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尺度DEM的河流裂点提取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婷婷 杨昕 +1 位作者 叶娟娟 王琛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2-889,共8页
以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裂点及其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1:1万DEM为基础数据,通过小波分析生成多尺度DEM数据。以庐山地区16条河流为例,实现了多尺度DEM数据的河流裂点提取,探讨了河流裂点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裂点个数的尺度预测模型... 以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裂点及其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1:1万DEM为基础数据,通过小波分析生成多尺度DEM数据。以庐山地区16条河流为例,实现了多尺度DEM数据的河流裂点提取,探讨了河流裂点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裂点个数的尺度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河道纵剖面与点坡降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裂点;(2)在庐山地区,1:1万DEM数据可准确判断高差不小于5 m的裂点,对于高差小于5 m的裂点由于DEM表达精度和数据误差,而无法准确判定;(3)DEM尺度对裂点提取影响显著,裂点个数随着DEM分辨率降低逐渐减少,符合幂函数递减规律;(4)通过与ASTER GDEM和SRTM DEM对比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裂点个数与DEM尺度的拟合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点 尺度效应 庐山地区 幂函数模型
原文传递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from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of Iraq
2
作者 Varoujan K. Sissakian Nadhir Al-Ansari +1 位作者 Lanja H. Abdullah Jan La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3年第5期427-436,共10页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part of the Iraqi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that belongs to the Arabian Plate. Therefore, both deserts lack tectonic forms like folds and faults;however, very rarely faul...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part of the Iraqi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that belongs to the Arabian Plate. Therefore, both deserts lack tectonic forms like folds and faults;however, very rarely faults and regional lineaments can be seen in both deserts. Although both deserts are tectonically stable, tens of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both deserts. Among those indications are: Straight valleys, perpendicular valley bendings, sinkholes aligned along straight lines, dislocated valleys, knickpoints within valleys aligned along straight lines, regional lineaments, anomalous valley shapes, trends, and types, dissected alluvial fans. We have used existing geological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Esri World Imagery to recognize those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All those recognized features are excellent indications that both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tectonically not stable. Accordingly, new terminology is suggested instead of the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which is the “Less Disturbed Sh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TECTONICS Iraq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knickpoints Dislocated Valleys Anomalous Valley Shapes
下载PDF
基于河长——坡降指数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珊珊 童立强 +1 位作者 郭兆成 贺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1-519,共9页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过链式过程在山间河谷形成裂点等诸多微地貌特征,成为其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河流地貌演化角度出发,以河流裂点作为滑坡堵江的普遍地貌特征,提出了基于河长-坡降指数(Stream Length-gradient index,SL)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并通过GIS程序设计和编写提供了相应功能模块。以DEM、遥感影像和区域地质图为数据源,利用该方法在西藏亚东县康布麻曲上游流域开展应用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针对1︰5万DEM数据,采样点计算间隔设定为300m比较合理,能够同时满足降低数据误差和突出地形差异的要求;研究区中不同因素按照对河流地貌的改造程度,排序为滑坡堵江>基岩变化>构造活动;经验证研究区滑坡堵江事件自动提取的正确率达85.71%,表明在高山峡谷地区,基于河长—坡降指数开展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具有可行性,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裂点 Hack剖面 河长-坡降指数(SL) 数字高程模型(DEM)
