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5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215
1
作者 李孟慧 冷金花 +2 位作者 史精华 贾双征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e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35)、(89±32)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1为1.192~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腹腔镜检查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08
2
作者 王惠群 靳家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1,I001,共4页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患者 (服药组 ) ,从月经第 1天起予米非司酮每日 2 5mg口服 ,连续 90d ,应用彩色...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患者 (服药组 ) ,从月经第 1天起予米非司酮每日 2 5mg口服 ,连续 90d ,应用彩色超声检查服药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 ,以及血清激素水平、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停药后立即手术 ,并配对选 2 0例临床情况相似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及部分肌层组织的ER、PR水平。结果 服药后子宫肌瘤平均缩小 (37.3± 19.0 ) % ( x±s,下同 )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 7.4± 2 1.9) % ,血清激素水平仍维持卵泡期水平 ,服药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0 1) ,而肌层组织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ER、PR及服药组PR在肌瘤组织中均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 ,而服药组ER在肌瘤与肌层组织中相近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可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R、PR ,而对子宫肌层组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13
3
作者 左常婷 刘新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手术治疗仍是有症状肌瘤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采用的术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肌瘤挖除术、内窥镜下的肌瘤挖除和子宫切除以及“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全子宫切除能彻底去除病灶 ,但切除了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次全... 手术治疗仍是有症状肌瘤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采用的术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肌瘤挖除术、内窥镜下的肌瘤挖除和子宫切除以及“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全子宫切除能彻底去除病灶 ,但切除了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次全子宫切除较全子宫切除相对简单 ,但所留宫颈有“残端癌”之忧且仍然破坏了 H- P- O- U轴的完整性 ;肌瘤挖除保留了月经和生育功能 ,但术后复发率高为其严重弊端 ;子宫肌瘤的内窥镜手术使患者免于腹部大切口 ,达到了“微创”,但应用有局限性 ,技术要求及手术花费高 ;“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去除了好发肌瘤的大部分宫体 ,保留小部分内膜 ,从而保留了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且术后肌瘤复发的可能性极小 ,但仍有影响卵巢血运的问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1
4
作者 陈春林 吕军 +3 位作者 刘萍 余莉萍 马奔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导管 ,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 ,以携带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处血管。结果 DSA检查发现 ,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UAE治疗 6~ 12个月后 ,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月经量减少 2 6 3%~ 75 2 % ;UAE治疗后第 12个月、第 18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 77 7%、83 0 % ,子宫体积分别缩小 5 4 9%、6 2 7%。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 ,持续 1~ 3周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治疗性栓塞 明胶海绵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5
5
作者 宋光辉 张松英 +4 位作者 李百加 韦伟 黄东 林小娜 楼红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2816-281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78例,已经妊娠87例,分析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大小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78例,已经妊娠87例,分析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大小和个数与术后妊娠的关系,同时探讨手术技巧和妊娠结局。结果2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中转开腹,因子宫创面出血术后再次腹腔镜下缝合止血1例,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均愈合,局部无不均质回声、积液和血肿形成;术中穿通子宫腔8例,术后3个月均经官腔镜检查无宫腔粘连;已经妊娠87例,术后妊娠时间2个月至5年3个月,按年龄分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按肌瘤部位、大小和个数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妊娠的患者中,无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结论需生育妇女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以选择的,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相关。避免术后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子宫瘢痕破裂的关键在于术前超声的正确定位和恰当的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
原文传递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0
6
作者 曾春英 顾美皎 黄宏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90-492,共3页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5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0例,每天用GnRH-a150μg肌...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5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0例,每天用GnRH-a150μ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45例,用米非司酮每天12.5mg口服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GnRH-a组缩小20.0%以上者有27例,占90.0%;米非司酮组肌瘤缩小20.0%以上者有41例,占91.1%。复发率,GnRH-a组为40.0%,米非司酮组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GNRH-Α 米非司酮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6
7
