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块中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0
1
作者 孙立新 任邦方 +3 位作者 赵凤清 谷永昌 李艳峰 刘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内蒙古中部的锡林浩特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发育条带状花岗片麻岩。以往将该地块作为宝音图群的一部分,本次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变形改造的变质侵入体。运用LA-MC-ICP-MS分析了2件变质侵入体样品。其中一件样品(10TW53)获得锆石核部年龄... 内蒙古中部的锡林浩特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发育条带状花岗片麻岩。以往将该地块作为宝音图群的一部分,本次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变形改造的变质侵入体。运用LA-MC-ICP-MS分析了2件变质侵入体样品。其中一件样品(10TW53)获得锆石核部年龄为1516Ma±31Ma,锆石变质增生边部年龄为451Ma±16Ma,锆石核部εHf(t)也为正值,变化于+2.8-+8.5,tDM变化范围为1.70-1.84Ga,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变质增生边的εHf(t)皆为负值,变化于-6.5--12.7之间,tDM变化范围为1.33-1.59Ga,t2DM变化范围为1.87-2.26Ga,与锆石核部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另一件样品(10TW54)的锆石核部年龄为1390Ma±17Ma,εHf(t)在+0.4-+11.9之间,均为正值,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源区,tDM变化范围为1392-1841Ma,εHf(t)为较高正值时(+11.7和+11.9),其tDM与岩石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其为新生地壳,揭示出中元古代存在地壳增生事件。该时期变质侵入体的发现表明该地块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并经历了中元古代中期地壳增生事件,同时还受到加里东期变质事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锆石HF同位素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中元古代 锡林浩特地块
下载PDF
渤海东部庙西地区隆凹结构的形成及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立新 吴国强 张金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3,共8页
通过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得出渤海东部庙西地区基底花岗岩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1 Ma左右)。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绘制该区新生界厚度图,揭示出庙西地区具有典型的断坳结构,主要经历了中生代末的基底形成期、新生代的断陷... 通过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得出渤海东部庙西地区基底花岗岩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1 Ma左右)。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绘制该区新生界厚度图,揭示出庙西地区具有典型的断坳结构,主要经历了中生代末的基底形成期、新生代的断陷期和坳陷期3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晚侏罗世基底的形成奠定了后期构造演化的基本格局;断陷期形成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坳陷阶段开始了油气的生成与排替。凸起和斜坡区深浅层形成了大量与断裂相关的断背斜、断鼻和断块圈闭;不同级别的断层对油气运移作用不同,一、二级主干断裂沟通源岩,将油气运移至有利圈闭,三级断裂则将油气封堵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油气成藏 庙西地区 渤海东部
下载PDF
冀东高家店和蛇盘兔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业长 郝立波 +4 位作者 赵玉岩 石厚礼 田午 张豫华 陆继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4-586,共13页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燕山台褶带的东段,是我国主要的金矿产出地之一。区内花岗岩大量分布,包括都山、蛇盘兔花岗岩基以及青山口、高家店、贾家山、峪耳崖、罗文峪等岩株。本文对高家店和蛇盘兔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燕山台褶带的东段,是我国主要的金矿产出地之一。区内花岗岩大量分布,包括都山、蛇盘兔花岗岩基以及青山口、高家店、贾家山、峪耳崖、罗文峪等岩株。本文对高家店和蛇盘兔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店岩体的成岩时间为(198.8±0.8)Ma,蛇盘兔岩体成岩时间为(184.7±1.0)Ma,岩体形成时代都为早侏罗世。研究区内的岩石为弱过铝质I-A过渡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Na2O+K2O质量分数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且δEu集中于0.14~0.82,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的特性,表明成岩物质来源于壳源,形成于后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 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金矿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变复成分砾岩层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小兵 裴先治 +7 位作者 陈有炘 刘成军 李瑞保 李佐臣 陈国超 徐通 杨杰 胡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2-1230,共19页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哈图沟出露—套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其北部为变复成分砾岩段、南部为变细碎屑岩段.根据变复成分砾岩段砾石成分统计、砾石的分选系数(1.24~1.42)及砾石的砾度等粒性特征得出该套变复成分砾岩地层为近源快速堆积...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哈图沟出露—套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其北部为变复成分砾岩段、南部为变细碎屑岩段.