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宁 黄良诚 +3 位作者 车路阳 郭清华 武成志 黄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侧位X线片中髂嵴最高点与L4、L5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的为Ⅰ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的为Ⅱ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的为Ⅲ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手术,Ⅰ~Ⅲ组手术时间分别是(50.6±7.0)min、(61.9±9.6)min、(73.1±8.0)min,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Ⅲ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是(4.7±2.2)s、(7.4±3.1)s、(10.3±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1 h、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 1)。相同时间点各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Ⅰ~Ⅲ组术后3个月疗效满意率分别为89.7%、89.6%、87.5%。结论 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当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时,手术一般能顺利完成;当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时,手术经验丰富者可以完成;当髂嵴高度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时,建议改用其他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髂嵴高度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经腹穿刺L_5/S_1椎间盘切吸术 被引量:7
2
作者 生琦瑞 郑延波 +2 位作者 王云强 王洪波 房台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前部纤维环,建立通道行椎间盘切吸术。结果:本组32例,经腹椎间盘切吸均获成功,1例术中发生小肠损伤(穿孔),近中期显效率81.2%。结论:本疗法患者体位舒适,可避免腰肌和神经根损伤,术中钳端可行多角度钳取而且可穿过纤维环钳取椎管和椎间孔内之迁移椎间盘组织,具有损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发病率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吸术 经腹穿刺 l5/S1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消化道造影 神经根损伤 椎间盘组织 有效治疗 介入器械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人体解剖 小肠损伤 患者体位 椎间孔内 纤维环 中央型 适应症 加压法 穿刺点 显效率
下载PDF
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和平 金瑞林 李英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β内啡肽变化的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β内啡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腹下丛毁损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Β内啡肽 上腹下丛 治疗前 毁损术 改良法 临床研究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L5/S1前路手术相关椎前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列华 成仕明 +5 位作者 周强 梁勇 王浩明 侯天勇 甘翼博 吴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9-814,共6页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的构成情况,测量髂间三角解剖参数: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L5椎体下缘、S1椎体上缘髂血管间距;髂间三角顶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5/S1椎间隙宽度。根据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1.2cm;0.6~1.2cm;〈0.6cm且〉0;≤0)定义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计算髂间三角面积、L5/S1椎间盘显露百分比。结果:髂血管间隙由左侧髂静脉、右侧髂动脉组成占54例(87%);双侧均为髂动脉或髂静脉各占4例(6.45%)、2例(3.23%);左侧髂动脉、右侧髂静脉占2例(3.23%)。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分别为42(67.7%)、11(17.7%)、7(11.3%)、2(1.6%)例。Ⅰ、Ⅱ、Ⅲ型各解剖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5/S1椎间隙宽度为5.3±0.6cm。Ⅰ、Ⅱ、Ⅲ型髂间三角显露面积分别为5.00cm2(1.42~11.90cm2)、1.04cm2(0.49~2.12cm2)、0.33cm2(0.10~0.92cm2),椎间盘显露百分比分别为78.3%、59.4%、42.5%。结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L5/S1前路手术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解剖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血管成像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维权 刘大雄 +4 位作者 郑和平 王魁 孙荣华 冀明欣 李世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果]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L3、4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临床随访368例,根据Nakai分级:优287例;良57例:可21例:差3例;优良率93.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或L4~5椎间盘,需切除L3或L4椎板下缘少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只需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对单节段旁中央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才能达到微创手术,要提高MED手术效果,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微创手术 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临床研究 应用解剖 后路 l5~S1椎间盘 椎板下缘 微创外科技术 髓核摘除手术
下载PDF
导杆漂移技术穿刺置管在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博 王海羽 +2 位作者 李国闯 宋磊磊 马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导杆漂移技术穿刺置管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辅助PTED治疗的3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导杆漂移技术穿刺置管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导杆漂移技术辅助PTED治疗的3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病人腰部、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病人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透视次数为(12.65±4.51)次;通道建立时间为(24.06±4.07)min;手术时间为(63.82±8.96)min。随访时间为14~30个月,平均(20.09±4.29)个月。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2%。结论应用P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导杆漂移技术能安全、有效地置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l5~S1椎间盘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导杆漂移技术
下载PDF
