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在研究你们”——从认知诗学的视角解读《卡尔腾堡》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3,共11页
在小说《卡尔腾堡》中,断片式的叙述结构使时间和空间交错跳跃,这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困难。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文本中存在突显内容,读者的注意力受吸引因子的引导,围绕图形人物动态向前迈进。图形—背景理论能够帮助读... 在小说《卡尔腾堡》中,断片式的叙述结构使时间和空间交错跳跃,这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困难。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文本中存在突显内容,读者的注意力受吸引因子的引导,围绕图形人物动态向前迈进。图形—背景理论能够帮助读者克服《卡尔腾堡》叙述表层的支离破碎,在深层次上建立文本关联。通过对《卡尔腾堡》的认知诗学分析可见,小说的图形人物是冯克和卡尔腾堡教授,围绕在两人身上的吸引因子则大多与教授的研究内容相关。卡尔腾堡教授真正从事的是将动物行为学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他与冯克之间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这一点正是解读图形人物、建立文本关联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图形—背景 吸引因子 图形人物 《卡尔腾堡》
原文传递
“哎,不就是只小鸟吗”——《卡尔腾堡》中的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武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当代德国的"后创伤文学"中,战争创伤横亘在个体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的道路上,成为二战历史书写无法回避的文化幽灵。在长篇小说《卡尔腾堡》中,作者巴耶尔聚焦于战争创伤之下的个体,由对个体的书写进入宏大的历史。历史书写... 在当代德国的"后创伤文学"中,战争创伤横亘在个体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的道路上,成为二战历史书写无法回避的文化幽灵。在长篇小说《卡尔腾堡》中,作者巴耶尔聚焦于战争创伤之下的个体,由对个体的书写进入宏大的历史。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在巴耶尔的小说创作中一向难解难分,这不仅与"后创伤文学"中历史与创伤的亲缘性相关,同时也与作家的新历史主义观点不可分割。新历史主义中历史的多重面相与创伤的含混暧昧恰好形成对应,历史书写与创伤书写由是具备了某种同质性。为呼应身处"记忆之场"中的历史与创伤,巴耶尔在语言层面上采取了一系列反传统叙述技巧,如断片式的叙事结构、复杂多义的隐喻、多种人物话语表达形式以及对叙事空间的固着等。小说在叙事层面有如一座语言迷宫,折射着作家对于历史与创伤书写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巴耶尔 《卡尔腾堡》 后创伤文学 历史书写 创伤书写 新历史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