下载PDF
山区下切河流地貌演变机理及其与河床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怀湘 王兆印 +1 位作者 陆永军 余国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为研究河床结构在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对中国典型下切性河流区域的地貌特征与河床结构发育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剧烈下切使得河谷边坡超过临界坡度后,易于失稳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 为研究河床结构在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对中国典型下切性河流区域的地貌特征与河床结构发育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剧烈下切使得河谷边坡超过临界坡度后,易于失稳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河流演变从而进入下切拓宽阶段。大量边坡物质进入河道,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能够维持较高的河道纵坡降,形成裂点。河床结构是河流系统自我调节作用的体现,形成了"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这一负反馈机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外在条件(如地壳抬升)不变,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河道下切 河床结构 崩塌 滑坡 裂点
下载PDF
河流纵剖面陡峭指数对庐山构造抬升的指示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乃瑞 韩志勇 +3 位作者 李徐生 陈刚 王先彦 鹿化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6-1525,共10页
庐山是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的断块山,其抬升过程对于认识本区的构造演化至关重要。利用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参数可以定量估算相对的构造抬升速率。基于5 m分辨率的DEM提取了庐山9条主要河流的纵剖面,依据坡度—面积图确定了裂点类型,结合地... 庐山是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的断块山,其抬升过程对于认识本区的构造演化至关重要。利用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参数可以定量估算相对的构造抬升速率。基于5 m分辨率的DEM提取了庐山9条主要河流的纵剖面,依据坡度—面积图确定了裂点类型,结合地质图判别出裂点成因,并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计算了稳定态河段的陡峭指数以及凹曲度。结果显示,庐山的河流基本呈过渡态,以发育数量不等的裂点为标志;垂阶型裂点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强度不均一有关,而坡断型裂点是侵蚀基准面下降产生的。坡断型裂点以下的基岩河段具有较大的陡峭指数,表明庐山经历了从早期低抬升速率到晚期高抬升速率的转变。庐山受快速抬升影响的河段,陡峭指数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庐山整体抬升过程中南部、北部的抬升速率存在一定差异,亦可能是岩性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 陡峭指数 构造抬升 裂点
原文传递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fluvial knickpoints:A case study from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3
6
作者 ZHANG HuiPing ZHANG PeiZhen FAN Qi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746-1753,共8页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knickpoints are significant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rocesses of fluvial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ession rates of knickpoints contain information that provides a fundamental under...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knickpoints are significant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rocesses of fluvial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ession rates of knickpoints contain information that provides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geomorphic processe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 broadly distributed fiat lava terrain provides an ideal site to study the recession of fluvial knickpoints because knickpoints and waterfalls are well preserved here. Here we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knickpoint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by combining DEM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Furthermore, we present a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derived from 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 to relate knickpoint recession rate to drainage area. We calibrate important empirical coefficients with our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the