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新种型含肉桂酸的Bola型两亲分子在LB膜中的分子排列和分子识别(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阎云 郭素 +3 位作者 熊玮 黄建滨 李子臣 马季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5,共6页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分子发生二聚.光照前后膜中分子倾角分别为58.8°和53.2°.从实验结果推测了分子排列模型,认为HDC 分子在LB膜中有序排列,这来源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亚甲基链的Z 型构象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型肉桂酸衍生物 LB膜 光致二聚 分子排列 分子识别
下载PDF
Miscibility of Two Components in a Binary Mixture of 9-Phenyl Anthracene Mixed with Stearic Acid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at Air-Water Interface
2
作者 P. K. Paul Md. N. Islam D. Bhattacharjee S. A. Hussa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331-1334,共4页
We report the misc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wo components in a binary mixture of 9-phenyl anthracene (PA) mixed with stearic acid (SA)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The behaviour of surface pressure versu... We report the misc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wo components in a binary mixture of 9-phenyl anthracene (PA) mixed with stearic acid (SA)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The behaviour of surface pressure versus area per molecule isotherms reveal that the area per molecule decreases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molefractions of P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eas per molecule versus molefractions and collapse pressure vs molefraction indicate that various interactions involved among the sample and matrix molecules. The interaction scheme is found to change with the change in surface pressure and molefraction of mix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confirms the aggregation of PA molecules in the mixed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films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S MOLECULES SYSTEMS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Langmuir-Blodgett复合膜及其在光电导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诚 徐又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38-641,共4页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LB复合膜,将其作为阻挡层首次应用于机能分离型光电导体领域。从π-A曲线发现PMMA单分子膜具有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PMMA分子链在复合膜中有序排列。转移比...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LB复合膜,将其作为阻挡层首次应用于机能分离型光电导体领域。从π-A曲线发现PMMA单分子膜具有表面压力的各向异性和松弛特性。TEM照片显示,PMMA分子链在复合膜中有序排列。转移比、UV和XPS研究表明,复合膜沉积均匀。以PMMA-LB复合膜作为阻挡层的光电导体表面充电电位V0=1518V,光照1s后的光衰百分率△V1a=50.16%,半衰期t1/2=0.9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光电导体 LB膜 复合膜
下载PDF
新型隔层材料LB交替多层膜的二次谐波研究
4
作者 马世红 韩奎 +4 位作者 陆兴泽 王恭明 郑家骠 王文澄 姚钟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50-653,共4页
A new type of bifat-chain amphiphilic moecules 1,10-bistearyl-4,6,13,15-tetraene-18-nitrogencrown-6 (NC), was synthesized and adopted as an spacer for an optically nonlinear hemicyanine derivative(DAEP) dye to form in... A new type of bifat-chain amphiphilic moecules 1,10-bistearyl-4,6,13,15-tetraene-18-nitrogencrown-6 (NC), was synthesized and adopted as an spacer for an optically nonlinear hemicyanine derivative(DAEP) dye to form interleaved Y-type LB multilayer films. The second harmonic (SH) intensity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the bilayer number due to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by insertion of the long hydrophibic chain of the DAEP between two fat-chains of 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 隔层材料 冠醚 半花菁 LB膜
下载PDF
用表面二次谐波检测L-B单分子膜层的聚合
5
作者 俞公达 陈刚 +1 位作者 李乐 章志鸣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用光学二次谐波实验检测L-B膜分子单层的聚合.膜层的非线性极化率的改变可用原子基团和价键理论解释.实验结果还提示,紧邻于表面的那层单体分子层的聚合先于其它原分子层.
