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秀梅 张卫群 +6 位作者 陈波 何玲 阿力木太 哈那提 李锋 杨磊 秦江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7-938,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蔬菜水果摄入量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92例食管癌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蔬菜水果摄入量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92例食管癌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结果在正常对照中,MTHFR677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7%,24.5%,4.7%,而在食管癌组中分别为52.2%,43.5%,4.3%(χ2=10.492,P=0.005)。等位基因T携带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为C基因型的1.709倍(95%CI=1.115~2.167)。多因素分析发现,携带67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为C/C基因型的7.216倍(95%CI=1.552~33.554);偶尔、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叶酸摄入量)均为食管癌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61(95%CI=0.263~2.202),0.245(95%CI=0.070~0.850)。交互作用提示,食用蔬菜水果可降低携带67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结论基因-环境因素(叶酸摄入)的交互作用分析提示,叶酸缺乏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基因多态性 叶酸 哈萨克族 食管癌
下载PDF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成燕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哈萨克语属粘着语 ,而汉语属词根语 ,两者差距较大。汉语的补语较为复杂 ,又是哈萨克语所没有的语法范畴 ,因此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困难较多 ,偏误也较多。本文从汉语述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的语义联系的角度 ,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 哈萨克语属粘着语 ,而汉语属词根语 ,两者差距较大。汉语的补语较为复杂 ,又是哈萨克语所没有的语法范畴 ,因此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困难较多 ,偏误也较多。本文从汉语述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的语义联系的角度 ,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时产生偏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步骤和策略 ,从而对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偏误分析 学生 汉语补语 语义 哈萨克语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居民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彦超 张晨 +3 位作者 陈艳 王莹 马彦清 居来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1-1322,共2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汉族239例食管癌患者及337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汉族239例食管癌患者及337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吸烟、饮用井水、常吃酸奶疙瘩、奶茶、熏肉、喜食烫饭和进食速度快为哈萨克族族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饮用自来水、酸奶和新鲜蔬菜摄入可能为其保护因素;在汉族人群中,常吃熏肉、酸菜、喜食烫饭为其发生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酸奶和新鲜水果摄入为保护因素;在哈萨克族人群中,各项危险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为89.05%;在汉族人群中,各危险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为84.23%。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哈萨克族 汉族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毅宁 纪伟宁 +6 位作者 马依彤 刘芬 谢翔 黄定 李晓梅 黄莺 唐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成年人颈动脉斑块情况,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35岁以上人群13896名。进行问卷、体检和血糖、血脂检...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成年人颈动脉斑块情况,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35岁以上人群13896名。进行问卷、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及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为10.2%。经标准化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检出率分别为2.31%、1.84%、2.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95%C11.026~1.037)、吸烟(OR1.358,95%C11.164~1.585)、总胆固醇(OR1.075,95%CI1.018~1.135)、血糖(OR1.050,95%CI1.020~1.081)、收缩压(OR1.011,95%CI1.008~1.014)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0.653,95%C10.545~0.738)、高密度脂蛋白(OR0.864,95%C10.751~0.99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颈动脉斑块检出随年龄增长呈增多趋势,且不同民族间存在差异。性别、年龄、吸烟、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糖、收缩压均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不同性别影响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汉族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及汉族女性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复君 丁丹丹 +2 位作者 刘江伟 冀峰 焦冬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36-2440,共5页
背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我国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研究。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其胆囊结... 背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我国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研究。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其胆囊结石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9月采用典型抽样再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且翻译成维吾尔文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对调查对象行肝脏和胆囊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民族以及各民族不同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分娩年龄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 508份,有效问卷3 175份,有效回收率为90.5%。3 175例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6.9%(535/3 175),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4.0%(222/924)、10.8%(94/873)、15.9%(219/1 378)。