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区小生境特征现状分析: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瑞 喻理飞 安明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168-169,192,共3页
根据茂兰喀斯特区发育的复杂多样的生境现状,划分了石面、石沟、石缝、石洞、石台、石槽和土面7种小生境类型,并解释了不同小生境的特征。根据生境所占面积结合相似性系数划分了4种生境组合类型,即土面—石面—石台型,石面—石沟—石台... 根据茂兰喀斯特区发育的复杂多样的生境现状,划分了石面、石沟、石缝、石洞、石台、石槽和土面7种小生境类型,并解释了不同小生境的特征。根据生境所占面积结合相似性系数划分了4种生境组合类型,即土面—石面—石台型,石面—石沟—石台型,石面型和石面—石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特征 茂兰自然保护区 贵州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演替阶段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俞国松 王世杰 容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7,共9页
探讨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小生境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演替群落内大气温度和光照强度随演替逐渐降低,且降幅趋缓;空气相对湿度却随着群落演替而逐渐升高,但变幅减缓;5~20cm土壤... 探讨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小生境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演替群落内大气温度和光照强度随演替逐渐降低,且降幅趋缓;空气相对湿度却随着群落演替而逐渐升高,但变幅减缓;5~20cm土壤温度随演替进展逐渐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亦呈下降趋势且降温幅度减缓。以乔木林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条件最佳,次生林和灌木林次之,草坡最差。乔木林气温、湿度、辐射等变化缓和,有利于植被生长使群落稳定地向顶级演替。草坡各气象要素均表现剧烈变化,有待于经历较长的时间演替改善,才能到达顶级群落。不同小生境之间,不论温度、辐射或相对湿度都有较大差异。土面、石沟的生态气候条件较好,光、热、湿变化缓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湿度变化剧烈,植物生长受到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演替阶段 小生境 小气候
下载PDF
不同喀斯特小生境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魏源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秀明 黄天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3-1090,共8页
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利用巢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茂兰3种植被类型下的小生境(石缝、石沟、土面)AMF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类小生境都含有丰富... 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利用巢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茂兰3种植被类型下的小生境(石缝、石沟、土面)AMF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类小生境都含有丰富的AMF遗传多样性,灌木林土面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高,为4.06和68;次生林石缝的最低,为3.16和29,所研究的9个小生境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高达3.67和48,高于同类研究在其他地区的结果,这可能主要与喀斯特生态系统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植物多样性有关;聚类分析显示各类小生境间的AMF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相似性指数最高仅为0.45,说明小生境所带来的空间异质性对AMF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基因测序显示球囊霉属(Glomus)极有可能是喀斯特地区AMF的优势菌属,在以后筛选喀斯特地区的高效生态恢复菌种时可重点考虑球囊霉属的一些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遗传多样性 喀斯特 小生境 丰富度
原文传递
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求生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廖洪凯 刘灵飞 吴劲楠 肖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9-1018,共10页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喀斯特山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为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小生境类型进行了数量聚类。结果表明:6种小生境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PLFA),其中,标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PLFA有18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G^-的含量均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洞>石缝>土面下层,同时,各微生物类型的含量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G^+/G^-在六种生境中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缝>石洞>土面下层;真菌/细菌变幅为0.14—0.16,具体表现为土面表层>石缝>石沟>石槽>石洞>土面下层;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不同小生境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首要因子。聚类结果表明,小生境可划分为石槽-石沟型、石洞-石缝型、土面表层型以及土面下层型4种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微生物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喀斯特小生境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元回归树 聚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廖洪凯 李娟 +2 位作者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9-2435,共7页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并体现出良好的正向累积效应,而石洞、石缝和石槽则相反;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变幅范围在12.61%-15.73%之间,以石槽最高,石沟次之,一般土壤最低;不同小生境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为主,〈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极为低下,不足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基质诱导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其通径系数分别可达1.530和0.869。总体上,花椒林下小生境可划分沟坑型、一般土及槽缝型三类,与槽缝型相比,沟坑型生境类型土壤有机碳、底物诱导呼吸、全氮、碱解氮、活性有机碳分别可高出73.38%、110.26%、37.01%、44.44%和59.73%。沟坑型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土壤有机碳 基质诱导呼吸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云南石林喀斯特小生境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俞筱押 李玉辉 马遵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此进行研究。从喀斯特溶痕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角度看,石林的小生境可分出节理溶沟、裂隙溶沟、楔状槽沟、深溶蚀坑、溶蚀石堆、...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此进行研究。从喀斯特溶痕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角度看,石林的小生境可分出节理溶沟、裂隙溶沟、楔状槽沟、深溶蚀坑、溶蚀石堆、浅溶蚀盘、溶蚀穿洞、溶蚀井或圆形溶槽和溶蚀廊道等9种。