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63
1
作者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共8页
南海的环流复杂,但通过近20 a来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学者对此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就南海环流框架性的问题,综述了有关的文献,认为对南海上层海洋三方面的环流分量的驱动机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三方面分别是:(1)准季节性风场;(2)黑潮... 南海的环流复杂,但通过近20 a来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学者对此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就南海环流框架性的问题,综述了有关的文献,认为对南海上层海洋三方面的环流分量的驱动机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三方面分别是:(1)准季节性风场;(2)黑潮向南海的净输运;(3)黑潮向南海的涡度平流输送.但是对这些驱动的时空变化仍相当不清楚.三者皆增强了南海北部的海盆尺度气旋式环流,其强化的西南向西边界流靠近东沙群岛,建议称为“东沙海流”.没有水文证据显示黑潮水是以分支形式进入南海,其向南海的输运也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尺度涡过程,具体机制有待研究.每年在南海生成的中尺度涡平均约有10个,风场与沿岸地形所生成的强风应力旋度可能是其主要的驱动机制.作为框架性的认识,也有三方面的工作进行得较少,即:(1)吕宋海峡的上层水交换;(2)南海的中尺度涡生成机制,虽然强风应力旋度及前述的第三种环流驱动机制也有中尺度涡伴生;(3)自吕宋海峡进入的深层水对南海上层海洋环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环流 中尺度涡 黑潮 吕宋海峡 东沙海流
下载PDF
南海海洋环流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海军 刘秦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南海海洋环流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太阳辐射、季风和地形是影响南海环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南海环流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南海环流的平均状态、南海暖流、南海中的局地涡旋、南海暖池、黑潮与南海水的交...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南海海洋环流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太阳辐射、季风和地形是影响南海环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南海环流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南海环流的平均状态、南海暖流、南海中的局地涡旋、南海暖池、黑潮与南海水的交换、地形对南海环流的作用以及南海水温变化与ENSO的关系等;最后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环流 暖流 黑潮 暖池
下载PDF
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冉莉华 蒋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试图揭示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规律,以便为南海古海洋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Thalassionema nitzshioides 为南海地区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且其百分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差异,体现了... 本文通过对南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试图揭示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规律,以便为南海古海洋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Thalassionema nitzshioides 为南海地区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且其百分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差异,体现了南海与周围海洋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特征。除此之外,南海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主要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黑潮暖流、印度洋暖水的入侵以及沿岸流对南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影响。其中,Nitzshia marina, Azpeitia neocrenulata, Azpeitia africana, Rhizosolenia bergonii 等暖水硅藻可作为黑潮暖流及印度洋暖水入侵南海强度的指标种。而Cyclotella stylorum, Cyclotella striata, Diploneis bombus, Traychneis as pera, Tabularia tabulata 等则可看作判断沿岸流对南海水体影响强度的标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地区 表层沉积 暖流 硅藻 沿岸流 黑潮 古海洋学 古环境 入侵 海洋水体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范江涛 陈新军 +3 位作者 曹杰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度向变化作为柔鱼渔场变动的指标。研究认为,A区黑潮分布特征对柔鱼渔场重心纬度影响最大,其次为B区和C区,而其它区影响则不明显。A区出现黑潮大弯曲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北且概率高;小弯曲型或平直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南。研究认为,黑潮流轴的走向影响着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黑潮 北太平洋 渔场变化
下载PDF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新军 曹杰 +3 位作者 田思泉 刘必林 马金 李思亮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渔场时空分布 表温标准差 黑潮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 of core ZY2 from the central mud are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last 6200 years and related effect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被引量:15
6
