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转换带制约下的砂体富集效应:以平湖斜坡孔雀亭区平湖组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峻颉 侯国伟 +2 位作者 秦兰芝 谢晶晶 苗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挤压或伸展盆地中。基于转换带的理论基础,认为同沉积时期其对砂体的汇聚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处于断拗转换期,厘清该时期同沉积断裂体系所组成...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挤压或伸展盆地中。基于转换带的理论基础,认为同沉积时期其对砂体的汇聚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处于断拗转换期,厘清该时期同沉积断裂体系所组成的构造转换带如何控砂控相,对下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录井资料研究,通过构造样式、断裂体系与生长指数梳理,厘清孔雀亭地区平行、共线与叠覆三种转换带类型;同时,转换带控制洼隆相间古地貌的形成,进而控制沉积砂体在近断裂转换点且可容纳空间大的地势低洼区卸载与富集,发育形成坡积扇、前缘水下扇和复合砂坝等沉积微相。根据古地貌特征、转换带类型与沉积砂体的匹配关系,厘定挠曲型平行转换带控砂模式、雁列型共线转换带控砂模式和扭动改造型叠覆转换带控砂模式。其中,挠曲型平行转换带与雁列型共线转换带聚砂效果最为显著。论文工作为后续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亭 平湖组 辫状河三角洲 构造转换带 控砂模式
下载PDF
Effect of Sand Body Enrichment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a Tectonic Transfer Zone: A Case Study on the Pinghu Formation in the Kongqueting Region on the Pinghu Slope 被引量:1
2
作者 LI Junjie HOU Guowei +2 位作者 QIN Lanzhi XIE Jingjing JIANG Xu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Results of long-term explorations in the Kongqueting region,located in an East China Sea depression,suggest that the strong fault activity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Pinghu form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Results of long-term explorations in the Kongqueting region,located in an East China Sea depression,suggest that the strong fault activity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Pinghu form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dimentary system.However,the aggreg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e sand body under a tectonic background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requires an immediate solution.Considering research outcomes of previous studies,this study used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nd logging data to identify Y-or H-type and the en echel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fault plane,as well as identify the locations wherein the fault growth index value is greater than 1 in the study region,indicating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fault transfer zone in the region.Second,the development type of the fault transfer zone was studied,and the sand body enrichment site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seismic inversion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 of the fault transfer point.This helps clarify the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Pinghu 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braided-river delta.Finally,after summariz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sedimentary fault systems and the sand body enrichment patterns,three sand-control models were determined,namely,the flexural-parallel,the en echelon collinear,and the torsional-reformed superimposed transfer zone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earch of tectonic lithologic oil and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sedimentary fault paleogeomorphology structural transfer zone sand body distribution kongqueting
下载PDF
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单超 叶加仁 +3 位作者 曹强 雷闯 彭钰会 田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综合运用地质、钻井、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在油气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雀亭气田油气主要分布在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具有"... 综合运用地质、钻井、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在油气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雀亭气田油气主要分布在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具有"上油下气"的纵向分布特征,以断块型凝析气藏为主,原油及天然气来源于自身和西部次洼平湖组源岩联合供烃。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主要受断层封堵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及流体充注历史的联合控制,断层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含油气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制约了油气层厚度和含油气饱和度,流体充注历史决定了油气藏的现今赋存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油气来源 主控因素 孔雀亭气田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孔雀亭构造平湖组油气来源及充注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朝阳 魏琳 +2 位作者 刁慧 程熊 侯读杰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北部孔雀亭含油构造油气资源丰富,但成藏过程复杂,其油气来源和充注过程尚不明确。通过油源对比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结合激光拉曼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孔雀亭构造油气来源、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时间进...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北部孔雀亭含油构造油气资源丰富,但成藏过程复杂,其油气来源和充注过程尚不明确。通过油源对比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结合激光拉曼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孔雀亭构造油气来源、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孔雀亭地区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古近系始新统沉积的平湖组、宝石组地层,烃源岩类型包括煤、碳质泥岩和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平湖组上、中、下段和宝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生烃潜力(S_(1)+S_(2))、氢指数(HI)等指标有所差异,其中平下段烃源岩有着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平湖组、花港组砂体多层系含油,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均有差异,油源对比显示该区油气可划分为2类,Ⅰ类较低成熟度的油气来源于孔雀亭地区中低带平湖组下段烃源岩,Ⅱ类较高成熟度的油气可能来源于中低带宝石组烃源岩;平湖组储层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第1期气液两相包裹体发黄色、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因经历再平衡作用,认为其捕获均一温度为130~140℃,成藏时期为5~2 Ma,以轻质油和凝析油充注为主;第Ⅱ期天然气包裹体呈灰色,无荧光显示,未经历再平衡作用,结合主峰均一温度140~150℃,认为成藏时期为2 Ma至今,以天然气充注为主,呈现晚期充注特征。激光拉曼检测到包裹体中含有沥青质,推测晚期可能伴有气洗作用。研究认为孔雀亭构造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为三潭组沉积至今,具备优良的储盖组合与构造演化的时空配置,具有“早油晚气,晚期成藏”的充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亭构造 油源对比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激光拉曼 成藏期次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 被引量:9
