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付玲 张子亚 +2 位作者 付锁堂 宫清顺 黄革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4-500,共7页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的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是该油田重要的产油层系。通过对路乐河组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重矿物和测井相研究,认为路乐河组是一套退积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微相类型包括(水下...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的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是该油田重要的产油层系。通过对路乐河组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重矿物和测井相研究,认为路乐河组是一套退积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泛滥平原、分流间湾等;沉积相平面展布呈自南西向北东的扇形,平面上发育两期分支体系;储层岩性包括砾状砂岩、中粗砂岩及细砂岩等,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见少量次生溶孔、成岩粒内缝;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相带、杂基含量和成岩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储层 路乐河组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_(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乐 牟中海 +1 位作者 汪立群 徐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长石岩屑砂岩;砂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孔隙结构具有高排驱压力、细喉道、连通差、分选差的特点;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在一定深度以下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物性 切6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2区E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伶 牟中海 +2 位作者 马达德 寇福德 景海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6-29,136,共4页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其中沉积相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预测工区储层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下干柴沟组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冲积扇厚层砂砾岩储集层内部隔夹层 被引量:13
4
作者 宫清顺 刘占国 +4 位作者 宋光永 夏志远 柳金城 管斌 范卫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型厚层砂砾岩油藏。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剖析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分析各构型单元中隔夹层的成因、规模和分布样式,揭示冲积扇整体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湖进退积型沉积序列,划分出4...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型厚层砂砾岩油藏。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剖析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分析各构型单元中隔夹层的成因、规模和分布样式,揭示冲积扇整体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湖进退积型沉积序列,划分出4个沉积构型单元:"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单元、稳定水道叠置分隔形成的复合水道单元、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单元、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之中的单元。分析表明,厚层砂砾岩的内部受泥质杂基或胶结作用的差异控制,发育物性上的隔夹层。建立了一套多参数交叠的砂砾岩隔夹层测井识别方法。冲积扇中各构型单元的隔夹层分布样式差异大。明确了切12区存在"千层饼"状和"整体分散、局部交织"状2类隔夹层分布样式,其中,"千层饼"状样式分布于"泛连通体"单元内,"整体分散、局部交织"状样式分布于复合水道单元、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单元内。通过"层状、不连续生产层"油藏地质模型的重构,提出了"分层次、按层精细注水"的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切12区的油藏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油田 冲积扇 沉积构型 隔夹层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延丽 王爱萍 +2 位作者 郑红军 陈更新 苟迎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2,共6页
开发实践证明,厚油层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单砂体注采关系及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A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发育厚油层,厚油层内部泥质隔夹层发育,在岩芯标定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隔夹层识别模... 开发实践证明,厚油层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单砂体注采关系及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A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发育厚油层,厚油层内部泥质隔夹层发育,在岩芯标定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隔夹层识别模式,并以此模式为标准开展了全区隔夹层的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根据隔夹层的纵向分布、平面展布特征将区内隔夹层分为稳定型隔夹层、次稳定型隔夹层和不稳定型隔夹层等3种类型。水动力条件及基准面旋回是控制隔夹层厚度变化及分布规模的主要因素。在分析3种隔夹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泥质含量参数下限值为约束条件利用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井间隔夹层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研究区隔夹层的三维展布模型,为油藏注采关系调整、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隔夹层 识别模式 随机建模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学斌 沙威 +4 位作者 沈晓双 司丹 张国卿 任世霞 杨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311,共10页
回顾1954年至今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艰苦曲折的历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20世纪50—60年代,在技术手段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勘探基本以地面地质调查和浅层勘探为主,发现了冷湖等十余个浅层油田;20世纪70—80年代,开展模拟地震勘探。... 回顾1954年至今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艰苦曲折的历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20世纪50—60年代,在技术手段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勘探基本以地面地质调查和浅层勘探为主,发现了冷湖等十余个浅层油田;20世纪70—80年代,开展模拟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促使勘探向中深层和东部扩展,不仅发现亿吨级尕斯库勒油田,还揭开了盆地东部大气田勘探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勘探进入瓶颈期,主要依靠深化地质研究和精细评价增储上产;进入21世纪,勘探向多领域、多类型发展,逐步形成了青藏高原咸化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实现了油气勘探持续突破和储量快速增长,整个勘探过程可归纳为浅层发现、深层突破、坚持探索和快速发展4个勘探阶段。