作者 WANG LiBo YANG ZuoSheng +3 位作者 ZHANG RongPing FAN DeJiang ZHAO MeiXun HU BangQ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5期1588-1595,共8页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cords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the last 6200 years are reconstructed by the unsaturation index of long-chain alkenones (K 37 U ') in sediment core ZY2 from the central mud a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cords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the last 6200 years are reconstructed by the unsaturation index of long-chain alkenones (K 37 U ') in sediment core ZY2 from the central mud area.The SST records varied between 14.1 and 16.5°C (15.6°C on average),with 3 phases:(1) A high SST phase at 6.2-5.9 cal ka BP;(2) A low and intensely fluctuating SST phase at 5.9-2.3 cal ka BP;and (3) A high and stable SST phase since 2.3 cal ka BP.Variation of the SST records is similar to intensity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KC),and corresponds well in time to global cold climate events.However,the amplitude of the SST response to cooling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hases.The SST response to global cooling event was weak while the KC was strong;and the SST response was strong while the KC was weak.The difference in amplitude of the SST response is possibly caused by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which acts as a shelf branch of the KC and a compensating current induced by the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The warm waters brought by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cushion the SST decrease induced by climate cooling,and both the Kuroshio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odulation mechanism.The SST records display a periodicity of 1482 years.The same period was found in the KC records,indicating that variation of the SST records in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KC intensity.The same period was also found in Greenland ice cores and North Atlantic and Arabian Sea sediment cores,showing a regional response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n the East China Seas to that in the global oc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 黄海暖流 温度记录 泥质区 东亚冬季风 沉积物岩心 海面 长链不饱和酮
原文传递
长江口区全新世古环境变化及其对黑潮变动的响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翦知湣 孟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2,共6页
将长江口区古环境变化的历史资料与冲绳海槽黑潮演变的沉积记录进行直接对比 ,确定了全新世百、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和短期事件与长江口区生存环境变化的时间序列 ,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与自然的发展 (气候波动 )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将长江口区古环境变化的历史资料与冲绳海槽黑潮演变的沉积记录进行直接对比 ,确定了全新世百、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和短期事件与长江口区生存环境变化的时间序列 ,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与自然的发展 (气候波动 )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如黑潮增强、气候温暖时期适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黑潮减弱、气候变冷时期容易发生人类迁徙和社会动荡。这不仅对于揭示全球气候演变机制 ,特别是短期气候事件至关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环境考古 黑潮 短期气候事件 全新世 长江口区 沉积记录
下载PDF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东海海洋》 200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夏季南海表层水经吕宋海峡流出,汇入黑潮主干;夏末冬初,黑潮主干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2003年春季,日本以南海域黑潮弯曲不明显;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表层海水的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对应出现了表层水温的高、低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面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硅藻对黑潮流的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蓝东兆 方琦 廖连招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报道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的相对含量、热带远洋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与黑潮流、硅藻组合的分布与物质来源的关系等问题 .结果表明 ,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 >2 0 %的界线与黑潮流的边... 本文报道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的相对含量、热带远洋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与黑潮流、硅藻组合的分布与物质来源的关系等问题 .结果表明 ,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 >2 0 %的界线与黑潮流的边界基本上一致 ;优势硅藻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留下了与物质来源的关系较为密切的记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硅藻 冲绳海槽 黑潮流 表层沉积物 热带远洋种
