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松庆 黄惠梅 +1 位作者 蔡镇德 徐皓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Lichnnan分期,Ⅱ期7例,Ⅲ期5例,诊断至手术时间为7—4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无力感,腕背侧轻度肿... 目的评价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Lichnnan分期,Ⅱ期7例,Ⅲ期5例,诊断至手术时间为7—4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无力感,腕背侧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和握力减弱等临床表现,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腕关节部分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拆除石膏后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腕背部切口瘢痕增生。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半年后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6例,明显缩小3例,部分缩小3例;舟-月-头状骨间隙消失,见骨性融合,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inmer评分: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效果确切,保留腕关节大部分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月骨缺血性坏死 部分融合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2
作者 路来金 孙玉霞 +2 位作者 姜永冲 王玉发 杨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0侧上肢标本解剖观测腕部血管的构成、走行、分支和腕骨的血供;对100侧腕头状骨和月骨的外径、关节面的弧高、弧长,进行对比观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头状骨和月骨...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0侧上肢标本解剖观测腕部血管的构成、走行、分支和腕骨的血供;对100侧腕头状骨和月骨的外径、关节面的弧高、弧长,进行对比观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头状骨和月骨的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近;头状骨血供以背侧为主,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通过腕背动脉网可供给其充足的血运。结论:可以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为蒂设计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传导,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头状骨 移位 月骨无菌性坏死 解剖学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秀玥 劳杰 +2 位作者 赵新 顾玉东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 目的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影像学的改变,并用Krimmer评分表和DASH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年和6个月,静息时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减低。影像学表现:例1患者x线片月骨可见高密度坏死骨质已吸收,有新骨质形成;例2患者MRI显示坏死骨和腕骨塌陷无进一步进展。2例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DASH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外科手术 骨瓣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疗效
4
作者 孟冲 王宁宁 +2 位作者 赵上坤 刘鸿浩 吴学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们对9例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的... 目的探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们对9例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的方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随访患者腕关节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患侧健侧握力比值,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PRWE评分。根据腕部X线片测量腕高比,根据腕关节MRI观察月骨高信号与月骨面积比值。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VAS平均(6.22±1.39)分,术后3个月为(1.44±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健侧手握力比值为0.47±0.09,术后3个月为0.8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腕关节ROM为(84.55±4.24)°,术后6个月为(89.88±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PRWE评分术前为73.22±7.37,术后3个月为34.67±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腕高比为0.53±0.01,术后3个月为0.52±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月骨高信号面积与月骨面积比值为0.94±0.06,术后6个月为0.96±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早期可以良好地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kienbock 骨瓣移植 舟头固定
原文传递
定制化钛合金人工月骨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斌 蔡兴博 +2 位作者 张悦 张必欢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1-826,共6页
目的 设计定制化钛合金人工月骨假体,利用有限元分析构建假体置换前后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置换术后腕关节生物力学改变,为假体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1具新鲜冰冻人前臂标本,经cortex动作捕捉系统测量腕关节掌屈、背... 目的 设计定制化钛合金人工月骨假体,利用有限元分析构建假体置换前后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置换术后腕关节生物力学改变,为假体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1具新鲜冰冻人前臂标本,经cortex动作捕捉系统测量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最大活动度分别为48.42°、38.04°、35.68°、26.41°。CT扫描获取腕关节数据,首先导入Mimics21.0软件、Magics21.0软件初步构建腕关节三维模型,设计定制化钛合金人工月骨假体。然后采用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Solidworks 2017软件构建正常腕关节、月骨假体置换术后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置换模型)。