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看”历时更替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尹戴忠
赵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先秦两汉,表示"以视线接触人或物"这一概念一般用"视"。"看"萌芽于汉代,文献用例偶见。魏晋南北朝,"看"处于发展期,文献用例逐渐增多,但还未超过传统的"视"。唐以后,"看"...
先秦两汉,表示"以视线接触人或物"这一概念一般用"视"。"看"萌芽于汉代,文献用例偶见。魏晋南北朝,"看"处于发展期,文献用例逐渐增多,但还未超过传统的"视"。唐以后,"看"处于继续发展期,文献用例越来越多,在口语中基本取代了"视"。但在书面语中,"视"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
“
看
”
历时更替
演变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明辉
王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2,共6页
口语中存在着动词重叠式后面加"看"类句式。这类句式中的动词重叠式本身不表示尝试义,只表示动作的能动过程,而"看"则不仅具有尝试义,而且具有评判体验的含义。这类句式表示行为者通过一定的能动过程进行尝试、体...
口语中存在着动词重叠式后面加"看"类句式。这类句式中的动词重叠式本身不表示尝试义,只表示动作的能动过程,而"看"则不仅具有尝试义,而且具有评判体验的含义。这类句式表示行为者通过一定的能动过程进行尝试、体验并加以判断,从而获取某种认知,最终表现出行为者得出的认识与说话者的认识之间的赞同、反对、回答等关系。总体上这类句式的意义可概括为:能动获知义,同时我们也详细分析了"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看
能动获知
结构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用词“见”“视”“观”“看”演变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丽红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不断增强。"见""视""观""看"等常用词的相同义项之间的互相侵占、影响,共同构成新的合成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演变
语义场
见
视
观
看
原文传递
尝试态语助词“看”的语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淑娟
黄国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8-32,共5页
尝试态语助词“看”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广泛使用,从“VV看”与“VV”的对比、人称选用、语气及语气词的选用上对“看”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VV”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比较轻松、随意,没有目的性,而“VV看”则往往强调动作行为的结果...
尝试态语助词“看”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广泛使用,从“VV看”与“VV”的对比、人称选用、语气及语气词的选用上对“看”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VV”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比较轻松、随意,没有目的性,而“VV看”则往往强调动作行为的结果,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在表示请求或建议时,“VV看”比“VV”更加委婉,因而也更富劝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
人称
语气
语气词
语用效果
礼貌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词“看”的待况语缀化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红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5-112,共8页
“VP(V)看”中的“看”不该解释为“尝试”或“试探”义,而应该当成附在动词性短语VP(V)后,表示由该短语的动作行为引发而等待某种情况发生的待况语缀。生命度高的人的动作行为“看”具有将视觉行为和心理认知这两种认知域联结起来的句...
“VP(V)看”中的“看”不该解释为“尝试”或“试探”义,而应该当成附在动词性短语VP(V)后,表示由该短语的动作行为引发而等待某种情况发生的待况语缀。生命度高的人的动作行为“看”具有将视觉行为和心理认知这两种认知域联结起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动词“看”派生出具有“等待”特征的用法,而待况语缀“看”便是从这种“等待”的“看”语法化而来的。在“看动-待>看缀-待”过程中,重新分析和完形理论的邻近原则对这种语法化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
”
待况语缀
邻近原则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觉感官动词“看”的认知语义分析
6
作者
王俊博
王天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看”是视觉感官动词中最常使用、意义最为丰富的词。本研究从“认知语义”这一视角,旨在对视觉感官动词“看”进行系统分析。“看”的基本义是“视觉感知”,并且与视觉的选择性相联系。“看”有诸多引申义且与认知活动相关联,我们将...