下载PDF
根据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15m层流路及流轴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龙 熊学军 +1 位作者 郭延良 郭永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路大致是一个以(13°30′N,142°00′E)为圆心、2 235 km为半径的直角弧段,其在吕宋海峡、台湾东北、九州西南及伊豆海岭附近海区发生气旋式弯曲前先进行反气旋式弯曲调整,弯曲处出现的路径开口主要是支流的并入或分支的流出;黑潮流轴整体性偏向黑潮左边界,其中在吕宋岛东北至台湾以东海域最为显著,在本州岛以南海域次之,而在东海段基本居中;黑潮流路上的流速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增大趋势,但并非沿流路持续性逐渐增加,而是呈现出较平直流段的大流速区和弯曲调整流段的低流速区相互交错的状况,其中四国岛以南至伊豆诸岛以西流段的流速为最大.多年月平均流场显示,2月,5月,8月和11月这4个月份是黑潮流路和流轴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期,而1月,4月,7月和10月这4个月份则是各季节的代表月份.其中,冬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曲折,向边缘海发生显著入侵;夏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平直,左侧伴随有北向流动;春、秋两季的过渡性特征则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浮标 黑潮 流路 流轴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全新世的浊流沉积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旭峰 李安春 +1 位作者 万世明 于兆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9-589,共11页
浊流沉积是陆源物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方式,其发生对于海底扇、峡谷以及深海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冲绳海槽3个柱状样岩芯的研究,均发现了发生于7300-7500cal.aB.P.的浊流层。这3个浊流层sl,s2和s3的发生伴随着粒度、粘土... 浊流沉积是陆源物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方式,其发生对于海底扇、峡谷以及深海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冲绳海槽3个柱状样岩芯的研究,均发现了发生于7300-7500cal.aB.P.的浊流层。这3个浊流层sl,s2和s3的发生伴随着粒度、粘土矿物以及log(Ti/Ca)的明显变化。浊流沉积层相比正常沉积层具有粗粒组分峰值较高以及下覆的不整合构造,粒度上呈现由粗到细的正粒序构造。伴随着粒度的变化,log(Ti/Ca)也发生明显增大。A7孔位的s2浊流层的底部以及Oki01孔位的s3浊流层的上部含有火山灰层,火山玻璃含量约为80%左右。火山灰层的粒度众数约24~32μm的单峰分布。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古环境指标,发现7300~7500cal.aB.P.的浊流事件可能与活跃的火山地震作用以及冬季风明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火山 冬季风 黑潮 冲绳海槽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报模型构建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谢斌 汪金涛 +1 位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8-63,共6页
根据1989—2012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对应的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包括1-12月各月的Trans-Nino指数(TNI)、1月黑潮区域海表面温度(SST_(黑潮))、6月亲潮海表面温度(SST_(亲潮)),采用BP神经... 根据1989—2012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对应的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包括1-12月各月的Trans-Nino指数(TNI)、1月黑潮区域海表面温度(SST_(黑潮))、6月亲潮海表面温度(SST_(亲潮)),采用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进行预测分析。通过10种神经网络模型比较,以及实际CPUE的验证,以拟合残差最小的预报模型作为最优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各月TNI指数、1月黑潮区域海表面温度、6月亲潮海表面温度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影响显著,结构为14-10-1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仅为0.000 681,可作为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的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资源丰度 黑潮 亲潮 预报模型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东海黑潮区莹虾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兆党 宋庆云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2年第4期53-62,共10页
1984年6月和1985年12月,对东海进行了首次黑潮实验性调查.整个调查区涉及到东海及东海黑潮区。作为综合调查项目其中之一的生物调查,在全调查区进行了取样:冬、夏两航次共采集浮游动物样品115份,经分析共鉴定出莹虾类4种。夏季(6月)出... 1984年6月和1985年12月,对东海进行了首次黑潮实验性调查.整个调查区涉及到东海及东海黑潮区。作为综合调查项目其中之一的生物调查,在全调查区进行了取样:冬、夏两航次共采集浮游动物样品115份,经分析共鉴定出莹虾类4种。夏季(6月)出现中型莹虾 Luciferintermedius、正型莹虾 Lucifer typus、刷状莹虾 Lnckfer penicillifer、东方莹虾 Lucifer oriental-is;冬季(12月)出现中型莹虾 Lucifer intermedius、正型莹虾 Lucifer typus,可以明显地看出莹虾类的数量分布和种类分布与水温、营养盐、水团、流系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莹虾类的数量分布与渔场的位置也有一定关系。据本次调查及资料分析,夏季可将中型莹虾作为东海混合水的指标种;正型莹虾可作为黑潮水的指标种;刷状莹虾可作为台湾暖流的指标种,为水文的调查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莹虾类 黑潮 台湾暖流 虾类