best fit erosion coefficient (K) is 1.32×10^-8, and the best fit drainage area exponent (m) is 0.69. Error analysis indicates a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ynthetic and real knickpoints. Finally, we show that knickpoint recession rate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are -1-10 mm/a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ransient incision, and that the present rates are -1-6 mm/a. Our recession rat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from the Aso Volcano and volcanoes near Boso Peninsula (Japan), which have a similar geologic history to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Our present effort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landscape evolution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knickpoint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landscap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裂点发育及其对堰塞坝的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康 王兆印 +1 位作者 刘怀湘 余国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山区河流,保留坝高比与Sp呈线性相关;洪峰流量大于30 m3/s(<30 000m3/s)时,河道稳定所需的最小河床结构强度Sp随着单宽水流能量p的增加而增大。堰塞坝泄洪道内不发育阶梯-深潭系统或发育程度较低的坝体,Sp值小于稳定河床最小的阻力强度,将会发生下切、溯源冲刷并引起溃坝。保留的堰塞坝在泥沙淤积和水流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裂点,对河床下切起到控制作用,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大型裂点能改变河床演变和河流地貌,连续堰塞坝形成的裂点能长期保存并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阶梯-深潭系统 裂点 河床下切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河流堰塞的地貌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丽琴 刘维明 +2 位作者 赖忠平 王昊 曹广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6-380,共15页
堰塞作为一种极端地表过程,深刻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变化,特别是河流纵剖面的变化。其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堰塞坝将抬高局地的侵蚀基准面,阻碍了上游河道侵蚀,形成河流裂点;另一方面,堰塞坝溃决往往形成大型/巨型洪... 堰塞作为一种极端地表过程,深刻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变化,特别是河流纵剖面的变化。其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堰塞坝将抬高局地的侵蚀基准面,阻碍了上游河道侵蚀,形成河流裂点;另一方面,堰塞坝溃决往往形成大型/巨型洪水,造成下游河道和岸坡的剧烈侵蚀。稳定的堰塞坝形成后,在1~105 a的时间尺度上对河流裂点的发育以及河流纵剖面变化上甚至会超过构造、气候和岩性作用,占据主导。本文在简要概述堰塞地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河流堰塞的研究方法和案例,以及河流堰塞的发育过程和研究意义。目前多仅从堰塞坝与河流纵剖面的空间关系的相关性来论证其地貌响应,并且发现一些堰塞坝与河流纵剖面的相关性,但是也有一些古堰塞坝对现代河流纵剖面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与堰塞坝规模、溃决洪水次数、堵江的持续时间和距今年代的不同有关,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河流裂点 河流纵剖面 溃决洪水 侵蚀
原文传递
非均衡河道高程剖面及其蕴含的构造活动信息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一舟 张会平 +3 位作者 郑德文 李朝鹏 肖霖 李又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活动造山带的河流水系深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记录了丰富的构造活动信息。水力侵蚀方程将构造抬升、河流侵蚀与地形变化相结合,使得可以从河流高程剖面中恢复区域的隆升历史。传统的研究主要利用稳态方程计算河道陡峭系数来表征区域隆... 活动造山带的河流水系深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记录了丰富的构造活动信息。水力侵蚀方程将构造抬升、河流侵蚀与地形变化相结合,使得可以从河流高程剖面中恢复区域的隆升历史。传统的研究主要利用稳态方程计算河道陡峭系数来表征区域隆升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数学物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对非稳态方程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1)依据裂点溯源迁移模型,计算裂点迁移速率(包括垂直和水平分量),以此估算流域的地貌响应时间;2)对于满足线性条件(河流侵蚀速率与河道坡度呈线性关系)的流域,求得线性非稳态方程的解析解,以此模拟区域隆升历史;3)对于非线性的情况,一般假设区域隆升速率不随空间变化,计算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并据此判别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的信号是否可以被全部保留在河道上,即判断是否存在构造信息丢失。对于隆升速率随时间和空间均存在变化的情况,如何求解这一类方程,是一大难点,也是水力侵蚀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方程 非稳态 裂点 x-z PLOT 构造活动
原文传递
