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 被引量:106
1
作者 陈洪捷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博士质量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纵观10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博士质量的讨论,博士培养之所以成为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为了回应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当代博士生教育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博士质量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纵观10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博士质量的讨论,博士培养之所以成为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为了回应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当代博士生教育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如增加博士学位的类型、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跨学科培养博士、与工业界合作培养博士等等。如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满足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需求,又维持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这是世界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知识生产模式 教育质量
原文传递
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与大学科学研究的模式创新 被引量:94
2
作者 李志峰 高慧 张忠家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63,共9页
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出知识生产的情境化、集体性和跨学科协同性,知识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和组织多样性,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性和杂合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征。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科研的理念、目的、地位、组织结构、... 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出知识生产的情境化、集体性和跨学科协同性,知识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和组织多样性,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性和杂合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征。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科研的理念、目的、地位、组织结构、科研评价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兴趣主导、以学科为基础、"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知识生产的内在复杂性及大学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打破了既有的大学科学研究的学科依附壁垒,改变了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因此,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等多种知识生产模式,成为个体自由探索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范式和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科学研究 模式创新
原文传递
“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 被引量:84
3
作者 黄瑶 王铭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5,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Ⅱ及"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力机制模型是国际流行的国家创新战略和模式。由于合作模式单一,内部利益失衡,角色转换趋同,耦合能力缺乏,三螺旋产生了自然、社会问题,影响知识生产的正向效应发挥。为此,四螺旋与... 知识生产模式Ⅱ及"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力机制模型是国际流行的国家创新战略和模式。由于合作模式单一,内部利益失衡,角色转换趋同,耦合能力缺乏,三螺旋产生了自然、社会问题,影响知识生产的正向效应发挥。为此,四螺旋与知识生产模式Ⅲ应运而生,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了"公民社会",将"大学"扩展为"学术界",形成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研究认为,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演变原因包括知识经济化向知识社会公益化转移,知识的弥散由国际化向全球化改变,利益相关群体从多极化向扁平化发展,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挥创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动力机制 三螺旋 四螺旋
原文传递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 被引量:67
4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7,共6页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方式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 产品型合作
原文传递
美国的“下一代制造”和我们的对策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曙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7-100,共4页
21世纪 ,人类将迈向对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首先阐述知识经济对制造业将产生的影响 ;然后对 90年代制造业的主要模式作一回顾 ;继而着重对美国 2 1世纪的制造战略——“下一代制造”作了系统的介绍 ... 21世纪 ,人类将迈向对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首先阐述知识经济对制造业将产生的影响 ;然后对 90年代制造业的主要模式作一回顾 ;继而着重对美国 2 1世纪的制造战略——“下一代制造”作了系统的介绍 ;最后对我国制造业如何迎接 2 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制造 知识经济 生产模式 制造战略
下载PDF
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64
6
作者 杨冬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两类人才培养范式的要素差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推进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变迁,遵循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实现目标定位从知识整全到能力卓越、内容结构从单一学科体系到跨/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线到学做贯通、参与主体从产教分离到多方协同的逻辑转向。为此,需立足工程本位,以卓越质量观统整新工科人才的多元结构与复合能力塑造;开放学科边界,基于跨学科建制创新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体系;创建学习范式,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工科教学共同体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耦合内外需求与资源平台以增强新工科人才的社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高等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 知识生产模式
下载PDF
乍为一种新的研究形式的超学科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6,共9页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剖析超学科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从分离到融合的趋向,对超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后常规科学"和"第二种知识生...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剖析超学科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从分离到融合的趋向,对超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后常规科学"和"第二种知识生产模式"等几个主要观点进行了辨析,并对超学科研究的目标、研究重点、具体步骤和条件进行了论述。最后,作者探讨了超学科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超学科 知识生产模式 社会实践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模式创新 被引量:42
8