作者 陈文直 唐良萏 +11 位作者 杨武威 张彦 李静 夏文秀 周洁敏 祝宝让 赵纯全 令狐华 陈锦云 朱丽 邓勇斌 王智彪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 目的 验证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的99例子宫肌瘤患者(117个肌瘤,肌瘤直径≤10 cm)进行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为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在镇静、镇痛下进行,实时超声声像图引导超声消融治疗全过程.治疗后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内,行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消融率.治疗后3、6个月时,行增强MRI检查,评价靶肌瘤体积缩小率及靶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的肌瘤占所有肌瘤的百分比.根据子宫肌瘤症状量表(UFS)评价有症状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所占比例.依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1)有效性:治疗后1个月内,靶肌瘤体积消融率平均为(76±24)%;3、6个月时,靶肌瘤平均体积分别缩小了(45±21)%和(59±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靶肌瘤体积缩小≥50%共99个肌瘤,占84.6%(99/117);UFS症状评分改善10分者占92%(66/72).(2)安全性:全部患者治疗后2 h均可以正常活动.SIR标准中重要不良反应(SIR C~D级: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要治疗,护理等级增加)及严重不良反应(SIR E~F级:永久性后遗症或死亡)的发生率均为0;一般不良反应(SIR A~B级:观察或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为35%(35/99),SIR B级不良反应包括2例声通道皮肤浅Ⅱ度烧伤和2例发热,需要对症治疗及换药处理.其余包括臀部和(或)下肢酸胀痛、阴道分泌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等,均无需治疗,为SIR A级.结论 超声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单独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超声疗法 导管消融术 磁共振成像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9
8
作者 田玉翠 代荫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为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为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为1.029~2.693,P=0.038).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0.542、0.133);开腹途径与腹腔镜途径比较,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为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为1.466~3.303,P<0.01)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腹腔镜途径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8
9
作者 张洁 黄立 +3 位作者 陈妍华 张克军 朱立春 高素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76±21)min、(414±73)ml,对照组为(72±26)min、(404±6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8)h、(7·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因月经过多手术者,症状全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式 临床分析 平均手术时间 术后康复 手术效果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胃肠、泌尿、会阴部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61
10
作者 俞公煌 倪型灏 +1 位作者 钱峰 陈立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与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 4 6例胃肠道及 13例泌尿道、会阴部原诊断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许旺瘤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 ,观察其病理特点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4种抗...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与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 4 6例胃肠道及 13例泌尿道、会阴部原诊断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许旺瘤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 ,观察其病理特点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4种抗体 (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 10 0 )的表达 ,对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间质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5例为GIST组 ,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 3% ,CD34阳性率 88 9% ;12例为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组 ,CD117阳性表达率为 83 3% ,CD34阳性率 75 0 % ;2例 (其中 1例为胃肠道 )平滑肌瘤组 ,CD117和CD34均为阴性 ,平滑肌肌动蛋白瘤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结论 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推测GIST和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均系起源于一种非定向分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泌尿 会阴部 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高玉平 陈德甫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服用雷公藤多甙 40mg/d治疗 3~ 6个月 ,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 2 5mg/d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及其肌瘤大小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清...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服用雷公藤多甙 40mg/d治疗 3~ 6个月 ,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 2 5mg/d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及其肌瘤大小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清促卵泡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垂体催乳素 (PRL)、雌二醇 (E2 )、孕酮 (P)和睾酮 (T)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肌瘤于服药 3~ 4个月时缩小 (2 7.84± 3.6 9) % ,5~ 6个月时缩小 (5 1.6 0± 3.92 ) % ,呈时间依赖关系。治疗 3~ 4个月后6 0 .0 %患者治疗有效 ,而治疗达 5~ 6个月的 40例患者中 70 .0 %治疗有效。治疗后 3~ 4个月和 5~ 6个月后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 ,外周血E2 、P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FSH和LH水平明显上升 (P均 <0 .0 1) ;T和PR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上述性激素水平在停药后 1~ 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实验组患者服药期间出现轻微胃部不适 ,均能自行缓解。结论 雷公藤多甙 40mg/d的剂量 ,治疗子宫肌瘤有效 ,且副作用不明显。