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东、五台和吕梁地区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志红 朱祥坤 +2 位作者 唐索寒 李津 刘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6,共7页
详细报道了冀东、五台和吕梁地区条带状铁矿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BIF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稀土总量均较低;经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Y/Ho比值较高;具有明显的Eu、Y、L... 详细报道了冀东、五台和吕梁地区条带状铁矿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BIF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稀土总量均较低;经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Y/Ho比值较高;具有明显的Eu、Y、La的正异常,且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BIF的稀土元素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虽然BIF均显示Eu正异常,但不同类型、不同沉积年龄BIF的铕异常程度不同:与吕梁地区Superior型铁矿相比,冀东和五台地区的Algoma型铁矿显示了更大的Eu正异常;并且自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BIF的铕正异常逐渐减小,这可能反映了随着BIF沉积年龄的减小,进入到该地区海水中的高温热液流体逐渐减少;同时,研究区BIF缺乏明显的Ce负异常,可能暗示在BIF沉积时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为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五台地区 吕梁地区 条带状铁矿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山西吕梁黄土崩滑类型及发育规律 被引量:26
2
作者 黄强兵 康孝森 +1 位作者 王启耀 李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2,共9页
山西吕梁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属于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黄土崩滑地质灾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通过对吕梁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研究了吕梁地区黄土崩滑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规律.... 山西吕梁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属于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黄土崩滑地质灾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通过对吕梁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研究了吕梁地区黄土崩滑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规律.依据构成边坡的地层岩性与地质结构、滑动面发育位置,将吕梁地区黄土滑坡类型划分为Q3单一黄土层内滑动和Q3-Q2-N2组合地层结构层内滑动两种类型;按破坏模式将吕梁地区黄土崩塌类型划分为:倾倒式、垮塌式和剥落式3种类型.调查还发现空间上黄土崩滑灾害主要发育在柳林县、临县、石楼县和中阳县4县,且主要沿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呈条带状分布;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规律,汛期(6~10月)高发,特别是主汛期(7~8月).最后对Q3-Q2-N2组合地层结构层内滑坡发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吕梁地区人工开挖和降雨耦合作用是诱发吕梁地区黄土滑坡和崩塌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地区 黄土滑坡 黄土崩塌 类型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长乐 张连昌 +2 位作者 兰彩云 李红中 黄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1-1693,共23页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沉积相 原始矿物组成 沉积环境 吕梁袁家村
下载PDF
吕梁山区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区域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洪勃 唐亚明 +4 位作者 冯卫 陈新建 冯凡 周永恒 尹春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为探索吕梁山区原状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区域上的变化规律,以该地区29个区县94个取样点的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区内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抗剪强度参数c、φ与天然含水率、天然干... 为探索吕梁山区原状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区域上的变化规律,以该地区29个区县94个取样点的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区内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抗剪强度参数c、φ与天然含水率、天然干密度、增湿含水率、含盐率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平地域上,抗剪强度参数c、φ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在垂直空间上,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黏聚力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逐渐降低的趋势;吕梁山东、西两侧原状马兰黄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受天然含水率、天然干密度的影响较小,离散程度较大;在天然状态条件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黏聚力c与增湿含水率具有良好的负指数函数关系,内摩擦角φ与增湿含水率呈负线性关系;在同一含水率条件下,含盐率与抗剪强度参数c、φ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含盐率相比,增湿含水率对c、φ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可为该地区马兰黄土地层的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和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黄土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增湿含水率 含盐率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地区不同地层结构黄土边坡坡脚开挖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壮壮 黄强兵 +1 位作者 刘悦 徐明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90-2597,共8页