重点剖析了昆北、英东、东坪—尖北、扎哈泉和英西5个油气田的勘探成功实例,科技理论的创新、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勘探突破具有指导意义,以期对以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油田 英东油田 扎哈泉油田 英西油田 尕斯库勒油田 咸化湖盆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徐乐 牟中海 +2 位作者 李积永 由超 王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对切16井区E1+2油藏各主要含油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非均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昆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切16井区各小层...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对切16井区E1+2油藏各主要含油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非均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昆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切16井区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方法——参数差值平面分布法,对切16井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方面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整体上较强,其中,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微相和胶结作用是制约本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可以为昆北油田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参数差值 控制因素 沉积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畅 何辉 +4 位作者 王友净 胡亚斐 李积永 谢琳 李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3,共9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丰富,以含砾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低,结构成熟度中—差,主要发育水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2类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及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席状砂及河道间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2类5种"叠置模式,包括堆叠型、拼接型、决口型、溢岸型及孤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切6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6井区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文龙 牟中海 +2 位作者 屈信忠 滕贤清 黄婧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切6井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管道腐蚀穿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春雨 冯昕媛 +2 位作者 昝英 李本全 罗小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5期88-92,共5页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系统于2012年投入使用,集输干线于2015年开始出现腐蚀穿孔泄漏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正常生产运行。对Q12区块集输干线外腐蚀环境和防腐层状况、内腐蚀环境和腐蚀产物以及酸化返排等腐蚀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了...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系统于2012年投入使用,集输干线于2015年开始出现腐蚀穿孔泄漏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正常生产运行。对Q12区块集输干线外腐蚀环境和防腐层状况、内腐蚀环境和腐蚀产物以及酸化返排等腐蚀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了Q12区块管线腐蚀穿孔原因和机制。经过分析发现,油井酸化后返排残酸与集输系统中含有的S2-是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因素,集输系统含SRB,流速低,水和氯离子含量高也是Q12集输干线腐蚀穿孔的重要辅助因素。针对腐蚀原因提出腐蚀控制措施和建议,对该油区管道的进一步维修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集输管道 腐蚀穿孔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丽平 牟中海 +1 位作者 张国成 李晓茹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主要是一套近源且位于不整合面上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成熟度低、分选差、孔隙结构具有多重性、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混杂、... 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主要是一套近源且位于不整合面上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成熟度低、分选差、孔隙结构具有多重性、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混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因此,采用了更精细的岩石物理相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以岩性资料、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为基础,选取了反映沉积、成岩、构造作用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和裂缝孔隙度5个参数,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了反映岩石物理相的综合评价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逐点岩石物理相综合评价系数,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计算,按照变异系数值大小将工区储层非均质性分为3类:第Ⅰ类弱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2;第Ⅱ类中等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在0.2~0.4之间;第Ⅲ类强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4。根据这个标准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岩石物理相 变异系数 加权平均法
下载PDF
山前冲断带砂砾岩储层发育机制及控制因素: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为例
12
作者 宫清顺 刘占国 +3 位作者 王波 朱超 宋光永 伍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70,共16页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为大型山前压扭冲断构造带,该构造带上的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厚层冲积扇沉积的砂砾岩储层.明确储层微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对冲断带砂砾岩储层评价与油藏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为大型山前压扭冲断构造带,该构造带上的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厚层冲积扇沉积的砂砾岩储层.明确储层微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对冲断带砂砾岩储层评价与油藏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与恒速压汞等测试分析资料,系统研究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微观特征,明确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切12区砂砾岩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发育2类储层结构模态、4类储集空间类型、4类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为低孔、特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在砂岩动力成岩作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的影响是相对均衡的,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差异而导致的碎屑组成与结构差异,泥质含量是储层发育程度差异的主控因素,明确泥质含量上限为8%,颗粒分选对储层性质起重要控制作用.建立了基于泥质含量、物性、孔隙结构和产能指标的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将砂砾岩储层划分为4类;运用该认识指导油藏综合治理,并取得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油田 山前冲断带 冲积扇 砂砾岩储层 控制因素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莫冯阳 牟中海 +2 位作者 常琳 由超 徐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14-19,共6页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亚相及泥石流、流沟、沟间滩、辫流线、辫流砂岛及漫流带6个微相。通过编绘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认为目的层段表现出退积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对有利微相带展开了评价,为切16井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微相 退积式 切16井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储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建洪 牟中海 +8 位作者 魏成章 李晓茹 李鹏真 丁扬 陈袁 苏秋 徐乐 赵文凯 贾风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储层连通性 测井曲线特征 储层构型 注采关系