这些小生境的长度在31-340am,宽度在10-261am。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四个群落中调查了各个小生境的木本植物,共记录40科92种,个体数11420株,其中以溶蚀廊道的木本植物总数最多,溶蚀穿洞最少。物种和数量保持最稳定的小生境是溶蚀石堆和裂隙溶沟。各小生境群落问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很低。裂隙溶沟、深溶蚀坑、楔状槽沟、溶蚀石堆等小生境在人为强烈干扰后,仍保留有部分乡土植物繁殖体,其他小生境缺乏,这些繁殖体对生态严重退化区的喀斯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生境的尺度影响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保护喀斯特地质遗迹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地质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生态恢复 地质公园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邦琨 韦小丽 曾信波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对喀斯特地貌森林中不同小生境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森林中的土面、石面、石沟、石缝,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态小气候差异明显:土面、石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好,光、热、湿变化缓和,有利... 对喀斯特地貌森林中不同小生境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森林中的土面、石面、石沟、石缝,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态小气候差异明显:土面、石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好,光、热、湿变化缓和,有利于林木生长,而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湿度变化剧烈,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小生境 小气候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覆盖下小生境土壤保墒能力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安定 李苇洁 +1 位作者 杨瑞 喻理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55-60,66,共7页
通过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不同覆盖处理下不同小生境土壤的保墒能力,试图了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保墒技术。结果表明:土面、石槽、石沟3种小生境通过枯枝落叶、石面、薄膜覆盖后,其... 通过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不同覆盖处理下不同小生境土壤的保墒能力,试图了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保墒技术。结果表明:土面、石槽、石沟3种小生境通过枯枝落叶、石面、薄膜覆盖后,其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以石沟的含水量最高,土面最低;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完全一致;一年中土壤水分胁迫出现次数减少,频率降低。在持续干旱期间,水分蒸发量较大,覆盖后土壤保墒效果较好,平均每天水分损耗量较少,其中以薄膜覆盖效果显著,保墒能力最强,枯枝落叶和石面覆盖次之;但实地人工造林试验证明,石面及枯枝落叶覆盖下存活率很高,而薄膜覆盖较差。因此,薄膜覆盖在喀斯特峡谷区人工造林中的运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覆盖 小生境 土壤水分 花江峡谷区
下载PDF
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水平与植被及地形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加林 曹洪麟 +3 位作者 张燕婷 叶万辉 李武军 吴林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9,共8页
研究了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土壤养分特征,测定了陡坡、缓坡、洼地3种主要地形内林地0-5cm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在石土面、土面两类主要小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成熟度高、... 研究了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土壤养分特征,测定了陡坡、缓坡、洼地3种主要地形内林地0-5cm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在石土面、土面两类主要小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成熟度高、优势种不明显的原生林积累了高水平的SOM,缓坡石土面最高,达345g·kg^-1洼地的含量较低,但仍在80g·kg^-1以上;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含量也较高。以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广西野桐(Mallotus conspuyrcatu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等为优势种的次生林,物种多样性较原生林低,SOM、TN、AN含量也低,缓坡石土面和土面小生境的SOM分别为110g·kg^-1和77g·kg^-1,是原生林的32%和35%,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陡坡,而洼地的差异不明显。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含量在两林型间差异无明显规律。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以缓坡〉陡坡〉洼地;但次生林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类型样地内小生境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均为石土面含量高于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喀斯特山区 植被 地形 小生境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求生 龙健 +4 位作者 廖洪凯 刘灵飞 李娟 吴劲楠 肖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土壤(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差异情况,并应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土壤理化因...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土壤(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差异情况,并应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小生境土壤共检测到27个门64个纲128个目242个科367个属704个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石洞表层(0~10 cm)、石洞下层(10~20 cm)、石缝及石槽等生境主要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的是酸杆菌门,石沟表层(0~10 cm)、石沟下层(10~20cm)的是变形菌门.石缝细菌Simpson多样性最高,土面下层(10~20 cm)最低. LEfSe分析表明,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石洞下层(10~20 cm)以及石槽不同分类水平上的差异指示种数量高于石缝、石沟表层(0~10 cm)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例如,在门水平上,石洞下层(10~20 cm)差异指示种为放线菌门与绿弯菌门,石沟表层(0~10 cm)为变形菌门与Tectomicrobia门,土面表层(0~10 cm)为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及Latescibacteria门,土面下层(10~20 cm)为硝化螺旋菌门,石槽、石缝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无差异指示种;但从门至属,石洞表层(0~10 cm)都无差异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及集成推进树(ABT)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pH及总磷较大程度上解释了细菌门类水平分布对土壤基本理化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 小生境 土壤细菌 群落特征 集成推进树
