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BIM模型数据轻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陈庆财
冯蕾
梁建斌
于跃
牛彦涛
-
机构
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新城镇化(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建筑技术》
2019年第4期455-457,共3页
-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81100005818002)
-
文摘
设计一种轻量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文件结构(LBSF),该文件结构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效集成,流畅展示复杂的BIM几何对象。近年来,基于GIS的城市设施管理研究增多,需使用GIS在园区甚至城市层面有效地可视化展示BIM几何对象,为此设计一种轻量级BIM数据结构并实现了原型系统。LBSF文件开发后,对数据量和加载性能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效果。
-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多细节层次(LOD)
轻量化
文件结构(lbsf)
-
Keywords
BIM
LOD
lightweight
lbsf
-
分类号
TU7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铝栅线的设计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吴翔
陈璐
魏凯峰
-
机构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12,共5页
-
文摘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的铝栅线对电池背面空洞率和局部背表面场(LBSF)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合适的铝栅线宽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激光开窗工艺下,当背面铝栅线设计宽度为250μm时,PERC+电池具有较好的铝栅线高宽比,烧结后的激光开窗区域形成了良好的LBSF层。同时,所有电池在测试时背景采用不反光黑布。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PERC+电池平均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1.21%、平均背面转换效率达到13.97%。
-
关键词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电池
双面太阳电池
背面金属化
铝栅线
空洞
局部背表面场(lbsf)
-
Keywords
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 (PERC)
biracial solar cell
rear metallization
Al gridline
void
local back surface field (lbsf)
-
分类号
TM91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高效单晶硅PERC局部背表面场及接触的优化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徐卓
王红芳
王英超
李锋
史金超
张伟
-
机构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0-854,共5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50301)
-
文摘
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技术可有效提高电池效率,在常规p型电池的背面增加了钝化层,并形成了局部背表面场(LBSF)结构。介绍了PERC结构电池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背场(BSF)的形成机制,主要研究了PERC的LBSF制备工艺及影响要素。通过采用激光消融后清洗方法改善了背表面形貌,平整的背表面形貌有利于BSF的形成。通过优化烧结条件,电池的填充因子得到改善。讨论了激光开槽图形对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ERC转换效率绝对值提升了0.9%,达到20.83%,填充因子达到80.7%。
-
关键词
背面钝化
局部背表面场(lbsf)
接触
激光
金属化
-
Keywords
rear side passivation
local back surface field (lbsf)
contact
laser
metallization
-
分类号
TN30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
-
题名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小荣
谢湘洲
刘文峰
周子游
蔡先武
-
机构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太阳能》
2019年第7期36-39,72,共5页
-
文摘
从背面反射率及铝栅线设计两方面对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各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平均正面效率为21.74%,平均背面效率为16.22%,双面因子大于74%。
-
关键词
PERC
双面
太阳电池
铝栅线
局域铝背面场(lbsf)
-
分类号
TM91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