雷公藤多甙对性腺轴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雷公藤 米非司酮 性腺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杨武威 祝宝让 +5 位作者 李静 夏文秀 刘滢 盖绿华 周洁敏 孙继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71例(共231个肌瘤)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治疗后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71例(共231个肌瘤)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治疗后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并发症有:下腹疼痛71.9%(123/171)、阴道血性分泌物17.5%(30/171)、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8.2%(14/171)、治疗区域皮肤水疱7.6%(13/171)、下肢疼痛4.7%(8/171)、血尿2.9%(5/171)、发热1.8%(3/171)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重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腹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体积、治疗时间、平均功率(P〈0.05);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的影响因素有:肌瘤的位置[子宫后壁肌瘤治疗后,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发生率高于肌瘤位于其他位置者,P〈0.05];阴道血性分泌物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肌瘤类型(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P〈0.05);治疗区域皮肤水疱的影响因素有:治疗时间(P〈0.05);下肢疼痛、血尿、发热的各影响因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腹疼痛,治疗功率和治疗时间可能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超声疗法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张嵘 梁碧玲 +2 位作者 付加平 李勇 沈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4-959,共6页
目的 分析对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着重分析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评价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MRI在鉴别组织亚型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4 2例在我院诊治、并有手术病理证... 目的 分析对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着重分析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评价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MRI在鉴别组织亚型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4 2例在我院诊治、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 ,对治疗前的MRI检查资料和完整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子宫肌瘤数目为 10 1个。使用PhilipsGyroscanT5 Ⅱ型 0 5T超导型或PhilipsIntera 1 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扫描 ,常规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 (TSE)T2 WI,增强扫描为T1WI成像。结果 绝大部分的子宫肌瘤T1WI信号强度都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 ,普通型在T2 WI主要以低信号为主 ,占 97% (5 1/ 5 8) ;细胞型与退变型在T2 WI均表现为以稍高信号为主 ,分别占 75 % (9/ 12 )和 5 5 % (17/ 31)。细胞型与退变型在T2 WI的信号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192 ,P >0 0 5 ) ,而细胞型和退变型与普通型在T2 WI信号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81 5 6 4 ,P <0 0 5 )。不同病理类型肌瘤的均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普通型肌瘤和细胞型肌瘤主要表现为T1WI和T2 WI都均匀 ,退变型肌瘤则以T1WI均匀、T2 WI不均匀为主。普通型肌瘤 3种强化方式都可出现 ,以均匀强化略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MRI表现 病理学特点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同质医疗理念创新型护理实践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3
14
作者 郭晓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32期4148-41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同质医疗理念的创新型护理后,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行常规护理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开...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同质医疗理念的创新型护理后,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行常规护理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开展创新型护理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气腹后10 min、手术结束时3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在气腹后10 min时的HR、MAP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且在手术结束时有回落,但仍较术前1 d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气腹后10 min的HR、MAP、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NE、E、皮质醇水平在气腹后10 min各值均显著升高,手术结束时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1 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变化趋势同于对照组,且在气腹后10 min、手术结束时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质医疗理念的创新型护理实践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应激反应 创新型护理 同质医疗
原文传递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5 位作者 朱雄增 陶琨 陆孝禹 杜祥 孙孟红 郑爱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2 4例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用CD117、CD34等一组抗体重新进行分类 ,部分病例同时测定c kit基因 11外显子序列。结果 此组肿瘤分别为间质瘤 3例 (交界性 ... 目的 探讨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2 4例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用CD117、CD34等一组抗体重新进行分类 ,部分病例同时测定c kit基因 11外显子序列。结果 此组肿瘤分别为间质瘤 3例 (交界性 1例、恶性 2例 ) ,年龄 71、5 6、6 0岁 ,均为男性 ,瘤体直径 4、8、14cm ,源于固有肌层。瘤细胞梭形 ,上皮样多角形及印戒样 ,呈交叉束状、栅栏状及弥漫片状排列 ,免疫表型为CD117、CD34弥漫强阳性。平滑肌瘤 2 0例 ,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1 6岁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15例源于固有肌层 ,直径 0 8~ 10 5cm(平均 4 5cm) ,5例源于黏膜肌层 ,直径为 0 2~ 1 0cm(平均 0 6cm)。平滑肌肉瘤 1例 ,男性 ,6 1岁 ,瘤体直径 5cm ,源于黏膜肌层。平滑肌 (肉 )瘤胞质丰富 ,嗜伊红 ,交叉束状排列 ,免疫表型为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弥漫强阳性。恶性间质瘤有c kit基因 11外显子的突变 ,平滑肌瘤无突变。结论 食管间叶源性肿瘤仍以平滑肌瘤多见 ,可发生与胃肠道间质瘤相同形态及免疫表型的间质瘤 ,典型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间质瘤 对照性研究 食管肿瘤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间叶瘤
