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东海黑潮锋的区域性差异 被引量:9
1
作者 汤毓祥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2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1934~1988)和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结果分析指出,东海黑潮锋在其三维结构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皆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地形效应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导因素.同时,季风和海面冷却在产生东海黑潮锋的区域...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1934~1988)和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结果分析指出,东海黑潮锋在其三维结构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皆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地形效应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导因素.同时,季风和海面冷却在产生东海黑潮锋的区域性差异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潮锋 东海 区域性 差异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威 王琦 +2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8,共8页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关键词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的中尺度过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威 王琦 +2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28,共11页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锋面波动。锋面波动的波槽(波脊)到达时,该温度锋强度减弱(增强),宽度和厚度减小(增大)。对前人的与线性基态方程相对应的锋面波动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进行了拓展,推导出与非线性基态方程相对应的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之后,使用上述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初步分析了该锋面波动的能量来源,发现正压不稳定的贡献与斜压不稳定的贡献比K-H不稳定大1~2个数量级,而斜压不稳定的贡献约为正压不稳定的5倍,因此该锋面波动基本上由斜压不稳定性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海洋涡旋 锋面波动
下载PDF
冬季冲绳海域地形及黑潮对声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殷丽君 张林 +2 位作者 孙雪海 段嘉希 笪良龙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2-810,共9页
冲绳海域地形复杂且冬季存在较强的黑潮海洋锋,利用数值实验研究斜坡地形和海洋锋同时存在时由浅海至深海的声传播特性。海洋模式数值预报环境数据表明,分布于冲绳海槽斜坡上方的海洋锋导致该海域上层水体声速存在水平变化,纬度越高,水... 冲绳海域地形复杂且冬季存在较强的黑潮海洋锋,利用数值实验研究斜坡地形和海洋锋同时存在时由浅海至深海的声传播特性。海洋模式数值预报环境数据表明,分布于冲绳海槽斜坡上方的海洋锋导致该海域上层水体声速存在水平变化,纬度越高,水平变化越大。利用抛物方程声场模型计算声传播损失,通过简正模态分析存在表面声道的环境中声能量分布,利用声线轨迹图解释海底斜坡和海洋锋对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源频率低于表面声道截止频率时,声传播主要受海底地形影响;声源频率高于表面声道截止频率时,位于表面声道内的声源激发的声能量主要在表面声道传播,部分声能量从表面声道泄漏沿斜坡向深海传播,位于表面声道深度以下的声源激发的声能量主要沿斜坡向深海传播,斜坡地形导致表面声道下方至共轭深度这一深度范围呈现为声影区,海洋锋的存在可导致表面声道传播损失变化明显,影响程度与声源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海洋锋 表面声道 声传播 海底地形
下载PDF
基于CTD数据的东海黑潮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磊 康力朝 +1 位作者 刘现鹏 李茂林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3期58-61,共4页
基于东海PN断面多年CTD实测资料,主要从PN断面上的温盐结构和声场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统计分析PN断面上东海黑潮边界锋的水文要素特征。文章利用Matlab软件对资料中所涉及的温盐数据绘制等值线图,描绘出PN断面上关于测站位置、温盐分... 基于东海PN断面多年CTD实测资料,主要从PN断面上的温盐结构和声场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统计分析PN断面上东海黑潮边界锋的水文要素特征。文章利用Matlab软件对资料中所涉及的温盐数据绘制等值线图,描绘出PN断面上关于测站位置、温盐分布特点,利用Mackenzie公式计算声速分布及其变化,从而构成温、盐、声三种要素的断面分布图。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PN断面温盐断面结构,得到黑潮锋的分布与强度特征。并对黑潮锋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夏秋季节黑潮在PN断面上的海洋锋强度相对于冬春季节要大、冬季最弱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 黑潮锋 PN断面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智 刘宣飞 李传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94,共14页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Quick SCAT(Quick Scatterometer)、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高分辨率卫星资料...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Quick SCAT(Quick Scatterometer)、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研究了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春季东海黑潮锋位于黑潮暖舌的西北侧,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大尺度气压背景场的等压线走向一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产生的局地气压梯度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形成同向叠加,使得锋区附近西北指向东南的气压梯度达到最大,造成该处的海表面10 m矢量风速也最大,在摩擦作用下形成东北偏北风(NNE)。锋区与其东南侧的NNE风之间沿锋区走向(跨锋区走向)的分量差,会在暖舌附近产生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由此产生上升运动和强降水;而在锋区西北侧的冷水区情况正好相反,有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并伴有下沉运动和弱降水,从而形成跨锋区的次级环流圈。东海黑潮锋区偏强(弱)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的局地气压梯度也偏强(弱),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同向叠加后形成偏强(弱)的NNE风,造成锋区东南侧暖舌附近的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上升运动和降水均偏强(弱),而锋区西北侧冷水区的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和下沉运动均偏强(弱),跨锋区次级环流圈偏强(弱),这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气压调整机制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黑潮锋 春季 气压调整机制 海表面风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边界层云对东海黑潮锋的响应个例研究