根据变复成分砾岩段砾石成分统计、砾石的分选系数(1.24~1.42)及砾石的砾度等粒性特征得出该套变复成分砾岩地层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微区测年技术,对变复成分砾岩段绢云钠长石英片岩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年,测试结果表明,碎屑错石年龄谱可明显划分为6组:①南华纪—震旦纪年龄组,751 ~ 602Ma,峰值为674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相对应,并且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关,该组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602Ma,表明沉积地层形成时代应晚于602Ma;②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年龄组,1146 ~ 783Ma,出现三个峰值,分别为788Ma、947Ma和1115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大致相对应,代表东昆仑地区响应了全球尺度的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且证实了柴达木—祁连—东昆仑等地(陆)块前寒武纪的演化特点与塔里木及扬子克拉通非常相似;③中元古代晚期年龄组,1399~1180Ma,峰值为1318Ma,该组锆石年龄可能与东昆仑构造带中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相关;④中元古代早期年龄组,1712 ~ 1553Ma,峰值为1556Ma,该年龄谱段代表了源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存在着一期热事件;⑤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年龄组,2530~2347 Ma,峰值为2518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内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表明东昆仑造山带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岩浆物质也为哈图沟变质地层提供了物源;⑥太古宙年龄组,3230~2763Ma,表明变复成分砾岩的物源区可能存在古太古代陆核.通过对变质岩系的碎屑锆石年龄和物源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这套变质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巴隆地区 变复成分砾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物源
下载PDF
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凝灰岩夹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运强 陈海燕 +4 位作者 魏文通 申宗义 徐焱焱 田粉英 刘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分布于下板城—平泉一带,主要为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组合,时代原定为中三叠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二马营组上部发现凝灰岩夹层,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 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分布于下板城—平泉一带,主要为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组合,时代原定为中三叠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二马营组上部发现凝灰岩夹层,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2.6Ma(MSWD=3.2),综合古生物化石、后期脉岩、地层接触关系等依据,将二马营组沉积时限重新厘定为中—晚三叠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凝灰岩夹层的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有关,该凝灰岩层作为有效的地质事件标志层,记录了当时构造背景下华北陆块北缘的一次火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二马营组 三叠系 冀北
下载PDF
新疆于田县阿羌火山岩的时代再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博秦 刘铭涛 +2 位作者 冯宝山 张有军 李宛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9-1174,共6页
阿羌火山岩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在西昆仑的地质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调查阿羌火山岩的年龄,在阿羌火山岩的不同部位中采集了5件样品,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其中2件样品没有获得有效年龄,另外3件样品得到4个年... 阿羌火山岩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在西昆仑的地质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调查阿羌火山岩的年龄,在阿羌火山岩的不同部位中采集了5件样品,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其中2件样品没有获得有效年龄,另外3件样品得到4个年龄数据:485Ma、461Ma、432Ma、145Ma,反映该带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燕山等运动。该结果对重新认识和研究西昆仑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羌火山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地质演化
下载PDF
南蒙古地区西南欧玉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正 李俊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对蒙古国南戈壁省东部的西南欧玉岩体黑云母花岗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照相,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为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对22颗锆石进行了LA-MC-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21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介于334±2~... 对蒙古国南戈壁省东部的西南欧玉岩体黑云母花岗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照相,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为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对22颗锆石进行了LA-MC-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21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介于334±2~335±2Ma之间,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35±1Ma,表明西南欧玉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带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南戈壁 蒙古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群抱树坪组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及物源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欧伟程 李承东 +4 位作者 张永清 赵利刚 许腾 许雅雯 孙烜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北秦岭造山带中二郎坪群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其中的抱树坪组更是缺少年代学数据报道。为了进一步厘定抱树坪组时代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对其碎屑锆石开展LA-MC-ICP-MS定年及物源研究。结果表明,取自原划分为抱树坪组中的斜长... 北秦岭造山带中二郎坪群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其中的抱树坪组更是缺少年代学数据报道。