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手足口病1570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朝晖 秦承志 +1 位作者 季金萍 王成宝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感染科1570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症组(包括重症和危重症)患儿年龄为(25.0&#... 目的研究儿童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感染科1570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症组(包括重症和危重症)患儿年龄为(25.0±14.0)个月,以1-5岁居多;轻症组为(27.1±15.8)个月(t’=-2.717,P=0.007)。两组男童分别占61.0%和65.9%(y2=3.894,P=0.048)。重症组伴有发热、惊厥、肢体抖动、呕吐等表现者多于轻症组,中性粒细胞、CK明显高于轻症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99,95%CI:0.984-1.997)、女童(OR=1.234,95%CI:1.001-1.522)、高热(OR=2.110,95%CI:1.816-2.452)、惊厥(OR=1.878,95%CI:1.578-2.236)、恶心呕吐(OR=1.760,95%CI:1.456-2.128)、中性粒细胞增高(OR=1.031,95%CI:1.025-1.037)、CK增高(OR=1.002,95%CI:1.001-1.003)是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热(OR=1.751,95%Cr:1.487-2.062)、惊厥(OR=1.451,95%cI:1.204-1.749)、恶心呕吐(OR=1.269,95%C1:1.027-1.568)、中性粒细胞增高(OR=1.028,95%CI:1.021-l.035)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密切关注手足口病患儿的体温、神经系统表现和中性粒细胞改变,可有效降低其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发热 神经病学表现 白细胞增多 中性白细胞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麻疹儿童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付海燕 王晓明 +7 位作者 赵瑞芹 辛素霞 贾彬 殷春兰 赵欣 李海花 殷润开 刘俊莹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为儿童麻疹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lO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为儿童麻疹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lO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共线性诊断,共线性诊断后的因素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前进法,以选入P≤0.05,剔除P≥0.10的变量为检验水准,探讨麻疹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932例麻疹患儿,其中16例死亡,住院患儿病死率为1.72%。16例死亡患儿中,男9例,女7例,年龄6~44个月,l5例居住在农村;14例未接种或未规范接种麻疹疫苗,11例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和营养不良2例,以及1例患儿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6例患儿均合并肺炎,15例合并气胸、纵隔气肿、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8个月(OR=2.751,P=0.007)、患有基础疾病(OR=32.961,P=0.000)、肺炎(OR=11.911,P=0.017)、发热(OR=29.844,P=0.000)、WBC升高(OR=4.816,P=0.000)、Hb降低(0lR=2.135,P=0.017)、ALT升高(OR=2.672,P=0.006)、合并严重呼吸道并发症(OR=82.818,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35.390,P=0.000)、WBC升高(OR=19.370,P=0.000)、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OR=13.696,P=0.01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患有基础疾病、WBC升高、有严重呼吸道并发症是麻疹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死亡率 心脏缺损 先天性 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营养障碍 白细胞增多 呼吸道疾病
原文传递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红云 纪晓军 +2 位作者 韩迪 裴海涛 丛志强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16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6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血纤维蛋...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16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6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发热、白细胞增多、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和CT早期梗死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P<0.05)、CT早期梗死征象(P<0.05)、发热(P<0.01)和白细胞增多(P<0.001)的比例显著较高,血糖(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P=0.029)、发热(P=0.0146)、白细胞增多(P=0.005)和CT早期梗死征象(P=0.0027)是缺血性卒中早期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和CT早期梗死征象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糖尿病 发热 白细胞增多
下载PDF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叶志其 刘慧 +1 位作者 杨建雄 冯文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方法将12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其中A1组30例,A2组30例;B组60例,每天行2次腰椎穿刺术并椎管内注射...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方法将12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其中A1组30例,A2组30例;B组60例,每天行2次腰椎穿刺术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但不持续引留,其中B1组30例,B2组30例;A1、B1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500×106~10000×106/L,A2、B2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20×106~500×106/L。结果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感染控制病例数方面,A1与B1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2与B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术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在500×106/L以上的颅内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但对脑脊液白细胞数在500×106/L以下的颅内感染,每天仅需行2次腰椎穿刺术并椎管内注射抗生素即可,无需采用腰大池持续引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蛛网膜下腔 手术后并发症 白细胞增多 抗菌药
下载PDF
