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屈曲挛缩矫正角度与坐骨神经延长率的计算 被引量:7
1
作者 苗旭漫 肖光 闫敬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本文介绍计算膝屈曲挛缩矫正角度与坐骨神经延长率关系的公式。临床将此计算公式用于矫正高度膝屈曲挛缩47例,无神经牵拉伤发生。应用此公式的三个必备条件是股骨、胫骨长度,神经与膝关节中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膝屈曲挛缩的原始角度。
关键词 膝挛缩角度 坐骨神经 延长率 一期矫正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矫正脑瘫重度屈膝畸形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红生 焦绍锋 +4 位作者 王振军 张海涛 刘志杰 郭悦 陈建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同时行髋部及足部畸形矫正术,包括髋内收肌松解、闭孔神经缩窄术、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腱膜切断术等。所有患者屈膝畸形在术后28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为36~50 d,平均(41.1±3.5)d。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静态屈曲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被动ROM、主动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GMFCS分级由术前Ⅳ级提高为末次随访时Ⅲ级,根据Herzenberg标准,临床结果优9膝、良21膝,优良率1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膝后内侧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膝屈曲挛缩 腘绳肌延长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 被引量:5
3
作者 向珩 蒋欣 +1 位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1-1526,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月采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的12例(12膝)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男9例,女...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月采用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的12例(12膝)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男9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8.4岁。膝关节结核8例,甲型血友病3例,下肢广泛血管瘤药物注射治疗后残留畸形1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20.3个月。术前膝关节挛缩程度(67.42±23.30)°,膝关节活动度(38.33±14.98)°,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78.42±15.57)分。术后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及1年时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和WOMAC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恢复下肢负重行走功能。术后3个月和1年时患儿膝关节挛缩程度、活动度及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1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外松解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关节重度病理性屈曲挛缩畸形创伤小,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挛缩 儿童 膝关节松解 关节镜 Ilizarov外固定术
原文传递
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江文锦 周思远 张怡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2-2021-02完成的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侧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40例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2-2021-02完成的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侧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40例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观察组),39例由康复医师徒手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对照组)。比较两组首次膝关节伸直训练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改善程度、康复医师操作时间,以及术后1周膝关节HSS评分。结果79例术后能按要求完成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切口均未破损,未影响假体稳定性。观察组首次膝关节伸直训练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医师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改善程度、术后1周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残留膝关节屈曲挛缩患者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具有操作简单、压力均衡、适合长时间训练的优点,可替代康复医师完成大部分康复训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曲挛缩 伸直训练装置 充气压迫
原文传递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屈膝挛缩畸形矫形治疗回顾
5
作者 李云卿 吴建民 王伟东 《医学综述》 2010年第5期705-707,共3页
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所致屈膝挛缩畸形的矫形治疗报道较多,但对小儿麻痹症所致屈膝挛缩畸形矫形临床资料尚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儿麻痹症所致屈膝挛缩畸形患者要求手术矫形愿望增加,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儿麻... 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所致屈膝挛缩畸形的矫形治疗报道较多,但对小儿麻痹症所致屈膝挛缩畸形矫形临床资料尚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儿麻痹症所致屈膝挛缩畸形患者要求手术矫形愿望增加,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屈膝挛缩畸形可通过软组织松解术、股骨髁上截骨术等手术矫形,恢复膝关节外形及功能,但也存在一定并发症。而Ilizarov技术符合血管神经生长规律,运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膝挛缩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矫形治疗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血管瘤致屈膝畸形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保逢 秦泗河 +5 位作者 任龙喜 赵巍 吴鸿飞 郑学建 石磊 梁喜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血管瘤继发屈膝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4年5月,共收治血管瘤致屈膝畸形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2—27岁,平均22岁,合并马蹄足畸形4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9例,病史1—7年...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血管瘤继发屈膝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4年5月,共收治血管瘤致屈膝畸形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2—27岁,平均22岁,合并马蹄足畸形4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9例,病史1—7年。屈膝畸形20°~55°,平均37.4°;被动伸膝后VAS疼痛评分4~10分,平均7.8分。所有患者均单纯实施Ilizarov膝关节外固定牵伸术;伴有跟腱挛缩马蹄足畸形者,同时行经皮跟腱松解术后安装Ilizarov足踝牵伸器。术后5—7d开始牵拉矫正屈膝及踝足畸形,牵伸治疗期间,可以扶双拐下地术肢轻负重行走。[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屈膝均矫正,膝关节伸直达0°~5°,平均2.2°,合并马蹄足同期矫正,恢复下肢负重力线。被动伸膝后VAS疼痛评分0—5分,平均3.4分。牵拉矫形时间12~37d,平均17d;治疗期间未出现持续的针孔及牵拉区域出血,5例牵伸区域针孔周围渗血经针道周围无菌纱布加压、口服云南白药及减慢牵伸速度渗血停止。[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缓慢牵拉矫正下肢血管瘤所致的屈膝畸形,无需开放手术切除畸形血管,避免了开放手术引起的出血风险,能够满意一期矫正屈膝畸形及合并的足踝畸形,恢复下肢负重力线和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活动性疼痛,是治疗血管瘤致屈膝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屈膝畸形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维军 牛东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 目的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平均58.2岁。病程2年4个月~16年,平均7.6年。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38.2±11.3)°,关节活动度为(49.1±17.8)°;HSS评分为(23.9±16.9)分。患者均初次行双侧TKA。术前根据屈曲挛缩畸形程度分为轻度(≤20°)5例,中度(20~60°)26例,重度(≥60°)7例。术中在准确截骨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不同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将软组织松解与平衡归结为后房室结构的松解、内外侧副韧带的平衡等。结果术中除5例膝关节残留5~10°屈曲挛缩畸形外,33例患者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术后3~6d5膝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1周3膝出现皮下浅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4±5.7)°,关节活动度为(96.3±14.6)°,膝关节HSS评分为(81.7±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获优27例(71.05%),良6例(15.79%),可5例(13.16%),优良率达86.84%。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避免过量截骨,使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活动度增加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下载PDF
不同程度屈膝挛缩畸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2 位作者 石明国 姜军 黄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屈膝挛缩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行TKA的65例97膝屈膝挛缩畸形患者资料。其中骨关节炎51例74膝,类风湿关节炎14例23膝。单膝置换33例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屈膝挛缩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行TKA的65例97膝屈膝挛缩畸形患者资料。其中骨关节炎51例74膝,类风湿关节炎14例23膝。单膝置换33例33膝,双膝同时置换32例64膝。按屈膝挛缩畸形程度不同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屈曲挛缩<20°(0~15°)32例49膝,B组屈曲挛缩≥20°(20~60°)33例48膝。A、B两组膝关节术前屈曲挛缩度数、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KSS(kneesocietyscore)评分及功能评分分别为10.7±8.0°、104.6±20.0°、29.1±18.0、32.6±20.7和28.2±7.8°、60.8±26.6°、12.1±13.2、26.8±18.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均采用Scorpio后稳定型骨水泥固定假体,行初期置换。术后3~4d在同一康复师指导下行CPM及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患者获随访8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A、B组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ROM、KSS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0.4±2.1°、108.6±19.0°、82.1±13.8、72.3±29.1和1.3±3.2°、98.6±16.4°、75.9±8.2、81.4±26.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4.6%,无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膝关节屈膝挛缩畸形严重与否对TKA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影响;TKA后ROM有“趋中”现象;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也是获得功能改善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屈膝挛缩畸形 早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