腹腔镜L5~S1前入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伟 宋磊 +1 位作者 丁自海 吴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下L5~S1椎间盘前入路提供血管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48例磁共振成像(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依据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占椎间盘宽度的比例将其分为3型:标准型、狭窄型和阻挡型。结果:(1)左髂血管(L... 目的:为腹腔镜下L5~S1椎间盘前入路提供血管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48例磁共振成像(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依据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占椎间盘宽度的比例将其分为3型:标准型、狭窄型和阻挡型。结果:(1)左髂血管(L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48±0.83)cm;(2)右髂血管(R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68±0.61)cm;(3)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为(3.18±1.20)cm;(4)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与椎间盘宽度的比值(R)为(55.77±22.18)%。标准型占46.78%;狭窄型占14.11%;阻挡型占39.11%。血管间隙左侧内面为静脉者占98.79%,且有4.84%位于正中线的右侧。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女性较男性为大。结论:应用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分型,可以较好的进行术前评估。本文结果显示,60.89%可以较安全地从前方进入L5~S1椎间盘区,完成腹腔镜下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MRI l5-S1椎间盘 分型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恶性间皮瘤一例
8
作者 陈凡 董泽平 +1 位作者 都来娜 陈大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患者 男性 35岁,右利手. 因"发现椎管内占位 2 年伴左下肢胀痛 3 个月"于2015年12月16日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患者2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当地医院行腰椎内固定,术中发现椎管内占位,因当地医院条件限制未行肿物切除. 体检:全身皮肤... 患者 男性 35岁,右利手. 因"发现椎管内占位 2 年伴左下肢胀痛 3 个月"于2015年12月16日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患者2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当地医院行腰椎内固定,术中发现椎管内占位,因当地医院条件限制未行肿物切除. 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痣及色素沉着,神清语利,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左下肢及左侧臀部胀痛感存在,左小腿外侧感觉减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腰椎 MRI平扫+增强示(图1):L4~5椎体内固定术后改变,L4~5平面椎管及左侧椎间孔占位,考虑神经鞘瘤,L3~4及L5~S1椎间盘轻度突出. 术前诊断:L5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占位 恶性间皮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原发性 椎间盘突出 l5~S1椎间盘 椎体内固定 神经鞘瘤
原文传递
128例L_5/S_1椎间盘术中穿刺体会
9
作者 刘昱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9年第B1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l5/S1椎间盘 穿刺 腰椎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结合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廷盛 罗春山 +4 位作者 赵筑川 陈黔 姚书眈 蒲兴魏 王大寿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826-828,共3页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笔者尝试在经皮内镜下一期联合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切除 L4/5(椎间孔入路)和 L5/S1(椎板间入路)椎间盘组织,近期疗效满意,现报...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笔者尝试在经皮内镜下一期联合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切除 L4/5(椎间孔入路)和 L5/S1(椎板间入路)椎间盘组织,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经皮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观察 椎板 l5/S1椎间盘突出 治疗
下载PDF
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永津 陈博来 +3 位作者 王羽丰 杜炎鑫 林涌鹏 刘伟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比较经侧路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两种不同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103例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TF组52例采用经侧路椎间孔入路,IL组51例经后方椎... 目的比较经侧路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两种不同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103例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TF组52例采用经侧路椎间孔入路,IL组51例经后方椎板间隙入路。记录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同时记录手术时间、置管过程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3例中,获得有效随访100例,其中TF组50例,IL组50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TF组(P〈0.01)。所有患者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结论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效果确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各有优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 l5/S1椎间盘突出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隙入路
下载PDF
椎间盘镜联合椎间孔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明政 郑兆君 +1 位作者 郑凯 高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介绍椎间盘镜联合椎间孔镜治疗L5 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4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先行MED入路,确定通道位于L5S1椎板交界处,咬除部分椎板进行开窗,切除部分黄韧带,形成约1... [目的]介绍椎间盘镜联合椎间孔镜治疗L5 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4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先行MED入路,确定通道位于L5S1椎板交界处,咬除部分椎板进行开窗,切除部分黄韧带,形成约1.0 cm的开窗后,椎间盘镜下先置软组织1、2级扩张棒于椎间盘间隙,然后放置椎间孔镜工作通道,放入椎间孔镜,即可显示椎间盘组织及内侧的神经根和硬膜囊,然后旋转套管用套管尖端将硬膜囊及神经根隔离至内侧,并松动椎间盘镜通道,使椎间孔镜随神经根的走向探查并取出间盘组织,探查神经根活动良好后,离子刀修复纤维环撕裂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未发生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2例术后麻木症状加重,1个月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疼痛加重,3 d症状消失。随访1~33个月,按Macnab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33例、良15例。[结论]MED联合PEL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结合两者优势,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MED) 椎间孔镜(PElD) l5/S1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UBED与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速 周新 +2 位作者 陆慧 袁婷 权正学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UBED组(26例)和PEID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PEID组血清CK、CRP水平低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UBED组优良率为92.3%,PEID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D和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当,UBED的镜下视野更广、操作更灵活、减压更彻底,推荐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
14
作者 卜文振 权开 +1 位作者 孙超 杜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7,共7页
