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黑热病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韩惠珍 尚文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7-919,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黑热病流行现状及疫情动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及甘南州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甘南州黑热病疫情监测专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黑热病流行现状及疫情动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及甘南州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甘南州黑热病疫情监测专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甘南州黑热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结果2005—2014年,甘南州共报告黑热病285例,发病率为4.21/10万(285/6764645)。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1.97/10万(13/658961);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6.39/10万(44/689104)。病例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流域的舟曲县(14.97/10万,200/1336150),迭部县次之(14.29/10万,76/531915)。甘南州全年均有黑热病病例报道,呈散发流行态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58.60%,167/285),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43.86%,125/285),除儿童外职业以农牧民为主(25.26%,72/285)。全州除碌曲县和夏河县外.其他各县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入性黑热病病例。结论甘南州黑热病呈常年散发流行,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经费投入。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黑热病疫情态势,有效防控甘南州黑热病疫情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资料收集
原文传递
河南省洛阳市1例新发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云霞 程睿 +4 位作者 周瑞敏 杨成运 张红卫 田利光 艾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0-413,共4页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20年洛阳市1例新发生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监测可疑人群和可疑犬只,并对可疑对象进行r K39抗体和PCR检测,调查监测村庄环境中的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根据传染源、白蛉孳生环境及...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20年洛阳市1例新发生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监测可疑人群和可疑犬只,并对可疑对象进行r K39抗体和PCR检测,调查监测村庄环境中的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根据传染源、白蛉孳生环境及媒介分布评估传播风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患儿居住地洛阳市高新区引驾沟七组犬只r K39抗体阳性率为27.27%(9/33),全村住户的所有犬只r K39抗体阳性率为7.60%(13/171);患者的居住村内查见媒介中华白蛉。患儿及病犬的血样经PCR检测,扩增出的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本例病例为洛阳市60年来首个新发生的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患者从病犬获得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内脏利什曼病在本地存在较高的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对周边县区扩大监测并采取防控措施,以防止内脏利什曼病续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病学调查 白蛉 监测
原文传递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淮河流域黑热病传播及救治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金客 朱正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1-96,共6页
1930年代起黑热病在苏北淮阴、涟水、泗阳等县肆虐,继而向临近省份鲁豫皖传播,到1940年代此患仍不可遏制。该病的病因、传播的渠道和传播路径在当时备受关注且存在长时间争议。国民政府针对疫情积极组织内政部卫生署展开调查,并设立研... 1930年代起黑热病在苏北淮阴、涟水、泗阳等县肆虐,继而向临近省份鲁豫皖传播,到1940年代此患仍不可遏制。该病的病因、传播的渠道和传播路径在当时备受关注且存在长时间争议。国民政府针对疫情积极组织内政部卫生署展开调查,并设立研究队在传染最严重的地区展开深入研究。中医和西医针对黑热病各开处方,患者中绝大多数却无力承担医药费用,不得不在绝望和无奈中选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淮河流域 黑热病
下载PDF
骨髓穿刺诊断黑热病3例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柳玮华 周小鸽 张淑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767-769,共3页
目的报道黑热病累及骨髓3例,探讨黑热病的组织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行HE、PAS、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光镜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利什曼原虫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结论黑热病目... 目的报道黑热病累及骨髓3例,探讨黑热病的组织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行HE、PAS、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光镜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利什曼原虫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结论黑热病目前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如果患者来自疫区,有高热反复不退的症状需考虑黑热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与组织胞浆菌和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鉴别,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骨髓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芦殿梅 蒋次鹏 +12 位作者 周勤 王琪 刘丕宗 陈生邦 魏露生 梁艾军 王康琪 冯德强 王利兵 马凤平 张凤琴 杨克明 王周全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什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性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皮试和ELISA并作的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经髂骨穿刺共检查家犬47只,其中1只为阳性(21%),将该犬骨髓液接种于金仓地鼠腹腔内,6个月后处死并检取小块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2支3N培养基中,一周后培养结果阳性。对捕捉的白蛉进行解剖鉴定,结果是中华白蛉100只(占943%)、歌乐山司蛉5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ELISA
下载PDF
Choice of providers for treating a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kala azar in Nepal
6
