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关键群落的最小面积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旭
曹蕾
+1 位作者
孙杰
裘骏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235-12238,共4页
以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关键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种-面积曲线"的方法确定关键群落最小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使用α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多样性。共选取4种饱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
以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关键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种-面积曲线"的方法确定关键群落最小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使用α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多样性。共选取4种饱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对荒漠植被群落而言,S=c/(1+ae-b A)和S=c-ae-b A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准确性。当比例因子ρ取0.6、0.7、0.8时,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18 m2、24 m2、32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60%、70%、80%的植物种类的中等精度要求;当比例因子ρ取0.9时,群落最小面积为45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90%的植物种类的高等精度要求。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并不十分复杂,灌木层的生态学地位极其显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也主要由灌木层中的优势种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群落
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样性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浩琪
张娜
+1 位作者
孙波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1129,共13页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用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揭示关键类群的生态网络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3种典型农田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中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互作网络并利用偏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与氮磷利用相关的潜在关键类群。【结果】3种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均以正相互作用为主。不同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互作关系差异明显,在红壤中跨界互作最为密切,其中球囊霉属真菌(Glomus)与根际细菌中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多。而在黑土中主要体现为根际细菌的界内互作。与氮磷利用率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主要属于球囊霉属真菌、放线菌和α变形菌。【结论】典型旱地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的正相互关系对作物氮磷利用有潜在促进作用,关键类群在有机质和养分贫乏的红壤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细菌网络互作
氮磷利用
关键微生物类群
原文传递
题名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关键群落的最小面积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旭
曹蕾
孙杰
裘骏一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235-12238,共4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9034)
文摘
以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关键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种-面积曲线"的方法确定关键群落最小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使用α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多样性。共选取4种饱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对荒漠植被群落而言,S=c/(1+ae-b A)和S=c-ae-b A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准确性。当比例因子ρ取0.6、0.7、0.8时,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18 m2、24 m2、32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60%、70%、80%的植物种类的中等精度要求;当比例因子ρ取0.9时,群落最小面积为45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90%的植物种类的高等精度要求。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并不十分复杂,灌木层的生态学地位极其显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也主要由灌木层中的优势种决定。
关键词
关键群落
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样性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key
communities
Minimum
sampling
area
Species-area
curve
Species
diversity
Shapot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浩琪
张娜
孙波
梁玉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112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060)。
文摘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用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揭示关键类群的生态网络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3种典型农田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中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互作网络并利用偏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与氮磷利用相关的潜在关键类群。【结果】3种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均以正相互作用为主。不同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互作关系差异明显,在红壤中跨界互作最为密切,其中球囊霉属真菌(Glomus)与根际细菌中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多。而在黑土中主要体现为根际细菌的界内互作。与氮磷利用率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主要属于球囊霉属真菌、放线菌和α变形菌。【结论】典型旱地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的正相互关系对作物氮磷利用有潜在促进作用,关键类群在有机质和养分贫乏的红壤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细菌网络互作
氮磷利用
关键微生物类群
Key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bacteria
interac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key
microbial
communities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关键群落的最小面积与物种多样性
王旭
曹蕾
孙杰
裘骏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唐浩琪
张娜
孙波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