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Killips Class as a Predictor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9
1
作者 En-Yuan Zhang Li Cui Zhen-Yu Li Tong Liu Guang-Pi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4期1964-1968,共5页
Background: Recent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higher Killips score (〉Ⅰ) have higher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OAF)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hile oth... Background: Recent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higher Killips score (〉Ⅰ) have higher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OAF)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hile others drew a neutral conclusion. The ultimate predictive value of high Killips class on NOAF remained obscure. Methods: PubMed, Web of Scienc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ntil February 2015. Of the 3732 initially identified studies, 5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10,053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ta-analysis of these studies showed that higher Killips score on admi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NOAF following AMI (odds ratio 2.29, 95% confidence intcrwd 1.96 2.67, P 〈 0.00001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individual trials (P =0.14 and I^2= 43%). Conclusions: Killips class 〉I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opportunity of developing NOAF following 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illips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原文传递
QRS波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Killip分级、血清BNP、LVEF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竹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血清BNP、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QRS波时限将患者分为A组(60 ms≤QRS时限≤80 ms)、B...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血清BNP、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QRS波时限将患者分为A组(60 ms≤QRS时限≤80 ms)、B组(80 ms<QRS时限<100 ms)、C组(QRS时限≥100 ms),检测三组心功能[血清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并分析QRS波时限与Killip分级、血清BNP、LVEF的相关性。结果:C组Ⅰ级少于A组、B组,Ⅲ级多于A组、B组(P<0.05);C组血清BNP高于A组、B组,LVEF低于A组、B组(P<0.05);心电图QRS时限与Killip分级、血清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Killip分级、血清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可为临床判断患者心功能状态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RS 波时限 急性心肌梗死 killip 分级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Survival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Killip Class
3
作者 Kourosh Sayehmiri Diana Sarokhani +5 位作者 Hassan Jahanihashemi Ali Sayehmiri Mohamad Taher Sarokhani Farajollah Hemati Enayatolah Bakhshi Morteza Moteday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7期563-568,共6页
Background: Short and long term predictions of mortality and survival aft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re important in order to assist physicians in their decision about optimal treatment. We considered the utility... Background: Short and long term predictions of mortality and survival aft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re important in order to assist physicians in their decision about optimal treatment. We considered the utility of Killip clas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ac death after a MI.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 two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s were studied over a one year period. Variables include historical factor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noninvasive factors measur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the Imam Khomeini hospital in Ilam City in Iran.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data. The percent of correct classification was compute using the Jack knife method. Results: The one month, 6 months, and one year mortality rate after MI was 25.8, 29.7, and 32.8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mortality for women was 1.78 times higher than of the men (RR = 1.78, P-value = 0.02).The mean age was 62.45 year.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tality at 1 month and 6 months after MI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with Killip class (P-value Conclusion: Death and patient survival of up to one year after MI is predictable using an initial Killip class and other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DISCRIMINANT Function killip CLASS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董留琴 邵晓鸿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12年来收治的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对照组(90例)为同期收治的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12年来收治的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对照组(90例)为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进行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观察组CP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MI患者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右束支传导阻滞 CPK killip 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情况下的QTc离散度
5
作者 潘涛 宫剑滨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1期13-5,共2页
近些年许多研究证实QTc离散度(QTcd)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与电不稳定性,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比较AMI病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QTcd,以初步探讨其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1... 近些年许多研究证实QTc离散度(QTcd)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与电不稳定性,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比较AMI病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QTcd,以初步探讨其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1988年10月至1996年12月AMI住院病人共182例,男127例,女55例,年龄42-86岁(61.75±7.35岁)。其中前壁MI92例(包含广泛前壁及前壁合并下壁MI者)。下壁MI7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D QTC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塞 非Q波 前壁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killip AMI病人 心室肌复极 下壁MI