3个民族间胆囊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OR=1.167,95%CI(1.007,1.353)〕、月经不调〔OR=6.486,95%CI(4.636,9.532)〕、生育数量〔OR=1.355,95%CI(1.237,1.483)〕是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初潮年龄〔OR=1.296,95%CI(1.007,1.668)〕、生育数量〔OR=1.240,95%CI(1.022,1.504)〕是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生育数量〔OR=1.341,95%CI(1.214,1.482)〕、分娩年龄〔OR=0.942,95%CI(0.892,0.996)〕是汉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其中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有关;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初潮年龄、生育数量有关;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生育数量、分娩年龄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女性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汉族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磊 邓彦超 +1 位作者 赵燕 陈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v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F)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v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F)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和19.4%,35例汉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1.4%和14.3%,两民族癌组织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哈、汉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之间、癌旁组织之间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哈、汉民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保护因素。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汉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汉族 食管癌 FHIT基因 甲基化特异性PCR
下载PDF
新疆伊犁哈族食管癌高发区饮用水“三氮”含量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真群 张慧霞 陈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居民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与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相对低发...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居民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与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相对低发区巩留县的居民饮用水各6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新疆新源县居民饮用水河水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分别为0.549、0.038、15.633 mg/L,均高于巩留县的0.359、0.029、10.786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超标;新源县和巩留县饮用水中"三氮"含量均在夏、秋两季相对较高,新源县饮用水中氨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0.224、0.473、0.328、0.105 mg/L,巩留县分别为0.187、0.310、0.203、0.111 mg/L;新源县饮用水中亚硝酸盐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0.018、0.031、0.024、0.013 mg/L,巩留县分别为0.015、0.021、0.020、0.018 mg/L;新源县饮用水中硝酸盐氮在四季的含量分别为8.436、14.152、9.547、7.542 mg/L,巩留县分别为7.753、10.260、7.953、5.466 mg/L。结论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饮用水中较高的"三氮"含量,可能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食管癌 哈萨克族
原文传递
哈萨克族高血压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彬 阿木提.司马义 +7 位作者 孙玉晶 李广平 李博 朱鹏程 杨立宏 李晋新 张明涛 邱长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的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个人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选择573例无血缘关系个体,高血压261人(男/女=111/150),平均年龄52.16±12.38岁;对照组312人(男/女=121/19...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的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个人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选择573例无血缘关系个体,高血压261人(男/女=111/150),平均年龄52.16±12.38岁;对照组312人(男/女=121/191),平均年龄40.91±14.27岁。通过病例-对照相关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1)血脂测定显示,高血压组血清TG,TC,Apo-A,Apo-B,肌酐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145)。(2)以ACE基因的DD基因型为参照,ID基因型的OR为1.200(95%Ci=0.789-1.825,P=0.394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和ACE基因都进入回归模型,明显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P<0.05),Apo-A与BMI和ACE基因型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肥胖(BMI>24kg/m^2)和高血脂是哈萨克族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ACE基因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可大大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 环境/遗传因素交互作用
下载PDF
汉族和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丹 王淑霞 +4 位作者 刘静 刘风莲 赵卫云 程志琴 高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5 8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 643例,维吾尔族996例,哈萨克族231例。对体检者进行人体指标测量、血生化...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5 8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 643例,维吾尔族996例,哈萨克族231例。对体检者进行人体指标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体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8.0%(1 299/4 643)、30.9%(308/996)、39.8%(9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09,P<0.001)。3个民族体检者MS检出率分别为16.3%(756/4 643)、23.5%(234/996)、22.9%(5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96,P<0.001)。汉族体检者中,MS、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4.830、19.625、59.757,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7.195,P<0.05);维吾尔族体检者中,MS、BMI、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8.136、14.416、7.707、14.218,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5.480,P<0.05);哈萨克族体检者中,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0.745,P<0.05),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MS组分无趋势性关系(P=0.6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061,95%CI(2.622,3.573)〕、年龄〔OR=1.046,95%CI(1.040,1.052)〕、血压〔OR=1.217,95%CI(1.036,1.431)〕是汉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2.861,95%CI(2.020,4.053)〕、年龄〔OR=1.077,95%CI(1.061,1.093)〕、BMI〔OR=1.550,95%CI(1.064,2.357)〕是维吾尔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4.401,95%CI(2.068,9.366)〕、年龄〔OR=1.067,95%CI(1.037,1.098)〕、血压〔OR=2.104,95%CI(1.081,4.091)〕是哈萨克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结节与MS及其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代谢综合征X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下载PDF
哈萨克族人使用汉语单音节声调的声学实验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秀丽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声学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详细描写了哈萨克族人使用汉语单音节声调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汉语教学。研究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利用自相关的方法或者以嗓音微分形式的不连续点标记语音信号周期,获取声调基频参数;声...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声学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详细描写了哈萨克族人使用汉语单音节声调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汉语教学。研究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利用自相关的方法或者以嗓音微分形式的不连续点标记语音信号周期,获取声调基频参数;声调基频平均和时长归一化处理;利用T值法对基频进行标准化处理等。实验和分析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主要通过图表和文字叙述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汉语单音节声调 声学实验分析