关键词 L-B膜 二次谐波 共轭双键
原文传递
稀土夹心双萘酞菁LB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文军 张山彪 +3 位作者 孟祥国 高学喜 王恭明 王文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研究了中心对称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光谱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双 (四叔丁基萘酞菁 )铒能制成很好的LB膜 ,不论在稀溶液中还是在LB膜中均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分子具有较大的超极化率 β。由于分子为中心对称结构 ,所以... 研究了中心对称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光谱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双 (四叔丁基萘酞菁 )铒能制成很好的LB膜 ,不论在稀溶液中还是在LB膜中均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分子具有较大的超极化率 β。由于分子为中心对称结构 ,所以它们的二次谐波产生机制不同于不对称萘酞菁化合物 ,研究证明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起源于电四极子模型 ,其LB膜的有效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2 ) 为 1.1× 10 -8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LB)膜 萘酞菁 二次谐波产生
下载PDF
LB膜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毕亚东 韩恩山 张西慧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4-902,共9页
LB膜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制备有序分子超薄膜的先进技术。对LB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目前LB技术在实现超微细粒子的二维有序组装 ,在光学。
关键词 LB膜技术 应用研究 进展 超微细粒子 光学 电化学 生物仿生膜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LB膜与AFM技术研究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结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小乐 孙润广 张静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6,共9页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磷脂分子越易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温度升高对单分子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39.1℃时,亚相的pH值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弱酸条件下,PE分子排列更有序;胆固醇的加入降低了PE分子膜的流动性,对单分子膜有显著的稳固作用。用Y型LB提膜法将单分子膜转移到新解离的云母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压低于1mN/m时,液面上磷脂分子的烃链自由弯曲运动,取向性呈无序随机排列。但在大于1mN/m时,PE分子较易形成有序分子膜,膜压为33mN/m,形成高质量的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 Langmlir-Blidgett膜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下载PDF
LB膜的XPS光谱及其电致发光 被引量:10
9
作者 欧阳健明 白钰 +4 位作者 于贵 王师 刘云圻 李永舫 朱道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9-501,共3页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UV Vis光谱研究了 2个以 8 氨基喹啉为亲水头基的两亲配体 ;2 长链烷基丙二酸二 (8 氨基喹啉 )酰胺 (H2 A) (H2 A1 2 :长链烷基为十二烷基 ;H2 A1 6 :十六烷基 )在气 /水界面与Cu2 + 离子的配位作用。配位...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UV Vis光谱研究了 2个以 8 氨基喹啉为亲水头基的两亲配体 ;2 长链烷基丙二酸二 (8 氨基喹啉 )酰胺 (H2 A) (H2 A1 2 :长链烷基为十二烷基 ;H2 A1 6 :十六烷基 )在气 /水界面与Cu2 + 离子的配位作用。配位后H2 A1 2 和H2 A1 6 单分子膜的崩溃压分别由 12 5和 15 6mN·m- 1 增加至 2 8 0和33 8mN·m- 1 。从含Cu2 + 离子亚相表面组装的LB膜出现了Cu2 + 离子的特征XPS峰 ,Cu2p为 935和 95 5eV ,XPS表明H2 A与Cu2 + 的配位比为 1∶1。H2 A的LB膜可以用作电致发光 (EL)器件的空穴传输材料 ,三层EL器件ITO/TPD/LB膜 /Alq3/Al(LB膜分别为 15层H2 A1 2 和 15层H2 A1 6 )的驱动电压分别为 6 5和 7 5V ,最大亮度分别为 6 2 1和 2 0 1cd·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光谱 电致发光器件 LB膜 8-氨基喹啉衍生物 驱动电压
下载PDF
聚苯胺基LB膜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丹 蒋亚东 +2 位作者 李丹 吴志明 李言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以聚苯胺 (PAN)为原料 ,利用LB(Langmuir Blodgett)超薄分子膜技术 ,制备了不同层数的纯聚苯胺LB膜及聚苯胺与乙酸 (AA)混合 (PAN AA)LB膜 ,对其进行了紫外 可见光光谱分析研究 ,并对不同层数的聚苯胺基LB膜的二氧化氮 (NO2 )气敏特性... 以聚苯胺 (PAN)为原料 ,利用LB(Langmuir Blodgett)超薄分子膜技术 ,制备了不同层数的纯聚苯胺LB膜及聚苯胺与乙酸 (AA)混合 (PAN AA)LB膜 ,对其进行了紫外 可见光光谱分析研究 ,并对不同层数的聚苯胺基LB膜的二氧化氮 (NO2 )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PANLB膜较PAN AALB膜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响应性和可逆性 ,3层和 15层PANLB膜对相对百分比为 2 0× 10 -6NO2 的响应时间分别为 10s和 30s,15层PANLB膜的恢复时间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LB膜 二氧化氮 气敏特性 乙酸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LB膜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健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组装 Langmuir- Blodgett膜的材料 ,包括功能两亲配合物 ,生物化合物 ,两亲染料 ,卟啉和酞菁 ,富勒烯 ,两亲导电化合物及聚合物等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其在新型光电子材料。
关键词 LB膜 成膜材料 功能两亲配合物 生物化合物 两亲染料 卟啉 酞菁 富勒烯 应用
下载PDF
