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冯卫华 刘邻渭 许克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4-237,共4页
猕猴桃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为防止猕猴桃籽油的氧化,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芯材与壁... 猕猴桃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为防止猕猴桃籽油的氧化,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料液总固形物含量为25%,在30~35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微胶囊结构理想,抗氧化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婷婷 吴彩娥 +1 位作者 许克勇 李元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99,共4页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猕猴桃籽油中的α-亚麻酸进行了富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分子蒸馏的主要因素,即蒸馏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进行了优化,得到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压力...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猕猴桃籽油中的α-亚麻酸进行了富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分子蒸馏的主要因素,即蒸馏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进行了优化,得到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压力3.0Pa,蒸馏温度110℃,进料速度20滴/min,刮膜转速400r/min,在此条件下α-亚麻酸的质量分数提高到83.69%;4级分子蒸馏后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质量分数达到8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分子蒸馏 Α-亚麻酸 富集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猕猴桃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郁松 赵雁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对超声波技术提取猕猴桃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剂,提取的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及超声波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后用正交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功率250w的条件下,石油醚作为提取剂、物料比1∶8、提取2次,每次20 m... 对超声波技术提取猕猴桃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剂,提取的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及超声波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后用正交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功率250w的条件下,石油醚作为提取剂、物料比1∶8、提取2次,每次20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超声波 最佳提取工艺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彩娥 许克勇 +2 位作者 李元瑞 罗贵华 李婷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0,64,共5页
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溶剂配比等对产品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尿素及溶剂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条件对α-亚麻... 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溶剂配比等对产品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尿素及溶剂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条件对α-亚麻酸含量有很大影响。当脂肪酸、尿素、95%乙醇质量比为1∶3∶7,包合温度为-15℃,包合时间为15h时,产品α-亚麻酸含量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Α-亚麻酸 尿素包合法 富集方法 技术原理
下载PDF
气流式锐孔法制作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彩娥 许克勇 +2 位作者 李元瑞 李婷婷 徐文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猕猴桃籽油含有60%以上的α-亚麻酸,为了防止α-亚麻酸的氧化,本文对“气流式锐孔法”制作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工艺、产品的微观结构以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流式锐孔”装置进行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壁材海藻酸钠适... 猕猴桃籽油含有60%以上的α-亚麻酸,为了防止α-亚麻酸的氧化,本文对“气流式锐孔法”制作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工艺、产品的微观结构以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流式锐孔”装置进行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壁材海藻酸钠适宜的质量分数为2.5%,壁材海藻酸钠与心材猕猴桃籽油最佳质量比为1∶1,乳化剂最适用量为0.1%单甘酯+0.2%吐温-80,凝固浴CaCl2适宜的质量分数为2%;喷雾造粒工艺参数物料流量为20mL/min,喷雾气体压力为0.05MPa,喷雾造粒液面距为40cm。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微胶囊 气流式锐孔装置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茂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2-244,共3页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提取方法 超临界CO2 脂肪酸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姚茂君 刘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62,共4页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3,料液质量分数为25%;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超临界萃取 微胶囊 喷雾干燥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在猕猴桃籽油中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姚茂君 邓燕洁 陈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大,抗氧化作用增强;抗坏血酸、柠檬酸、多聚磷酸钠、乙二胺...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大,抗氧化作用增强;抗坏血酸、柠檬酸、多聚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增效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最适增效剂;0.2μg/mL的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同浓度的BHT和茶多酚。二氢杨梅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减缓猕猴桃籽油的氧化程度、推迟氧化诱导期,从而延长猕猴桃籽油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猕猴桃籽油 抗氧化 增效剂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与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茂君 刘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2-165,共4页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150min;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150min;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之比为2:1,芯材与壁材比率为1:3,料液浓度为25%(W/V);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超临界萃取 微胶囊 喷雾干燥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加兴 孙金玉 +4 位作者 陈双平 王小勇 严友兵 秦轶 邓其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89,93,共3页
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三种抗氧化剂及增效剂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性能最好,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均是TBHQ的良好增效剂,二者都能显著提高TBHQ的抗氧化性能,选用TBHQ、BHT与抗坏血酸作为... 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三种抗氧化剂及增效剂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性能最好,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均是TBHQ的良好增效剂,二者都能显著提高TBHQ的抗氧化性能,选用TBHQ、BHT与抗坏血酸作为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剂,可使猕猴桃籽油在20℃下的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到16-1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抗氧化剂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杜仲翅果籽油与猕猴桃籽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麻成金 马美湖 +1 位作者 张永康 李加兴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6-69,共4页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质量指标非常相近.说明杜仲翅果籽油具有与猕猴桃籽油同样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杜仲翅果籽油 脂肪酸组成 Α-亚麻酸 亚油酸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佶 张永康 +2 位作者 麻成金 李加兴 黄群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影响更明显;TBHQ对猕猴桃籽...