作者 Shiva Raj Adhikari Siripen Supakankunti M Mahmud Kh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choice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for treating kala azar(KA) in Nepal. Methods: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clinically diagnosed KA patients seeking care from public hospitals located in KA end...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choice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for treating kala azar(KA) in Nepal. Methods: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clinically diagnosed KA patients seeking care from public hospitals located in KA endemic districts.The survey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more than 25 percent of total KA cases in the country.For empirical estimation of probability of choosing a provider-type as a first contact healthcare provider,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was defined with five alternative options with self care as the reference category.Results:The empirical model found that price of medical care services,income of households,knowledge of patients on KA and KA treatment,borrowing money,age of patient,perceived quality of provider types,etc.determine the likelihood of seeking care from the alternative options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All variables have expected signs and are con.vstent with earlier studies.The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y were found to be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poorer households are very sensitive to price and income changes,even for a severe disease like KA.Using the empirical models, we have analyzed two policy instruments:demand side financing an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index about KA.Conclusions:Due to high price elasticity of KA care and high spillover effects of KA on the society,policy makers may consider demand side financing as an instrument to encourage utilization of public hospi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 kala azar Nepal
下载PDF
黑热病4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安弟 余珍 +2 位作者 游敏 黄丽 胥雪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黑热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或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者收集整理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历记录等资料,给予锑剂药物治疗。结果47例患者均有流行区居住史... 目的探讨黑热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或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者收集整理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历记录等资料,给予锑剂药物治疗。结果47例患者均有流行区居住史;各月均有发病,以2~6月居多,占全年发病的68.09%;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6岁及以下发病较多,占发病数的80.85%;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内的占95.75%,病程长短与误诊时间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100.00%),进行性贫血和脾肿大(100.00%、95.74%);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89.63%和57.45%)。47例rk39试纸条检查阳性为100%,明显高于骨髓穿刺涂片55.56%。结论了解黑热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及时给予病原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测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的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生邦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甘肃省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的现状陈生邦(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兰州市730030)甘肃省的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iesh-maniasis,VL)始见于1919年King的报道[1];1925年,... 甘肃省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的现状陈生邦(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兰州市730030)甘肃省的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iesh-maniasis,VL)始见于1919年King的报道[1];1925年,该氏又报道了经临床诊断为VL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疆喀什绿洲主要蛉种组成比的变动及其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正斌 顾灯安 +3 位作者 管立人 凯塞尔 吕山 张仪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喀什绿洲主要蛉种的组成比,为制定喀什绿洲内脏利什曼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08、2011年在新疆喀什绿洲伯什克拉姆乡、浩罕乡于白天和夜间以人工小时法、灯诱法采集白蛉,解剖鉴定蛉种,计算当地长管白蛉和吴氏白...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喀什绿洲主要蛉种的组成比,为制定喀什绿洲内脏利什曼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08、2011年在新疆喀什绿洲伯什克拉姆乡、浩罕乡于白天和夜间以人工小时法、灯诱法采集白蛉,解剖鉴定蛉种,计算当地长管白蛉和吴氏白蛉的种群组成比,结合以往新疆喀什绿洲内2种白蛉的组成比的文献,比较喀什绿洲主要蛉种组成比的变化. 结果 夜间共捕获白蛉1 453只,其中吴氏白蛉1 066只,占73.4%;长管白蛉387只,占26.6%;白天在人房内捕捉白蛉,共捕获白蛉104只,以长管白蛉为主,占87.5% (91/104),吴氏白蛉仅占12.5% (13/104).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吴氏白蛉占当地蛉种组成比(69.3%)上升,长管白蛉占当地蛉种构成比(30.7%)下降. 结论 夜间村内捕获白蛉以吴氏白蛉为主,白天人房内捕获白蛉以长管白蛉为主.吴氏白蛉占当地蛉种组成比(69.3%)上升,因此应重视吴氏白蛉在当地内脏利什曼病传播中的作用,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长管白蛉 吴氏白蛉
原文传递
