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晓华 杨淑娟 +4 位作者 姜娜 闫瑞蕊 李飞宇 王裕云 刘小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991-2994,共4页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应用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肝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LT、TBIL、DBIL水平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 05),且观察组SOD活性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肝功能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异甘草酸镁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炎性因子 肝功能
下载PDF
液-质联用研究槐定碱、槐果碱和苦参碱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永江 陈建军 程翼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7-1630,共4页
建立了一种液-质联用测定家兔血浆中槐定碱、槐果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并用于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槐定碱13.2-995.0μg/L,槐果碱7.0~530.0μg/L和苦参碱8.8~655.0μg/L,回收率为90.2%~99.8%... 建立了一种液-质联用测定家兔血浆中槐定碱、槐果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并用于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槐定碱13.2-995.0μg/L,槐果碱7.0~530.0μg/L和苦参碱8.8~655.0μg/L,回收率为90.2%~99.8%。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槐定碱和槐果碱符合二室模型,而苦参碱则符合三室模型。比较苦黄注射液和混合标准品注射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苦黄注射液中的其他成分对槐果碱有促进其消除的作用,对槐定碱的消除可能有促进作用,而对苦参碱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槐果碱 苦参碱 苦黄注射液 液-质联用 药代动力学 中槐 动力学参数 体内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世雄 周莉 黄仑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黄疸型病毒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肝等治疗措施,研究组加用苦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对...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黄疸型病毒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肝等治疗措施,研究组加用苦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BIL、DBIL、ALT、A 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巩膜黄染、身黄、尿黄、纳差、肝区叩痛、倦怠乏力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巩膜黄染、身黄、尿黄、纳差、肝区叩痛、倦怠乏力积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愈显率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型病毒肝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黄疸型 病毒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君 廖星 +4 位作者 赵晖 杨静 邹雯 王乐 支英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007-4026,共20页
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做描述性分析。共计纳入32篇文献,涉及3 188例患者,男性1 951例(61.2%),女性859例(26.9%),未知男女比例378例(11.9%),所纳入的临床研究总体质量偏低。由于研究疾病复杂,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按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黄疸型肝炎试验组在退黄、肝功能复常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少数Meta分析中,对于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组对比综合治疗组中,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RR=1.35,95%CI=[1.10,1.66],P=0.61)。另外,当苦黄注射液滴速过快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可缓解。根据现有证据,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未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干预措施多样性,导致临床异质性较大,各研究间的可比性较差,加之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更多设计严紧、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黄疸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对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免疫炎症及肝脏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福华 刘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634-1637,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免疫炎症及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ALT<2×ULN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免疫炎症及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ALT<2×ULN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黄注射液静滴治疗(每4周治疗1次,每次连续治疗2周,共治疗6次)。治疗24周后,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免疫炎症指标、HBV DNA定量、HBsAg定量与肝脏硬度检测值(LSM)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GGT、TBil、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BV DNA定量、HBsAg定量、LSM均显著降低(P均<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黄注射液可显著改善ALT<2×ULN的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功能,可明显调节凝血-纤溶功能和免疫炎症失衡,从而有利于减轻肝脏硬度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慢性乙型肝炎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肝脏硬度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生物碱和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飞跃 俞松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生物碱和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 MP C_(18)(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A)-0.4%二乙胺(B),梯度洗脱(A为5%→5%→40%→60%→80%→5%,相应时间周期为0→5→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生物碱和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 MP C_(18)(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A)-0.4%二乙胺(B),梯度洗脱(A为5%→5%→40%→60%→80%→5%,相应时间周期为0→5→20→30→55→60 min),流速为1.0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位30℃。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苦参碱、大黄素、大黄酚、氧化苦参碱、大黄素甲醚、槐定碱、槐果碱分别在0.012 3~0.369μg、0.023~0.69μg、0.138~4.14μg、0.056~1.68μg、0.065~1.95μg、0.145~4.35μg、0.012 5~0.375μg、0.146~4.38μg和0.101~3.03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0.999 6,0.999 6,0.999 6,0.999 4,0.999 3,0.999 5,0.999 4,0.999 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8%,100.79%,98.03%,99.81%,98.62%,99.28%,98.90%,101.75%,100.75%,RSD分别为1.60%,2.65%,2.12%,2.78%,2.08%,2.45%,2.08%,2.35%,1.7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苦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黄注射液 生物碱 大黄蒽醌类
原文传递