“看”是视觉感官动词中最常使用、意义最为丰富的词。本研究从“认知语义”这一视角,旨在对视觉感官动词“看”进行系统分析。“看”的基本义是“视觉感知”,并且与视觉的选择性相联系。“看”有诸多引申义且与认知活动相关联,我们将不同的引申义划分到“行为域”“社交域”“心理域”中,会呈现“行为域内的守域使用”“从行为域到社交域”“从行为域、社交域到心理域”的“链条型”引申机制。这体现出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抽象化”引申特征。“看”的这一引申机制以感觉知觉为基础,受到认知隐喻的影响,还受到主观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
认知语义
词义引申
抽象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句词“看”的句法分析
7
作者
侯雨婷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8-126,共9页
“看”是一个标句词,能够引导一个小句。它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位于句末是因为其引导的小句受口语省略的影响没有语音实现,但在意义解读的过程中,潜在的后续句能够被补充出来。这种省略会造成“看”在表面上比较像尝试助词,但...
“看”是一个标句词,能够引导一个小句。它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位于句末是因为其引导的小句受口语省略的影响没有语音实现,但在意义解读的过程中,潜在的后续句能够被补充出来。这种省略会造成“看”在表面上比较像尝试助词,但其实它仍然是一个标句词。这种差异跟“看”在语法化过程中使用的语体环境有关,它是在口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语法化,因而带有口语在使用上有省略的特点。文章将根据“看”所处的不同句法位置,寻找处在不同位置上的“看”在使用上的共性,进一步论证“看”的标句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
”
语法化
助词
标句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看”为例谈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的共变关系
8
作者
侯博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动词“看”作为高频词,自身的词义变异非常丰富,其不同义项的动词控制度对宾语结构形式的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发现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之间存在共变关系,控制度越强,则动词与宾语的语形联系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控制度由强到弱的变...
动词“看”作为高频词,自身的词义变异非常丰富,其不同义项的动词控制度对宾语结构形式的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发现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之间存在共变关系,控制度越强,则动词与宾语的语形联系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控制度由强到弱的变化表现为从词汇化到语法化的连续统.这种共变关系可由句法表现、语义虚化和主观化倾向三方面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
”
动词控制度
宾语语形
共变
主观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闻”之“趁”义的来源
9
作者
马菁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6,共10页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中多用“曼”表“趁”义,大约可与梵语的原始语尾“mo”(原形为mas,因句内连声变为mo)对应。唐以后的中土文献,多用“闻”表“趁”义,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部分地区方言中仍使用。“闻”之“趁”义的产生是...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中多用“曼”表“趁”义,大约可与梵语的原始语尾“mo”(原形为mas,因句内连声变为mo)对应。唐以后的中土文献,多用“闻”表“趁”义,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部分地区方言中仍使用。“闻”之“趁”义的产生是句法和词法赋予的。“闻”与“曼”古音同,都可用于将来时;与“看”意义相通,都可表听闻、趁义。三个词中“闻”具备音义结合的条件,是以胜出,替代了“曼、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
闻
看
趁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从《歧路灯》看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10
作者
徐玮琳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歧路灯》中的“看”字主要有六种用法:“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在现代河南话中,“看”字基本沿袭了清代的用法,并进...
《歧路灯》中的“看”字主要有六种用法:“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在现代河南话中,“看”字基本沿袭了清代的用法,并进一步虚化出无实际意义,仅表示某种提醒或责备语气的用法。从历时演变方面考察,“看”字在先秦两汉时期用例较少;汉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出现了“看+X”和“X+看”等连动结构;近代以后,“看”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出现了“看”字叠用作副词,以及“看”字用于句首表示某种提醒或否定语气等用法。就整个演化进程而言,“看”的虚化程度体现出从弱到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
看
”
河南话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译经中表尝试态语气的“看”及其历时考察
被引量:
11
11
作者
蒋冀骋
龙国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5,共6页
本文讨论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中表尝试态的助词“看”的用法。我们认为该时期表尝试态的助词“看”的用法主要有两类:(一)直接附在动词后面(V看);(二)附在述宾结构后面(VO看)。进而讨论助词“看”的产生与发展演变。
关键词
尝试语气“
看
”
中古译经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看+S”的两个结构类型与间接疑问标句词“看”
被引量:
4
12
作者
田源
徐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V+看+S"存在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连动式和动宾式。连动式"V+看+S"中,"看"为动词,带一个疑问小句宾语S,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连动结构,"看"一般不能省略;动宾式"V+看+S"中,疑问小句...