下载PDF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古丽沙依拉.队三拜 +2 位作者 凯赛尔江.多来提 董建江 杨文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0期5950-5954,5979,共6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身体围度的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族374例(男性192例,女性182例)成人的身体围度进行了测量以及做了相关的分析。对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对年龄与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身体围度的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族374例(男性192例,女性182例)成人的身体围度进行了测量以及做了相关的分析。对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对年龄与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与我国其他26个族群的围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区男性腰围、腹围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区女性除头围外的12项围度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比男性更加明显。直线相关分析,男性呼气围、腰围、腹围和臀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颈围、躯干各部分围度和上肢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在26个族群中头围、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和小腿围6项围度值均处于较高水平。聚类分析显示,哈萨克族围度值与乌孜别克族最接近,我国20个人群围度比较,表明哈萨克族族围度值较大。结论:伊犁哈萨克族身体围度值较大,具有东亚类型族群的围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围度 新疆 伊犁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ABO血型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婷文 李丞 +3 位作者 帕它木.莫合买提 孙娟 赵利 宋小川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54-657,662,共5页
目的探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冠心病与ABO血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 740例作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在医院其他科室... 目的探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冠心病与ABO血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 740例作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在医院其他科室就诊的患者1 536例为对照组,均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资料完整,与冠心病组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完全匹配,2组患者均在医院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试验及血脂水平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对ABO血型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探索。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既往史(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O血型人群比例少于对照组,而A血型、B血型比例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冠心病组ABO血型分布在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中为B>A>0>AB,而在哈萨克族中则为A>O>B>AB。ABO血型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显示,非0血型者均较O血型者更易患冠心病;冠心病发生的血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B血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TC、LDL-C、NHDL-C等作为中介因素介导着ABO血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人群ABO血型与冠心病患病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B型血是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A型血是哈萨克族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冠心病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疆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痛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及此症现状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发病率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舒煜 吴蓍妍 +2 位作者 刘磊 席鹏 李亦梅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痛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发病率。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疼痛科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痛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发病率。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疼痛科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40例,将其分为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painless-DPN组)及有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painful-DPN组),对患者入院时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一般情况,以及个人史和血糖、血脂化验结果进行调查,完成调查问卷表。结果三个民族就诊患者DPN的痛性症状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性(P均<0.05),维吾尔族的发病率(42%)高于汉族(28.4%)和哈萨克族(16.7%);中学/中专组[OR(95%CI)=2.894(1.450~5.777)],小学及以下组[OR(95%CI)=2.865(1.087~7.550)];血糖定期监测组[OR(95%CI)=1.733(0.746~4.027)],偶尔监测组[OR(95%CI)=3.663(1.727~7.768)],不监测组[OR(95%CI)=5.011(0.842~29.832)];患病年限[OR(95%CI)=1.082(1.030~1.137)]和空腹血糖[OR(95%CI)=1.146(1.043~1.259)]为各民族人群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各民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增强对DPN的了解与对自身血糖水平的管控意识,减少痛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危险因素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原文传递
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Rh阴性血清学表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邱芬 田雪梅 +5 位作者 文军 古力巴哈提 施丽 阿斯木古丽 迪娜尔 库丽曼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Rh阴性血型表型血清学的多态性,为临床科学、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对新生儿溶血病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新疆北疆地区不同部落哈萨克族人群的无关个体22 660人,采用试管法检测Rh D... 目的了解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Rh阴性血型表型血清学的多态性,为临床科学、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对新生儿溶血病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新疆北疆地区不同部落哈萨克族人群的无关个体22 660人,采用试管法检测Rh D抗原。Rh D阴性样本,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用抗-C、抗-c、抗-E、抗-e单克隆抗血清检测表型。结果检出Rh(D)阴性个体673例,弱D21例,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Rh(D)阴性率为2.97%,Rh阴性表型在ABO血型中的分布为O>B>A>AB,血清学表型频率dccee(85.74%)>d Ccee(10.55%)>dcc Ee(2.52%)>dc CEe(0.89%)>d CCee(0.30%)。单倍型基因频率dce(0.924 171)>d Ce(0.058 558)>dc E(0.013 614)>d CE(0.003 657)。结论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Rh阴性血型表型分布,具有本民族特征。哈萨克族具有白种人和东方人渗透、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RH血型 RHD阴性 表型 基因频率
