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LASEK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杜玲芳 谭华霞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周小平 高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8例(151只眼),其中A组46例(90只眼)接受TICL植入术;B组32例(61只眼)接受ICL植入并于3个月后在我院采用个体化LASEK术进行补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视觉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屈光度、UCVA、BSCVA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UCVA、 BSCVA、屈光稳定性略低于B组(P<0.05),而残余散光高于B组(P<0.05)。患者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眼压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部分患者因人工晶状体散光轴的旋转导致视力的不稳和视觉质量的下降,但无干眼症状。B组患者视力的稳定性更好,但是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一直持续。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安全性可靠。结论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屈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且安全可靠。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后视力的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对视力要求更高的患者的首选;眼表状况欠佳,有明显干眼症状的患者TIC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TICL植入 ICL植入 lasek
下载PDF
近视散光患者LASIK和LASEK两种手术方式后干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魏蓉 余钦其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了解LASIK和LASEK两种手术方式后干眼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个月316例620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分组。A组226例440只眼行LASIK术,B组90例180只眼行LASEK术。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发病情况。结果术后1d至3个月,L... 目的了解LASIK和LASEK两种手术方式后干眼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个月316例620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分组。A组226例440只眼行LASIK术,B组90例180只眼行LASEK术。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发病情况。结果术后1d至3个月,LASOK术后组有160只眼(258%)出现了干眼症状,LASEK术后有20只眼(111%)出现干眼症状。结论LASIK比LASEK术后干眼的发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lasek 近视散光 干眼病
下载PDF
LASEK术中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毛伟 周雨声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 L ASEK术中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L ASEK术中采用相同切削直径的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 ,用 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 (2 10只眼 )的切削深度范围为 34~ 2 18μm ,平均 (137.5 7... 目的 探讨 L ASEK术中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L ASEK术中采用相同切削直径的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 ,用 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 (2 10只眼 )的切削深度范围为 34~ 2 18μm ,平均 (137.5 7± 32 .6 0 )μm;治疗度数为 2 .5 0~ 19.2 5 D,平均 (11.2 6± 3.0 3) D。用 SPSS11.5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方程为 :y(切削深度 ) =16 .899+10 .718X(治疗度数 )。结论  L ASEK术中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成正相关。临床上建立一个切削深度与治疗度数的函数关系公式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切削深度 治疗度数 相关性 近视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景聪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0期157-158,共2页
目的 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在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124例24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124眼,对照组行LASEK术,观察组在完成切削后,利用浸润有MMC棉片... 目的 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在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124例24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124眼,对照组行LASEK术,观察组在完成切削后,利用浸润有MMC棉片在角膜切削区覆盖40~60 s,展开第1、12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角膜Haze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第1、12个月时角膜Haze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术时,应用MMC可有效抑制Haze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丝裂霉素C 角膜雾状混浊
下载PDF
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雷琦峰 蔡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79-38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患者160例160眼,记... 目的: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患者160例160眼,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调查高眼压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记录高眼压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上皮瓣完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畏光,19眼出现结膜充血、异物感明显。LASEK术后3mo的平均眼压为18.40±4.98mmH g,高于术前的16.27±2.24mmH 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为1.33±0.56,明显高于术前的1.09±0.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眼发生术后激素性高眼压,发病率为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切削深度(OR=3.209)、最大径线曲率(OR=3.071)、眼底C/D值(OR=9.224)为导致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比较常见,但是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切削深度、最大径线曲率、眼底C/D值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治疗与预防中需要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定期复查和检测眼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激素性高眼压 影响因素 视力 眼底C/D值
下载PDF
运用Pentacam对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青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52-853,共2页