河南省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素华 纪鹏慧 +7 位作者 周瑞敏 邓艳 杨成运 刘颖 钱丹 鲁德领 王昊 赵玉玲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新发再发黑热病的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内转录间隔区(ITS-1)分子遗传规律。方法收集2016-2020年河南省黑热病病例抗凝全血,提取核酸,扩增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比... 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新发再发黑热病的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内转录间隔区(ITS-1)分子遗传规律。方法收集2016-2020年河南省黑热病病例抗凝全血,提取核酸,扩增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比较与国内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差异。利用MEGA7.0建立系统进化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16份样本扩增出大小约320 bp的ITS-1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性均大于98%,仅一个样本在一个位点有变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河南省利什曼原虫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聚为一类。结论引起河南省新发再发黑热病的病原体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ITS-1基因 同源性比对 系统发育 河南
原文传递
黑热病患者检出43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春辉 付玉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黑热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结果黑热病患者感染的438... 目的探讨医院黑热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结果黑热病患者感染的438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3.06%、肺炎克雷伯菌占16.67%、鲍氏不动杆菌占12.56%、铜绿假单胞菌占6.85%、阴沟肠杆菌占4.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6.39%、粪肠球菌占5.02%;真菌占9.13%;革兰阴性菌主要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敏感;革兰阳性菌主要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真菌主要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结论黑热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有其自身特点,敏感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伏媛 魏小芳 +2 位作者 赵英玲 王东萍 张启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34-435,共2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炎性因子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炎症状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临床上以继发性更为多见,常见的继发的病因有恶性肿瘤、感染、自...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炎性因子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炎症状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临床上以继发性更为多见,常见的继发的病因有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移植等。我院近期诊治了1例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现报告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葡萄糖酸锑钠
原文传递
2008年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爆发流行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童苏祥 侯岩岩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年第6期1-5,27,共6页
目的查明2008年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爆发流行状况及其分布和原因。方法根据2008年伽师县报告的发病数据,抽取病例数较多的村,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内容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查体(触诊肝、脾)和对有疑似症状者用r... 目的查明2008年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爆发流行状况及其分布和原因。方法根据2008年伽师县报告的发病数据,抽取病例数较多的村,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内容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查体(触诊肝、脾)和对有疑似症状者用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 2008年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患者264例,发病率71.78/10万(264/367 765);患者年龄2个月~32岁,其中1岁以下占85.2%(225/264);卧里托格拉克乡有143例患者,发病率367.87/10万(143/38 873),年龄2个月~6岁,其中1岁以下占94.4%(135/143);调查点3岁以下儿童检查795人,阳性率为2.0%(16/795)。结论 2008年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是以自然疫源性中的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占主导地位的爆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爆发 流行
原文传递
黑热病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春艳 周莹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黑热病的误诊率非常高,误诊原因复杂。该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该院新近诊断的2例黑热病的诊断体会及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对黑热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黑热病与常见误诊疾病的鉴别方法,以期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
关键词 黑热病 利杜体 动基体 骨髓象
下载PDF
黑热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春艳 闭艺芳 +1 位作者 姜烈君 周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6-757,共2页
目的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方法分析2例黑热病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骨髓中利杜体的形态特点及分布。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骨髓中的利杜体可见1个较大染紫红色的类圆形核,还可见1个比核明显小的呈棒状的动基体;动基体染紫红色,着色明显比... 目的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方法分析2例黑热病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骨髓中利杜体的形态特点及分布。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骨髓中的利杜体可见1个较大染紫红色的类圆形核,还可见1个比核明显小的呈棒状的动基体;动基体染紫红色,着色明显比核深且结构致密,动基体可在利杜体的任何位置出现,在其中的某些位置也许不甚清楚,但在整张骨髓片中会有大量利杜体可见典型的动基体;利杜体可散在或成簇存在,分布于吞噬细胞内外,位于吞噬细胞内的利杜体更易辨认。结论找到动基体是识别利杜体避免误诊的关键,而利杜体在瑞氏-姬姆萨染色中比单纯瑞氏染色、糖原染色等着色更清晰、更易辨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利杜体 动基体 瑞氏-姬姆萨染色
原文传递