作者 马廷奇 许晶艳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知识生产模式先后经历了从模式1、模式2到模式3的转型。相应地,学科建设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学科、跨学科以及超学科的演变。在现代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学科建设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公...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知识生产模式先后经历了从模式1、模式2到模式3的转型。相应地,学科建设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学科、跨学科以及超学科的演变。在现代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学科建设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公益性等知识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实践中,应从学科建设理念、学科体系、学科组织等方面推进学科建设模式创新,以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科建设模式 模式转型
下载PDF
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意义探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婵 邹晓东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112,共5页
把握“跨学科”的本质内涵,对于开展跨学科活动并促进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层面分析“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探析发展跨学科的意义,为该主题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跨学科 学科界限 知识生产方式
下载PDF
是“管道的泄露”还是“培养的滞后”——从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反思我国博士培养变革 被引量:39
10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6-53,共8页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深层原因。传统博士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博士毕业生多元化的需求。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用人单位之间对博士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存在张力。博士培养变革应平衡供给与需...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深层原因。传统博士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博士毕业生多元化的需求。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用人单位之间对博士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存在张力。博士培养变革应平衡供给与需求,连接博士培养与博士生职业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及实现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就业 多元化 知识生产模式 博士培养变革
原文传递
现代大学的分层与管理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29
11
作者 宣勇 鲍健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5,共4页
大学是从事知识劳动的社会机构。由于大学的组织目标与价值取向不同,现代大学已形成三种不同层次的组织: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大学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不同的。充分认识大学的差异性,对于不同... 大学是从事知识劳动的社会机构。由于大学的组织目标与价值取向不同,现代大学已形成三种不同层次的组织: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大学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不同的。充分认识大学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大学的科学定位和管理模式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劳动 大学层次 组织目标 价值取向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学科建设创新 被引量:33
12
作者 白强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8,共8页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科建设 协同创新 学科观念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下载PDF
产教融合课程的理路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冀宏 张扬 +1 位作者 朱益波 张根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76,共7页
基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阐释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内涵并深入分析了基于产业学科的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产模式。从产教融合课程的能力导向课程目标设定、能力递进的课程嵌入方式、“五性”课程建设标准、... 基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阐释了产教融合课程的内涵并深入分析了基于产业学科的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产模式。从产教融合课程的能力导向课程目标设定、能力递进的课程嵌入方式、“五性”课程建设标准、“三要素”课程建设机理、“浸润式—项目中心”课程教学方法和“现代产业学院”课程外部支撑等方面论述了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方法与路径,结合常熟理工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制药行业课程”建设实践予以具体说明,并指出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课程 现代产业学院 知识生产模式 生物制药 应用型本科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秦璐 董羽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4,共5页
新工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互通互构为主要特征,以培育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为根本使命。自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便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工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互通互构为主要特征,以培育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为根本使命。自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便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高校必须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人才培养结果为基础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卓越质量观为育人理念;培育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实践的跨学科多元育人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把内部需求与外部资源相融合以增强人才产出社会效能,从而助推新工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新工科 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生产模式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廷奇 李蓉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6,I0002-I0003,共11页
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随着知识生产由模式Ⅰ到模式Ⅱ、模式Ⅲ的转型,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联通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既可以形塑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转变,... 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随着知识生产由模式Ⅰ到模式Ⅱ、模式Ⅲ的转型,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的联通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既可以形塑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转变,也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主体、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人才培养的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协同升级。实践中,关键问题是要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新基地、新模式、新生态,促进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知识社群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学科评估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炜 王良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4,共7页
