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脉受损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行海舰 李健 +2 位作者 肖红玉 雷茜 孙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1期4068-4071,共4页
目的:分析与调查川崎病患儿的冠脉受损的高危因素,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选择150例在本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调查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并进行血液学检测。随访患儿的冠脉... 目的:分析与调查川崎病患儿的冠脉受损的高危因素,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选择150例在本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调查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并进行血液学检测。随访患儿的冠脉受损发生情况并进行高危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150例川崎病患儿中继发冠脉受损44例,发生率为29.3%,作为病例组,106例冠脉未受损的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IL-1β、IL-6、TNF-α都为导致冠脉受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继发冠脉受损比较常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IL-1β、IL-6、TNF-α为导致冠脉受损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脉受损 高危因素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血清BNP、h-FABP对川崎病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妍琰 白玉新 +2 位作者 张国栋 冯万禹 朱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诊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78例作为川崎病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BNP、h-FABP水平并进行诊断价值判断。结果: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的血清BNP、h-FABP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川崎病组中,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2,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BNP与h-FABP诊断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45,诊断灵敏性、特异性与准确性都在70.0%以上。结论:血清BNP、h-FABP在川崎病患儿中呈现高表达状况,对川崎病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川崎病 相关性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聚集率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苗苗 吕临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聚集率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80例,将根据其治疗期有无发生冠脉损伤分为冠脉损伤组与非冠脉损伤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与血小板聚集率,并...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聚集率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80例,将根据其治疗期有无发生冠脉损伤分为冠脉损伤组与非冠脉损伤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与血小板聚集率,并分析上述各指标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儿中,发生冠脉损伤24例,发生率为30.0%。冠脉损伤组白细胞计数、CRP、血小板聚集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IgG、IgA及IgM均高于非冠脉损伤组(P<0.05)。冠脉损伤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IgG、CRP及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最强。结论:血小板聚集率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损伤呈正相关,对冠脉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川崎病 冠脉损伤
下载PDF
超声在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荣 高明 +2 位作者 李梅梅 刘俊丽 刘永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1315-1318,13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83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完全川崎病患儿43例... 目的:探讨超声在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83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完全川崎病患儿43例(完全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40例(不完全组)。所有患儿都给予超声检查,评估两组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完全组的球结膜充血、皮疹、口唇破裂、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发生率高于不完全组(P>0.05)。两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0.5%,高于不完全组的27.5%(P<0.05)。在83例患儿中,超声诊断为完全川崎病42例,不完全川崎病41例,超声对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7%(42/43)和100.0%(40/40)。结论: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在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超声能鉴别诊断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