7
作者 高畅 张苏平 +1 位作者 衣立 张银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为探究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黑潮锋影响边界层云的机理,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冬季海面背景风为垂直(西北风)和平行(东北风)东海黑潮海表面温度锋(黑潮锋)条件下,边界层云对黑潮锋的响应。结果表明:背景风垂直黑潮锋情... 为探究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黑潮锋影响边界层云的机理,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冬季海面背景风为垂直(西北风)和平行(东北风)东海黑潮海表面温度锋(黑潮锋)条件下,边界层云对黑潮锋的响应。结果表明:背景风垂直黑潮锋情况下,黑潮锋强迫的边界层内次级环流明显,黑潮锋暖水侧海面冷平流强,海气温差增大,海气界面潜热感热通量增大,海气界面不稳定性增大,产生上升运动,云底高度抬升。上升运动在边界层底向南北两侧辐散,在冷水侧产生下沉运动与500 hPa高压下沉叠加,使局地云量明显减少,形成晴空少云区(云洞)。在暖水侧以南的下沉支叠加云顶上的下沉运动和边界层退耦效应共同作用,产生另一个云洞。气压调整机制为次级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背景风平行黑潮锋情况下,海面空气温度平流作用小,暖水侧海气温差较小,虽然海洋仍然加热大气,但海气界面不稳定较弱,湍流增强使云底高度抬升,垂直混合机制为该湍流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积云 海气边界层 黑潮海洋锋 响应机制
下载PDF
横穿黑潮锋断面的流场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万邦君 郭炳火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2-659,共8页
基于一组简化了的运动方程组,在充分考虑底Ekman层作用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横穿锋面的断面上流场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东海横穿黑潮锋的不同断面上的流场(1989-1990年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黑潮锋左侧(向岸侧)存在较... 基于一组简化了的运动方程组,在充分考虑底Ekman层作用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横穿锋面的断面上流场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东海横穿黑潮锋的不同断面上的流场(1989-1990年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黑潮锋左侧(向岸侧)存在较强的上升流,而锋区右侧(离岸侧)表现为海水的下降运动。垂直流速为(1-20)×10-3cm/s的量级,而横穿锋面方向的水平流速为1-3cm/s,其中以夏、秋季跃层附近最强。在陆架坡折处,上升流转向陆架。同时,还分析了正压场和斜压场对这种流场的不同贡献,认为在黑潮区,正压场起主要作用;而在内陆架区,斜压场则变得重要。将计算的流场与硝酸盐的分布比较表明,两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锋 流场结构 东海 黑潮
下载PDF
基于锋线提取和VMD-LSTM的东海黑潮温度锋强度预测
9
作者 徐为帅 张磊 王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9,共12页
东海黑潮锋是黑潮与东海陆架水的交界,对东海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JCOPE2M(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 2 Modified)再分析数据和WOA23(World Ocean Atlas2023)气候态平均数据,结合等温线和纬... 东海黑潮锋是黑潮与东海陆架水的交界,对东海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JCOPE2M(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 2 Modified)再分析数据和WOA23(World Ocean Atlas2023)气候态平均数据,结合等温线和纬向最高温度梯度提取东海黑潮锋的锋线,针对东海黑潮锋强度存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锋线识别方法适用于全水深和弱锋区域,在东海黑潮锋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锋线提取得到的东海黑潮锋强度序列可分解为趋势变化项、周期变化项及不规则波动变化项,次表层水锋强显著高于表层和中层水,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达0.033 4 (℃/km)/a;VMD-LSTM组合模型预测的东海黑潮锋强度与原始值的接近程度高,预测效果优秀,精度较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LSTM模型提升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黑潮锋 温度 年际变化 锋线提取 VMD-LSTM
下载PDF
典型东海黑潮锋环境下的声场分布异常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旭 刘艳 孙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东海黑潮锋作为中国近海的一类特殊海洋学现象,对水声传播产生的复杂影响已受到关注,但对其影响机制的认识还较为欠缺.应用BELLHOP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典型东海黑潮锋环境下的声场特性,结果表明:穿过锋面时声线干涉伴随的声能强弱空间... 东海黑潮锋作为中国近海的一类特殊海洋学现象,对水声传播产生的复杂影响已受到关注,但对其影响机制的认识还较为欠缺.应用BELLHOP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典型东海黑潮锋环境下的声场特性,结果表明:穿过锋面时声线干涉伴随的声能强弱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偏移,同时波导中泄漏的声能对锋面非均匀环境引起的传播损失进行了补偿,使波导区域之外的声能变化小于5dB(声波频率为1 kHz).相比之下,从外海暖水混合层向近海传播时表面声道的瓦解可使传播损失突然增大10~15 dB(声波频率为1 kHz).东海黑潮锋环境下的声场能量异常分布体现了海底地形和水文环境的共同影响,地形条件对声场样式起支配性作用,而锋面引起的非均匀水文环境则是使声能空间分布出现异常变化的关键调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学 东海黑潮锋 非均匀环境 声场 海底地形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UROSHIO FRONTAL EDDY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11
作者 郑义芳 黄卫民 Nakamura Yasuaki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76-284,289,共10页