学科评估是促进高校学科生态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向应用情境的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与集群知识生产模式正驱动大学学科组发生重大变革,无边界学术组织与动态衍生学科群正在成为学科组织的高级形式。针对学科评估中存在的种... 学科评估是促进高校学科生态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向应用情境的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与集群知识生产模式正驱动大学学科组发生重大变革,无边界学术组织与动态衍生学科群正在成为学科组织的高级形式。针对学科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尝试构建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驱动的"学科评估"发展演进框架。在分析现有高校学科评估体系在评估对象、评估方式、评估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多元知识生产模式之间存在的多重价值冲突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新型学科评估方案:一是主动适应多元知识生产模式,构建基于学科群的复合型评估模式;二是淡化竞争性学科评估模式,重视发挥学科评估的诊断性与服务性功能;三是积极服务"四个面向",创新设计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估方式;四是强化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追溯的"元评估"体系等,以加速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科评估 学科群 复合型评估
下载PDF
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同行评议的危机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澄锋 陈洪捷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9,共8页
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型是导致同行评议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以"跨学科"和"应用价值"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对同行评议的评议主体、评议标准和价值取向提出了挑战。在评议主体方面,跨学科同行评议难以找到真正意... 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型是导致同行评议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以"跨学科"和"应用价值"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对同行评议的评议主体、评议标准和价值取向提出了挑战。在评议主体方面,跨学科同行评议难以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行;在评议标准方面,以不同学科范式去评价跨学科研究容易导致评议结果出现偏颇;在价值取向方面,知识的应用性价值缺失使得同行评议无法对研究的"社会之用"进行评价,造成科学与社会的脱节。化解同行评议的危机,应加强不同学科评议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多元价值取向的同行评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方式 同行评议
原文传递
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展趋势、逻辑转向与机制创新——基于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强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37,共10页
科研的实质是知识生产,而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必然引发高校科研范式变革。立足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视角分析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趋势、揭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逻辑走向、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机制创新,对于助推科技强国战略实施、支撑经济社会高... 科研的实质是知识生产,而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必然引发高校科研范式变革。立足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视角分析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趋势、揭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逻辑走向、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机制创新,对于助推科技强国战略实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组织结构从简单走向复杂、科研价值取向从兴趣走向责任、科研创新重心从理论走向应用、科研创新方式从离散走向协同的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展趋势,给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出了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学者兴趣到国家意志、从学术场域到社会场域、从线性发展到螺旋上升的逻辑转向信号。反思中国高校有组织科研,仍然存在着政策落实“堵点”、发展动力“盲点”、组织机制“痛点”、科研治理“难点”、评价制度“卡点”,需要通过建构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问题驱动的发展动力机制、形神兼聚的科研组织机制、相通相融的科研治理机制和服务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提升高校科研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高校有组织科研 发展趋势 逻辑转向 机制创新
下载PDF
校企深度融合:中国高校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二 被引量:17
19
作者 关汉男 万昆 吴旻瑜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1,共7页
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引导高校瞄准世界前沿,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从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来看,人工智能是包括理论与应用、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超学科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局限于传统... 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引导高校瞄准世界前沿,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从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来看,人工智能是包括理论与应用、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超学科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局限于传统研究范式。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系统布局与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高校与企业承担着共同但各有侧重的发展责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高校的管理实践经验,应通过加强校企联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校企合作 知识生产模式 高校
下载PDF
以社会贡献界定卓越科研:澳大利亚大学的社会互动与影响力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宗晓华 张强 占茜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5,共8页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大学科研活动面临日益加重的社会问责,科研评价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重视科研数量与质量的内部评价转向注重科研社会贡献度与影响力的外部评价。在大学卓越科研评估的基础上,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引入了社会互动...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大学科研活动面临日益加重的社会问责,科研评价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重视科研数量与质量的内部评价转向注重科研社会贡献度与影响力的外部评价。在大学卓越科研评估的基础上,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引入了社会互动与影响力评价。作为大学卓越科研评估的配套评价机制,社会互动与影响力评价以其更加精细化、立体化的指标体系设计,引导大学在科研活动全过程中积极与政府、产业及社会进行互动和协作,较好地兼顾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突出了社会贡献能力培育与机制建设,充分挖掘了科研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借鉴社会互动与影响力评价的评估思路,我国在清理“五唯”的过程中应明确建立质量与贡献并重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对大学科研的社会互动过程与实际贡献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大学 科研评价 社会互动 影响力 知识生产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