哀牢山地貌演化过程详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红颖 林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哀牢山山脉,受高原东南缘倾斜扩散地势的影响,从东北至西南,地形逐渐由高海拔夷平面的幼年期经壮年期进入老年期,是戴维斯地貌演化模型转换体现在延续的空间中难得的实例.本文基于ASTER-GDEM数字...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哀牢山山脉,受高原东南缘倾斜扩散地势的影响,从东北至西南,地形逐渐由高海拔夷平面的幼年期经壮年期进入老年期,是戴维斯地貌演化模型转换体现在延续的空间中难得的实例.本文基于ASTER-GDEM数字高程模型,沿红河断裂带提取了哀牢山的88个流域及宽约10km的条带剖面,通过对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高程、起伏、面积、坡度、水系密度以及裂点的分析,验证了从苴力-元江段、元江-茅草坪段到茅草坪-安沛段,流域地形经幼年、壮年到老年期的连续、逐渐的变化过程,展现了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的具体演化特征.研究提取到的流域裂点呈双层带状分布,不仅揭示了夷平面的出现、延续和消失的过程,也暗示着构造抬升或者气候变化造成两阶段河谷下刻事件的发生.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流域水系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水系密度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变低的过程,反映了与戴维斯演化过程相对应的水系演化过程的规律.研究扩展了对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以及对经典地貌演化理论的认识,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扩展过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貌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值 裂点 水系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流域古堰塞湖群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萍 王慧颖 +2 位作者 胡钢 覃金堂 李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5,共11页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工作结果,初步建立了古堰塞湖群的地层年代框架。地表残留的古堰塞湖沉积多集中于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持续时间可达千年-万年。对大竹卡古湖、格嘎古湖和易贡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归纳出古堰塞湖群发育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构造、气候和侵蚀相互作用下古堰塞湖研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向。提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泥石流)堵江-堰塞-溃决洪水所构建的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和古地理环境等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古堰塞湖 活动构造 末次冰盛期 裂点
下载PDF
走廊南山河流纵剖面高海拔裂点的成因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苗 胡小飞 王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2-1713,共12页
河流水力侵蚀物理模型表明基岩河道纵剖面在均衡状态时表现为平滑上凹的形态,其特征反映了构造、基岩抗侵蚀能力和气候的作用;然而自然界河道纵剖面多呈现以裂点为特征的不均衡形态,不均衡的剖面形态以及裂点的研究同样可以对外力作用... 河流水力侵蚀物理模型表明基岩河道纵剖面在均衡状态时表现为平滑上凹的形态,其特征反映了构造、基岩抗侵蚀能力和气候的作用;然而自然界河道纵剖面多呈现以裂点为特征的不均衡形态,不均衡的剖面形态以及裂点的研究同样可以对外力作用的变化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位于北祁连的走廊南山高海拔河道纵剖面普遍呈现不均衡形式且发育海拔较高的裂点。通过对裂点成因分析发现,这些裂点并不主要受控于岩性、气候、构造等因素,而反映了冰川作用遗留地形与河流地形的分界。这一结果说明在对河道纵剖面高海拔裂点进行分析时要考虑到古冰川遗留地形也会对现代河道纵剖面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造山带地貌演化以及控制因素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纵剖面 陡峭指数 裂点 走廊南山 冰川作用
原文传递
贺兰山东麓冲沟裂点溯源迁移速率及其形成年龄的讨论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黎明 王萍 +3 位作者 潘祖寿 廖玉华 汪一鹏 宋方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95,T02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强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约在2500年至35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裂点 断层 迁移 速率 年龄
下载PDF
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迁移速率与构造隆升历史研究
14
作者 田述军 温宇航 +1 位作者 伍文洽 李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5,共12页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历史和河口裂点形成时间,对坡断型裂点溯源迁移过程和速率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坡断型裂点有较明显的分层特征,干流及支流当前形成了海拔1300、2500和3500 m的3条裂点带,其对应的河道信息说明岷江上游流域早更新世以来经历了3次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2)构造隆升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缓慢隆升(20~12 Ma)、加速隆升(12~8 Ma)、稳定隆升(8~2 Ma)和强烈隆升(2 Ma以来),其中在2.0 Ma以来,岷江上游流域的隆升速率达到0.6 mm/a;(3)3500 m裂点带对应的坡段型裂点水平迁移平均速率为38.0~127.9 km/Ma,其最小残差平方和最优拟合度均表明1.3 Ma是裂点最可能产生的时间,其溯源迁移速率为79.1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点 河道纵剖面 构造历史反演 裂点迁移
下载PDF