"V+看+S"存在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连动式和动宾式。连动式"V+看+S"中,"看"为动词,带一个疑问小句宾语S,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连动结构,"看"一般不能省略;动宾式"V+看+S"中,疑问小句S为前面动词的宾语,"看"是在动词和其疑问宾语小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标句词,一般可省略。"看"的能否省略与"V+看+S"的句法结构及"看"的语法化有关。间接疑问标句词"看"由动词"看"语法化发展而来,与英语中功能类似的标句词"if/whether"在所引导的小句是否为疑问形式和能否引导主语小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标句词"看"的来源以及汉语的语言个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看
+S”
句法结构
“
看
”
标句词
原文传递
两种句法结构的情态化——兼谈其传信功能与语用趋势
被引量:
4
13
作者
赵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9,共10页
"看+N"和"看+C"两种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_1"和情态型"看X_2"两种用法。"看X_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
"看+N"和"看+C"两种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_1"和情态型"看X_2"两种用法。"看X_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个阶段。在叙实程度与传信功能上,其主要表达感知、推估和总结等功能,在转折语义及预期偏离、回溯推理、适量原则等语用因素的作用下,"看X_2"有发展出隐性否定的语用趋势,是语用化的过程,对语境的依赖较强,隐性否定的话语意义还没有完成语义化、规约化过程。"看X_2"的情态化历程经历了主语提升、语义虚化和以命题为操作域三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
X1”
“
看
X2”
情态化
隐性否定
语用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被引量:
2
14
作者
刘树苓
张美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71,共12页
标题语言可对语篇中常规语法规则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相较于语篇中的同类构式在认知参照点结构、焦点类型、语义关联度和信息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语言特区的属性是标题构式“从X看Y”呈现变异特...
标题语言可对语篇中常规语法规则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相较于语篇中的同类构式在认知参照点结构、焦点类型、语义关联度和信息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语言特区的属性是标题构式“从X看Y”呈现变异特征的根本动因,而构式压制机制是变异的语义机制和形式机制,标题信息量的调控是变异的语用机制和内在机制,这两种机制互相制衡,使得“从X看Y”构式适切于标题语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X
看
Y”
标题构式
语言特区
变异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看X”集约化表达倾向与主观性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杨海明
葛丽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3,共6页
“看X”表视觉感知,如“看清、看准、看开”等。其表达形式为密集出现,如“看X,A;看Y,B;看Z,C……”集约化表达语义衔接紧密、句法结构一致、语气气势强烈,常用于表达主观性强的世事感悟、人生哲理,同时充分揭示了汉语视觉隐喻的多样化...
“看X”表视觉感知,如“看清、看准、看开”等。其表达形式为密集出现,如“看X,A;看Y,B;看Z,C……”集约化表达语义衔接紧密、句法结构一致、语气气势强烈,常用于表达主观性强的世事感悟、人生哲理,同时充分揭示了汉语视觉隐喻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看
X”
集约化
哲理倾向
主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
被引量:
1
16
作者
汪维辉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58-187,共30页
提要考察表达一个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是汉语词汇史的基本任务。本文围绕“放牛”这一组合考察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上古汉语说“牧”,至晚从东晋起可以说“放”,并在唐以前可能已经取代...
