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8,共11页
国民党在推行商民运动之初 ,即已确立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策略 ,因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商会进行整顿改组 ,并非完全是国民党为实现一党专制而制定的新策略 ,而是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不断调整商民运动方略 ,实施由“破坏”转为“建... 国民党在推行商民运动之初 ,即已确立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策略 ,因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商会进行整顿改组 ,并非完全是国民党为实现一党专制而制定的新策略 ,而是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不断调整商民运动方略 ,实施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新政策的结果。国民党从最初确立取消商会的策略 ,转而承认商会与商民协会并存 ,到最终决定取消商民协会 ,允许商会经过整顿改组得以继续保存 ,使商会免除了被解散取消的厄运 ,这对自商民运动开展后即一直争取合法生存权的商会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商会 商民协会 商民运动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失败论”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关志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9,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生活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历时15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其结果“收效甚微”,是一场“骗局”,“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主张对新生活运动须作分阶段的具体、细致分析。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从记者到“新闻官”:国民党新闻管理者的职业抉择和职业悲剧——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明亮 秦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148,共22页
本研究着眼于阐释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等为代表的原新闻从业者,在国难日深、民族危亡的大时代里,自觉投身体制,成为管理者之后,左右于"自由/民主"和"国家/道统"的内心矛盾和纠结。研究发现,这些浸染过"... 本研究着眼于阐释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等为代表的原新闻从业者,在国难日深、民族危亡的大时代里,自觉投身体制,成为管理者之后,左右于"自由/民主"和"国家/道统"的内心矛盾和纠结。研究发现,这些浸染过"自由主义"底色的国民党新闻管理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角色的冲突和矛盾。早年的教育背景和记者从业经历,使他们在内心深处认同和向往自由主义的新闻事业;但他们自小又大多接受了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秉性,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国家现状,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出了"救亡压倒一切,甚至是牺牲自由"的选择,毅然加入国民党宣传机关,做起了新闻官。但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党员/报人、党纪/职业伦理等诸多互为矛盾的角色和抉择时,进退失据。而真诚地拥抱权力和体制则使他们丧失了知识分子"议政参政"的土壤条件,最终沦落为国民党党政科层体制中的"事务性技术官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新闻管理者 角色困惑 职业抉择
原文传递
论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的舆论宣传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小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3-98,共6页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为争取有利的国内、国际地位,相互展开舆论宣传攻势。围绕“受降”、“邀请”、签订“协定”,国民党先是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攻势,继而低调淡化处理,不顾事实,自我标榜;共产党据理针锋相对揭露真相,坚决回...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为争取有利的国内、国际地位,相互展开舆论宣传攻势。围绕“受降”、“邀请”、签订“协定”,国民党先是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攻势,继而低调淡化处理,不顾事实,自我标榜;共产党据理针锋相对揭露真相,坚决回击,多渠道全方位掀起宣传高潮,客观真实地报道整个谈判过程,深得民心。双方的舆论宣传以其鲜明的目的性、很强的针对性、快捷的时效性三大特点,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成为中国现代舆论宣传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谈判 国民党 共产党 舆论宣传
下载PDF
苏俄与20年代国民党的派别分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天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6,共11页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关注和引导国民党内的派别分化,以支持国民党抗衡北京政府,完成其在华战略布局。其具体做法是提出对国民党内派别的政治划分,并加强其左转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关注和引导国民党内的派别分化,以支持国民党抗衡北京政府,完成其在华战略布局。其具体做法是提出对国民党内派别的政治划分,并加强其左转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英美式制度,但出于寻求俄援的现实需要,又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亲俄言论。在内部关系上,孙中山尽力维持了国民党内的力量平衡。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急剧“左”转,这本是苏俄所期望的,但“右派”也因孙去世而无所顾忌,国民党终至走向不利于“左派”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中国国民党 派别分化
原文传递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后的政党政治走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38-440,共3页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国民党 民进党 台湾
下载PDF
战后国民党对日占区的接收及其后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禹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0-36,共7页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立即着手日占区的接收工作。针对接收工作专门设置了各级接收机构,并将全国的接收分成若干区域同步进行,但对接收工作的“积极”态度并没有改变其接收失败的结局。国民党的战后接收造成了经济萧条和人民不满,而这又...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立即着手日占区的接收工作。针对接收工作专门设置了各级接收机构,并将全国的接收分成若干区域同步进行,但对接收工作的“积极”态度并没有改变其接收失败的结局。国民党的战后接收造成了经济萧条和人民不满,而这又是此后几年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全面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独裁本性和腐败无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日占区 接收