为了进一步厘定抱树坪组时代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对其碎屑锆石开展LA-MC-ICP-MS定年及物源研究。结果表明,取自原划分为抱树坪组中的斜长黑云石英岩(18P_(3)TW2)和含透辉黑云阳起斜长变粒岩(18P_(3)TW3)具有完全不同的锆石年龄谱特征,揭示它们属于不同时代的地层。18P_(3)TW2碎屑锆石年龄谱为多峰,锆石来源于北秦岭微陆块及华北地块,缺乏早古生代岩浆弧锆石,最年轻的一组锆石年龄为493~972Ma。18P_(3)TW3碎屑锆石年龄谱为单峰,其中最年轻一组锆石年龄为420~440Ma,主体来源于二郎坪岛弧岩浆岩。通过野外特征、锆石年龄组成和物源特征综合分析,18P_(3)TW2所代表的地层形成于盆地初期,没有大规模火山活动,不应归属于抱树坪组。18P_(3)TW3所代表的抱树坪组地层形成于盆地晚期,主体沉积时代为奥陶纪—志留纪,最晚地层可能延续到早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抱树坪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商丹洋向北俯冲所产生的弧后伸展盆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二郎坪群 抱树坪组 碎屑锆石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白乃庙组变质安山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清 张永清 +2 位作者 罗忠泽 白玉岭 白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白乃庙组由内蒙古二○八地质队于1960年开展"白乃庙铜矿普查"时创建,当时称白乃庙群,命名地点在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时改称白乃庙组,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 白乃庙组由内蒙古二○八地质队于1960年开展"白乃庙铜矿普查"时创建,当时称白乃庙群,命名地点在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时改称白乃庙组,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为进一步确定其形成时代,本文对下部层位含铜变质安山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2.1±2.8 Ma,是岩浆锆石结晶时代,表明安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白乃庙组的沉积时限应在443—500 Ma之间(∈3–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安山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白乃庙组 内蒙古
原文传递
新疆麻扎—吐鲁沟一带新生代中新世酸性岩体岩石化学特征、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10
作者 王知雷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新疆麻扎—塔吐鲁沟一带属西藏—三江造山系内羌塘弧盆系内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位于该单元的最西缘,构造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主要对该区中新世酸性岩体分布特征、岩石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岩石形成的时代采用LA-MC-ICP-MS锆石U-P... 新疆麻扎—塔吐鲁沟一带属西藏—三江造山系内羌塘弧盆系内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位于该单元的最西缘,构造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主要对该区中新世酸性岩体分布特征、岩石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岩石形成的时代采用LA-MC-ICP-MS锆石U-Pb进行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扎—塔吐鲁沟一带 奥陶纪中性岩体 岩石化学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大村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佳昌 康志强 +6 位作者 冯佐海 方贵聪 庞崇进 张青伟 熊松泉 蒋兴洲 周国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5,共9页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中部的大村岩体,岩性主要为细粒花岗闪长岩。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51.5±1.3 Ma(MSWD=0.001 4),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属于加里东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村岩体岩...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中部的大村岩体,岩性主要为细粒花岗闪长岩。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51.5±1.3 Ma(MSWD=0.001 4),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属于加里东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村岩体岩石含角闪石5%~10%,具低Si O_2(60.74%~64.53%)和K_2O/Na_2O值(0.63~0.89),属准过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Rb、Th、U、Pb等元素强烈富集,Ba、Nb、Ta及Ti等元素亏损;稀土总量较低,∑REE为(58.93~99.14)×10^(-6),δEu=0.75~0.83,具弱的负铕异常。综合判断属于I型花岗岩,应为陆内造山运动早期碰撞挤压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大村岩体 大瑶山隆起区
下载PDF
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变质表壳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宏伟 王杰 +7 位作者 任军平 古阿雷 左立波 刘子江 邢仕 苏晓云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5-1259,共15页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42~1887 Ma、1865~1817 Ma以及1641~1522 Ma五个年龄组,分别与班韦乌卢地块内的构造岩浆事件相吻合。综合区域地质特征与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分析认为:原岩蚀源区比较复杂,近源区古元古代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火山岩是主要的蚀源区。根据碎屑锆石最小年龄1522±23 Ma,推测表壳岩原岩形成时代上限可能为中元古代,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形成于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6.26~7.37之间(平均1.37),由负到正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它们除来自古老地壳的再循环物质外,还存在新生地壳的物质来源。t_(DM2)峰值年龄出现在2.40~2.50 Ga,说明班韦乌卢地块地壳增生事件主要发生于古元古代,可能与凯诺兰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有关,其晚于全球大陆地壳主增长期,说明了地壳增生的长期性和在地质历史时期增长速度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表壳岩 班韦乌卢地块 赞比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