ANSYS 17.0有限元分析软件中,于腕关节掌屈15°、30°、48.42°,背伸15°、30°、38.04°,尺偏10°、20°、35.68°,桡偏5°、15°、26.41°分析置换前后腕关节应力分布及形变,以及月骨及月骨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成功构建假体置换前后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方向不同活动度腕关节模型的网格划分节点及网格数存在一定差异。在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方向,正常模型及置换模型腕关节最大形变均发生于桡侧,且均随活动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腕关节最大应力亦随活动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在最大活动度下应力均集中于桡骨近端,整体表现为由桡侧腕骨向桡骨近端移动的趋势。在不同方向上正常月骨最大应力均表现为随活动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趋势,且应力位置发生对应改变。而月骨假体最大应力均集中在假体尺侧,背伸时随活动度增大逐渐增大,掌屈、尺偏、桡偏时则整体表现为随活动度增大而逐渐减小。术后月骨假体所受应力较正常月骨明显增大。结论 有限元分析提示采用定制化钛合金人工月骨假体置换不会改变腕关节载荷传递模式,为假体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enböck病 定制化假体 月骨置换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云珍 潘志军 +1 位作者 杨树清 方弘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作保留骨和骨外周血管的上肢铸型标本2侧,观察头状骨主要滋养血管的管径、数量和位置;制作上肢的血管灌注标本2侧,解剖头状骨掌侧滋养血管。观察显示骨内滋养血管的头状骨标本5侧。结果100块头状骨标本,掌背侧、掌侧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背侧滋养血管孔数量略多于掌侧。掌、背侧血管孔径大小方面,掌侧血管孔径大于背侧血管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上肢铸型标本和血管灌注标本显示与头状骨标本血管孔的分布和数量相符。结论头状骨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掌侧滋养血管孔分布管径上优于背侧。表明保留掌侧血管蒂的头状骨近端部分转移替代坏死月骨是有其解剖学基础的,为月骨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尝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骨 月骨缺血性坏死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骨水泥假体置换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睿夫 缪旭东 +3 位作者 闫乔生 许有 贾晶 刘海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假体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采用骨水泥假体置换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患者10例。术中通过摘除坏死月骨,用骨水泥制作并适应性加工骨水泥月骨假体进行置换。术后随访≥1年,通过... 目的研究骨水泥假体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采用骨水泥假体置换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患者10例。术中通过摘除坏死月骨,用骨水泥制作并适应性加工骨水泥月骨假体进行置换。术后随访≥1年,通过测量患者患侧手术前后及健侧手的疼痛程度、碗关节屈伸角度、握力、腕骨高度比、桡舟角及远期退变症状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皆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疗效评估以1年后复诊结果为准。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为(2.0±1.15)分,较术前改善(P<0.05)。腕关节屈伸角度(103±7.79)°,较术前改善(P<0.05),但对比健侧仍受限。术后握力(36.8±5.96)kg,相对术前改善(P<0.05),但仍较健侧低,约为健侧的(85±13)%。术后腕高比值(0.54±0.02),手术前后,术后与健侧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再无进一步的月骨塌陷和腕骨重排。术后桡舟角(58.8±6.91)°,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骨水泥假体治疗月骨坏死能够有效终止腕骨塌陷,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手部功能并停止病情进展,同时在易用性、安全性和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骨水泥假体置换 疗效
下载PDF
正常腕关节尺骨变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建民 金宗达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3年第6期8-11,共4页
本文报告100例(200个)正常腕关节X线正位片尺骨远端变异研究结果。参考Gelberman等方法,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使测量方法更可靠、标准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腕关节尺骨变异值为0.75±SD1.59mm(-7.5~5.0mm),正常值范围为0~2.0mm,... 本文报告100例(200个)正常腕关节X线正位片尺骨远端变异研究结果。参考Gelberman等方法,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使测量方法更可靠、标准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腕关节尺骨变异值为0.75±SD1.59mm(-7.5~5.0mm),正常值范围为0~2.0mm,中位数为0,年龄、性别和手优势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文献报道,尺骨变异具有种族差异,对Kienbock's病、腕关节不稳和尺骨撞击综合症等腕部病变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腕骨 kienbock's病 资料收集
原文传递
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川 徐永清 +4 位作者 徐小山 何晓清 范新宇 苏踊跃 唐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中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fck&#39;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冷冻上肢标本18侧,随机分为3组:正常腕关节组(A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组(B组),...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中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fck&#39;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冷冻上肢标本18侧,随机分为3组:正常腕关节组(A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组(B组),头状骨、舟骨融合术组(C组).在标本腕关节桡舟、桡月间隙处放置触觉压力传感器,将标本的近、远端分别固定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TS)机上,与电脑I-scan压力测量系统连接,动态记录腕关节在中立位时各标本在100 N压力下、20 s内桡舟、桡月关节面间隙单位面积压力值.