提要考察表达一个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是汉语词汇史的基本任务。本文围绕“放牛”这一组合考察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上古汉语说“牧”,至晚从东晋起可以说“放”,并在唐以前可能已经取代了“牧”。先唐佛经比中土文献更能反映口语。近代汉语主要使用“放(北方)”和“看(南方)”,这种北—南对立的格局大致形成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今。当代方言用词丰富多样,但没有专用的“放牧”义动词,都是借用其他动词。大官话区基本都是“放”,非官话区则五花八门,“官话(+放)—非官话(-放)”的对立明显可见。这些动词的语义来源多达十种以上,以“看视”义词最多,分布也最广。除“饲”“养”外,“放、看、䁐/眏、睇、觑、睨、望、■、守、掌、管、照、顾、牵、挡、堵、拦、赶、趁、吆、走”等都是用其中的一个动作来表达整个事件,后来这种修辞义固化为了词义。跟“一义用多词”相反,也存在“一词有多义”的情况,比如当代方言中的“看”“饲”和近代汉语中的“放”。文章还讨论了近现代汉语里“放+禽畜名”的隐喻义问题。此类工作仍有拓展余地:一是个案的增加,二是研究的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牧、放、
看
同义异词
同词异义
词义演变
汉语词汇史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对外汉语“看”语素构式群比较研究
17
作者
夏秀文
《现代语文》
2020年第7期106-111,共6页
结合构式理论,通过检索语料库,从构式义、构式与词项的压制互动、构式的语法功能与搭配、构式的主观性与语用功能、构式的形成机制、构式的扩展等方面,对“看”语素构式群——“看把你X的”“看你X的”“看X的了”进行比较。
关键词
构式理论
“
看
”语素构式群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18
作者
刘树苓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标题作为一种“语言特区”,可对语篇语言的常规语法规则产生一定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从本质上看符合“参照点—目标”构式的特征,充当此类构式变项的通常是复杂的定中结构。从焦点类型上看,标题构式“从X看Y”属于整句焦点...
标题作为一种“语言特区”,可对语篇语言的常规语法规则产生一定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从本质上看符合“参照点—目标”构式的特征,充当此类构式变项的通常是复杂的定中结构。从焦点类型上看,标题构式“从X看Y”属于整句焦点,而语篇中同类构式一般属于自然焦点或话题焦点;从信息量上看,该构式通过调节变项X与Y的形式和信息量以调整二者的语义关联度,论证二者语义关联的过程也正是文章的构建过程。“从X看Y”标题构式异于语篇中同类构式的根本动因是标题语言特区的属性,构式压制机制是产生变异的语义机制和形式机制,标题信息量的调控是变异的语用机制和内在机制,两种机制互相制衡,使得“从X看Y”构式适切于标题语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X
看
Y”
标题构式
语言特区
变异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看P怎么Y”构式研究
19
作者
骆琳
陈俞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0,共6页
构式"(X)看P怎么Y"自身的演化和语言经济原则的触动,使其广泛适用于交际中,具有使用上的优势。该构式具有独特的构式意义,即"言者提示对方可能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某种不好的情况";"警示、威胁以要求听者做出...
构式"(X)看P怎么Y"自身的演化和语言经济原则的触动,使其广泛适用于交际中,具有使用上的优势。该构式具有独特的构式意义,即"言者提示对方可能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某种不好的情况";"警示、威胁以要求听者做出某种改变,规避不良后果";"警示、威胁事态结果的严重性"。这种构式义的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演化方式。因此,本文从构式义、语用功能、产生动因和认知解释几个方面对该构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看
P怎么Y
构式义
话语功能
认知动因
原文传递
上古“向上看”概念场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尹戴忠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7-92,共6页
"向上看"是指人把目光投向上方,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8个词项、三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义位。"向上看"概念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
"向上看"是指人把目光投向上方,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8个词项、三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义位。"向上看"概念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向上
看
概念场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看”历时更替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尹戴忠
赵孜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古‘看视’类词语词义研究"(09YBA06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看视’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10YJA740115)
文摘
先秦两汉,表示"以视线接触人或物"这一概念一般用"视"。"看"萌芽于汉代,文献用例偶见。魏晋南北朝,"看"处于发展期,文献用例逐渐增多,但还未超过传统的"视"。唐以后,"看"处于继续发展期,文献用例越来越多,在口语中基本取代了"视"。但在书面语中,"视"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关键词
“视”
“
看
”
历时更替
演变原因
Keywords
"Shi (视) "
"
kan
(
看
)"
historical substitution
evolution reason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明辉
王虎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2,共6页
文摘