下载PDF
砂砾岩油藏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剂研究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宜坤 党杨斌 +5 位作者 关超 才程 牛壮 程涛 黎兴文 崔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8,81,共6页
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水平井即表现出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的特点,迫切需要治水。基于该油藏特征及开发生产特点,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 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水平井即表现出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的特点,迫切需要治水。基于该油藏特征及开发生产特点,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物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剂。研究了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考察了堵水剂的注入性能和封堵能力。在室内研究和矿场生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昆北油田开展了6口水平井堵水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交联剂加量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较大。交联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时,形成的堵水剂强度适中,可进行拉伸,溶胀率达到最高。堵水剂平均粒径为420μm,可在昆北储层裂缝中形成有效堵塞。填砂管注入堵水剂后,后续水驱注入压力提高了5.06倍,水驱封堵率为83.5%,油驱封堵率为20%,油水选择性良好。堵水剂在昆北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增油降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油藏 水平井 三元共聚物 堵水剂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龙 牟中海 +1 位作者 黄婧 火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29-32,78,共4页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2井区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结合切12井区储层埋深、古地温以及黏土矿物混层比变化特征等资料,确定E31...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2井区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结合切12井区储层埋深、古地温以及黏土矿物混层比变化特征等资料,确定E31储层的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B亚期,并总结出本区成岩演化序列的特点。中等压实作用、较强的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颗粒、变质岩岩屑颗粒、方解石胶结物等溶蚀作用和强烈的破裂作用使砂岩储渗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切12井区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2井区基岩油藏产能主控因素及高效开发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琳 杨玥 +2 位作者 李杰 倪诚 由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119,共6页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井区纵向上发育基岩油藏和不整合面上覆E_3~1砂砾岩油藏(简称E_3~1油藏)2种类型油藏,但彼此间不发育稳定隔夹层,具有统一油气系统。该区开发初期主要对E_3~1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基岩油藏以试采评价为主。为实现对E_...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井区纵向上发育基岩油藏和不整合面上覆E_3~1砂砾岩油藏(简称E_3~1油藏)2种类型油藏,但彼此间不发育稳定隔夹层,具有统一油气系统。该区开发初期主要对E_3~1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基岩油藏以试采评价为主。为实现对E_3~1油藏产能的有效接替,在基岩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岩性、裂缝发育程度和上覆油藏注水特征3个基岩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以此来确定该区水平井开发方式,并在开发实践中建立了块状油藏地质模型、制定了井位部署方案和形成了随钻跟踪技术。研究证实板岩与花岗岩均是有利储层,基岩顶部风化程度高、裂缝最发育,E_3~1油藏的注水开发实际上对基岩油藏完成了超前注水,产能主控因素的分析奠定了水平井高效开发的理论基础,从近3 a基岩油藏开发效果来看,在低油价背景下实现了少井高产,在柴达木盆地首次完成了针对基岩油藏的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油藏 产能主控因素 杂岩性 水平井开发 昆北油田
下载PDF
薄互层型沉积体储层构型建模 被引量:3
18
作者 牟中海 刘雪 +2 位作者 常琳 苏秋 吴千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了薄互层型储集砂体构型的建模方法。采用基于半幅点小层划分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自然伽马相对极大值和(或)自然电位正异常来确定小层界线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储层、隔层厚... 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了薄互层型储集砂体构型的建模方法。采用基于半幅点小层划分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自然伽马相对极大值和(或)自然电位正异常来确定小层界线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储层、隔层厚度与深度的缺陷。分析了研究区夹层类型与分布,认为研究区以泥岩夹层为主,夹层的分布以局部为主,在此基础上,用低渗层厚度和渗透率回返程度两个参数来识别夹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建模精度。依据辫状河三角洲受河流、湖浪双重水动力控制,地层具低倾角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提出了"硬"数据控制、分层建模、储层与夹层钳套的薄互层型沉积体构型建模研究思路,建立了昆北地区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构型模型。通过对构型模型进行构型单元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目的层存在侧向拼接、侧向分隔、进积型、加积型4种构型模式,但以各种砂体的横向拼接与纵向加积模式最为发育。与传统建模方法比较,在薄互层沉积的情况下,新建模方法更具优势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油田 薄互层型沉积体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构型 建模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昆北油田水平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震涛 《国外测井技术》 2011年第4期51-52,9,共2页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提供了及时的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LWD) 昆北油田 水平井钻井 应用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昆北油田水平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震涛 《石油仪器》 2011年第4期47-48,9,共2页
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 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提供了及时的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LWD) 昆北油田 水平井钻井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