目的:应用Pentacam分析系统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06行LASEK和LASIK术治疗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 目的:应用Pentacam分析系统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06行LASEK和LASIK术治疗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mo时采用Pentacam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结果:术后3mo,LASEK角膜后表面高度为7.4±5.0mm,显著高于术前(5.6±3.4mm)。LASIK角膜后表面高度为7.5±5.1mm,显著高于术前(5.5±3.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mo后,两种术式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74±3.67mm vs 1.80±3.61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和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前移,早期LASIK术角膜表面高度前移量高于LASEK术,但前移量均不足以引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LASIK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后表面高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LASEK术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琴 宋艳萍 陈云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基本相同的400例择期行LASE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术...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患者手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基本相同的400例择期行LASE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结果两组手术配合程度、焦虑状况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熟悉、介绍情况等术前护理干预,术中心理暗示、音乐护理等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护理干预 近视
原文传递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于瑞云 张新静 黄樱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9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近视矫正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保留角膜上皮瓣与否的影响意义。方法便利选择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LASEK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2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右... 目的对比分析近视矫正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保留角膜上皮瓣与否的影响意义。方法便利选择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LASEK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2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右眼接受标准LASEK手术治疗(留瓣),若出现游离瓣,或是碎瓣,则施以去上皮瓣LASEK手术治疗(去瓣),左眼继续接受标准LASEK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概率以及术后眼痛刺激症状情况、术后3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上皮下浑浊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概率分别为90.84%、93.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3,P>0.05);去瓣组患者术后3d角膜上皮愈合率为66.03%,高于留瓣组的10.77%,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1,P<0.05);去瓣组患者术后眼痛刺激症状优于留瓣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98、19.524、17.160,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情况的Haze分级数据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5、2.376、0.492,P>0.05)。结论近视矫正手术患者接受LASEK术治疗期间,去除角膜上皮瓣并不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可以弱化患者术后的眼痛感,有利于患者短时间内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近视矫正 去瓣 留瓣 眼痛刺激症状 角膜上皮愈合情况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超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2期93-93,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对接受LASE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实施角膜雾状混浊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接受LASE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采用常规LASEK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对接受LASE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实施角膜雾状混浊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接受LASE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采用常规LASEK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视力水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对接受LASE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实施角膜雾状混浊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lasek 角膜雾状混浊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贾飞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9期2607-260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浑浊(Haze)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高度近视患者(2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对其分组,共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抑制术后角膜雾状浑浊(Haze)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高度近视患者(2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对其分组,共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130只眼)。给予对照组患者仅行LASEK术,试验组患者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角膜Haz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术治疗过程中应用MMC能够有效抑制术后发生角膜雾状浑浊,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lasek 丝裂霉素C 角膜雾状浑浊
下载PDF
LASEK术中保留与去除上皮瓣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道升 余笑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6期238-239,共2页
目的:研究LASEK术中去除或保留角膜上皮瓣对手术后反应、术后效果等反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05例在本中心接受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前有效等值球镜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组24例(A组)和中低度近视组81例(B组),两组术... 目的:研究LASEK术中去除或保留角膜上皮瓣对手术后反应、术后效果等反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05例在本中心接受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前有效等值球镜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组24例(A组)和中低度近视组81例(B组),两组术中随机去除一眼角膜上皮瓣(去瓣组),另一眼保留角膜上皮瓣(留瓣组),术毕均配戴角膜接触镜。对术后前三天角膜刺激征和结膜充血评分,术后第三天取角膜接触镜后角膜上皮愈合程度、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六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haze等指标进行的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前三天A组及B组中的留瓣组角膜刺激征和结膜充血较去瓣组明显,术后A组及B组中的留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去瓣组延长。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A组的留瓣组略优于去瓣组;B组留瓣组与去瓣组无显著性差异。角膜Hase::A组中去瓣组:1级4眼;留瓣组1级1眼,其余均为O级。B组中去瓣组:0.5级3眼;留瓣组0.5级1眼,其余均为O级。结论:LASEK屈光矫正术中去除上皮瓣能明显减轻患者眼部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但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尽量保留上皮瓣,以减少Hase发生,减轻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角膜上皮瓣 高度近视 中低度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