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模型数据轻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庆财 冯蕾 +2 位作者 梁建斌 于跃 牛彦涛 《建筑技术》 2019年第4期455-457,共3页
设计一种轻量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文件结构(LBSF),该文件结构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效集成,流畅展示复杂的BIM几何对象。近年来,基于GIS的城市设施管理研究增多,需使用GIS在园区甚至城市层面有效地可视化展示BIM几何对象,为此设... 设计一种轻量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文件结构(LBSF),该文件结构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效集成,流畅展示复杂的BIM几何对象。近年来,基于GIS的城市设施管理研究增多,需使用GIS在园区甚至城市层面有效地可视化展示BIM几何对象,为此设计一种轻量级BIM数据结构并实现了原型系统。LBSF文件开发后,对数据量和加载性能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多细节层次(LOD) 轻量化 文件结构(lbsf)
下载PDF
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铝栅线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翔 陈璐 魏凯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12,共5页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的铝栅线对电池背面空洞率和局部背表面场(LBSF)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合适的铝栅线宽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激光开窗工艺下,当背面铝栅线设计宽度为250μm时,PERC+电池具有较好的铝栅线高宽比,烧结后的激光开窗区域形成了良好的LBSF层。同时,所有电池在测试时背景采用不反光黑布。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PERC+电池平均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1.21%、平均背面转换效率达到1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电池 双面太阳电池 背面金属化 铝栅线 空洞 局部背表面场(lbsf)
下载PDF
高效单晶硅PERC局部背表面场及接触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卓 王红芳 +3 位作者 王英超 李锋 史金超 张伟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0-854,共5页
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技术可有效提高电池效率,在常规p型电池的背面增加了钝化层,并形成了局部背表面场(LBSF)结构。介绍了PERC结构电池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背场(BSF)的形成机制,主要研究了PERC的LBSF制备工艺及影响要素。通过采用... 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技术可有效提高电池效率,在常规p型电池的背面增加了钝化层,并形成了局部背表面场(LBSF)结构。介绍了PERC结构电池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背场(BSF)的形成机制,主要研究了PERC的LBSF制备工艺及影响要素。通过采用激光消融后清洗方法改善了背表面形貌,平整的背表面形貌有利于BSF的形成。通过优化烧结条件,电池的填充因子得到改善。讨论了激光开槽图形对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ERC转换效率绝对值提升了0.9%,达到20.83%,填充因子达到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面钝化 局部背表面场(lbsf) 接触 激光 金属化
下载PDF
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小荣 谢湘洲 +2 位作者 刘文峰 周子游 蔡先武 《太阳能》 2019年第7期36-39,72,共5页
从背面反射率及铝栅线设计两方面对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各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平均正面效率为21.74%,平均背面效率为16.22%,双面因子大于74%。
关键词 PERC 双面 太阳电池 铝栅线 局域铝背面场(lbs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