口语中存在着动词重叠式后面加"看"类句式。这类句式中的动词重叠式本身不表示尝试义,只表示动作的能动过程,而"看"则不仅具有尝试义,而且具有评判体验的含义。这类句式表示行为者通过一定的能动过程进行尝试、体验并加以判断,从而获取某种认知,最终表现出行为者得出的认识与说话者的认识之间的赞同、反对、回答等关系。总体上这类句式的意义可概括为:能动获知义,同时我们也详细分析了"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类型。
关键词
动词重叠
看
能动获知
结构类型
Keywords
verb reduplicate(W)
"
kan
(
看
) "
active acquiring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用词“见”“视”“观”“看”演变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丽红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文摘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不断增强。"见""视""观""看"等常用词的相同义项之间的互相侵占、影响,共同构成新的合成词。
关键词
常用词演变
语义场
见
视
观
看
Keywords
historical substitution of daily expression of Chinese
semantic field
'jian(见)'
'shi(视)'
'guan(观)'
'
kan
(
看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尝试态语助词“看”的语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淑娟
黄国华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
出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摘
尝试态语助词“看”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广泛使用,从“VV看”与“VV”的对比、人称选用、语气及语气词的选用上对“看”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VV”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比较轻松、随意,没有目的性,而“VV看”则往往强调动作行为的结果,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在表示请求或建议时,“VV看”比“VV”更加委婉,因而也更富劝诱性。
关键词
看
人称
语气
语气词
语用效果
礼貌原则
Keywords
kan
/
看
call
tone
exclamation
pragmatic effect
the principle of politeness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H0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词“看”的待况语缀化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红生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8JD710079)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16JZ005)
文摘
“VP(V)看”中的“看”不该解释为“尝试”或“试探”义,而应该当成附在动词性短语VP(V)后,表示由该短语的动作行为引发而等待某种情况发生的待况语缀。生命度高的人的动作行为“看”具有将视觉行为和心理认知这两种认知域联结起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动词“看”派生出具有“等待”特征的用法,而待况语缀“看”便是从这种“等待”的“看”语法化而来的。在“看动-待>看缀-待”过程中,重新分析和完形理论的邻近原则对这种语法化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
看
”
待况语缀
邻近原则
语法化
Keywords
kan
(
看
)
daikuang(待况)suffix
contiguity principle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觉感官动词“看”的认知语义分析
6
作者
王俊博
王天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文摘
“看”是视觉感官动词中最常使用、意义最为丰富的词。本研究从“认知语义”这一视角,旨在对视觉感官动词“看”进行系统分析。“看”的基本义是“视觉感知”,并且与视觉的选择性相联系。“看”有诸多引申义且与认知活动相关联,我们将不同的引申义划分到“行为域”“社交域”“心理域”中,会呈现“行为域内的守域使用”“从行为域到社交域”“从行为域、社交域到心理域”的“链条型”引申机制。这体现出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抽象化”引申特征。“看”的这一引申机制以感觉知觉为基础,受到认知隐喻的影响,还受到主观化的影响。
关键词
看
认知语义
词义引申
抽象化
Keywords
kan
(
看
)
cognitive semantics
extension of meaning
abstract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句词“看”的句法分析
7
作者
侯雨婷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BYY047)。
文摘
“看”是一个标句词,能够引导一个小句。它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位于句末是因为其引导的小句受口语省略的影响没有语音实现,但在意义解读的过程中,潜在的后续句能够被补充出来。这种省略会造成“看”在表面上比较像尝试助词,但其实它仍然是一个标句词。这种差异跟“看”在语法化过程中使用的语体环境有关,它是在口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语法化,因而带有口语在使用上有省略的特点。文章将根据“看”所处的不同句法位置,寻找处在不同位置上的“看”在使用上的共性,进一步论证“看”的标句词用法。
关键词
“
看
”
语法化
助词
标句词
Keywords
kan
"
看
"
grammaticalization
auxiliary
complementizer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看”为例谈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的共变关系
8
作者
侯博
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
出处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文摘
动词“看”作为高频词,自身的词义变异非常丰富,其不同义项的动词控制度对宾语结构形式的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发现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之间存在共变关系,控制度越强,则动词与宾语的语形联系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控制度由强到弱的变化表现为从词汇化到语法化的连续统.这种共变关系可由句法表现、语义虚化和主观化倾向三方面相互印证.