观察2种术式对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中立位下,A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41.39 ± 6.93)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9.22±6.61) N/cm2;B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3.89±11.27)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22.55±11.27) N/cm2;C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6.45±8.10)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4.11±8.10)N/cm2.A组在腕中立位下,通过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平均负荷十分均匀(P>0.05).B组和C组桡月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小于A组(P值均<0.05),而桡舟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明显大于A组(P值均<0.05),且B组桡月间隙平均负荷减少的更明显.结论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和头状骨、舟骨融合术均可使桡月间隙的受力得到明显缓解,且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能更加有效地减轻月骨的负荷;在治疗Ⅲb期Kienbtock&#39; s病的两种术式中,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优于头状骨、舟骨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月骨坏死 kienbock's病 生物力学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 头状骨、舟骨融合术 I-scan压力测量系统
原文传递
月骨无菌性缺血坏死(Kienbock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晓龙 陈天逸 +2 位作者 郑博 曹宗锐 蒋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1-407,共7页
背景:Kienbock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制不明,由于腕骨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少,所致血供差,进行性坏死多不可逆。早期特异性差,临床诊断率低,晚期致畸致残率高。临床诊疗复杂,报道术式繁多,暂无相关指南推荐较好治... 背景:Kienbock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制不明,由于腕骨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少,所致血供差,进行性坏死多不可逆。早期特异性差,临床诊断率低,晚期致畸致残率高。临床诊疗复杂,报道术式繁多,暂无相关指南推荐较好治疗方案。目的:综述Kienbock病的相关发生机制、分期及临床诊断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近年来Kienbock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各种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至2019年发表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Kienbock病,月骨,坏死",英文检索词为"Kienbock’s disease,lunate bone,necrosis,mechanism,treatment"。共检索到900余篇文献,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摘选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Kienbock病的致病机制不明,病因学复杂,学术界多认为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及个体因素引起,需进一步研究;②Kienbock病的分期临床广泛使用Lichtman分期,最新在关节镜上有部分突破,可望形成新的分期标准,其通过X射线、CT或MRI结合"三联征"多可诊断,早期特异性差,漏诊率高,需注意与腕部疾病鉴别;③早期保守治疗,晚期术式有带蒂血管骨移植、肌腱填塞、桡骨截骨、舟骨-大-小多角骨间关节融合、近排腕骨切除、骨水泥假体置换等,随访疗效差异大,无绝对完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enbock 月骨 尺骨变异 无菌性坏死 截骨术
下载PDF
Kienbock病病变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革 肖滋润 +2 位作者 王海华 陶剑峰 杜传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0-383,共4页
【摘要】目的研究Kienbock病患者病变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特点。方法使用MicroCT对17例Kienb/3ck病患者的月骨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统计滋养孔数量和直径。将横断面图像重建后,分别选取4个兴趣区,计算各兴趣区内骨小梁... 【摘要】目的研究Kienbock病患者病变月骨的显微形态学特点。方法使用MicroCT对17例Kienb/3ck病患者的月骨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统计滋养孔数量和直径。将横断面图像重建后,分别选取4个兴趣区,计算各兴趣区内骨小梁参数,分析骨小梁结构特点,并与正常月骨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变月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连续性的破坏,表现为类似于远端关节面分离的青枝骨折。在对病变月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部位骨小梁参数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中段骨小梁的骨组织体积、密度、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均与掌、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病变月骨与正常月骨中央骨小梁参数时发现其在骨组织体积、密度、骨组织表面积、骨小梁厚度、分离度和骨小梁模式因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月骨掌侧滋养孔数量显著多于背侧(P〈0.05),病变月骨掌侧滋养孔的直径小于正常月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enbock病患者的病变月骨在显微结构方面既表现出骨质破坏和骨小梁重塑的特点,也表现出相对于正常月骨的血运破坏和血管再生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enbock 月骨 骨小梁 MICROCT
原文传递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Osteotomy Treatment for Kienbock’s Disease
12
作者 Guang Yang Kimberly A. Partridge +2 位作者 Ahmed Abdel-Mohti Alex J. McMullen Hui She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10期161-170,共10页