一种新型材料的LB膜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文军 李淑红 +4 位作者 张山彪 刘云龙 王恭明 张迎超 田禾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研究了一种包含西佛氏碱和萘酰亚胺的新型材料的LB膜的制备 ,并采用π A等温曲线和紫外 可见吸收谱对其LB膜的制备特性进行了表征。单分子膜的崩溃压力在 30mN/m左右 ,对应的单分子的面积约为 1.8nm2 。π A等温线的固相区较为陡峭 ,... 研究了一种包含西佛氏碱和萘酰亚胺的新型材料的LB膜的制备 ,并采用π A等温曲线和紫外 可见吸收谱对其LB膜的制备特性进行了表征。单分子膜的崩溃压力在 30mN/m左右 ,对应的单分子的面积约为 1.8nm2 。π A等温线的固相区较为陡峭 ,在空气 水界面上 ,能形成了较好的单分子膜 ,并可以较好的转移到固体基板上 ,转移比可保持在 1± 0 .1的范围内。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LB单层膜的二阶非线性光特性。测量了二次谐波强度随基频光入射角的变化关系 ,其二次谐波信号的最大值在约 6 0°的入射角处。这种化合物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它的二阶非线性光特性起源于由苯乙烯形成的共轭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langmuir-blodgett 二次谐波产生 西佛氏碱和萘酰亚胺 单分子膜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LB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宝库 徐志康 +1 位作者 徐又一 康传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79-292,共14页
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通过Langmuir-Blodget膜(LB膜)技术实现PI分子排列的有序化,可以使PI的某些性能更充分体现出来。详细总结了PILB膜的制备方法,对其在气体分离、光敏性、液晶取... 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通过Langmuir-Blodget膜(LB膜)技术实现PI分子排列的有序化,可以使PI的某些性能更充分体现出来。详细总结了PILB膜的制备方法,对其在气体分离、光敏性、液晶取向、介电以及光电导等方面性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PILB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LB膜 光敏性 液晶取向 光电导性 气体分离
下载PDF
Langmuir-Blodgett膜摩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兆慧 韩奎 +4 位作者 李海鹏 唐刚 吴玉喜 王洪涛 白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60-316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两块石英基板上由脂肪酸(C15H31COOH)组成的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超薄膜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结构机理.得出对于单层LB膜在滑动过程中,在速度小于60m/s时,随着速度的增大,其剪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两块石英基板上由脂肪酸(C15H31COOH)组成的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超薄膜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结构机理.得出对于单层LB膜在滑动过程中,在速度小于60m/s时,随着速度的增大,其剪切压增大;在速度大于60m/s时,剪切压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其链的倾斜角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单层膜内的分子之间以氢键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分子簇,由此导致了剪切压呈现较长的周期性,但在单层膜之间无氢键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朗缪尔布洛杰特膜 纳米摩擦 氢键
原文传递
LB膜的电致发光及其器件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阳健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Langmuir Blodgett(LB)膜具有超薄、均匀、取向和厚度可控及在分子水平上可任意组装等特点 ,以LB膜为发光层所制备的电致发光 (EL)器件 ,发光层的组成和厚度精确可控 ,制备条件温和 ,给发光层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述用作EL器件的... Langmuir Blodgett(LB)膜具有超薄、均匀、取向和厚度可控及在分子水平上可任意组装等特点 ,以LB膜为发光层所制备的电致发光 (EL)器件 ,发光层的组成和厚度精确可控 ,制备条件温和 ,给发光层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述用作EL器件的发光层、电子传输材料 (ETL)和空穴传输层 (HTL)的LB膜材料。并以 8 羟基喹啉的两亲配合物LB膜为重点 ,介绍了LB膜的层数、沉积压等制膜参数对EL器件性能的影响 ,讨论了LB膜EL器件的发光机理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电致发光 器件
下载PDF
Interfacial behaviors of PMMA-PEO block copolymer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被引量:5
16
作者 CHENG Caixia1, JIAO Tifeng2, TANG Rupei1, LIU Minghua2 & XI Fu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Physics and Chemistry, Joint Laboratory of Polymer Science and Material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2. CAS Key Laboratory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5年第6期567-573,共7页
Diblock copolymer of PMMA291-b-PEO114 and triblock copolymer of PMMA120-b- PEO227-b-PMMA120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where both blocks of polyethy... Diblock copolymer of PMMA291-b-PEO114 and triblock copolymer of PMMA120-b- PEO227-b-PMMA120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where both blocks of polyethylene oxide (PEO) an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are surface active but the former is soluble in water while the latter is not. Both the block copolymers could form monolayers with two obvious transition regions. The first transition point is around 10 mN/m, which could be assigned to the pancake-brush change of the PEO chains. The other is around 18 mN/m, which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condensed packing of PMMA. The surface