下载PDF
国民党与商民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推行商民运动,是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在国民革命新形势下开展的民众运动中的内容之一。但商民运动的兴起与整个民众运动的开展并非同步进行,而是相对滞后。国民党起初之所以对商民运动不重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20年代以前中国资本家... 推行商民运动,是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在国民革命新形势下开展的民众运动中的内容之一。但商民运动的兴起与整个民众运动的开展并非同步进行,而是相对滞后。国民党起初之所以对商民运动不重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20年代以前中国资本家阶级对政治运动漠不关心,在政治斗争中没有产生作用和影响,而是由于国民党自身对中国商人阶层的地位与影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在着某些偏见。随着民众运动的逐步进行和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动员广大商人,特别是动员中小商人支持和参加革命的重要性。这一认识在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得到比较集中的反映,并直接促使商民运动在此后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商民运动 民众运动
下载PDF
俄共(布)、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1921—1949年党员吸收机制分析
9
作者 王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方式完成自我革新。中国国民党“改组”后,效仿俄共(布)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建立党员吸收机制,但存在要求不具体、实施不严格、泛滥式吸收党员、组织约束力不足等问题,蒋介石等右派发动的“清党”,使国民党遭受严重创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上、形式上借鉴俄共(布)的党员吸收机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其进行完善,依据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共(布)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党员吸收机制
下载PDF
国民党引入军队政工制度原因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翔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俄共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以党领军"的统军制度,为孙中山重新考量"以主义集合"军队提供了鲜活的参照物。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1921-1922年特别注重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1922年6月,陈炯明的背叛说明,孙中山的政... 俄共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以党领军"的统军制度,为孙中山重新考量"以主义集合"军队提供了鲜活的参照物。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1921-1922年特别注重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1922年6月,陈炯明的背叛说明,孙中山的政治工作观念存在致命缺陷。在苏俄的引导下,孙中山决心由党建军,1923年8月,以蒋介石为首的考察团赴俄。此次考察对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改党建军,影响巨大。苏俄红军的政工制度成为国民党进行政治工作的模本,党代表制与政治部制是政工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蒋介石 国民党 以俄为师 党代表制 政治部制 政工制度
下载PDF
国共抗日游击战争之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代习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 ,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 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 ,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 ,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 ;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 ,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 ;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 ,共产党灵活多变 ,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 ;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共产党 抗日 游击战争 比较
下载PDF
中共发展华中战略与皖南事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国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4-71,共8页
自从1938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发展华中的决策后,皖南和江南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华中逐渐成为新四军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皖南新四军必须北移以作支援。而国民党政府以中央政府的身份迭次发出命令,必欲将中共军队驱逐出华中。国共在华... 自从1938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发展华中的决策后,皖南和江南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华中逐渐成为新四军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皖南新四军必须北移以作支援。而国民党政府以中央政府的身份迭次发出命令,必欲将中共军队驱逐出华中。国共在华中,尤其是苏北的冲突日渐激烈。《中央提示案》和“皓电”发出后,中共中央并未屈服于国民党的压力,相反加紧发展华中,并要皖南方面做好北移准备,试图以此让步缓解双方矛盾。但就在中共试图缓和国共关系之时,苏北的曹甸战斗却使双方更形紧张,也使皖南新四军直接北渡长江成为其唯一选择。就在皖南新四军北移途中,皖南事变发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华中 新四军 中共 国民党
下载PDF
国民党与商会——一例劳资纠纷案折射出国民党政权建立后商会权利的沦丧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1927年10月,苏州铁机丝织业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资本家“放机”,并要求增加工资。在这次劳资纠纷中,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国民党扶持的商民协会充当调解的主角,而此前具有调解商事纠纷法定义务的商会却被排斥于调节圈之外,成为党权的附庸。... 1927年10月,苏州铁机丝织业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资本家“放机”,并要求增加工资。在这次劳资纠纷中,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国民党扶持的商民协会充当调解的主角,而此前具有调解商事纠纷法定义务的商会却被排斥于调节圈之外,成为党权的附庸。最后,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出面,罢工才告结束。本文从国民党政权建立后针对民间社团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切入,考察一度具有独立的司法权力的商会却丧失分内的商事调解权的缘由。文章认为,随着专制的强势国家的建立,民间社团的权力便不可避免地被削弱甚至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 国民党 苏州 罢工