黄土高原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与人类工程活动如灌溉和开挖等相关,尤其是坡脚开挖最容易导致坡体失稳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在吕梁地区崩滑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将该地区黄土边坡按地层结构概化为四种类型即单一黄土型(Q3)、黄... 黄土高原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与人类工程活动如灌溉和开挖等相关,尤其是坡脚开挖最容易导致坡体失稳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在吕梁地区崩滑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将该地区黄土边坡按地层结构概化为四种类型即单一黄土型(Q3)、黄土-古土壤型(Q2-S)、黄土-古土壤互层型(Q3-S-Q2)和黄土-古土壤-红黏土型(Q3-S-Q2-N2),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层结构类型黄土边坡坡脚开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地层结构类型黄土边坡在开挖进尺L≤20 m时,开挖角度对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不大;开挖进尺L≥30 m时,边坡稳定系数随开挖角度的增大显著降低,且在开挖进尺大、开挖角度较陡时边坡浅层产生贯通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带形成浅层滑坡,其中具有多层古土壤结构(Ⅲ型)的黄土边坡稳定性最好;开挖角度较缓时边坡位移以竖向回弹为主,开挖角度较陡时边坡水平与竖向位移均较大;坡型坡高相同的条件下,坡脚开挖导致不同地层结构类型的边坡变形破坏的破坏面形态基本一致,滑体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区别不大。研究结果对黄土地区边坡科学合理开挖和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吕梁地区 地层结构 坡脚开挖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稳定性系数
下载PDF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变质时代: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及锆石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国辉 周艳艳 +3 位作者 张拴宏 王伟 赵太平 王世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31-3653,共23页
吕梁地区在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研究中具有重要位置,出露大量的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和花岗质岩石,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择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 吕梁地区在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研究中具有重要位置,出露大量的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和花岗质岩石,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择吕梁地区白家滩花岗片麻岩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2个花岗片麻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2±16Ma和2185±24Ma,代表了其侵位时代。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898±7Ma和1899±14Ma,明显比锆石增生边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2180~2032Ma)年轻,说明独居石对后期变质作用的响应程度比锆石强,其U-Pb年龄更能反映白家滩花岗片麻岩经历了~1900Ma的退变质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时间一致。花岗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2473~2598Ma,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 C)分别为2646~2839Ma,εHf(t)值分布于-1.3^+1.8之间,未显示同期幔源物质的加入,而是新太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的古元古代中期(2.2~2.1Ga)的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地壳在2.2~2.1Ga期间发生了广泛的重熔作用,这期岩浆活动在华北克拉通吕梁、中条、五台以及胶-辽-吉等地区广泛发育,可能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吕梁地区 古元古代 花岗片麻岩 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
下载PDF
山西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火山岩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天 张成立 +2 位作者 白海峰 刘欣雨 杨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481,共17页
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火山沉积岩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部中元古代初期火山-沉积记录,其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固结后地质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群火山岩为拉斑玄武系列安山岩,SiO_(2)(54.68%~56.19%)略低,有较高的MgO(4.9... 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火山沉积岩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部中元古代初期火山-沉积记录,其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固结后地质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群火山岩为拉斑玄武系列安山岩,SiO_(2)(54.68%~56.19%)略低,有较高的MgO(4.97%~6.16%,Mg;=49.4~53.8)及Cr(165×10^(-6)~174×10^(-6))和Ni(31.1×10^(-6)~34.2×10^(-6))含量,高TiO_(2)(1.34%~1.40%),TFeO/MgO=1.70~2.03,富集LREEs和Ba、U、K等LILEs,亏损Nb、Ta、Ti等HFSEs,与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它们的ε;(t)偏负且变化小(-4.48~-4.31),T;=2509~2520 Ma,其高的Ba/Th和低的(La/Sm);说明它们源自受板片俯冲流体改造的岩石圈地幔,地幔改造为新太古代大洋板片消减所致。结合邻区小两岭组火山岩和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群火山岩也显示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且Sr-Nd同位素组成揭示源自新太古代板片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与同期基性岩墙群一道代表板内伸展环境岩浆活动的产物,而非为弧岩浆活动的记录,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初期转入大陆伸展拉张环境,首套火山沉积建造,是全球Columbian超大陆裂解初期在华北地块的物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山群 安山岩 伸展背景 大陆岩石圈地幔 吕梁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吕梁地区近周营组蚀变火山岩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曹淑泰 李秋根 +4 位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孙迪 柳政甫 王筱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3-674,共12页