全文增补中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生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车建国 杜闽 刘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52-53,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新发生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束支阻滞的患者36例(观察组),无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对照组)的肌酸肌酶(...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新发生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束支阻滞的患者36例(观察组),无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对照组)的肌酸肌酶(CK)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Killip分级和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CK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Killip平均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新发生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信号,代表着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性扩大,常提示病情危险预后不良,因此其临床意义倍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束支传导阻滞 肌酸肌酶(CK)峰值 killip 病死率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不同Kilip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83
7
作者 陈冬生 栾献亭 +7 位作者 杨进刚 王志杰 李卫 王杨 许海燕 高晓津 伏蕊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9-853,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Killip分级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9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入选的在AMI发作7天之内25 044例患者,包括18 831例(75.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6 ... 目的:评价不同Killip分级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9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入选的在AMI发作7天之内25 044例患者,包括18 831例(75.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6 213例(24.8%)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根据临床表现进行Killip分级。比较KillipⅠ~Ⅳ级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院内预后的差异。结果:Killip I^IV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4.2%、16.8%、4.9%和4.1%。与Killip I级患者相比,KillipⅡ~Ⅳ级患者中,女性、糖尿病、高血压、NSTEMI和射血分数<40%、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比例较高,年龄较大,就诊时心率较快,有典型胸痛症状的比例较低(P均<0.0001);KillipⅠ~Ⅳ级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分别为39.2%、28.6%、13.2%和26.8%;Killip III级使用直接PCI的比例最低(P<0.001)。Killip级别较高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他汀药、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等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01)。KillipⅠ~Ⅳ级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4.0%、9.2%、17.6%和35.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Killip I级患者相比,KillipⅢ级[优势比(OR):1.721,95%可信区间(CI):1.132~2.617]和KillipⅣ级(OR=3.604,95%CI:2.485~5.226)的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中国AMI患者中,Killip分级≥Ⅱ级的患者约占四分之一。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接受直接PCI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比例反而较低,尤其是Killip III级的患者。Killip分级与院内死亡率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39
8
作者 陈都 徐峰 +1 位作者 陆士奇 陈文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B)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确诊的1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B)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确诊的1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其中114例(63.0%)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归为心力衰竭组并记录其Killip分级,另外67例(37.0%)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作为对照组。血清hs—CRP(mg/L)和PAB(mg/L)数值为人院次日早晨空腹静脉血样本测得。对血清hs-CRP和PAB等相关临床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而PA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PAB水平和Killip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rhs-CRP,=0.234,Ph。mP=0.003;rPAB=-0.321,PPAB=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hs—CRP(OR1.086,95%CI1.012~1.167,P=0.023)、PAB(OR0.991,95%a0.983~0.999,P=0.038)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到两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hs-CRPRP=0.722,95%C10.651~0.786,AUCPAH:0.723,95%C10.652—0.787。结论发病早期血清hs—CRP高或PAB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两者均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超敏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killip分级 ROC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对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衰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都 包龙 +1 位作者 徐峰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心衰(AHF)的预测价值。方法2010—09—2012—09在我院住院并确诊的AMI患者174例,男性149例(85.6%),年龄(66.4±13.6)岁。其中10...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心衰(AHF)的预测价值。方法2010—09—2012—09在我院住院并确诊的AMI患者174例,男性149例(85.6%),年龄(66.4±13.6)岁。其中108例(62.1%)院内并发AHF归为心衰组,记录其Killip分级;另外66例(37.9%)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疾病,同时记录入院早期(24h内)血清学指标,其中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入院时急诊检测值,血清hs—CRP、PAB等数值为入院次日晨空腹静脉血测得。对hs—CRP/PAB比值行自然对数转换,即ln(hs—CRP/PAB)。通过Logistic回归、Spearman相关、ROC曲线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hs—CRP高于对照组,PAB低于对照组,ln(hs—CRP/PAB)高于对照组(-2.78±0.97VS-3.70±1.03)(P均〈0.01)。以ln(hs—CRP/PAB)均数-3.13为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层比较,ln(hs—CRP/PAB)≥-3.13组的AHF发生率显著高于另一组(79.8%VS41.3%,P〈0.01)。将临床指标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前进法进行变量剔除,最终年龄、ln(hs—CRP/PAB)进入模型,其中ln(hs—CRP/PAB)的OR=2.201,95%CI1.456~3.329,P〈0.001,并且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313,P〈0.001)。ROC曲线分析提示,ln(hs—CRP/PAB)预测AH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10.681~0.814,优于hs—CRP、PAB及年龄。取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时对应的-3.05作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HF的敏感度69.44%,特异度72.73%。结论血清hs~CRP/PAB比值是心肌梗死并发AHF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水平越高发生心衰的风险越大、症状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前白蛋白(PAB) 比值 killip分级 ROC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丽萍 郭云飞 +2 位作者 杨静文 韩萍 周玉杰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比例高。心功能减低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P)植入治疗者比例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降低是导致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年龄大,且未能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降低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肾功能不全 住院期间死亡
