痴呆 lewy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α-synuclein在阿尔茨海默病脊髓内的表达
17
作者 郭燕军 王鲁宁 +5 位作者 朱明伟 张红红 胡亚卓 韩志涛 赵伟秦 王得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龄脊髓组织标本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采集3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经典阿尔茨海默病、1例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和7例老龄非痴呆性尸体的脊髓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yn...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龄脊髓组织标本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采集3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经典阿尔茨海默病、1例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和7例老龄非痴呆性尸体的脊髓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ynuclein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延髓迷走神经背核、中脑红核以及脊髓组织中同时发现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胸髓侧角中间外侧柱和骶髓灰质腹侧前外侧部组织中可见少至中量Lewy小体和散在分布的Lewy轴索样结构。结论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脊髓内有α-synuclein表达阳性的Lewy小体或Lewy轴索样结构存在,且与脑组织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脊髓 lewy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路易体痴呆脑磁共振成像特征的视觉评分分析
18
作者 卢昊 朱涵 +6 位作者 刘帅 甘景环 曹宸 吴昊 左美美 所信君 纪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视觉评分在路易体痴呆(DLB)诊断、DLB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102例DLB患者和102例认知正常中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临床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视觉评分在路易体痴呆(DLB)诊断、DLB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102例DLB患者和102例认知正常中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入组的DLB患者分为轻度(CDR=1.0)、中度(CDR=2.0)和重度(CDR=3.0)3组。对MRI检查结果进行视觉评分,评定量表包括:内侧颞叶萎缩(MTA)、全脑皮质萎缩-额叶(GCA-F)、后部皮质萎缩(PCA)、脑白质损害(Fazekas)、脑微出血(CMBs)和埃文斯指数(EI)。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在DLB组和NC组之间、不同严重程度的DLB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神经心理学方面DLB组[16.0(11.0,21.0)]分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明显低于NC组[29.0(28.0,30.0)]分(Z=-12.31,P<0.001),DLB组[9.5(6.0,15.0)]分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试(MoCA)评分明显低于NC组[28.0(27.0,29.0)]分(Z=-12.40,P<0.001),DLB组[32.0(23.8,40.0)]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NC组[20.0(20.0,20.0)]分(Z=-11.98,P<0.001)。DLB患者的所有MRI视觉评定量表的评分均高于NC组(P<0.001)。不同严重程度的DLB患者之间比较,MT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轻度组[1.0(1.0,2.0)]分的MTA低于中度组[2.0(1.0,2.0)]分(P_(1)<0.001,P_(2)<0.001);中度组[2.0(1.0,2.0)]分的MTA低于重度组[2.0(2.0,3.0)]分、(P_(1)=0.003,P_(2)=0.010)。结论评价了多种视觉评分在DLB诊断中的意义,并明确了MTA可用于协助诊断DLB及区分DLB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 痴呆 精神状态检查表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路易体痴呆的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72-173,共2页
目的:路易体痴呆的发病率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位痴呆症,约占痴呆患者的15%~25%。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病综合征为路易体痴呆的特征性临床特点。方法:复习文献,分析路易体痴呆患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特点,了解... 目的:路易体痴呆的发病率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位痴呆症,约占痴呆患者的15%~25%。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病综合征为路易体痴呆的特征性临床特点。方法:复习文献,分析路易体痴呆患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特点,了解其治疗和预后。结果:路易体痴呆的经典的病理特征是患者脑内出现路易小体,患者都有以下特点:①波动性、进行性痴呆。②形象具体、生动的视幻觉。③锥体外系症状。④对神经安定剂敏感。路易体痴呆需要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血管性痴呆进行鉴别,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较差,治疗主要是针对性的对症治疗,以改善其认知功能及行为障碍,生活护理指导及康复如进行语言、进食、走路等各种训练和指导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结论: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和临床有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明确的路易体痴呆患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y/康复 lewy/诊断 lewy/理学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茅茅 甘景环 +4 位作者 刘帅 胡文政 赵玉瑾 李张龙 纪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路易体痴呆(DLB)患者脑内脑微出血(CMB)出现的频度。方法对156例临床诊断很可能的AD患者,67例DLB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17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CMB存在频度。推测脑小血管疾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可...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路易体痴呆(DLB)患者脑内脑微出血(CMB)出现的频度。方法对156例临床诊断很可能的AD患者,67例DLB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17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CMB存在频度。推测脑小血管疾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可能与痴呆的认知下降的发展有关。结果对照组CMB为8.2%(14/172),DLB患者组出现CMB为22.4%(15/67),AD组19.8%(31/156),DLB和AD组均高于对照组(χ^2=9.182,P=0.002;χ^2=9.512,P=0.002),但DLB组和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B组的枕叶CMB密度最高,AD组则在颞叶深部或颞叶较高。结论CMB的出现频度在DLB和AD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但DLB组和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MB在AD和DLB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痴呆 lewy脑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