Later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 is a treatment for Kienbock’s disease. It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reatment options,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with relatively good long-term results. However, the results abo... Later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 is a treatment for Kienbock’s disease. It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reatment options,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with relatively good long-term results. However, the results about the treatment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in some literatures and some key mechanisms are still not 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study the biomedical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ometry of carpal bones. Various situations in-cluding inclination angle changes by cutting the radial with 0?, 5?, 10? and 15? osteot-omy angle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was also studied for the carpal structure with abnormal positions of the lunate b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ess reduction with the angle depends on many situations such as the initial morphology of the carp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 kienbock’s disease Finite Element BIOMED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
13
作者 董惠双 马铁鹏 +3 位作者 高顺红 胡宏宇 符建松 姚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IDB期Kienbock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科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Kienbock病患者9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均为ⅢB期,年龄37~49岁,平均41岁。所... 目的探讨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IDB期Kienbock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科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Kienbock病患者9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均为ⅢB期,年龄37~49岁,平均41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腕部外伤史。根据疼痛、活动度、握力及功能情况应用腕关节Mayo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均无骨不连、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舟头融合体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4周,腕部疼痛明显缓解,握力显著增高。按Mayo腕关节评分:良6例,可3例,平均76.1分结论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塑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融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治疗结果 kienbock 舟头融合
原文传递
桡骨楔状切骨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远禄 生田义和 +6 位作者 石田治 铃木修身 望月由 宫岛良博 中增正寿 松野尚弘 谷佑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 :我们对进行期或中高年者的月骨无菌性坏死选择包裹骨核的筋膜球置换术 ,对进行期或青状年者采取桡骨切骨术进行治疗。这次将桡骨切骨术后的经过作了调查 ,报告如下。方法 :自 1994年以来 ,使用本法的 8例患者 ,手术时年龄 2 0~ 3... 目的 :我们对进行期或中高年者的月骨无菌性坏死选择包裹骨核的筋膜球置换术 ,对进行期或青状年者采取桡骨切骨术进行治疗。这次将桡骨切骨术后的经过作了调查 ,报告如下。方法 :自 1994年以来 ,使用本法的 8例患者 ,手术时年龄 2 0~ 38岁 (平均 2 6岁 )。术前的Lichtman分类 ,ⅢA、ⅢB各 4例。全例未见尺骨负变 ,施行了桡骨楔状切骨 ( 15°)和短缩约 1mm。术后时间 7个月~ 3年零 2个月 ,平均 1年零 5个月。结果 :术前安静时痛 3例 ,运动时痛 7例 ,调查时安静痛全例消失 ,1例残留运动痛。腕关节掌背屈活动度从平均 83°增至 98°。握力健侧比自平均 5 8%增至79% ,显著改善了。X线片上所测的CHR、Stahl′sindex ,术前和调查时未发生变化 ,病期尚未发展。根据Nakamura氏的判定标准 ,优 2例 ,良 4例 ,可 2例。 8例中全例都已工作。结论 :对月骨无菌性坏死选择病例的话 ,桡骨楔状切骨术在X线片上病期未发现进行性发展 ,而且临床成绩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enbock 桡骨楔状切骨术 桡骨缩短术 尺骨变异
下载PDF
改良截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15
作者 唐举玉 王玉玲 +7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卿黎明 庞晓阳 潘丁 肖勇兵 曾磊 刘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截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19例,其中Lichtman分期ⅢA期15例,ⅢB期4例。摘除坏死月骨后将头状骨斜形截骨,髂骨植骨修复头状骨继发骨缺... 目的探讨改良截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19例,其中Lichtman分期ⅢA期15例,ⅢB期4例。摘除坏死月骨后将头状骨斜形截骨,髂骨植骨修复头状骨继发骨缺损,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重建月骨缺损。随访记录患侧握力、腕关节疼痛VAS评分、Quick-DASH评分、PRWE评分、腕骨高度指数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6~86个月,平均4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腕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前为(5.53±1.46)分,术后为(2.12±1.41)分,术后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前患侧腕关节平均握力为(10.05±2.83)kg,术后患侧腕关节平均握力为(28.45±4.58)kg;Quick-DASH评分术前为25.45±4.56,术后为8.12±1.81;PRWE术前评分为26.97±7.52,术后为4.41±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腕关节高度指数术前为0.49±0.03,术后为0.48±0.0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是一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月骨 头状骨移位 Kienb?ck病