下载PDF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敏 崔春利 +2 位作者 刘世军 邹俊波 刘亚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MI急诊时间窗内行PCI术患者61例,根据Killip分级法将患者心功能分为4级,采用R语言3.4.3软件和SPSS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MI急诊时间窗内行PCI术患者61例,根据Killip分级法将患者心功能分为4级,采用R语言3.4.3软件和SPSS 17.0软件对影响其心功能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心功能4级患者女性偏多,平均年龄为(72.27±9.62)岁,显著高于1、3级患者(P<0.05);心功能3、4级患者血清血浆前体脑钠钛(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1、2级患者(P<0.05);心功能4级同型半胱氨酸、肌钙蛋白T均高于1、2、3级患者(P<0.05);心功能3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1、2级患者(P<0.05);心功能4级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多发前臂、或前臂合并下壁,而1、2、3级患者单发下壁、前臂;热图分析提示,pro-BNP为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决策树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3.44%。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各因素中,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入院时血糖水平、血清脑钠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与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存在密切关系;其中性别、年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等因素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客观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PCI术 killip分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远林 姚民 +2 位作者 陈纪林 吴元 邱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发病率约为1.88%;好发因素有:高龄(61~70岁),未行再灌注治疗,无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史,伴随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易于发生室间隔破裂的最常见梗死部位为同时累及前壁和下壁的大面积梗死;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片肺水肿者约30%,约半数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累及前壁梗死者其破裂部位多为前间隔远段,下壁+后壁/右心室梗死者破裂部位多为后间隔基底段.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室间隔破裂者多为前降支单支或三支病变,侧支循环少见.罪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前降支中段居多.保守治疗的住院死亡率高达65%,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仅3.85%.结论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心脏超声是敏感且简便易行的确诊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外科手术(梗死后1个月左右)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室间隔破裂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 killip分级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高友山 钱学贤 马大波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分析 4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 Killip分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llip 级组和 Killip 级以上组性别及既往史无差异。但 Killip 级以上组较 级组年龄大 (6 7± 12 vs 6 0± 10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高(34 6... 分析 4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 Killip分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llip 级组和 Killip 级以上组性别及既往史无差异。但 Killip 级以上组较 级组年龄大 (6 7± 12 vs 6 0± 10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高(34 6 9± 175 7vs 196 6± 1795 ,P<0 .0 1)、左室舒张未期容积大 (185± 16 vs 12 5± 47,P<0 .0 1) ,住院病死率高(4 7.9% vs 11.2 % ,P<0 .0 1)。多元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Killip分级与住院病死率 (回归系数为 2 .34 ,OR值 5 .43,P<0 .0 1)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回归系数为 0 .6 75 ,OR值 4.5 1,P<0 .0 5 )相关 ,但与年龄、CK峰值相关不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 Killip分级为住院病死率及左室扩张的独立相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泵入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NT-pro BNP、LVEF和LVEDd的影响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戴思平 李芳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47-234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泵入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观察静脉泵入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静脉泵入rh BNP。检测与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的呼吸困难评分、EF值、入量、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Killip分级以及心源性死亡情况以及治疗前后NT-pro BNP、LVEF和LVEDd值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EF值、尿量以及尿量与入量的差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Killip分级以及心源性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 BNP、LVEF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NT-pro BNP、LVEF和LVEDd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T-pro BNP和LVED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值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静脉泵入rh 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以及临床症状等,并对患者长期的心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抑制了患者早期左室的重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脑利钠肽 killip分级 NT-PROBNP LVEF LVEDd
下载PDF