原文传递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96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夏恩兰 段华 +2 位作者 黄晓武 郑杰 于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TCRM)的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96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TCRM手术,术中进行B超声或腹腔镜监护.962例中0型子宫肌瘤281例,Ⅰ型316例,Ⅱ型282例,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34例,宫颈肌瘤11例,脱出肌瘤23例,子宫腺肌...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TCRM)的手术方法及预后. 方法对96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TCRM手术,术中进行B超声或腹腔镜监护.962例中0型子宫肌瘤281例,Ⅰ型316例,Ⅱ型282例,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34例,宫颈肌瘤11例,脱出肌瘤23例,子宫腺肌瘤15例.用TCRM五步手法实施手术.结果 962例患者的子宫大小平均为孕(7.4±1.3)周(5~11周),宫腔深度平均(8.3±1.4)cm(7~13 cm),切除肌瘤最大直径为7.2 cm.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9.77%.切除肌瘤重量平均(23±31)g(4~145 g).手术时间平均(32±173) min(9~145 min).术中出血平均(8±19) ml(5~400 ml),无输血者.并发症为:一过性发热3例,子宫出血1例,子宫穿孔1例,TURP综合征2例.术后月经减少情况:0型黏膜下肌瘤为100%, Ⅰ型为99.1%,Ⅱ型为94.02%,宫颈肌瘤和脱出肌瘤为100%, 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为84%,子宫腺肌瘤为87%.术后痛经减轻的比例为78%,贫血治愈比例82.95%.结论 TCRM切除子宫肌瘤安全、高效,是子宫黏膜下和壁间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治疗 子宫黏膜 切除 多发 子宫腺肌瘤 宫颈肌瘤 比例 脱出 综合征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8
17
作者 牛建清 陈兴伟 糜若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其发病率高并影响生活质量,在许多国家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一些新认识,包括年龄、肥胖、妊...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其发病率高并影响生活质量,在许多国家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一些新认识,包括年龄、肥胖、妊娠和流产史、种族、吸烟、饮酒、血压和运动、遗传及环境因素等。这些研究的进展对子宫肌瘤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环境 生活方式 年龄因素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竹 胡丽娜 +5 位作者 王智彪 曹友德 钟铃 李相竟 田云博 王燕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2 0例因子宫平滑肌瘤需要做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 ,使用HIFU对平滑肌瘤进行定时定量直线扫打 ;切除子宫后立即取靶区组织行TTC(三苯基氯化...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2 0例因子宫平滑肌瘤需要做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 ,使用HIFU对平滑肌瘤进行定时定量直线扫打 ;切除子宫后立即取靶区组织行TTC(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染色 ,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2 0例标本照射靶区组织变硬、变白 ;TTC染色为白色 ,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 ;光镜和电镜显示平滑肌瘤细胞呈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对在体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具有肯定的杀灭作用 ,可能成为未来子宫平滑肌瘤无创性治疗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治疗 子宫肌瘤 病理学 子宫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单发和多发子宫肌瘤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赵振华 王挺 +4 位作者 卢增新 徐利军 郑媛媛 阮雅文 王伯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7-56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数量分为单发组(n=17)与多发组(n=17),用PVA、海藻酸钠(KMG)颗粒行栓塞治疗,用症状调查表记录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情况,用超声观察术前、...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数量分为单发组(n=17)与多发组(n=17),用PVA、海藻酸钠(KMG)颗粒行栓塞治疗,用症状调查表记录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情况,用超声观察术前、术后肌瘤及子宫体积、肌瘤钙化情况。结果多发子宫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94.1%),单发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或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但一侧优势供血(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单发组平均7.6年,多发组7.0年。UAE对于治疗单发与多发肌瘤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UAE术后症状均得到持续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术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较术前缩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E术后肌瘤钙化单发组为11例,多发组14例(P>0.05),远期随访原肌瘤治疗后复发4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1例);新发肌瘤7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怀孕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远期疗效,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能持续缩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栓塞
下载PDF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42
20
作者 龙凤宜 徐文生 +1 位作者 欧奇志 范江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10 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 3组 ,Ⅰ组 30例 ( 34~ 4 0岁 ) ,行次全子宫切除 ;Ⅱ组 30例 ( 34~ 4 0岁 ) ,行全子宫切除 ;Ⅲ组 4 0例 ( >4 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10 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 3组 ,Ⅰ组 30例 ( 34~ 4 0岁 ) ,行次全子宫切除 ;Ⅱ组 30例 ( 34~ 4 0岁 ) ,行全子宫切除 ;Ⅲ组 4 0例 ( >4 0~4 2岁 )行全子宫切除。另同时选择健康女性 4 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组分别于术前 ,术后测血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E2 )并记录有无更年期症状出现。对照组同期随访 2年。结果 :术后按要求完成 2 4个月随访的共 70例 ,术后 3~ 12个月各组E2 、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术后 2 4个月Ⅰ组与Ⅱ组E2 、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Ⅲ组E2 、FSH水平术前与术后 3~ 12个月相比有差异 (P <0 0 5 )。Ⅲ组术后 2 4个月时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患者的同期发病率 (P <0 0 1)。对照组完成 2年随访 ,与Ⅰ、Ⅱ组血FSH、E2 水平及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4 0岁以前子宫肌瘤患者无论是次全或全切子宫后 2年内卵巢功能无改变 ;而 >4 0~ 4 2岁者术后 2年卵巢功能有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切除术 卵巢功能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