5
作者 丁飞 刘金水 +2 位作者 蒋一鸣 赵洪 于仲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孔雀亭区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重点区带,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不清限制了勘探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油气特征及分布研究,通过开展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分析、天然气成熟度计算,综合厘定了油气来源;结合油气运移效应分析明确了原... 孔雀亭区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重点区带,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不清限制了勘探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油气特征及分布研究,通过开展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分析、天然气成熟度计算,综合厘定了油气来源;结合油气运移效应分析明确了原油及天然气运移方向。结果表明,孔雀亭区原油主要来自平湖组下段和宝石组烃源岩,平湖组中段及上段少量贡献,原油自斜坡内生油次洼向高部位运移,是原油优势运聚方向;天然气具有斜坡带本地烃源岩及西次凹双重来源,以西次凹贡献为主,天然气自斜坡低带向高带侧向运移,并沿断层与斜坡带烃源岩自生天然气混合呈现垂向运移特征,斜坡低部位是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油气运移 西湖凹陷 孔雀亭区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气区气侵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2 位作者 马玉华 詹海勇 杨文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西湖凹陷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气侵分馏作用,但目前仅局限于定性描述。以平湖构造带孔雀亭气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包裹体和原油正构烷烃测试等手段,结合该区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孔雀亭气区气侵条件及主控因素,并讨论了... 西湖凹陷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气侵分馏作用,但目前仅局限于定性描述。以平湖构造带孔雀亭气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包裹体和原油正构烷烃测试等手段,结合该区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孔雀亭气区气侵条件及主控因素,并讨论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高有机质丰度、生气持续的煤系源岩提供了充足气源,数量众多的断裂发育以及油气充注时间的良好匹配等地质条件,使得孔雀亭气区能够大规模发生气侵分馏作用。气侵分馏定量计算表明研究区各井原油的正构烷烃损失率Q值介于35.3%~97.1%之间,折点碳数介于18~27之间。气源距离和垂向深度共同控制了气侵分馏的强度,而且前者比后者表现出更强力的控制。气侵分馏不仅使得孔雀亭气区各井沿着气侵方向其含气层数和凝析气层数比值逐渐减小,而且导致该区呈现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布样式以及低蜡质凝析油与伴生的高蜡质油等复杂原油类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侵 条件 主控因素 西湖凹陷 孔雀亭气区
原文传递
坡折带对油气圈闭发育的约束效应——以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区平湖组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峻颉 蒋一鸣 +2 位作者 侯国伟 谢晶晶 姜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坡折带对复合岩性圈闭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具备坡折带发育的古地貌背景,研究其类型和对沉积砂体、相带发育及成圈模式的控制,对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坡折带发育的构造位置及与洼陷的匹配关... 坡折带对复合岩性圈闭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具备坡折带发育的古地貌背景,研究其类型和对沉积砂体、相带发育及成圈模式的控制,对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坡折带发育的构造位置及与洼陷的匹配关系,可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区坡折带、中区坡折带与低区坡折带。按成因机制不同,可在坡折区内进一步细分出三种类型,即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侵蚀坡折。高区坡折带以发育侵蚀坡折为主,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形成侵蚀沟谷圈闭;中区坡折带以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为主,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道与扇体,形成断块-河道侧向尖灭复合岩性圈闭;低区坡折带发育断裂坡折,控制复合砂坝,形成断块-砂坝复合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沉积相 岩性圈闭 平湖组 孔雀亭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盛谦 曾溅辉 +2 位作者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61,共13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勘探程度高,油气资源丰富。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了孔雀亭地区平湖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海盆地孔雀亭地区平湖组主要为三角洲-海湾沉积环境,平下段下部...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勘探程度高,油气资源丰富。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了孔雀亭地区平湖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海盆地孔雀亭地区平湖组主要为三角洲-海湾沉积环境,平下段下部和上部主要为潮坪沉积环境,平中段和平上段由潮坪沉积环境过渡为三角洲沉积环境。(2)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为低孔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44%,平均渗透率为25.65 mD。(3)研究区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岩石具有抗压实作用,保护了原生粒间孔,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研究区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2期,在3 000~3 500 m和4 000~4 400 m处形成了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优质的储集性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古近系 孔雀亭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孔雀亭地区平湖组油气输导体系定量表征及应用分析
9
作者 李倩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落实了孔雀亭平湖组不同地区断裂垂向、侧向及砂体的输导效率,在此基础上依据断层倾向、砂体倾向、构造特征等将断砂组合划为六种复合输导系统,...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落实了孔雀亭平湖组不同地区断裂垂向、侧向及砂体的输导效率,在此基础上依据断层倾向、砂体倾向、构造特征等将断砂组合划为六种复合输导系统,其中顺向断砂、反向断砂为主要的复合输导系统。该文通过对断砂组合类型、油气运移方式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总结得到孔雀亭地区四种类型的输导聚集模式,分别为垂侧强输-下盘聚集、垂侧强输-上盘聚集、垂侧中输-上盘聚集、主侧弱输-上盘聚集。该研究对孔雀亭目标评价及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亭地区 油气输导体系 油气分布 输导模式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断裂封闭性定量评价
10
作者 杨超 庄建建 +2 位作者 张如凤 杨海 张书迪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以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对断裂封闭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统计断面倾角、计算断面正压力,并结合断裂带泥质含量,计算断裂封闭性指数,对孔雀亭地区发育的多条断裂的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研... 以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对断裂封闭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统计断面倾角、计算断面正压力,并结合断裂带泥质含量,计算断裂封闭性指数,对孔雀亭地区发育的多条断裂的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封闭性最好的为牡一断裂,较差的为孔一断裂。高带至低带由于埋深影响,断面正应力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断裂封闭性指数逐渐增大。不同断层和同一断层不同部位封闭性之间存在差异,主要受断层倾角、断距、断层走向及断裂带泥质含量影响。现今的油气显示可作为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有效依据,结合断层封闭性指数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油气断层封闭指数下限为8.0。该文对孔雀亭地区断层封闭性与含油气特征之间关系的探索,可为该地区后续圈闭评价及井位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亭地区 断裂封闭性 定量评价 油气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