下载PDF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否定结构的偏误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洪建 晁正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4)学生正逐渐形成汉语否定结构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汉语否定结构 偏误分析 语法规则 哈萨克族学生 学习汉语 否定结构 问卷调查分析 母语负迁移 知识负迁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心房纤颤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南岳龙 木胡牙提 +3 位作者 卢武红 刘志强 何鹏义 杨玉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心房纤颤(AF)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AF患者各100例作为AF组,哈萨克族、汉族健康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心房纤颤(AF)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AF患者各100例作为AF组,哈萨克族、汉族健康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多态性位点在汉族和哈萨克族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F组与女性AF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与新疆地区汉族、哈萨克相关,ACE基因D型等位基因可能是AF的危险因素,ACE基因I/D多态位点在汉族与哈萨克族AF患者分布中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哈萨克族 心房纤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哈萨克族成人掌骨的X线测量及其与身高的性别判别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董建江 +1 位作者 爱华 吴海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新疆哈萨克族成人掌骨长度进行X线测量,探讨其性别差异及其有性别判别方法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判别率较高的性别判别式。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新疆哈萨克族成人200人(男100人,女100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 目的对新疆哈萨克族成人掌骨长度进行X线测量,探讨其性别差异及其有性别判别方法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判别率较高的性别判别式。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新疆哈萨克族成人200人(男100人,女100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骨长度,同时测量身高,将所得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男性第4掌骨长度以及女性第5掌骨长度左右手差别有显著性,男、女性第4、5掌骨长度左右手差别有显著性;同时应用Fisher法分析得出4个判别式,判别式分别为Y=2.824r1+2.563r4-0.654r5+0.614l7-0.039l9+2.452l10-212.186,Y=2.350r1+2.377r4-0.995r5+0.445l7+0.046l9+2.966l10-191.622,Y=0.393h1+3.152r1+0.435r5+1.250r10-463.734,Y=0.362h1+2.785r1+0.028r5+1.834r10-404.748,判别率分别为89.67%、86.55%、90.00%和87.50%。结论新疆哈萨克族男、女身高增长与掌骨增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身高 性别判别 X线测量 哈萨克族
下载PDF
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雷 王忠 +2 位作者 陈少泽 樊刚 黄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级别的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260例新疆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cy水平。结果总体分析,男...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级别的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260例新疆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cy水平。结果总体分析,男性血清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以年龄分层,Hcy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45~54岁年龄组外,≤44、55~64、≥65岁年龄组男性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女性(P均〈0.05);男性多数年龄组血清Hcy分布在较高水平(〉15μmol/L),女性仅65岁以上人群血清Hcy在较高水平;高血压2、3级人群男性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呈偏态分布,该分布与患者临床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哈萨克族 同型半胱氨酸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血清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燕 张小荣 +2 位作者 买里古尼.米来 鲁春雁 贾长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2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血清铁水平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产科的196例哈萨克族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中晚期测定相关指标,全程测定研究对...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血清铁水平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产科的196例哈萨克族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中晚期测定相关指标,全程测定研究对象怀孕期间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R)。分析三组患者孕早中晚期不同时间段缺铁性贫血与新生儿血清铁水平,并研究分析相关干预措施。结果缺铁性贫血(IDA)、隐性铁缺乏症(LID)和正常组的患病率在不同孕周组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8.82、8.18、36.58,均P〈0.05),其患病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SI与SF随着孕周的增加指数逐渐降低,s TfR,Ret及RM I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上升,Hb、SI、SF、s TfR、Ret和RMI在不同孕周中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17、9.49、7.49、4.81、5.19、6.28,均P〈0.05),SI、SF在不同孕周中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16、3.48,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LDA组、LID组与正常组SI和S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值3.48~7.16,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在孕中期达到最低(112.49±2.95g/L),孕晚期有所回升(115.72±0.09g/L),而SI与SF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降低,孕晚期分别为(75.82±0.85g/L和15.45±0.08g/L),各孕期相比较,F值分别为9.49和7.49。结论妊娠期妇女随着孕期的不断增加,缺铁现象不断加重,但是孕早期的缺铁现象对新生儿血清铁的影响最大,应该受到极大重视。妇女在备孕或妊娠期应遵医嘱,按时产检,并进行血清铁化验,医生要对早中晚期孕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胎儿 血清铁水平 影响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思语 尹东 +1 位作者 邓彦超 陈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COBRA)法检测2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COBRA)法检测2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ALDH1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1.43%和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组织ALDH1L1基因无甲基化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完全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癌组织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食管癌 ALDH1L1基因 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