关键词
“
看
”
动词控制度
宾语语形
共变
主观化
Keywords
"
kan
(
看
)"
control degree of verbs
object form
covariation
subjective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闻”之“趁”义的来源
9
作者
马菁屿
机构
大理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类型学视野下感知类动词词义演变规律研究”(YB2017073)。
文摘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中多用“曼”表“趁”义,大约可与梵语的原始语尾“mo”(原形为mas,因句内连声变为mo)对应。唐以后的中土文献,多用“闻”表“趁”义,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部分地区方言中仍使用。“闻”之“趁”义的产生是句法和词法赋予的。“闻”与“曼”古音同,都可用于将来时;与“看”意义相通,都可表听闻、趁义。三个词中“闻”具备音义结合的条件,是以胜出,替代了“曼、看”。
关键词
曼
闻
看
趁
语法化
Keywords
Wen(闻)
kan
(
看
)
Chen(趁)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歧路灯》看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10
作者
徐玮琳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出处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近代汉语程度补语的历时演变研究”(21YCX019)。
文摘
《歧路灯》中的“看”字主要有六种用法:“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在现代河南话中,“看”字基本沿袭了清代的用法,并进一步虚化出无实际意义,仅表示某种提醒或责备语气的用法。从历时演变方面考察,“看”字在先秦两汉时期用例较少;汉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出现了“看+X”和“X+看”等连动结构;近代以后,“看”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出现了“看”字叠用作副词,以及“看”字用于句首表示某种提醒或否定语气等用法。就整个演化进程而言,“看”的虚化程度体现出从弱到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歧路灯》
“
看
”
河南话
历时演变
Keywords
QiLuDeng(《歧路灯》)
“
kan
(
看
)”
Henan dialect
diachr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译经中表尝试态语气的“看”及其历时考察
被引量:
11
11
作者
蒋冀骋
龙国富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5,共6页
文摘
本文讨论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中表尝试态的助词“看”的用法。我们认为该时期表尝试态的助词“看”的用法主要有两类:(一)直接附在动词后面(V看);(二)附在述宾结构后面(VO看)。进而讨论助词“看”的产生与发展演变。
关键词
尝试语气“
看
”
中古译经
历时演变
Keywords
the attempt mood
kan
(
看
)
Buddhist Scriptures in the middle-archaic times
histor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看+S”的两个结构类型与间接疑问标句词“看”
被引量:
4
12
作者
田源
徐杰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澳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标句词及句法理论问题研究"(14YJC74007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文摘
"V+看+S"存在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连动式和动宾式。连动式"V+看+S"中,"看"为动词,带一个疑问小句宾语S,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连动结构,"看"一般不能省略;动宾式"V+看+S"中,疑问小句S为前面动词的宾语,"看"是在动词和其疑问宾语小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标句词,一般可省略。"看"的能否省略与"V+看+S"的句法结构及"看"的语法化有关。间接疑问标句词"看"由动词"看"语法化发展而来,与英语中功能类似的标句词"if/whether"在所引导的小句是否为疑问形式和能否引导主语小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标句词"看"的来源以及汉语的语言个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V+
看
+S”
句法结构
“
看
”
标句词
Keywords
"VP +
kan
(
看
) + S" construction
Syntactic structure
kan
(
看
)
Complementizer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句法结构的情态化——兼谈其传信功能与语用趋势
被引量:
4
13
作者
赵彧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跨层词汇化的再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7BYY161)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培育项目(项目编号:A-0132-17-002021)资助
文摘