下载PDF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6,共10页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km。(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7)由漂流浮标观测得到的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层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海水温度和初级生产力对黑潮变迁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小慧 王汝建 +1 位作者 翦知湣 王吉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61,共10页
在冲绳海槽北部B-3GC孔高分辨率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子生物标志物和生源组分指标,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历史。研究发现,UK3′7—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指示了全新世黑潮及对马暖流分支的... 在冲绳海槽北部B-3GC孔高分辨率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子生物标志物和生源组分指标,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历史。研究发现,UK3′7—表层海水温度和生产力的变化指示了全新世黑潮及对马暖流分支的变迁。10.6~7.3 ka BP期间,冲绳海槽北部主要受东海陆架冷水团影响,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初级生产力比较高,表层海水温度较低。7.3~4.6 ka BP期间,黑潮暖流对该区的影响迅速增强,表层海水快速增温,陆源物质输入减少,但是各种生产力指标显示出上升趋势,与该区上升流的出现和迅速发育有关。4.6~2.7 ka BP期间,即全新世普林虫低值事件(PME)期间,表层海水温度明显降低了0.8~1.4℃,陆源物质输入增加,初级生产力和各种生源组分的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说明此时黑潮强度减弱,或者黑潮主流轴向太平洋方向发生偏移,该区再次受到陆架冲淡水的影响。2.7 ka BP以来,虽然黑潮暖流再次影响到该海区,但初级生产力和生源物质输出量继续大幅增高,可能与该地区上升流的持续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水温度 生产力 黑潮 对马暖流 全新世 冲绳海槽
原文传递
Late Holocen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inferred from a diatom record 被引量:9
16
作者 LI DongLing JIANG Hui +1 位作者 LI TieGang ZHAO MeiX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131-1138,共8页
We analyzed sediment diatoms from core MD05-2908 to infer 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SOT)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Because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Asia monsoon... We analyzed sediment diatoms from core MD05-2908 to infer 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SOT)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Because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Asia monsoon area and beneath the main axis of Kuroshio Current,the climatic and hydrographical condition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oth of these factors.The species used as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Kuroshio Current species (KC species) and freshwater species,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species reveal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water temperature and hydrography in the SOT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and the Little Ice Age (LIA).From 950-1500 AD,the abundance of the KC species increased fluctuantly,while the freshwater species decreased,showing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was intensified at that interval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study area was relatively low.The KC species decreased remarkably and was maintained at a low abundance during the interval of 1500-1900 AD,which suggest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on the SOT weakened during th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LIA.Moreover,the high abundance of the freshwater species at the same interval indicates a distinct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ern Taiwan,which may be correlated to the south-detention of the rainfall belt in China caused by the southward migr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变化 冲绳海槽 沉积硅藻 晚全新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物种丰度 时间间隔 东亚季风区
原文传递
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及其对上升流演变的指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明铭 窦衍光 +5 位作者 徐景平 陈晓辉 李军 蔡峰 邹亮 王利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9-781,共13页
