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经典译作——关于绿原《浮士德》译本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桂清扬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1,共5页
绿原的《浮士德》译本是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经典译作。首先,它尊重语言的不同特性和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地以散文形式为主,只保留一小部分韵体,传递了接受美学的魅力;其次,重视整体效果。这一点,北外韩瑞祥教授作了精辟... 绿原的《浮士德》译本是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经典译作。首先,它尊重语言的不同特性和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地以散文形式为主,只保留一小部分韵体,传递了接受美学的魅力;其次,重视整体效果。这一点,北外韩瑞祥教授作了精辟的阐述;最后,以更亲近的口语,把《浮士德》呈现在我国青年读者面前,便于学习和了解原作中深奥、崇高、庄严、博大的义理。这些无疑都是"顺应理论"成功实践的范例。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集诗人、文学家和翻译家于一身的译者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绿原译本 跨文化传播 范例
原文传递
绿原:译笔直指歌德里尔克
2
作者 桂清扬 《译苑新谭》 2020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绿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家,其人文价值和文学意义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研究与传播。本文旨在探讨绿原的翻译观、翻译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希望对拓展中外目前绿原研究视野有所助益。
关键词 绿原 七月派 翻译 歌德 里尔克
原文传递
绿源生物有机肥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美欢 罗应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35-36,共2页
为了探讨绿源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1月进行两年四造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 :施用绿源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能增加水稻的每穗实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平均增产 12 .1% ,增... 为了探讨绿源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1月进行两年四造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 :施用绿源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能增加水稻的每穗实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平均增产 12 .1% ,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源生物有机肥 肥效 产量
下载PDF
西瓜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济朝 刘仕远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绿源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无公害肥料,其N∶P2O5∶K2O为10∶5∶5,有益菌含量达0.2亿个/g,有机质含量25%。对西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的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西... 绿源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无公害肥料,其N∶P2O5∶K2O为10∶5∶5,有益菌含量达0.2亿个/g,有机质含量25%。对西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的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区试验增产2505kg/hm2;简比试验平均增产2030kg/hm2,增收979.5元/hm2。试验同时显示,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测土配方施肥 绿源生物有机肥 肥效
下载PDF
“山木人心,其理一也”--《歧路灯》与理学修养观
5
作者 朱燕玲 《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72-89,共18页
《歧路灯》屡次引用“平旦之气”“夜气”等概念,且多次运用“树”这一意象,皆与《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章相关。朱熹认为,牛山之木譬人之良心,山本有生木之性,如人固有仁义之心。牛山之若彼濯濯,在于迭遭斧斤之伐、牛羊之牧... 《歧路灯》屡次引用“平旦之气”“夜气”等概念,且多次运用“树”这一意象,皆与《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章相关。朱熹认为,牛山之木譬人之良心,山本有生木之性,如人固有仁义之心。牛山之若彼濯濯,在于迭遭斧斤之伐、牛羊之牧。人之违禽兽不远,在于放失其本然之良心,旦昼之所为,又将放失之余发见至微之良心梏亡殆尽。孟子由旦气、夜气收归到良心,工夫进路在于操存其心。《歧路灯》浪子回头、改过迁善的主题体现了“牛山之木”章的主旨:仁义之心人所固有,当时时处处用力做操存收放之工夫。谭绍闻翻来覆去之失足、改志又堕落的情节,是对“梏之反覆”理论要义的具体呈现。李绿园自觉吸纳程朱理学之修养观念,作为《歧路灯》主题表达与结构设置之理论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李绿园 牛山之木 平旦之气 夜气 梏之反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