儿童重症百日咳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小英 李丽君 +2 位作者 姚开虎 许红梅 符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对于重症百日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综合性的对症支持治疗。但部分重症患儿对常用药物及重症监护室常见救治措施的治疗反应不理想,死亡风险大。研究提示如果早期实施某些治疗措施,如换血治疗等可减少死亡,但仍缺乏... 对于重症百日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综合性的对症支持治疗。但部分重症患儿对常用药物及重症监护室常见救治措施的治疗反应不理想,死亡风险大。研究提示如果早期实施某些治疗措施,如换血治疗等可减少死亡,但仍缺乏统一的实施规范。如何确定重症百日咳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救治能力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对重症百日咳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百日咳 高白细胞血症 肺动脉高压 换血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小英 甘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存活组男性47例(58.8%),中位发病日龄83天,63例(78.8%)未接种疫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少、痉挛性咳嗽发生率低、肺实变(或肺不张)发生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增多更显著、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使用丙种球蛋白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使用丙种球蛋白(OR=0.03、0.03)为重症百日咳死亡的保护因素,WBC最高值高、肺动脉高压(OR=1.10、13.3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痉挛性咳嗽患儿死亡概率更小(OR=0.02)。预测死亡的WBC最高值的最佳临界值为55.37×10^9/L,AUC=0.83(95%CI:0.73~0.93)P<0.001。结论未接种疫苗、高WBC血症、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加婴幼儿重症百日咳的病死率,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换血减轻高WBC血症可能改善其预后,慎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死亡 危险因素 高白细胞血症 婴幼儿
下载PDF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婴儿高白细胞合并肺动脉高压百日咳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7
作者 项龙 曹清 +6 位作者 奚悦玲 任宏 张建 罗长缨 钱娟 王莹 李璧如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 leukoreduction therapy)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报道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3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接受白细胞去除术治疗情况.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外白细...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 leukoreduction therapy)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报道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3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接受白细胞去除术治疗情况.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外白细胞去除术在婴儿重症百日咳中的治疗现状,结合文章中3例病例总结白细胞去除术在婴儿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3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存在白细胞增多、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1例患儿在接受换血术前已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2例患儿在WBC骤升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尚无器官功能衰竭时,接受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最终成功救治.复习国外文献多为病案报道,白细胞去除术可能会改善婴儿重症百日咳救治预后,但其治疗的时机仍无定论.结论 本报道是我国首次报道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为救治婴儿重症百日咳提供新思路.其联合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技术更值得期待.在未来应致力于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探讨规范化的白细胞去除术在婴儿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百日咳 白细胞增多 肺动脉高压 白细胞去除术 白细胞单采术 换血术
原文传递
131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汤华阳 高金平 +6 位作者 郭泽 魏瑾 樊娇娇 唐先发 王培光 孔晓明 杨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4-780,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神经梅毒在男女性之间以及有无神经症状患者之间的特征差异,为神经梅毒的防控、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131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目的深入了解神经梅毒在男女性之间以及有无神经症状患者之间的特征差异,为神经梅毒的防控、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131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性别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131例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72例(无症状组),有症状神经梅毒59例(有症状组)。有症状组的既往驱梅治疗比例(10.17%)显著低于无症状组(98.61%)(OR=0.002,P<0.001)。男性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的首诊误诊率分别为50.00%和89.83%,分别高于女性患者(24.49%,OR=3.08,P=0.004)和无症状患者(0,OR=13.00,P<0.001)。男性有症状患者比例(57.32%)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4.64%)(OR=4.14,P=0.003),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率(52.4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26.54%)(OR=3.05,P=0.004),脑脊液总蛋白含量升高(>0.5 g/L)者的比例(79.27%)高于女性(59.18%)(OR=2.64,P=0.01),脑脊液总蛋白含量[(0.76±0.41)g/L]高于女性[(0.56±0.25)g/L,P=0.002],并且男性脑部核磁共振成像异常检出率(72.22%)高于女性(44.90%)(OR=2.13,P=0.039)。有症状女性患者的确诊年龄[(50.82±9.31)岁]大于无症状女性患者[(42.30±12.18)岁](P?=?0.038)。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率(55.93%)高于无症状患者(31.94%)(OR=2.70,P=0.006),脑脊液总蛋白水平[(0.79±0.46)g/L]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0.60±0.24)g/L,P=0.003]。结论神经梅毒首诊误诊率高;男性患者病情较女性患者严重;既往驱梅治疗史、性别和年龄因素在神经梅毒病程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髓液 白细胞增多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梅毒血清诊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胡瑜 郑波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5-542,共8页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AHL)是指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亦被称为高白细胞血症(HL),常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HL临床起病急...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AHL)是指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亦被称为高白细胞血症(HL),常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HL临床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导致该病患者的早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并且因其白细胞淤滞症、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弥漫性血管性凝血(DIC)等并发症均可威胁患者生命,而需要紧急干预,故AHL被认为是血液科危急重症.如何降低AH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是目前相关临床研究的重点.笔者拟就AHL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增多 白血病 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血症 早期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白细胞淤滞症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Cytokines and Leukocytosis in Patients with APL Induced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 or Arsenic Trioxide 被引量:6