"看+N"和"看+C"两种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_1"和情态型"看X_2"两种用法。"看X_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个阶段。在叙实程度与传信功能上,其主要表达感知、推估和总结等功能,在转折语义及预期偏离、回溯推理、适量原则等语用因素的作用下,"看X_2"有发展出隐性否定的语用趋势,是语用化的过程,对语境的依赖较强,隐性否定的话语意义还没有完成语义化、规约化过程。"看X_2"的情态化历程经历了主语提升、语义虚化和以命题为操作域三个过程。
关键词
“
看
X1”
“
看
X2”
情态化
隐性否定
语用趋势
Keywords
"
kan
(
看
)X1"
"
kan
(
看
)X2"
modalitization
implicit negation
pragmatic trend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被引量:
2
14
作者
刘树苓
张美涛
机构
武警海警学院基础部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71,共12页
文摘
标题语言可对语篇中常规语法规则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相较于语篇中的同类构式在认知参照点结构、焦点类型、语义关联度和信息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语言特区的属性是标题构式“从X看Y”呈现变异特征的根本动因,而构式压制机制是变异的语义机制和形式机制,标题信息量的调控是变异的语用机制和内在机制,这两种机制互相制衡,使得“从X看Y”构式适切于标题语域。
关键词
“从X
看
Y”
标题构式
语言特区
变异特征
Keywords
“cong(从)X
kan
(
看
)Y”
title construction
Special Linguistics Zon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看X”集约化表达倾向与主观性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杨海明
葛丽娜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3,共6页
文摘
“看X”表视觉感知,如“看清、看准、看开”等。其表达形式为密集出现,如“看X,A;看Y,B;看Z,C……”集约化表达语义衔接紧密、句法结构一致、语气气势强烈,常用于表达主观性强的世事感悟、人生哲理,同时充分揭示了汉语视觉隐喻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关键词
“
看
X”
集约化
哲理倾向
主观性
Keywords
“
kan
(
看
)X”
intensification
subjectivit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
被引量:
1
16
作者
汪维辉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58-187,共3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21&ZD295)
“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
+2 种基金
“基于大型语料库的汉语弱组构性历时演变与语言演变规律研究”(18ZDA292)
“大语言视域中汉语修辞与词汇、语法互动研究”(20&ZD298)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提要考察表达一个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是汉语词汇史的基本任务。本文围绕“放牛”这一组合考察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上古汉语说“牧”,至晚从东晋起可以说“放”,并在唐以前可能已经取代了“牧”。先唐佛经比中土文献更能反映口语。近代汉语主要使用“放(北方)”和“看(南方)”,这种北—南对立的格局大致形成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今。当代方言用词丰富多样,但没有专用的“放牧”义动词,都是借用其他动词。大官话区基本都是“放”,非官话区则五花八门,“官话(+放)—非官话(-放)”的对立明显可见。这些动词的语义来源多达十种以上,以“看视”义词最多,分布也最广。除“饲”“养”外,“放、看、䁐/眏、睇、觑、睨、望、■、守、掌、管、照、顾、牵、挡、堵、拦、赶、趁、吆、走”等都是用其中的一个动作来表达整个事件,后来这种修辞义固化为了词义。跟“一义用多词”相反,也存在“一词有多义”的情况,比如当代方言中的“看”“饲”和近代汉语中的“放”。文章还讨论了近现代汉语里“放+禽畜名”的隐喻义问题。此类工作仍有拓展余地:一是个案的增加,二是研究的精细化。
关键词
放牧
牧、放、
看
同义异词
同词异义
词义演变
汉语词汇史
汉语方言
Keywords
GRAZE
“mu(牧)”“fang(放)”“
kan
(
看
)”
different words with the same meaning
the same words use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emantic chang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Chinese dialects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外汉语“看”语素构式群比较研究
17
作者
夏秀文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0年第7期106-111,共6页
文摘
结合构式理论,通过检索语料库,从构式义、构式与词项的压制互动、构式的语法功能与搭配、构式的主观性与语用功能、构式的形成机制、构式的扩展等方面,对“看”语素构式群——“看把你X的”“看你X的”“看X的了”进行比较。
关键词
构式理论
“
看
”语素构式群
比较研究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the“
kan
(
看
)”constructions
the research of comparing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18
作者
刘树苓
机构
武警海警学院基础部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文摘