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影响更明显;TBHQ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且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15%TBHQ+0.005%PG+0.01%柠檬酸或0.015%TBHQ+0.005%PG+0.01%抗坏血酸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使猕猴桃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3~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抗氧化剂 复合抗氧化剂 增效剂 抗氧化性能 贮藏时间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品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冰清 陈加蓓 +1 位作者 胡叠 陈功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2,共5页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1、包埋时间90 min、包埋温度3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74.52%,产率为79.33%;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无结块现象,流动性良好,经微胶囊化处理的猕猴桃籽油过氧化值上升幅度缓慢,贮藏稳定性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Β-环糊精 微胶囊 饱和水溶液法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微乳液氧化稳定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程晨 朱式业 +3 位作者 熊武国 李加兴 易倩 张广艳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W/O型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_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率,探讨猕猴桃籽油... 以W/O型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_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率,探讨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过氧化值(POV)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较普通猕猴桃籽油更具稳定性;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还原能力,以及对O_2^-·,DPPH·,ABTS^+·,·OH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达到15 mg/mL时,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对O_2^-·清除率达到87.57%,且对·O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VE,呈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微乳液 抗氧化活性 过氧化值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软胶囊关键生产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加兴 李敏利 +4 位作者 陈双平 王小勇 陈建伏 秦轶 陈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3,共4页
对猕猴桃籽油软胶囊生产过程中的囊壳处方、制丸及软胶囊干燥等关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囊壳处方工艺中采用料液比(水:明胶:甘油)1:1:0.5、化胶温度60~65℃,制丸工艺中控制囊壳厚度0.60mm,干燥工艺中采用干燥温度25... 对猕猴桃籽油软胶囊生产过程中的囊壳处方、制丸及软胶囊干燥等关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囊壳处方工艺中采用料液比(水:明胶:甘油)1:1:0.5、化胶温度60~65℃,制丸工艺中控制囊壳厚度0.60mm,干燥工艺中采用干燥温度25℃、相对湿度30%、干燥时间30h的最优参数,生产出的软胶囊弹性、柔软性、透明度与崩解时限等质量指标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软胶囊 关键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钰华 李加兴 +1 位作者 林晗 杜玉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探讨猕猴桃籽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每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射150mg/kg生理盐水;模型组:每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射150mg/kg125%D-半乳糖溶液;猕猴桃籽油干预组:每鼠每日灌... 目的探讨猕猴桃籽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每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射150mg/kg生理盐水;模型组:每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射150mg/kg125%D-半乳糖溶液;猕猴桃籽油干预组:每鼠每日灌服猕猴桃籽油0.670g/kg和背部皮下注射150mg/kg25%D-半乳糖溶液;每组时间均为8w。8w后测定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皮肤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SOD活性增高,MDA含量则显著下降,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猕猴桃籽油可通过SOD、MDA及羟脯氨酸的调节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D-半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羟脯氨酸 抗衰老
下载PDF
蓝莓花色苷及冻干粉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莹 马立志 +2 位作者 王瑞 韩维 王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贵州蓝莓为原料,分别采用冷冻干燥法提取得到蓝莓冻干粉以及用乙醇为溶剂从蓝莓中提取得到蓝莓花色苷。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蓝莓花色苷及冻干粉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能力。以猕猴桃籽油的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抗坏血酸、... 以贵州蓝莓为原料,分别采用冷冻干燥法提取得到蓝莓冻干粉以及用乙醇为溶剂从蓝莓中提取得到蓝莓花色苷。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蓝莓花色苷及冻干粉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能力。以猕猴桃籽油的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抗坏血酸、BHT、柠檬酸与蓝莓花色苷及冻干粉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及其冻干粉可以有效地延缓猕猴桃籽油的氧化,且随着试验时间增加,抗氧化作用效果越显著。蓝莓花色苷及其冻干粉的抗氧化不如坏血酸、BHT。另外,抗坏血酸对蓝莓冻干粉具有明显的增强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色苷 蓝莓冻干粉 猕猴桃籽油 抗氧化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猕猴桃籽油分离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加兴 李敏利 +3 位作者 陈建伏 刘飞 陈双平 王小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2,共4页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压分离,其中分离Ⅰ压力9MPa、温度42℃,分离Ⅱ压力6MPa、温度为室温(20~30℃)时,所制得猕猴桃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2%,酸价1.2mgKOH/g,可不需精炼即能达到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萃取 分离 猕猴桃籽油 酸价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加热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峰 李加兴 +1 位作者 盛灿梅 柏丽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与方法:为开发利用猕猴桃籽油,探索其加工生产性能;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及加热时间下猕猴桃籽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OV);结果:温度对碘价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短时间加热对酸价影响不大;对POV加热温度则在65℃以下较好。猕猴桃籽油... 目的与方法:为开发利用猕猴桃籽油,探索其加工生产性能;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及加热时间下猕猴桃籽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OV);结果:温度对碘价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短时间加热对酸价影响不大;对POV加热温度则在65℃以下较好。猕猴桃籽油的加工应在65℃以下,同时加工过程应添加抗氧化剂和阻聚剂,防止猕猴桃籽油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氧化 酸价 碘价 过氧化值
下载PDF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Kiwi Fruit Seed Oil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e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20
作者 Zhi Zhang Mengting Pan Dongmin Liu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年第9期807-816,共11页
Taken kiwi fruit as raw material, this paper extracted kiwi fruit seed oil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e,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liquid-to-solid ratio, granularity, type of enzyme, ultrasonic po... Taken kiwi fruit as raw material, this paper extracted kiwi fruit seed oil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e,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liquid-to-solid ratio, granularity, type of enzyme, ultrasonic power, treating time,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e additive on oil extraction, and optimized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kiwi fruit seed oil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est technical parameter is: material granularity: 60, liquid-to-solid ratio: 1:10 (g/mL), ultrasonic power: 400 W, treating time: 30 min, enzyme amount: 2.50%, pH: 9.2,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53&deg;C, enzymolysis time: 2.80 h;and the extracting ratio under such condition is 9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wi fruit seed oil Ultrasonic Wave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