10
作者 Kehong Bi Guosheng Jian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1-427,共7页
Leukocytosis or hyperleukocytosis occurs during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A syndrome. The number of WBC often increased by ten or more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pretreat... Leukocytosis or hyperleukocytosis occurs during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A syndrome. The number of WBC often increased by ten or more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pretreatment, around 7 to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with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Usually, when number of WBC tended to peak, there was concomitance with down-regulation of promyelocytes, up-regulation of myelocytes and more mature neutrophils. The same trend of classification of BM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APL to whom leukocytosis happened. Although the mechanism of leukocytosis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clearly, so far the proliferation hypothesis by cytokines and rheological hypothesis by adhesion molecule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therwise, hypothesis about more divisions of differentiated myelocytes induced by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remains unclear. Usually, this kind of leukocytosis or hyperleukocytosis itself requires no additional cytotoxi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leukocytosis HYPERleukocytosis ATRA syndrome
原文传递
PC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文娟 吴海波 +2 位作者 杨琴 高敏 刘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1期6118-61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脂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院就诊未经药物治疗的PCOS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体重指数(BMI)≥23的患者26例作为PCOS超重组,将BMI〈2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脂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院就诊未经药物治疗的PCOS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体重指数(BMI)≥23的患者26例作为PCOS超重组,将BMI〈23的22例患者作为PCOS体重正常组,选择同期来院就诊的非PCOS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月经期空腹静脉抽血3~4m L,检测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及血脂代谢指标。结果:PCOS超重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外周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CRP指标均较对照组、PCOS体重正常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水平较对照组、PCOS体重正常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体重正常组淋巴细胞、CRP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炎症是PCOS的主要病理表现,其中体重超重的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异常及白细胞升高,而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白细胞 血脂 炎症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国内外文献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晓燕 潘莹 +2 位作者 魏雪 黄红兵 刘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580-2583,共4页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患者545例次。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时,用药剂量以固定剂量6mg为主,兼有30,60,100,150,200μg·kg-1或固定剂量12mg,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于给药后1~11d,WBC范围为(10~230)×109·L-1。多数患者不用特殊处理,有3例需要处理的手段包括水化、血浆分离术等。结论:临床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白细胞过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PEG-rhG-CSF 白细胞增多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血白细胞计数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评估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海林 耿晓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1-582,共2页
目的 验证颅脑外伤伤情程度和白细胞计数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2 0 0 0年间急诊收入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 ,入院时均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检查 ,并排除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其他因素。结果 重度脑外... 目的 验证颅脑外伤伤情程度和白细胞计数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2 0 0 0年间急诊收入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 ,入院时均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检查 ,并排除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其他因素。结果 重度脑外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脑外伤组 ,瞳孔光反应丧失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瞳孔光反应灵敏组 ,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独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白细胞计数 伤情评价 GCS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脑脊液中炎性因子IL-6、IL-8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列 劳立峰 +2 位作者 蒋恺骉 于博 刘祖德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IL)-6和IL-8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SCI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SCI患者31例,均在脊髓休克恢复后按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分为A级组4例、B级组7例、C级组12例、D级组8例... 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IL)-6和IL-8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SCI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SCI患者31例,均在脊髓休克恢复后按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分为A级组4例、B级组7例、C级组12例、D级组8例。