原文传递
喀斯特石漠化小生境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岳 周运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小生境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平均为276.7只,分别隶属3门7纲24类。其中,优势类群蚂蚁占总数的56.75%。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199...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小生境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平均为276.7只,分别隶属3门7纲24类。其中,优势类群蚂蚁占总数的56.75%。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199,石沟的为1.592,石槽的为1.962;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均匀性指数为0.616,石沟的为0.989,石槽的为1.095;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优势度为0.545,石沟的为0.353,石槽为0.245。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说明不同小生境和土层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影响均不显著,组间均方差(F值)分别为0.834和1.226,但小生境对土壤动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F值为3.844。三种小生境中,石沟生境比较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生物量
下载PDF
贵州南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海波 蒲通达 +1 位作者 陈祖拥 刘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探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石缝和石坑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石沟和土面土壤,土面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探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石缝和石坑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石沟和土面土壤,土面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石缝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高于石坑、石沟和土面土壤,石沟土壤有效氮、有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土面土壤。在阔叶林-灌木林-灌草群落演替过程中土面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出现显著下降,其次是石沟土壤,而石缝及石坑土壤氮磷钾含量未出现明显降低。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受森林群落退化演替以及小生境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小生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喀斯特小生境下普定杜鹃花土壤酶活性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丛军 王浩东 +4 位作者 杨秀威 杨瑞 戴晓勇 丁访军 吴华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534,共10页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不同小生境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异特征,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区(镇宁县、晴隆县、望谟县)的圆果化香树+普定杜鹃花(Rhododendron pudingense)群落为对象,通过测定3种小生境(土...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不同小生境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异特征,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区(镇宁县、晴隆县、望谟县)的圆果化香树+普定杜鹃花(Rhododendron pudingense)群落为对象,通过测定3种小生境(土面、石沟、石面)中土壤胞内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胞外酶[(酸性磷酸酶(AP)、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其在不同小生境中的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3种小生境下胞内酶和胞外酶均呈现出土面>石沟>石面,且胞内酶活性均小于胞外酶,胞外酶约占总体酶活性的93%;不同小生境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除晴隆的群落土壤脲酶、POD和SOD活性表现为土面>石面>石沟外,其余的土壤酶活性均为土面>石沟>石面;土壤酶活性受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晴隆的群落中植物生长最旺盛,土壤酶活性相较于镇宁和望谟更高;小生境间的差异性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尤其是水分、温度、腐殖质含量及土壤厚度等影响较大,而生境间差异导致地上植物多样性丰度不均,对底物供应也具有一定影响;喀斯特土面小生境条件最优,最适合植物生长,石沟小生境次之,石面小生境条件最差。【结论】喀斯特生境土壤酶活性受小生境类型影响,土面小生境土壤的酶活性普遍高于石沟和石面,土壤酶活性变化一定程度解释特有种普定杜鹃花生长在喀斯特小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普定杜鹃花 土壤酶活性 环境因子 胞外酶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羽翎 张广奇 +1 位作者 杨婷婷 戚玉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析林窗下木本植物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明确林窗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境因子对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解释程度。结果表明:对林窗有正向更新反应的树种——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与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优势种;面积较大、处于中年期的林窗有更高的植物多样性;RDA分析结果显示,林窗特征、地形因子、喀斯特小生境对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影响的总解释率为66.6%,其中,林窗特征的解释率为36%(林窗大小单独解释率达28.2%),地形因子的解释率为23.3%,喀斯特小生境的解释率为1.9%,说明林窗特征是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在喀斯特森林人为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促进喀斯特森林的更新。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喀斯特退化森林天然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特征 地形因子 喀斯特小生境 木本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匡媛媛 范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1-539,共9页
【目的】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 【目的】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42.24%)、石坑(41.63%)、土面(32.98%),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石灰岩灌丛进行自然和人工恢复后,小生境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从高到低依次为清香木次生林(35.80%)、云南松人工林(31.67%)、石灰岩灌丛(29.36%),自然恢复优于人工恢复。③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生境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群落的影响,植被往往优先选择生境条件优越的石坑和石沟小生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土壤性质和土壤优先流的影响。【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要结合植被群落和小生境类型,优先选择石沟和石坑小生境,自然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以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喀斯特 小生境 土壤水分 植被群落 滇东南峰林湖盆区
