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中连片特困区耕地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吕梁山区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海龙 王虎 +2 位作者 谢亚林 李曼 石培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为了明析落后地区耕地生态效率及影响因子,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基于2007年、2012年、2017年吕梁山区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县域耕地生态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耕地生态效... 为了明析落后地区耕地生态效率及影响因子,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基于2007年、2012年、2017年吕梁山区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县域耕地生态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7年研究区的耕地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且阶段特征明显,其中2007—2012年,多数县域耕地生态效率上升缓慢,2012—2017年多数县域的上升幅度较大,但多数县域耕地生态效率处于较低的状态,提升空间较大。研究区县域耕地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但耕地生态效率在空间上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各县域发展相对独立。研究区耕地生态效率是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劳动力和降水量的决定性较强,降水量作为区域耕地生态效率的支撑条件,加之区域经济发展,耕地生态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SBM模型 地理探测器 集中连片特困区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调查研究
2
作者 韩小英 李文婷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抛荒 主要原因 调查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研究——以保安村为例
3
作者 任静薇 梁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5期163-168,共6页
为了解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现状,文章对方山县大武镇保安村接口土窑洞、砖窑洞和砖混平房进行了调研实测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求解该地区夏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季,居室的室... 为了解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现状,文章对方山县大武镇保安村接口土窑洞、砖窑洞和砖混平房进行了调研实测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求解该地区夏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季,居室的室内热舒适性排序为接口土窑洞>砖窑洞>砖混平房;冬季,窑洞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优于砖混平房室内热舒适性;该地区夏季热舒适温度范围为21.2~27.2℃,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7.4~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农村住宅 舒适性现状 热舒适温度范围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小英 殷海善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79-1682,1692,共5页
为了研究吕梁山区耕地利用现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及生态建设,基于山西省统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吕梁山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吕梁山区3个市44个县区耕地资源抛荒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耕地坡... 为了研究吕梁山区耕地利用现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及生态建设,基于山西省统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吕梁山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吕梁山区3个市44个县区耕地资源抛荒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耕地坡度质量、经济发展程度和乡村人均耕地面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重视海拔高度在耕地退耕管理中的支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抛荒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利用与抛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小英 王静 殷海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耕地利用 退耕还林 抛荒情况 吕梁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