所有患者均在48 h内行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在患者受伤后12、24、36、48、72 h行腰椎穿刺术并收集脑脊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和IL-8的浓度。结果 Frankel分级A级组1例死亡,3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其他组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IL-6和IL-8在SCI早期(12 h)即出现高表达,且SCI越严重IL-6和IL-8升高越明显,损伤程度最严重的A级组IL-6和IL-8的表达分别为其他组的2.4-9.1倍和2.0-17.8倍;IL-6和IL-8的峰值分别在36 h和24 h;其中IL-6升高幅度更大、更持久,浓度变化大,且与SCI程度相关,损伤程度最严重的A级组IL-6在24、36、48 h的表达与12 h时的比值分别为3.6、5.6、4.7,而其他组的相应比值范围为0.74-2.40。结论急性SCI早期脑脊液中IL-6和IL-8浓度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判断SCI程度的指标,对帮助临床判断是否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增多
下载PDF
Acute transient hepatocellular injury in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cystitis without evidence of choledocholithiasis 被引量:7
15
作者 Chen-Wang Chang Wen-Hsiung Chang +3 位作者 Ching-Chung Lin Cheng-Hsin Chu Tsang-En Wang Shou-Chuan Shi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0期3788-3792,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acute transient hepatocell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cystitis but no evidence of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who und... AIM: To investigate acute transient hepatocell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cystitis but no evidence of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who underwent cholecystectomy between July 2003 and June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maging studies to detect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were performed in 186 patients, who constituted the study population. Biochemical liver tes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BD stones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96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cystitis without evidence of CBD stones, 49 (51.0%) had a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elevated to 2-3 times 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and 40 (41.2%) had an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Similar manifestations of hepatocellular injury were, as would be expected, even more obvious in the 90 patients with CBD stones. These markers of hepatocellular injury resolved almost completely within 2 wk to 1 mo after cholecystectomy. Compared to 59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less severe cholecystitisin the group undergoing urgent surgery (total 74 patients), the 15 patients with a gangrenous gallbladder had a higher mean level of total bilirubin (2.14 ± 1.27 mg/dL vs 2.66 ± 2.97 mg/dL, P 〈 0.001) and white cell count (9480 ± 4681/μL vs 12840 ± 5273/μL, P = 0.018).CONCLUSION: Acute hepatocellular injury in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cystitis without choledocholithiasis is mild and transient. Hyperbilirubinemia and leukocytosis may predict severe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the gallblad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transient hepatitis CHOLELITHIASIS CHOLECYSTITIS HYPERBILIRUBINEMIA leukocytosis
下载PDF
Novel methionyl-tRNA synthetase gene variants/phenotypes in interstitial lung and liver diseas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4
16
作者 Kuerbanjiang Abuduxikuer Jia-Yan Feng +3 位作者 Yi Lu Xin-Bao Xie Lian Chen Jian-She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6期4208-4216,共9页
Interstitial lung and liver disease(ILLD) is caused by biallelic mutations in the methionyl-tRNA synthetase(MARS) gene. To date, no genetic changes other than missense variants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 Interstitial lung and liver disease(ILLD) is caused by biallelic mutations in the methionyl-tRNA synthetase(MARS) gene. To date, no genetic changes other than missense variants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report a five-month old female infant with typical ILLD(failure to thrive, developmental delay, jaundice,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hepatomegaly with severe steatosis, anemia, and thrombocytosis) showing novel phenotypes such as kidney stones, acetabular dysplasia, prolonged fever, and extreme leukocytosis. Whole exome sequencing revealed a novel truncating variant(c.2158 C>T/p.Gln720 Stop) together with a novel tri-nucleotide insertion(c.893_894 insTCG that caused the insertion of an arginine at amino acid position 299) in the MARS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ionyl-tRNA SYNTHETASE Infant Kidney stone Hip DYSPLASIA leukocytosis INTERSTITIAL lung and liver disease Methionyl-tRNA SYNTHETASE gene
下载PDF
Prognostic value of perioperative leukocyte count in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4
17