黑热病11例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瑞珍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40-641,共2页
目的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2年6月共误诊黑热病11例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对其误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1例中有血液性疾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收入院治疗,平均5.5d后通过骨髓穿刺明确... 目的降低黑热病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2年6月共误诊黑热病11例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对其误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1例中有血液性疾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收入院治疗,平均5.5d后通过骨髓穿刺明确诊断。结论骨髓穿刺找到动基体是识别利杜体避免误诊的关键,而利杜体在瑞氏-姬姆萨染色中比单纯瑞氏染色、糖原染色等着色更清晰、更易辨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误诊 利杜体 动基体 瑞氏-姬姆萨染色
下载PDF
用McAb—AST对黑热病患者疗效考核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孝素 林芳清 +5 位作者 阚兵 吕洪刚 许庭玺 唐小娟 余泽伦 谢孝全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用单克隆抗体一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对我国山丘疫区27例(32人次)黑热病患者在斯锑黑克治疗前、后检测循环抗原作了对比观察,以考核疗效。其中25例治前骨髓涂片查见病原体,2例骨髓片漏诊。32人次治疗前MeAb—AST均显阳性反应。一个... 用单克隆抗体一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对我国山丘疫区27例(32人次)黑热病患者在斯锑黑克治疗前、后检测循环抗原作了对比观察,以考核疗效。其中25例治前骨髓涂片查见病原体,2例骨髓片漏诊。32人次治疗前MeAb—AST均显阳性反应。一个疗程后McAb—AST转为阴性的16人次,临床表现为痊愈,McAb—AST仍为阳性反应的9例,临床表现也未愈;余7人次McAb—AST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法显示的结果与患者病情的归转状况及病原体的查获与否是相吻合的。表明McAb—AST可用于黑热病治后近期疗效考核,且可弥补骨髓涂片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疗效 McAb-AST
下载PDF
我国2000—2019年主要热带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 被引量:46
18
作者 廖志武 王善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3-201,共9页
近二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显著提升,尤其在热带传染病防控领域成绩卓著。早在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就消除了丝虫病,截至2017年,全国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中,50%达... 近二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显著提升,尤其在热带传染病防控领域成绩卓著。早在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就消除了丝虫病,截至2017年,全国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中,50%达到消除标准,30%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到2019年年底曾经肆虐一时的疟疾已连续三年无本地原发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指标要求,等待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麻风病和黑热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效保障了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污染、人口增长、自然疫源地的商业开发、抗生素和杀虫剂大量使用等诸多因素,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地不断推进、旅游业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也给热带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病 疟疾 血吸虫病 结核病 登革热 黑热病 麻风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与防治
原文传递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 被引量:46
19
作者 李玉凤 仲维霞 +1 位作者 赵桂华 王洪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629-631,共3页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按传染源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源型、犬源型和人源型3种类型。目前,人源型黑热病除新疆流行区外,在其他流行区已得到控制。而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则在其流行区不断出现...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按传染源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源型、犬源型和人源型3种类型。目前,人源型黑热病除新疆流行区外,在其他流行区已得到控制。而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则在其流行区不断出现,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对我国黑热病的分型、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分型 流行 防治 综述
原文传递
我国2005-2015年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郑灿军 薛垂召 +1 位作者 伍卫平 周晓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明确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黑热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以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黑热病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三间分布及不同类型的黑热病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1... 目的 明确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黑热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以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黑热病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三间分布及不同类型的黑热病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在中西部地区持续流行,流行范围较为集中,新疆两次出现暴发疫情,四川、甘肃省有下降趋势。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省(自治区),3个省份的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5.29%,且报告病例集中在3省份少数县(市)。发病主高峰期为10-11月,4月为发病小高峰。野生动物源型与犬源型、人源型黑热病病例年龄分布明显不同,野生动物源型病例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以内婴幼儿,人源型与犬源型病例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为5岁年龄组儿童。结论 近年来黑热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呈持续性、区域性流行,不同类型黑热病发病特点不同,应进一步研究其流行规律,针对不同区域的流行特点加强黑热病防治工作,控制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区分类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