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锦辉 高卫芳 贾素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苦黄注射液所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一般多发生...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苦黄注射液所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一般多发生在20 min内。结论: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重视苦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 分析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利胆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梅林 陈葆荃 +3 位作者 顾振纶 李永康 纪德宝 杨雪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37,共2页
采用麻醉大鼠胆总管插管引流胆汁并测定胆汁中胆红素含量,观察苦黄注射液对麻醉大鼠胆汁分泌及胆红素排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苦黄注射液能显著促进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并能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由此提示,苦黄注射... 采用麻醉大鼠胆总管插管引流胆汁并测定胆汁中胆红素含量,观察苦黄注射液对麻醉大鼠胆汁分泌及胆红素排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苦黄注射液能显著促进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并能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由此提示,苦黄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利胆和促进胆红素从胆汁中排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利胆作用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苦黄注射液及其中药材中的铅和镉 被引量:10
9
作者 宗水珍 汪学英 臧红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2-893,896,共3页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测定了苦黄注射液及其生中药材中铅及镉量。试样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对仪器的工作条件,包括波长、光谱带宽、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作了试验和优化。选用柠檬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对大黄、茵陈、柴...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测定了苦黄注射液及其生中药材中铅及镉量。试样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对仪器的工作条件,包括波长、光谱带宽、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作了试验和优化。选用柠檬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对大黄、茵陈、柴胡、苦参及“苦黄”注射液等试样中的铅及镉量作了测定,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4%。按标准加入法作了回收率试验,测得值在96%~1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苦黄”注射液 基体改进剂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瑞云 陈钟英 +1 位作者 夏培源 李永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99-501,共3页
苦黄注射液是由中药苦参、大黄、茵陈、大青叶及柴胡组成的复方静滴注射液。于1976年开始应用治疗各种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经18年来数千例临床观察,证实有效。本文运用双盲对照法进行300例临床试验,结果苦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苦黄注射液是由中药苦参、大黄、茵陈、大青叶及柴胡组成的复方静滴注射液。于1976年开始应用治疗各种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经18年来数千例临床观察,证实有效。本文运用双盲对照法进行300例临床试验,结果苦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76.4%和31.2%,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76.3%(P<0.001),有显著性差异。该药具疗效高、退黄作用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文还介绍了苦黄注射液的药学、药效学、及毒理学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利胆退黄 免疫调节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免疫因子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瑛 袁鹤立 +2 位作者 马向明 赵利 袁楠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6期31-34,43,共5页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因子CD4^(+)、CD8^(+)、CD4^(+)/CD8^(+)及炎症介质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因子CD4^(+)、CD8^(+)、CD4^(+)/CD8^(+)及炎症介质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开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肝胆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1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苦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免疫因子(CD4^(+)、CD8^(+)、CD4^(+)/CD8^(+))、炎症介质(IL-1、IL-8、TNF-α)。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 d、20 d的GGT、TBil及免疫因子CD4^(+)、CD8^(+)、CD4^(+)/CD8^(+)水平、炎症介质IL-8、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PBC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因子、炎症介质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免疫因子 炎症介质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邬亚妙 姜秀浓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6%(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血清胆红素、TBA等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苦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腺苷蛋氨酸 苦黄注射液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静滴致腮腺肿大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燕萍 刘丽萍 +2 位作者 张诗龙 曹敏雪 刘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1年第6期386-387,共2页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给予苦黄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以30滴.min-1的速度静滴。用药15 min后患者两侧腮腺肿大,BP 150/110 mm Hg。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给予苦黄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以30滴.min-1的速度静滴。用药15 min后患者两侧腮腺肿大,BP 150/110 mm Hg。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静滴,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后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并观察,1 h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腮腺肿大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的苦黄注射液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允吉 王海丹 +3 位作者 刘璐 张引兰 童宁 曹辉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10期2295-2304,共10页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快速表征和识别苦黄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纯乙醇沉淀苦黄注射液后的上清液,利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快速表征和识别苦黄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纯乙醇沉淀苦黄注射液后的上清液,利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 μL,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根据Xcalibur软件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准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相关文献和数据库对苦黄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鉴定。