morp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the compression of the Langmuir monolayer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AFM and SEM methods for the film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rface pressure or molecular areas. At a lower surface pressure, a typical morphology of PEO-con- taining lipopolymers is observed. Upon compression, sphere-dominant morphologies were observed. While the diblock copolymer is easy to folding, the triblock copolymer is in favor of formation of circular domains through vesi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PEO BLOCK copolymers monolayer langmuir-blodgett films AFM.
原文传递
中心对称萘酞菁分子二次谐波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军 张山彪 +4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云龙 王立英 王恭明 王文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研究了三种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制备 ,并通过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双 (四叔丁基萘酞菁 )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并对它们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 ,它们的二次谐波产... 研究了三种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制备 ,并通过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双 (四叔丁基萘酞菁 )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并对它们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 ,它们的二次谐波产生机制为磁偶极子耦合机制 ,双(四叔丁基萘酞菁 )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起源于电四极子模型 ,且它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2 )(或超极化率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产生 langmuirblodgett 中心对称的萘酞菁分子
下载PDF
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及其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益 孙润广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以蔗糖溶液为亚相,用KSV Minitrough研究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以及各种参数(浓度、温度、pH值)对其π-A曲线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状态下(气相、液相、固相)卵磷脂LB膜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各种参数,卵磷... 以蔗糖溶液为亚相,用KSV Minitrough研究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以及各种参数(浓度、温度、pH值)对其π-A曲线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状态下(气相、液相、固相)卵磷脂LB膜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各种参数,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且在不同的膜压下样品的粗糙程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40~95μL)的卵磷脂可以得到最佳的成膜曲线。在亚相中,卵磷脂存在不同程度的堆积,固相时样品的粗糙程度最大,液相次之,气相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蔗糖 langmuir_blodgett 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压力-分子面积曲线
下载PDF
LB 膜及其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得全 范垂祯 《真空与低温》 1997年第3期166-171,共6页
LB膜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B膜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工作温度低(室温)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简要讨论了LB膜技术的工作原理、LB膜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LB膜的表征及其在气体... LB膜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B膜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工作温度低(室温)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简要讨论了LB膜技术的工作原理、LB膜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LB膜的表征及其在气体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气体传感器 敏感材料 薄膜技术
下载PDF
有序分子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兰惠清 张嗣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有序分子膜优良的润滑性能使其在解决摩擦学问题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中论述了有关Langmuir Blodgett(LB)膜、自组装 (SA)膜和分子沉积 (MD)膜在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介绍了 3种有序分子膜各自的特点及其摩擦学性能的... 有序分子膜优良的润滑性能使其在解决摩擦学问题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中论述了有关Langmuir Blodgett(LB)膜、自组装 (SA)膜和分子沉积 (MD)膜在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介绍了 3种有序分子膜各自的特点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目前对LB膜的研究最广泛 ,对SA膜和MD膜的研究起步较晚 ,并对它们性能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同时对有序分子膜在纳米摩擦学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分子膜 摩擦学特性 研究进展 LB膜 自组装膜 分子沉积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