基于14C测年,通过对OKT12孔有机碳、氮含量及碳同位素、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及其对上升流演变的指示.研究发现,TOC堆积速率、δ13C和TOC/TN比值等指标呈明显的三阶段变化.陆源C3植物、海源浮游生... 基于14C测年,通过对OKT12孔有机碳、氮含量及碳同位素、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及其对上升流演变的指示.研究发现,TOC堆积速率、δ13C和TOC/TN比值等指标呈明显的三阶段变化.陆源C3植物、海源浮游生物以及台湾河流悬浮体是OKT12孔有机质的3个主要端元.δ13C和TOC/TN比值物源判别显示,低海平面时期(16~ 10 ka),OKT12孔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和海源浮游生物的贡献;10~7 ka阶段主要来自台湾河流悬浮体贡献,反映了早全新世以来黑潮的加强;高海平面以来(7~0 ka),OKT12孔有机质以海源浮游生物贡献为主,其变化反映了上升流的强弱波动.7~4 ka海洋浮游生物贡献量的增加指示上升流增强,4 ka以来贡献量减少指示上升流减弱.上升流变化与黑潮强弱、流轴位置变动有关,两者受到高频气候事件ENSO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来源 上升流演变 黑潮 ENSO 冲绳海槽
原文传递
台湾岛附近海洋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赖巧珍 马雷鸣 +1 位作者 黄伟 吴立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7,共13页
在模拟2009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莫拉克"的基础上,利用AVHRR/AMSR和SODA再分析数据和模拟结果,初步评估了GRAPES-ECOM海-气耦合模式(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和ECOM海洋模式开发而成)模拟台风期间海洋... 在模拟2009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莫拉克"的基础上,利用AVHRR/AMSR和SODA再分析数据和模拟结果,初步评估了GRAPES-ECOM海-气耦合模式(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和ECOM海洋模式开发而成)模拟台风期间海洋响应的能力,并分析了台风期间台湾岛周围海域的海温、上升流、中尺度冷涡等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GRAPES-ECOM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表层海温对台风的响应,与深水海洋响应比较,揭示了近海对台风响应的一些新特征:(1)在台湾以东海域,台风活动改变了黑潮海域海水的垂直运动,诱导黑潮南部沿岸上升流,而北部先于台风存在的上升流减弱,导致不同水深海温的最大降温位置都出现在路径左侧,与深海偏向路径右侧不同;(2)位于台湾岛东北面的彭佳屿冷涡因其形成与大陆架和黑潮有关,当台风在台湾以东洋面活动时,冷涡位于台风右前方,黑潮表层海水辐合流向大陆架,冷涡中心温度上升,强度减弱,当台风转折北上,冷涡位于台风东南侧,表层海水辐散,加强底层冷水上涌,从而增强了该冷涡的强度;(3)台风不仅加深了台湾海峡的混合层深度,还使得海水的垂直热力结构改变,并使整层海温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耦合模式 海洋响应 SST 黑潮 彭佳屿冷涡
下载PDF
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的低频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榕硕 齐庆华 张启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时间序列的温、盐度再分析资料,利用动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西边界的北赤道流及其下游黑潮和棉兰老流流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探讨了北赤道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北赤道流和黑潮具有比较一致的年际和年代...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时间序列的温、盐度再分析资料,利用动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西边界的北赤道流及其下游黑潮和棉兰老流流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探讨了北赤道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北赤道流和黑潮具有比较一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之后有长期偏强的趋势,而棉兰老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则有所不同。特别是,北赤道流1976年之后增加的流量似乎大多进入黑潮,而流入棉兰老流的流量则减少。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西传的Rossby波和棉兰老冷涡的变动可能对北赤道流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赤道流 黑潮 棉兰老流 流量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应用长链不饱和烯酮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SST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厚云 李铁刚 +4 位作者 贾国东 朱照宇 迟宝泉 曹奇原 孙荣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8-445,共8页
为了解自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古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冲绳海槽东侧的Z14?6孔的长链(C37)不饱和烯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孔Uk37在0.83—0.95之间,其变化趋势与两种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G.sacculifer的氧... 为了解自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古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冲绳海槽东侧的Z14?6孔的长链(C37)不饱和烯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孔Uk37在0.83—0.95之间,其变化趋势与两种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G.sacculifer的氧同位素组成一致。根据Uk37重建的SST在24.0—27.5℃之间变化,最高值27.5℃出现在MIS-5,最低值24℃出现在MIS-2(LGM)。从LGM到全新世SST增加约2℃。这与早期在附近地区根据Uk37重建的SST变化趋势一致。根据重建的SST自LGM以来的变化,作者认为现代黑潮洋流系统最晚在约10kaB.P.后已在冲绳海槽重新建立。许多早期研究揭示的黑潮在7.5—7kaB.P.的加强可能与全新世大暖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不饱和烯酮 冲绳海槽 黑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