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L重建术经胫骨技术股骨隧道位置的定位—基于X线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斌 李志国 邢更彦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技术是否可以获得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2月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修复,术后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回顾性评价了骨隧道位置。...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技术是否可以获得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2月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修复,术后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回顾性评价了骨隧道位置。其中18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在术后12、24个月进行了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检查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以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术后膝关节稳定以及Lysholm评分优良的(83-100分)为171例(91%)。在171例中进行膝关节X线片测评,侧位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79%(SD4),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41%(SD6),在正位胫骨骨道与关节线向内呈25°(SD3)。骨隧道位置与Lysholm评分有相关性(P<0.01)。结论标准化手术操作和解剖标志可使经胫骨技术的ACL重建建立良好的骨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骨道位置 定位
下载PDF
两种镜下胫骨隧道定位后交叉韧带重建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强 李明 刘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229-2234,共6页
[目的]探讨4字位全前方高位双入路与常规三入路镜下胫骨隧道定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PCL重建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双入路,54例采用三入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4字位全前方高位双入路与常规三入路镜下胫骨隧道定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PCL重建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双入路,54例采用三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双入路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三入路组(P<0.05),但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Lysholm和IKDC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膝伸屈ROM无显著改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屈膝90°位后抽屉试验稳定性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Lysholm、IKDC评分、膝伸屈ROM和后抽屉试验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PCL胫骨隧道关节内口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测量位置数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Kellgren-Lawrence影像评级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4字位全前方高位双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与传统三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胫骨骨道位置无明显区别,相比之下,前者手术创伤显著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术 后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定位技术
原文传递
Oncogenic Osteomalacia Associated with 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 of the Knee: Case 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3
作者 Eugenio Vecchini Tommaso Maluta +3 位作者 Manuel Bondi Francesco Perusi Stefano Dall’Oglio Bruno Mag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7期24-27,共4页
Oncogenic osteomalacia (OOM) is an uncommon metabolic and bone disease caused b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 a phosphaturic factor produced by 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s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variant,... Oncogenic osteomalacia (OOM) is an uncommon metabolic and bone disease caused b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 a phosphaturic factor produced by 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s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variant, PMTMCTV) characterized by phosphate leakage from kidneys and subsequent hypophosphatemi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patient, 42-year-old woman affected by left side limp and pain involving lumbar spine, pelvis and hip joints, referred to the Rheu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 suspected sero-negative spondilo-arthriti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patient began an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TNF-alpha inhibitors associated with Pamidornate, Indometacin, Esomeprazole and vitamin D3. Nevertheless pain did not decrease and a new examination found a worst hypophosphatemia (1 mg/dl) with normal Ca and PTH’s plasma values. During the same check-up a painful bulge o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right knee was observed and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 revealed an ovular solid lesion in the soft tissue clos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tella. Histological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lesion as a PMTMCTV. After surgical removal patient got complete recovery. We will discuss about diagnostic evalu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ncogenic OSTEOMALACIA Phosphaturia 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s knee localization HYPOPHOSPHATEMIA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 Sero-Negative Spondilo-Arthritis Complete Recovery Kidney Tubular REABSORPTION
下载PDF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矫正下肢负重力线的精确性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健 郭标 +7 位作者 马炜 干阜生 付鹏飞 崔红林 杨东强 李立 李学军 王家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比较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力线矫正时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联合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21例术中采用力线杆定位法... 目的比较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力线矫正时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联合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21例术中采用力线杆定位法(力线杆定位组),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逐渐撑开截骨间隙使力线杆经过胫骨平台宽度的62.5%处;24例采用Miniaci法定位(Miniaci法定位组),采用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确定负重轴计算术中截骨撑开角度及高度。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15)个月。与力线杆定位组比较,Miniaci法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更少,术后胫股机械角、胫骨近端内侧角矫正程度更优,下肢负重力线矫正至可接受范围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PACS影像的Miniaci法术前计划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角度比术中使用力线杆透视定位法更为精确,同时可减少术中透视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畸形 胫骨高位截骨术 下肢负重力线 力线杆定位法 Miniaci法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勇 茹嘉 +2 位作者 王慧慧 董勇勇 段广斌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0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髓内定位技术下...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髓内定位技术下TK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计算机导航下TKA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86±3.54)min]短于对照组[(76.71±3.89)min],术中出血量[(116.47±8.49)ml]少于对照组[(147.16±10.57)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下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髓外定位技术 计算机导航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全膝置换股骨髓外与髓内定位截骨的荟萃分析