不同Killip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冬生 杨跃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Killip分级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入选的诊断为AMI患者25 24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4岁、55~64岁、65~74岁、≥75岁4个年龄段,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 目的探讨不同Killip分级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入选的诊断为AMI患者25 24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4岁、55~64岁、65~74岁、≥75岁4个年龄段,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进行Killip分级。分析不同Killip分级患者在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及不同分级患者的预后。结果总体上Killip各级患者在不同年龄段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其中KillipⅠ~Ⅲ级AMI患者在不同年龄段所占的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llipⅣ级患者在55~64岁、65~74岁、≥75岁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54岁患者(P<0.01);KillipⅣ级患者在65~74岁、≥75岁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55~64岁患者(P<0.01);65~74岁和≥75岁患者中KillipⅣ级患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分级越高,患者的病死率及出血、再次心肌梗死和新发卒中发生率越高,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病死率及出血、再次心肌梗死和新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MI患者年龄的增大,Killip分级的增高,病死率大致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1)。结论在中国的AMI患者中,KillipⅢ+Ⅳ级多为老年人,≥75岁的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75岁各个年龄段的患者。Killip分级越高,年龄越大,其病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年龄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金怀双 徐健 《安徽医学》 2020年第9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1例),对比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OR=0.329)、白细胞计数(OR=1.299)、中性粒细胞水平(OR=1.355)、Killip分级>Ⅱ级(OR=6.45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OR=1.127)、前壁心肌梗死(OR=3.804)、QT间期变异度(QTV)(OR=0.829)、左冠状动脉闭塞(OR=2.129)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病程(OR=0.329)、QTV(OR=0.82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killip分级 QT间期变异度
下载PDF
高NLR、Killip分级、PCI术后无复流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厚良 高彦琳 +3 位作者 董玲玲 丁汝跃 钟万生 潘文博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通过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关系,并通过随访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判断NLR对STMEI患者PCI术后长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1例)资料;按照NLR中位数数值(NLR=2.9)高低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点;并以随访1年内的MACE事件为因变量,对相关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后出现无复流(TIMI≤2级)、急性心梗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级(Killip分级,Killip≥Ⅲ级)、1年内总MACE事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NLR是1年内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高NLR提示患者1年内MACE事件发生率高,患者预后不良,有利于指导STEMI早期危险程度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心血管不良事件 无复流 killip分级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与血浆促心肌素-1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岱岱 姚震 +4 位作者 钟江华 顾申红 陈淑芬 张光星 陈跃武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54-356,36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Killip功能分级与血浆促心肌素-1(cardiotrophin-1,CT-1)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Killip功能分级与血浆促心肌素-1(cardiotrophin-1,CT-1)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Killip分级分组,其中KillipⅠ组11例,年龄(64±11)岁;KillipⅡ组10例,年龄(67±15)岁;KillipⅢ组8例,年龄(68±15)岁。另外,选择20例排除CT-1增高疾病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3±8)岁。收集入选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浓度,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定血浆CT-1浓度,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差分析显示4组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血浆C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9,P<0.05;F=3.617,P<0.05;F=18.343,P<0.05)。KillipⅢ组血浆CT-1浓度高于KillipⅠ组及KillipⅡ(613.25±84.85)pg/mLvs.(299.36±139.56)pg/mL,P<0.05];[(613.25±84.85)pg/mLvs.(394.11±67.89)p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Killip分级与血浆CT-1浓度呈正相关(r2=0.77,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呈正相关(r2=0.44,P<0.05),与心肌肌钙蛋白峰值呈正相关(r2=0.39,P<0.05)。AMI患者血浆CT-1浓度与心肌肌钙蛋白峰值呈正相关(r2=0.555,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呈正相关(r2=0.614,P<0.01)。结论血浆CT-1浓度在AMI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浓度与Killip心功能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 促心肌素-1 killip分级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孔羽 李全 +4 位作者 万瑾 陈立颖 康云鹏 杜鹃 谷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95-798,80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程度Killip分级的血尿酸(SUA)等临床资料的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程度Killip分级的血尿酸(SUA)等临床资料的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的45岁以下成年AMI患者430例,采用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全部青年患者发生AMI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依据Killip分级,分为Killip低分级组(Killip分级I级),设为对照组;和Killip高分级组(Killip分级II~IV级)设为试验组。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分析SUA与Killip分级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SUA水平和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448.50±66.06)vs.(386.51±58.01)μmol/L和(83.86±14.53)vs.(73.97±15.50)次/min](均P<0.01)。青年AMI患者SUA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1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UA水平升高、HR增快和舒张压(DBP)增高是青年AMI患者出现Killip分级心功能严重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OR=1.050,95%CI:1.355~8.127,P=0.035;OR=1.053,95%CI:1.020~1.087,P=0.003和OR=1.075,95%CI:1.008~1.145,P=0.026)。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SUA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UA水平升高是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急性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下载PDF
重新认识心衰机制中的心脏舒张期耗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驰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长期以来,对心衰和心衰机制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心衰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中的一个挑战。为了澄清心衰机制的内涵,本文用弗兰克-斯塔灵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作为重建心脏理论以及心衰机制的依据,论证了心脏的做功是从动能... 长期以来,对心衰和心衰机制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心衰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中的一个挑战。为了澄清心衰机制的内涵,本文用弗兰克-斯塔灵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作为重建心脏理论以及心衰机制的依据,论证了心脏的做功是从动能向势能,又从势能向动能的转换过程。并根据临床事实等来证实心脏舒张是在作功,与收缩期作功是等同的。没有心脏的舒张就没有心脏的收缩,心脏功能下降实际上是舒张与收缩功能同时的下降。不存在有收缩功能正常的舒张功能下降。心功能的判定标准不能采用射血分数,而应该采取能量消耗的定量方法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机制 舒张期功能 能量守恒定律 弗兰克-斯塔灵定律 killip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