下载PDF
喀斯特小生境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贵阳花溪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钰 张忍 +5 位作者 杨爽 梁小娣 申艺玲 万海涛 陈家兴 王姝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80-85,共6页
探索小生境的类型和数量特征与植物群落特征间的关联,为研究小生境异质性与植物生长、适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以贵阳花溪公园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目标样地,调查区内不同样地小生境类型、数量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分析不同样地... 探索小生境的类型和数量特征与植物群落特征间的关联,为研究小生境异质性与植物生长、适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以贵阳花溪公园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目标样地,调查区内不同样地小生境类型、数量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分析不同样地各类小生境数量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小生境特征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各样地之间,小生境总数量差异不显著,特征表现为石沟、石缝数量较多,石洞数量最少;(2)小生境对植物群落特征有显著性影响(P<0.05),石缝周围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3)小生境的数量和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总体不显著,小生境数量与Ⅲ的灌木多样性指数正相关,小生境多样性与Ⅱ的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正相关。研究表明,喀斯特小生境特征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境物种 小生境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来源与运移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牟洋 范弢 户红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选择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内菜花箐上坡位石沟、中坡位土面和下坡位土坡3个喀斯特小生境,通过对降水、表层岩溶水、土壤水及优势树种木质部水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水分... 选择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内菜花箐上坡位石沟、中坡位土面和下坡位土坡3个喀斯特小生境,通过对降水、表层岩溶水、土壤水及优势树种木质部水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表层岩溶水,石沟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水分状况良好,雨季表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大,旱季时表层和深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较小,土壤水活塞流和优先流并存,以优先流补给为主;(2)土面上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降水快速下渗,雨季各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高,旱季较低,深层出现最低值.运移模式多为活塞流,植被优势种清香木旱季利用浅层土壤水较多,雨季利用表层岩溶水较多;(3)土坡蒸发作用弱,深层土壤水δ18O变化范围缩小,雨季表层变异大于深层,旱季时深层变异程度大.基质流混合作用强,以活塞流运移为主,上层存在优先流.随着植被恢复,清香木和云南松相比于灌丛更趋向于利用表层岩溶水等稳定的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土壤水运移 δ18O示踪 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
下载PDF
喀斯特植物的生境利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晓琪 王世杰 容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以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区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植物对各种小生境的利用状况,同时调查各种生境类型的小气候特征,包括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从以上角度探讨喀斯特区植物对各种生境类型的利用率。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面石... 本文以贵州荔波茂兰喀斯特区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植物对各种小生境的利用状况,同时调查各种生境类型的小气候特征,包括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从以上角度探讨喀斯特区植物对各种生境类型的利用率。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面石面生境绝对面积较大,所以土面石面生境是本研究区植物利用的主要生境。若以各生境中单位面积的平均株数而言,即从株密度角度而言,植物对生境的利用率为:石缝>土面>石面>石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小气候
下载PDF
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搬运行为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创斌 董佩佩 +3 位作者 黄秋婵 谭卫宁 周岐海 汪国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9-204,共6页
啮齿动物种子搬运行为对植物种群的更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喀斯特微生境和种子大小对啮齿动物搬运行为的影响,2019年9—10月在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子成熟期,将上述2种不同大小的植... 啮齿动物种子搬运行为对植物种群的更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喀斯特微生境和种子大小对啮齿动物搬运行为的影响,2019年9—10月在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子成熟期,将上述2种不同大小的植物种子同时摆放在4种不同的喀斯特微生境中(石洞、石槽、石面和土面),比较啮齿动物对不同微生境种子的搬运率差异。结果表明:单性木兰种子和青冈栎种子间的搬运率呈极显著差异(Z=-21.902,P<0.001),且啮齿动物更偏好搬运体积更小的单性木兰种子(93.56%±0.99%vs 7.41%±0.65%)。相同微生境中单性木兰种子和青冈栎种子间的搬运率都呈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石洞(53.41%±3.60%)、石槽(51.31%±3.66%)和石面(49.19%±3.59%)3种微生境中的种子搬运率都高于土面(45.37%±3.59%)微生境。微生境和种子大小都是影响啮齿动物对单性木兰和青冈栎种子搬运的重要因素。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搬运行为是喀斯特微生境和种子大小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青冈栎 种子搬运 啮齿动物 同域分布 喀斯特微生境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灌木种叶片δ^(13)C值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容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94-3100,共7页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土面生境中多数灌木种植株叶片δ13C值较其他生境偏轻;灌木叶片δ13C值大小顺序为:烟管荚蒾>粉枝莓>竹叶椒>火棘>鼠李.各小生境内灌木叶片δ13C均值和主要灌木种叶片δ13C值均随着石漠化加深而增大,且不同小生境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的加剧,喀斯特生境结构和功能受损,小生境逐渐分异,环境逐渐向着干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小生境 灌木 δ13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