下载PDF
“九合一”选后国民党走向及其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生 江立一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60-72,共13页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地区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地区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实力派的矛盾造成了党内冲突,蓝白合作是国民党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合一”选举 国民党 走向
下载PDF
消褪的激进政治与多元城市社会:1927至1937年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宝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4-176,共13页
从1926年1月起,国民党上海地方组织的最高机构被称上海特别市党部。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克复上海后,上海特别市党部得以公开从事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上海特别市党部几经改组。从1929年2月开始,市党部的组织架构趋向稳定。在... 从1926年1月起,国民党上海地方组织的最高机构被称上海特别市党部。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克复上海后,上海特别市党部得以公开从事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上海特别市党部几经改组。从1929年2月开始,市党部的组织架构趋向稳定。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上海特别市党部保持较强的激进性与组织动员能力,对地方行政事务多有染指,而上海市政府显得较为保守且务实.党政关系较为紧张。但随着国民党激进政治的消褪,上海市党部的政治空间越来越狭窄,党政关系逐渐平缓。而1927至1937年间上海城市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既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提供组织维系与扩展的社会土壤,又制约其激进政治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上海特别市党部 城市社会 民众运动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为什么高估了国民党的革命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国民党信任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信任 国民党 政策失误
下载PDF
迁台后国民党当局在琉球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兼论琉球对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俊凌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琉球政策的制定上,是外宣托管,内行收复。但琉球政策的制定,在战略上突出了琉球的重要地位,却忽视了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问题。由于国共内战的加剧以及东西方冷战,在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琉球政策的制定上,是外宣托管,内行收复。但琉球政策的制定,在战略上突出了琉球的重要地位,却忽视了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问题。由于国共内战的加剧以及东西方冷战,在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各种限制,使得日本加强了对琉球的影响与控制,国民党当局因此对琉球政策的实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然而,由于自身实力的孱弱,国民党政权始终无法夺回琉球问题的主动权,最终不得不面对琉球被日本实际控制的局面。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也随之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琉球 中日 钓鱼岛
下载PDF
中共三大后方志敏以何种身份加入国民党
18
作者 苗体君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文件中,只提到了“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闭幕两个月后,青年团二大在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大会报告决议案》中,有青年团加入国民党的表述。方...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文件中,只提到了“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闭幕两个月后,青年团二大在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大会报告决议案》中,有青年团加入国民党的表述。方志敏是按照团二大通过决议案的规定,以青年团的身份加入了国民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敏 中共三大 国民党 团二大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国民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制度与实践的脱节——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益元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民国时期,国民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相继设立了区乡机构,建立了防"匪"组织,寓保甲于自治之中。通过这些举措,国家权力下移,原有政权架构改变。但是,湖南省醴陵县的个案显示,国民党政权下移是与农村社会的衰败紧密相联的,... 民国时期,国民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相继设立了区乡机构,建立了防"匪"组织,寓保甲于自治之中。通过这些举措,国家权力下移,原有政权架构改变。但是,湖南省醴陵县的个案显示,国民党政权下移是与农村社会的衰败紧密相联的,国家政权建设实际上走上了"内卷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基层政权建设 制度 实践 内卷化
下载PDF
被嵌入的主角:报刊基层化中的国民党县级党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至刚 李淼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6-171,共16页
本文以对县级报刊在1928、1936、1941三个不同年份的分布和归属类型为线索,试图复原在此期间中国报刊基层化的走势与动因。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国民党党报在县报的空间扩展中扮演了主角。由于资源获取方式上的差异,党报与民营报刊本不存... 本文以对县级报刊在1928、1936、1941三个不同年份的分布和归属类型为线索,试图复原在此期间中国报刊基层化的走势与动因。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国民党党报在县报的空间扩展中扮演了主角。由于资源获取方式上的差异,党报与民营报刊本不存在彼此消长。但就当时中国普通县份的普遍状况而言,却更有利于被作为组织构成部分,而被自上而下嵌入的党报迅速生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富庶县份大多沦陷,大报发行网络的弱化,国民党党报在战区各省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在县级的空间分布优势,也在客观上充当了基层新闻流动的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化 国民党 县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