6
作者 唐海 荆琳 +1 位作者 何名江 张洪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8-242,24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髓外(extramedullary,EM)定位与传统髓内(intramedullary,IM)定位截骨的临床结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 [目的]系统评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髓外(extramedullary,EM)定位与传统髓内(intramedullary,IM)定位截骨的临床结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所有TKA中应用EM和IM截骨技术的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8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本研究,共计804例患者,其中,EM法404例,IM法40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EM组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度显著优于IM组(RR=0.184,95%CI 0.07~0.45,P<0.001),EM组的失血量显著少于IM组(MD=-161.24,95%CI:-233.93~-88.55,P=0.016)。两组下肢冠状位对线(RR=1.2,95%CI 0.28~5.21,P=0.809)、股骨假体矢状面角度(RR=0.18,95%CI 0.07~0.45,P=0.541)、手术时间(MD=-0.74,95%CI-4.04~-2.57,P=0.6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KA中,EM定位在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度方面比IM定位更准确,术后失血量更少,在下肢冠状位对线、股骨假体矢状位角度和手术时间方面,两者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 髓外定位 髓内定位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式的比较
7
作者 黄晖达 黄永明 +3 位作者 周俊德 刘文渤 林跃玮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38-2043,共6页
背景:Akagi线和试模复位技术(ROM)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常用方法,但对此两种定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大小及来源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比较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并探讨此差异产生的原因... 背景:Akagi线和试模复位技术(ROM)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常用方法,但对此两种定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大小及来源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比较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并探讨此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纳入2021年7-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且术前伴内翻畸形的70例患者,所有手术均应用后稳定型假体。术前通过X射线片测量股胫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并计算其与正常值的差异;术中测量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角度α;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术前测得的各角度和α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与结论:①术前Δ机械股胫角为(10.90±4.82)°,Δ解剖股胫角为(10.81±4.34)°,Δ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为(-3.26±2.68)°,Δ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为(-3.00±2.30)°,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为(2.39±3.05)°,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为(2.98±3.31)°,Δ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为(4.71±2.52)°;术中测得的角度α为(2.39±2.50)°;②术中53例选择Akagi线、13例选择ROM技术进行旋转定位;③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显著正向影响α角(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α=0.658+0.432×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α=0.013+0.346×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④结果提示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Akagi线和ROM技术进行旋转定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且此差异(α)与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程度大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内翻畸形 胫骨假体 旋转定位 Akagi线 ROM技术
下载PDF
股骨内外髁切迹定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髓内插入点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孝枫 郑斌 +1 位作者 顾雪平 王文晔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内、外髁切迹连线与股骨远端中心轴线的相对关系,证实以内、外髁连线作为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定位点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32膝)。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内、外髁切迹连线与股骨远端中心轴线的相对关系,证实以内、外髁连线作为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定位点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32膝)。观察组术中根据股骨内、外髁切迹连线与股骨内侧髁外侧缘延长线交点作为股骨髓内定位进针点进行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膝关节置换技术定位。观察应用两种定位点与股骨解剖轴线出口点的距离、术后股骨假体外翻角、下肢力线偏差。结果股骨解剖轴线与髁间窝最高点前方的平均距离为(14.27±2.48)mm。观察组中定位点距股骨解剖轴线的平均距离为(1.1±0.37)mm,对照组定位点距股骨解剖轴线的距离平均为(3.22±1.45)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测定两组下肢力线偏差及股骨假体的外翻角,观察组为(2.49±1.27)°,对照组为(3.81±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假体外翻角观察组为(88.6±2.71)°,对照组为(86.7±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内、外侧髁切迹连线与股骨内侧髁外侧缘延长线交点确定的股骨髓内插入杆定位点更精确、个体差异更小,可为术后获得良好的股骨假体力线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内外髁切迹 定位点 解剖学
下载PDF
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对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彦丽 靳元 陈业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8期111-113,117,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在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治疗,...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在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优良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活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7.53±2.19)分、(2.61±0.45)分、(0.65±0.14)分、(21.26±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44±3.62)分、(3.62±0.67)分、(1.02±0.29)分、(27.54±3.6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3.96±10.64)°,大于对照组的(102.14±10.25)°,VAS评分为(2.13±0.35)分,低于对照组的(2.84±0.4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术后软组织粘连患者采用肌骨超声定位下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可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疼痛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手术 软组织粘连 肌骨超声定位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MRI定位方法研究
10
作者 郑晓风 王洪兴 +3 位作者 杨明宇 邓文辉 王向伟 刘爱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改进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位方法,提高膝关节外侧副韧带(1ateral col-1atera lligament,LCL)的全程显示率和诊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率。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7月我院212例患者共217个膝关... 目的改进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位方法,提高膝关节外侧副韧带(1ateral col-1atera lligament,LCL)的全程显示率和诊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率。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7月我院212例患者共217个膝关节随机人组研究,记录在膝关节MRI外侧矢状面测量所得的腓骨长轴与膝关节间隙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在正中矢状面以该夹角度数来完成膝关节MRI斜冠状面定位。获得与腓骨长轴平行的膝关节斜冠状面MRIT2WI图像,观察外侧副韧带在斜冠状面上的显示情况。I级为韧带在单一层面全程显示,Ⅱ级为韧带在两个连续层面显示,Ⅲ级为韧带在两个以上层面显示。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显示结果与性别、年龄、左右侧及定位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用与腓骨长轴平行的膝关节斜冠状面MRIT2WI来显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I级显示203个,LCLⅡ级显示13个,LCLnl级显示1个,定位角度71°~88°,平均78.30°±3.87°;膝关节外侧副韧带I级显示率与性别(P=285)、年龄(P=0.065)、左右侧(P=0.277)及定位角度(P=0.433)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腓骨长轴平行的膝关节MRI斜冠状面是显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最佳层面,利用腓骨长轴与关节间隙平面的夹角定位,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膝关节 外侧副韧带 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