作者 Xiao-Feng Chen Jing Qian +14 位作者 Dong Pei Chen Zhou Oluf Dimitri R?e Fang Zhu Shao-Hua He Ying-Ying Qian Yue Zhou Jun Xu Jin Xu Xiao Li Guo-Qiang Ping Yi-Qian Liu Ping Wang Ren-Hua Guo Yong-Qian S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9期2818-2827,共10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erioperative leukopenia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gastric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614 eligibl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D2 gastrectomy and 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erioperative leukopenia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gastric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614 eligibl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D2 gastrectomy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 and postoperative hematologic parameters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assessed statistically, adjusted for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 The mean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surgery, and 107/614(17.4%) patients developed p-leukopenia, which was defined as a preoperative WBC ≥ 4.0 × 109/L and postoperative WBC < 4.0 × 109/L, with an absolute decrease ≥ 0.5 × 109/L. The neutrophil cou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lymphocyte count. P-leukopenia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or tumor differentiation and preoperative WBC. A higher preoperative WBC and p-leukopenia were independent negativ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hazard ratio(HR) = 1.6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185-2.165; P = 0.002, and HR = 1.478, 95%CI: 1.149-1.902; P = 0.002, respectively] after adjusting for histology, Borrmann type, p TNM stage, vascular or neural invasion, gastrectomy method, resection margins, chemotherapy regimens, and preoperative WBC count. The patients with both higher preoperative WBC and p- leukopenia had a worse prognosi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lower baseline WBC and no p-leukopenia(27.5 mo vs 57.3 mo, P < 0.001).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leukocytosi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leukopenia could b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leukocytosis LEUKOPENIA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下载PDF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致腹腔感染患者白细胞升高一例
18
作者 王哲 褚燕琦 +1 位作者 贺少龙 马艺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87-89,共3页
讨论1例腹腔感染患者术后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致白细胞升高的罕见不良反应识别及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用药经过,得出患者白细胞升高可能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相关,通过停药、优化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患... 讨论1例腹腔感染患者术后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致白细胞升高的罕见不良反应识别及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用药经过,得出患者白细胞升高可能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相关,通过停药、优化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患者白细胞水平快速恢复,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白细胞升高 药品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1 位作者 黄新春 龚浠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0期775-78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7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7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病史、年龄、白细胞数、JAK2V617F基因突变及骨髓分析)进行回顾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年龄28岁至84岁。同时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缺血性卒中34例。65例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存在高白细胞(白细胞大于11.0×10^9/L)的41例(占63.1%)、JAK2V617F阳性39例(占60.0%)。两项比率均较非血栓组同类患者比率升高。血栓性疾病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占72.3%,高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χ~2=0.014,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高白细胞[比值比(odds ratio,OR)3.393,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OR 3.104,P<0.05)及年龄大于60岁(OR2.523,P<0.05)是导致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JAK2V617F基因阳性和(或)年龄大于60岁,可能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以发生缺血性卒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栓形成 高白细胞 JAKVF基因 年龄
下载PDF
发生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外周血液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婷婷 凌孙彬 +1 位作者 方美玉 张阳 《中国肿瘤》 CAS 2015年第11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外周血液学特点,为肿瘤患者的血栓防治提供新线索。[方法]收集2003~2012年间收治的47例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47例未出现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外周血液学特点,为肿瘤患者的血栓防治提供新线索。[方法]收集2003~2012年间收治的47例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47例未出现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抗肿瘤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值的均值,病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凝常规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结果示较高水平WBC及大血小板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肿瘤治疗前较高水平的白细胞、大血小板值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肿瘤治疗前血凝常规指标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提示作用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白细胞增多 大血小板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