探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椎板间入路治疗,2... 探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椎板间入路治疗,22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疼痛和腰部活动功能的变化以及影像学指标椎间盘高度指数和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三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性缓解患者疼痛,两者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腰部活动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两者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均有显著的椎间盘高度降低,两者椎间盘高度下降程度相近;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术前均有显著性增加,两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相似。结论 在治疗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经椎间孔入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两者在缓解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恢复腰椎功能方面具有同等效果,但都不能阻止腰椎间盘进一步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技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骶骨形态与L5/S1椎间盘突出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玮慧 白萌 +2 位作者 汪翔 谭永明 何来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骶骨形态与L5/S1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随机选取行腰骶椎MRI检查者306例,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组185例,正常对照组121例。在T2WI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骶骨基底角与骶骨倾斜角,应... 目的研究骶骨形态与L5/S1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随机选取行腰骶椎MRI检查者306例,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组185例,正常对照组121例。在T2WI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骶骨基底角与骶骨倾斜角,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组与对照组间、男女间骶骨形态的差异性。结果 L5/S1椎间盘突出组与对照组间骶骨基底角、骶骨倾斜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内骶骨基底角与骶骨倾斜角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的形态与L5/S1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关性;垂直骶骨易导致L5/S1椎间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椎间盘突出 骶骨基底角 骶骨倾斜角 垂直骶骨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消融并发气体栓塞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又利 肖宝 杨继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4期365-366,共2页
患者,女,3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到我院骨科就诊。查体: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CT检查示:L4/L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收入院后生化相关检查(-),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L4/L5、L5/S1椎间盘内臭氧消融术。
关键词 臭氧消融术 经皮穿刺 气体栓塞 椎间盘 l5/S1椎间盘突出 并发 直腿抬高试验 下肢放射痛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少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L5~S 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19-03间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L5~S 1 LDH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记录手术时间、C形臂X线机...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L5~S 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19-03间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L5~S 1 LDH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记录手术时间、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手术时间(65.14±14.73)min,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6.16±1.28)次,住院时间(4.72±1.35)d。术前的VAS、ODI评分分别为(6.93±1.37)分、(34.74±3.08)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24±0.98)分、(15.61±1.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L5~S 1 LDH,手术时间短,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少,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D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滑国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8个月和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8个月和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脊柱内镜下接受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下肢疼痛度大大减轻,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椎板间隙入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9
作者 孙自峰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随访。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9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入路(PETD)组(行PETD术治疗)46例和经皮椎板间入路(PEID)组(行PEID术治疗...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随访。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9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入路(PETD)组(行PETD术治疗)46例和经皮椎板间入路(PEID)组(行PEID术治疗)5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3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术、PEID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中PEID术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l5/S1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板间入路 经皮椎间孔入路 随访
下载PDF
比较经皮侧路镜BESI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薛厚军 潘磊 +3 位作者 黄杰彬 雷宇 王诗成 陈伟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并进行6~18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以评价不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BEIS技术组较TESSY技术组手术时间短,C臂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镜BEIS与TESSY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BEIS技术操作更易掌握,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透视方面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技术 BEIS技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