结果 从苦黄注射液的醇提液中共鉴定出123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类、蒽醌类、萜类、氨基酸和核苷类等各种化合物。结论 首次采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苦黄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为苦黄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洪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苦黄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微量元素水平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4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组18例,在对照... 目的探究苦黄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微量元素水平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4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及微量元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甘胆酸(serum cholyglycine,SCG)水平较低(P〈0.05);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较低(P〈0.05);镁、铜、锌水平较高(P〈0.05);铁水平较低(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胆酸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牟金金 杨敏 唐尧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044-304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降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及万方数据库,对纳入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患者726例。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苦黄注射液降低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疗效与腺苷蛋氨酸相当[WMD=16.69,95%CI(-4.11,37.48)]和[WMD=14.87,95%CI(-90.49,120.22)];对慢性肝炎,其降TBIL和ALT疗效均不及腺苷蛋氨酸[WMD=41.87,95%C(I31.12,52.63)]和[WMD=79.64,95%CI(50.06,109.22)];亚组分析显示,剂量大于30mL组降ALT效果与腺苷蛋氨酸相当[WMD=58.49,95%C(I-34.45,151.43)]。现有资料未提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退黄降酶效果,增加剂量可能提高降酶疗效。其疗效和安全性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黄疸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家腾 孔明 +1 位作者 陈煜 段钟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49-3254,共6页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3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3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是,尚缺乏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保肝退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评价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93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在常规保肝治疗4周的基础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周,再改用苦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2周、治疗4周的退黄有效率、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治疗期间共脱落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两组治疗2、4周后退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T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非劣效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序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苦黄注射液 苦黄颗粒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非劣效性试验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宵 吴茵 +3 位作者 支旭然 李倩 李颖 董占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_(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_(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20℃,进样器温度为10℃,平衡时间为4 min,进样量为5μL。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电离,源喷射电压分别为5 500、-4 500 V,雾化气压力为4.14×10~5Pa,加热气压力为4.48×10~5Pa,帘气压力为1.72×10~5Pa,离子源温度为600℃,工作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25~80.0 ng/mL(r=0.999 3)、1.10~70.0 ng/mL(r=0.999 5)、0.16~10.5 ng/mL(r=0.999 3)、2.61~168 ng/mL(r=0.999 3)、1.50~96.0 ng/mL(r=0.999 3)、1.48~94.5 ng/mL(r=0.999 6)、6.11~391 ng/mL(r=0.999 1);定量限分别为0.061、0.109、0.041、1.313、0.500、0.492、3.055 ng/mL,检测限分别为0.025、0.054、0.016、0.656、0.150、0.148、1.528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5%~99.45%(RSD=1.43%,n=6)、97.50%~101.00%(RSD=1.50%,n=6)、95.67%~101.73%(RSD=2.85%,n=6)、97.17%~100.57%(RSD=1.16%,n=6)、95.19%~98.90%(RSD=1.71%,n=6)、95.38%~103.85%(RSD=3.39%,n=6)、95.50%~101.17%(RSD=1.20%,n=6)。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注射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苦参碱 槐果碱 大黄素 大黄酸 绿原酸 柴胡皂苷A 芦荟大黄素
下载PDF
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对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海军 佟雪飞 狄伟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探讨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对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泽温肝方,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ALP... 目的探讨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对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泽温肝方,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ALP、GGT、ALT、血清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ALB、TBA、PA、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ALP、GGT、ALT、血清纤维化指标、TBA、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ALB、PA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可提高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改善ALB、TBA、PA水平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泽温肝方 苦黄注射液 胆汁淤积性肝病 寒湿困脾
下载PDF
苦黄针剂序贯苦黄颗粒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伟 王雁冰 张占卿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药物性肝损伤常见于老年患者,处方和药品数量增加可能是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报告了1例75岁男性患者,因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 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药物性肝损伤常见于老年患者,处方和药品数量增加可能是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报告了1例75岁男性患者,因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多达10余种西药和中药,近期又加用中成药癃闭舒胶囊、虎力散和瘀血痹片及中药汤剂等,其中至少含有被报告有肝脏毒性的补骨脂、草乌、白鲜皮等。该患者采用苦黄针剂-颗粒序贯治疗96 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苦黄注射液 苦黄颗粒 序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