原文传递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新中 胡成栋 +3 位作者 糜菁熠 姚群 张哲敏 陈燕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 ,术后 1、2、4、8、12、16、2 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复合体 4周即有新生骨出现 ,12周形成表面光滑 ,外周为完整骨包壳 ,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 ,2 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结论 复合体成骨完全 ,并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无菌性坏死 月骨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 肌腱 治疗
下载PDF
自体肌腱-骨腱膜团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17
作者 赵斌 黄媛霞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摘除坏死月骨,用保留止点的桡侧腕短伸肌肌腱包裹带骨膜的桡骨块,制成肌腱骨腱膜团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5例。结果15例均获随访,腕部疼痛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握力增强,腕关节背伸功能较术... 目的探讨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摘除坏死月骨,用保留止点的桡侧腕短伸肌肌腱包裹带骨膜的桡骨块,制成肌腱骨腱膜团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5例。结果15例均获随访,腕部疼痛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握力增强,腕关节背伸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骨块显影逐渐增大,明显有新骨生成,并逐渐占据月骨切除后的间隙。腕高比值(腕骨高度/第三掌骨全长)较术前未见明显下降。结论自体肌腱骨腱膜团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自体肌腱-骨腱膜团 填塞
下载PDF
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病因学分析
18
作者 蓝桂森 张懿 徐中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1-582,共2页
目的 分析 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调查 7例病人的患腕关节 ,腕关节第一次疼痛时间为发病年龄 ,应用Dornan标准评估临床结果。基于放射学结果确定本病的发展进程 (参照Lichtman分级 )、尺骨的变化及腕高比。... 目的 分析 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调查 7例病人的患腕关节 ,腕关节第一次疼痛时间为发病年龄 ,应用Dornan标准评估临床结果。基于放射学结果确定本病的发展进程 (参照Lichtman分级 )、尺骨的变化及腕高比。测定血清Ca2 +、P3- 值和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 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最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 ,尺骨负向变异率低。所有病人血清Ca2 +、P3- 值与正常同龄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平均骨密度测量结果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均有腕骨塌陷的放射学表现。结论 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 ,骨质疏松症可能为主要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病因学 月骨无菌性坏死 月骨 骨质疏松
下载PDF
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临床评估
19
作者 蓝桂森 张懿 徐中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8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 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病变特点。方法对 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分别采用患腕关节夹板周期性制动加超短波疗法 (2例 )、局部用药 (4例 )和月骨切除术 (1例 )治疗。通过随访 (平均 2 .9年 ) ,分析老年月骨无菌性坏... 目的探讨 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病变特点。方法对 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分别采用患腕关节夹板周期性制动加超短波疗法 (2例 )、局部用药 (4例 )和月骨切除术 (1例 )治疗。通过随访 (平均 2 .9年 ) ,分析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变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 60— 70岁 ,最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 ,尺骨变化的阴性率较低 ,所有患者均有腕骨塌陷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病因学 月骨无菌性坏死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7
20
作者 裴福兴 杨志明 +1 位作者 黄富国 沈怀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对采用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一评估。用此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Lichtman)8例.月骨切除后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腕骨间融合采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5例,舟骨... 对采用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一评估。用此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Lichtman)8例.月骨切除后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腕骨间融合采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5例,舟骨、头状骨融合3例。随访8~44个月,平均29个月。8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比术前改善:背伸达正常侧的58.8%,屈曲达51.4%。握力比术前增加46.9%。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1例术后2年发现豌豆骨萎缩。8例病人中有6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我们认为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腕骨间融合 带蒂豌豆骨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