华山山前正断层的分段活动特征--来自河流地貌参数的约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一舟 郑德文 +3 位作者 张会平 李朝鹏 郝宇琦 张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8,共17页
华山山前正断层是渭河地堑南缘重要的控盆断裂,其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了华山的掀斜式隆升。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段(华县—华阴)最强,西段(蓝田—华县)和东段(华阴—灵宝)相对较弱。文中通过提取华山山前河流的... 华山山前正断层是渭河地堑南缘重要的控盆断裂,其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了华山的掀斜式隆升。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段(华县—华阴)最强,西段(蓝田—华县)和东段(华阴—灵宝)相对较弱。文中通过提取华山山前河流的高程剖面,结合坡度-面积分析和积分法识别裂点,计算河流凹度和陡峭系数,并对古河道进行投影重建。结果表明,河流凹度大多为0.3~0.6,基本不受构造活动的影响。陡峭系数与裂点分布的空间差异显著:在断裂东段,河流处于稳态,陡峭系数最低为(104±30)m 0.9。断裂中、西2段的河流多为瞬态,发育slope-break型裂点。裂点下游河道陡峭系数中断裂中段最高((230±92)m 0.9),西段次之((152±53)m 0.9)。结合区域构造、岩性和河流沉积等,分析认为河流陡峭系数的分布指示了断裂活动性的空间差异,与活动构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裂点上游陡峭系数(断裂中段为(103±23)m 0.9,西段为(60±14)m 0.9)明显低于下游,并且裂点迁移距离与流域汇水面积存在良好的幂律关系,因此,河流裂点是正断活动增强、山体加速隆升的标志。古河道重建结果表明,河道古起伏量(中段为(1000±153)m,西段为(751±170)m)约占现今起伏量(中段为(1323±249)m,西段为(1057±231)m)的66%~75%,因而现今地形起伏量的25%~34%是裂点所指示的这一期隆升加速造成的。假设裂点下游的河流下切速率与山体隆升相平衡,则河道陡峭系数与断裂滑动速率满足幂律关系。根据断裂中段河流陡峭系数与前人研究得到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的滑动速率,且文中约束的坡度指数n约为0.5、侵蚀系数K约为1.52×10-4 m 0.55/a,结合裂点年龄公式,估算裂点的起始时限约(0.55±0.25)MaBP。文中对华山山前河流高程剖面的研究表明,华山山前正断层中段的活动性强于西段和东段,而且中、西2段在中更新世开始加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模型 裂点 古河道投影 陡峭系数 华山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引发的流域管理新课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兆印 施文婧 +1 位作者 余国安 漆力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共11页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崩塌.巨型滑坡夷平了山谷,创造了平缓坡地.这些新生地非常不稳定,易引发泥石流.尽快稳定和开发新生地是一个新问题.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引起剧烈河床演变,对河流地貌和稳定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崩塌...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崩塌.巨型滑坡夷平了山谷,创造了平缓坡地.这些新生地非常不稳定,易引发泥石流.尽快稳定和开发新生地是一个新问题.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引起剧烈河床演变,对河流地貌和稳定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崩塌体形成大石块堆积体,表面没有土壤,如何修复植被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野外测量和试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成果表明,采用阶梯-深潭结构稳定滑坡体,可以控制或减轻泥石流;发生于崩塌和滑坡体上的泥石流含水量小且大石块多,不是黏性泥石流而是两相泥石流,运动速度仅为黏性泥石流的1/10;堰塞坝发育成尼克点会显著改变河流纵剖面,稳定岸坡减少滑坡崩塌灾害;在花岗岩崩塌体上引种紫萼藓能显著加快植被演替,绿化裸露的石块堆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泥石流 阶梯-深潭系统 植被修复 尼克点 堰塞湖
下载PDF
金沙江攀枝花至凹嘎段水系河道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对河谷发育的指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芬良 高红山 +3 位作者 胡小飞 李宗盟 潘保田 王姣姣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利用ArcGIS和MATLAB中的河流纵剖面工具对金沙江攀枝花-凹嘎段水系的河道纵剖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大多数支流的河道纵剖面呈上凸型,发育一个或多个裂点,将河道分割成若干河段.其中,大部分裂点聚集分布在海拔2 0...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利用ArcGIS和MATLAB中的河流纵剖面工具对金沙江攀枝花-凹嘎段水系的河道纵剖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大多数支流的河道纵剖面呈上凸型,发育一个或多个裂点,将河道分割成若干河段.其中,大部分裂点聚集分布在海拔2 000~2 300, 1 600~1 800和1 400~1 500 m,可以与该区广泛发育的三级夷平面相对应,共同指示了该区地势上的不整合.根据对裂点之上古河道纵剖面的重建,获得了河谷累积的下切量,结合区域侵蚀速率研究,推算这3次强烈的构造事件分别发生在3.47、2.19和1.45 Ma,说明目前的金沙江河谷是从晚上新世以来河流自夷平面上下切而形成的新蚀河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纵剖面 裂点 地貌演化 金沙江 攀枝花-凹嘎
下载PDF
岷江上游流域裂点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譞 林舟 丁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9-349,共11页