The Kuroshi’o front eddy’s surface and sectional isotherm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in April 13-16 of 1989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 was found from the si... The Kuroshi’o front eddy’s surface and sectional isotherm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in April 13-16 of 1989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 was found from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isothermal distributions with those in January and beginning of June for the years 1986-1990 that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often occurred from March to the beginning of June.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move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was along two routes: the Okinawa Trough rout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slope route. The two moving routes both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in the section are described, their causes are discussed, and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oshio front eddy. kuroshio WARM FILAMENT WARM water EDDY
下载PDF
春季东海黑潮锋影响强对流的个例分析
12
作者 周解梦 张苏平 张银意 《海洋气象学报》 2022年第2期11-21,共11页
利用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8年4月30日东海黑潮海面温度锋(黑潮锋)影响低云突破边界层发展为对流云团,并导致强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1)29日12时东海500 hPa上受短波槽控制,低空处于高低压之间的偏南气流中;黑潮锋大气边界层... 利用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8年4月30日东海黑潮海面温度锋(黑潮锋)影响低云突破边界层发展为对流云团,并导致强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1)29日12时东海500 hPa上受短波槽控制,低空处于高低压之间的偏南气流中;黑潮锋大气边界层稳定,有利于低云发展。(2)黑潮锋的暖水侧向大气不断输送热量和水汽,稳定性减弱;而冷水侧对大气的冷却作用显著,大气稳定性增加。(3)经过约12 h的调整,黑潮锋通过垂直混合机制强迫表层风速发生变化,在黑潮锋上空形成风速辐合,叠加背景辐合场,导致辐合明显增强。(4)受平流效应影响,黑潮锋上空大气增湿增温,抬升凝结高度降低。(5)潜热释放与低空辐合之间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对流云团发展,降水强度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黑潮锋 大气边界层 表层风辐合 潜热释放
下载PDF
Position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被引量:3
13
作者 WANG Yanxin YANG Xiaoyi HU Jiany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0-35,共6页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from 1993 to 2013 are used to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KEF) from 141°E to 158°E, and the se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from 1993 to 2013 are used to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KEF) from 141°E to 158°E, and the seasonal, monthly and interannual-to-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KEF posi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KEF varies with longitudes: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KEF from 141°E to 144°E is relatively stable, whereas the easternmost part from 153°E to 158°E exhibits the largest amplitude of its north-south displacement. In the light of the magnitud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at longitudes, then the KEF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western part of the KEF (KEFw, 141°-144°E), central part of the KEF (KEFc, 144°-153°E)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KEF (KEFe, 153°-158°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KEFw posi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while the KEFc and KEFe positions change significantly both on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time scales. In addition, the KEFw position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KEF path length. The possible mode leading to the decadal oscillation of the KEFw is further discussed. The KEFw position exhibits significant connections with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ndex and the 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 (NPGO) index with a time lag of 40 and 33 month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oshio Extension kuroshio Extension fron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黑潮延续体温盐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声场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建斌 张永刚 张旭 《海洋技术》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对WOA13多年(1955—2012年)季节平均数据的分析,利用绝对梯度最大值连线的方法,得到日本东海岸黑潮延续体温盐锋轴的空间信息,对锋轴线上的锋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ELLHOP模型初步讨论了锋区内的声场特点。认为黑潮... 通过对WOA13多年(1955—2012年)季节平均数据的分析,利用绝对梯度最大值连线的方法,得到日本东海岸黑潮延续体温盐锋轴的空间信息,对锋轴线上的锋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ELLHOP模型初步讨论了锋区内的声场特点。认为黑潮延续体锋轴线的位置随深度增加逐渐南移,其温盐强度随季节随深度都有明显变化,1—3月份混合层现象明显,此时水下声道受到声源深度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续体海洋锋 WOA13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