选择吕梁群中原岔上群北部地层的蚀变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试获得两组年龄结果,较年轻的谐和年龄为1813±6 Ma (n=7),较老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31 Ma(n=2),前者为火山岩喷发时代,... 选择吕梁群中原岔上群北部地层的蚀变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试获得两组年龄结果,较年轻的谐和年龄为1813±6 Ma (n=7),较老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31 Ma(n=2),前者为火山岩喷发时代,后者代表捕获锆石年龄。年轻锆石的εHf(t)值为-10.8^-2.3,TDM1值为2308~2655 Ma;捕获锆石的εHf(t)值为+10.0^+13.1。年龄约为2.5 Ga锆石的εHf(t)值高于亏损地幔演化线,考虑到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测点位置不完全相同,说明所获得的Hf同位素组成为无地质意义的混合数值;年龄约为1.8 Ga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反映其可能源于富集地幔或受地壳物质混染的亏损地幔。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断岩浆作用事件发生在约1.81 Ga的碰撞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火山岩 lA-ICP-MS定年 HF同位素 地壳演化 吕梁地区
下载PDF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浆作用——来自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70
9
作者 耿元生 杨崇辉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浆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浆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庄片麻状花岗岩侵位,并伴随有大陆边缘裂谷型的吕梁群的火山活动。拉张-挤压转化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150Ma左右的赤坚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期的挤压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063Ma的道仁沟石英二长岩、1906Ma的惠家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1848Ma的市庄细粒花岗闪长岩等;晚期的拉张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有1805Ma的大草坪斑状花岗岩和1800Ma的芦芽山斑状花岗岩、云中山花岗岩等。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划分的关帝山杂岩是由不同时期的花岗岩所组成,应以解体。可将其划分为挤压阶段的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后造山阶段的大草坪岩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地区 花岗岩 古元古代 锆石年龄 SHRIMP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区耕地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吕梁山区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海龙 王虎 +2 位作者 谢亚林 李曼 石培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为了明析落后地区耕地生态效率及影响因子,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基于2007年、2012年、2017年吕梁山区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县域耕地生态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耕地生态效... 为了明析落后地区耕地生态效率及影响因子,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基于2007年、2012年、2017年吕梁山区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县域耕地生态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7年研究区的耕地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且阶段特征明显,其中2007—2012年,多数县域耕地生态效率上升缓慢,2012—2017年多数县域的上升幅度较大,但多数县域耕地生态效率处于较低的状态,提升空间较大。研究区县域耕地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但耕地生态效率在空间上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各县域发展相对独立。研究区耕地生态效率是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劳动力和降水量的决定性较强,降水量作为区域耕地生态效率的支撑条件,加之区域经济发展,耕地生态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SBM模型 地理探测器 集中连片特困区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调查研究
11
作者 韩小英 李文婷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抛荒 主要原因 调查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研究——以保安村为例
12
作者 任静薇 梁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5期163-168,共6页
为了解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现状,文章对方山县大武镇保安村接口土窑洞、砖窑洞和砖混平房进行了调研实测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求解该地区夏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季,居室的室... 为了解吕梁山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性现状,文章对方山县大武镇保安村接口土窑洞、砖窑洞和砖混平房进行了调研实测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求解该地区夏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季,居室的室内热舒适性排序为接口土窑洞>砖窑洞>砖混平房;冬季,窑洞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优于砖混平房室内热舒适性;该地区夏季热舒适温度范围为21.2~27.2℃,冬季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7.4~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农村住宅 舒适性现状 热舒适温度范围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小英 殷海善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79-1682,1692,共5页
为了研究吕梁山区耕地利用现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及生态建设,基于山西省统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吕梁山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吕梁山区3个市44个县区耕地资源抛荒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耕地坡... 为了研究吕梁山区耕地利用现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及生态建设,基于山西省统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吕梁山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吕梁山区3个市44个县区耕地资源抛荒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耕地坡度质量、经济发展程度和乡村人均耕地面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重视海拔高度在耕地退耕管理中的支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抛荒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吕梁山区耕地利用与抛荒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小英 王静 殷海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耕地利用 退耕还林 抛荒情况 吕梁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