标题作为一种“语言特区”,可对语篇语言的常规语法规则产生一定的突破和变异。标题构式“从X看Y”从本质上看符合“参照点—目标”构式的特征,充当此类构式变项的通常是复杂的定中结构。从焦点类型上看,标题构式“从X看Y”属于整句焦点,而语篇中同类构式一般属于自然焦点或话题焦点;从信息量上看,该构式通过调节变项X与Y的形式和信息量以调整二者的语义关联度,论证二者语义关联的过程也正是文章的构建过程。“从X看Y”标题构式异于语篇中同类构式的根本动因是标题语言特区的属性,构式压制机制是产生变异的语义机制和形式机制,标题信息量的调控是变异的语用机制和内在机制,两种机制互相制衡,使得“从X看Y”构式适切于标题语域。
关键词
“从X
看
Y”
标题构式
语言特区
变异特征
Keywords
‘cong(从)X
kan
(
看
)Y’
title construction
Special Linguistic Zon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看P怎么Y”构式研究
19
作者
骆琳
陈俞蓉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深圳市高级中学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习语性构式研究"(17YJA740034)
文摘
构式"(X)看P怎么Y"自身的演化和语言经济原则的触动,使其广泛适用于交际中,具有使用上的优势。该构式具有独特的构式意义,即"言者提示对方可能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某种不好的情况";"警示、威胁以要求听者做出某种改变,规避不良后果";"警示、威胁事态结果的严重性"。这种构式义的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演化方式。因此,本文从构式义、语用功能、产生动因和认知解释几个方面对该构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X)
看
P怎么Y
构式义
话语功能
认知动因
Keywords
(X)
kan
(
看
)P Zenme(怎么)Y
Constructional Meaning
Discourse Function
Cognitive Motiv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上古“向上看”概念场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尹戴忠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7-92,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08YBB280)
校博士启动基金(E50903)研究成果
文摘
"向上看"是指人把目光投向上方,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8个词项、三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义位。"向上看"概念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关键词
上古
向上
看
概念场
历史演变
Keywords
ancient times(including First Qin and Han Dynasty)
conceptual field
Xiang Shang
kan
(向上
看
)
histor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看”历时更替研究
尹戴忠
赵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
张明辉
王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常用词“见”“视”“观”“看”演变研究
刘丽红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
2
原文传递
4
尝试态语助词“看”的语用效果分析
孙淑娟
黄国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动词“看”的待况语缀化
王红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视觉感官动词“看”的认知语义分析
王俊博
王天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标句词“看”的句法分析
侯雨婷
《巢湖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以“看”为例谈动词控制度与宾语语形的共变关系
侯博
《国际汉语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闻”之“趁”义的来源
马菁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0
从《歧路灯》看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徐玮琳
《现代语文》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古译经中表尝试态语气的“看”及其历时考察
蒋冀骋
龙国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V+看+S”的两个结构类型与间接疑问标句词“看”
田源
徐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13
两种句法结构的情态化——兼谈其传信功能与语用趋势
赵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刘树苓
张美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看X”集约化表达倾向与主观性
杨海明
葛丽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
汪维辉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
1
原文传递
17
对外汉语“看”语素构式群比较研究
夏秀文
《现代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标题构式“从X看Y”的变异特征及动因
刘树苓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X)看P怎么Y”构式研究
骆琳
陈俞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20
上古“向上看”概念场研究
尹戴忠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