均衡状态时的基岩河道纵剖面表现为平滑形态,然而自然界的河道纵剖面常因地球各种内外动力作用的影响而呈现出以裂点为特征的不均衡状态,因此不均衡的河道剖面及裂点的特征可以用于指示外界环境的扰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的岷江上... 均衡状态时的基岩河道纵剖面表现为平滑形态,然而自然界的河道纵剖面常因地球各种内外动力作用的影响而呈现出以裂点为特征的不均衡状态,因此不均衡的河道剖面及裂点的特征可以用于指示外界环境的扰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的岷江上游流域水系普遍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且广泛发育有裂点。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裂点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裂点成因分析后发现,这些裂点的形成受到岩性、冰川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因岩性形成的裂点主要位于花岗岩与其他地层的交界线上;而高海拔裂点主要受到冰川作用的控制,位于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区域;流域内低海拔区域成层分布的坡断型裂点可能主要因多期次区域构造隆升而形成;岷江上游下段流域的阶梯状垂阶型裂点则主要因地震滑坡形成。这一结果增进了对岷江流域的河流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此外,研究结果也说明在对河道纵剖面分析时有必要更多考虑到滑坡及冰川等因素对现代河道纵剖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理解造山带地貌演化及控制因素提供了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纵剖面 裂点 岷江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River Longitudinal Profile Morphometrics to Reveal the Uplift of Lushan Mountain 被引量:1
19
作者 HAN Zhiyong LI Xusheng +3 位作者 WANG Nairui CHEN Gang WANG Xianyan LU Hua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644-1652,共9页
The stream power model was applied to Lushan Mt. in South China in order to verify its capability of interpreting the uplift of a small block mountain. On a log-log plot,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9 rivers derived ... The stream power model was applied to Lushan Mt. in South China in order to verify its capability of interpreting the uplift of a small block mountain. On a log-log plot,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9 rivers derived from a 30 m DEM exhibit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derived from a 5 m DEM; however, the 5 m DEM clearly reveals more minor knickpoints, and the positions of knickpoints are pinpointed more accurately. All of the studied rivers on the block mountain are in a transient state due to geological perturbations. Some of them exhibit two segments in steady state separated by a slopebreak knickpoint. Such rivers generally develop in a longitudinal valley, which are less perturbed by substrate inhomogeneities. The similar heights of the slope-break knickpoints and the similar uplift rate indicated by the k_(sn) values demonstrate an almost simultaneous headward erosion induced by the fall in base level. This modelling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 of form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block mountai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stream power model is applicable to a small tectonicallyactive massif only if the channel segments are in a steady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ickpoint river longitudinal profile normalized steepness index uplift rate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流纵剖面特征及其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威 袁昕亚 余国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的纵剖面与河道平面形态具有特殊性。基于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和遥感影像提取雅江流域10条河流纵剖面及相应的河道平面形态,利用简单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凹曲度指数和河长坡降指数,分析河道纵剖面沿... 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的纵剖面与河道平面形态具有特殊性。基于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和遥感影像提取雅江流域10条河流纵剖面及相应的河道平面形态,利用简单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凹曲度指数和河长坡降指数,分析河道纵剖面沿程变化与构造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地貌学意义。雅江大部分支流纵剖面的最佳拟合形态为指数函数,雅鲁藏布江干流、波堆藏布和曲宗藏布的凹曲度分别为1.126、2.709和1.263,属于极端凹曲度;尼洋曲和则普曲分别为0.218和0.134,属于低凹曲度;其余河流属于中等凹曲度。雅江干流、帕隆藏布和易贡藏布分别出现6次、4次和5次宽窄交替的藕节状形态,宽段为辫状河段,窄段为峡谷段,后者主要是构造活动的产物,也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冰碛坝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纵剖面 尼克点 节点 辫状河道 构造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