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A-100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学江 张全兴 +1 位作者 李爱民 陈金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8-660,共3页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 ,研究了NDA 1 0 0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吸附方程 ,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
关键词 NDA-100大孔树脂 水溶液 水杨树 吸附行为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5
2
作者 周利民 王一平 +1 位作者 黄群武 刘峙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9-1984,共6页
用反相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80μm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经乙二胺改性,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改性磁性壳糖微球(EMCS)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2+和Ni2+的吸附容量增加,Cd2... 用反相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80μm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经乙二胺改性,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改性磁性壳糖微球(EMCS)对Cu2+、Cd2+和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2+和Ni2+的吸附容量增加,Cd2+吸附容量最佳pH值为3;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EMCS对Cu2+、Cd2+、Ni2+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4.3、20.4、12.4mg·g-1;吸附动力学数据用拟二级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经乙二胺改性的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在实验pH值范围内对Cu2+的吸附选择性高于Cd2+和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乙二胺 金属离子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许锡恩 孟祥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3,共7页
对近年来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剂装填方式,对催化蒸馏所适用的反应类型、催化剂、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塔内传质及流体力学特性、反应混合物的热力学行为、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塔设计及过程集成的研... 对近年来催化蒸馏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剂装填方式,对催化蒸馏所适用的反应类型、催化剂、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塔内传质及流体力学特性、反应混合物的热力学行为、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塔设计及过程集成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蒸馏 传质 动力学 数学模型 蒸馏
下载PDF
热分析在煤燃烧和热解及气化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闵凡飞 张明旭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论述了煤的燃烧、热解、气化反应动力学的常用的单一升温速率法、多重扫描速率法、动力学补偿效应以及分布活化能动力学模型等热分析研究方法 ,分析了现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的局限性 ;并对反应控制热分析、微热分析技术、微波热分析以及... 论述了煤的燃烧、热解、气化反应动力学的常用的单一升温速率法、多重扫描速率法、动力学补偿效应以及分布活化能动力学模型等热分析研究方法 ,分析了现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的局限性 ;并对反应控制热分析、微热分析技术、微波热分析以及热分析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 ,热分析技术间的联用等热分析新技术在煤的燃烧、热解、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煤燃烧 热解 气化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在单波长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伟 甘南琴 宋立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在两种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UV C是降解微囊藻毒素较好的光源 ;光照强度是影响毒素降解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温度和酸度 ;在UV C的照射下 ,水体腐殖质对光降解具有抑制作用 ;微囊藻毒素的光解反... 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在两种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UV C是降解微囊藻毒素较好的光源 ;光照强度是影响毒素降解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温度和酸度 ;在UV C的照射下 ,水体腐殖质对光降解具有抑制作用 ;微囊藻毒素的光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同时本工作还按实际环境水体中毒素的含量水平进行了模拟研究 ,发现紫外光UV C对环境水体中低含量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去除能力 .为今后发展无毒、高效、经济实用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做了有益的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紫外光照射 光降解动态 光照强度 腐殖质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饮用水处理技术 去除方法
下载PDF
嫩茎花椰菜在不同气调贮藏下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降解及活化能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宏顺 冯国平 李云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通过检测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变化,试验确定了花椰菜气调贮藏中主要成份的降解为一级动力学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确定了不同气调贮藏条件下花椰菜主要成份的表观活化能。在两种温度2℃和8℃,两种气体组分3%O2,2%CO2,95%N2和6%O2,6%CO2,... 通过检测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变化,试验确定了花椰菜气调贮藏中主要成份的降解为一级动力学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确定了不同气调贮藏条件下花椰菜主要成份的表观活化能。在两种温度2℃和8℃,两种气体组分3%O2,2%CO2,95%N2和6%O2,6%CO2,88%N2组合条件下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在2℃,3%O2,2%CO2,95%N2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贮藏 动力学 表现活化能 嫩茎花椰菜
下载PDF
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石军太 李相方 +4 位作者 徐兵祥 杜希瑶 李彦尊 温声明 张冬玲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8-1557,共10页
对煤储层基质孔隙分类、煤储层中气水变化特征、基质孔隙中甲烷的动力学行为、煤层气解吸模型、扩散模型、渗流模型和产气模型进行了综述和评论.认为煤层气生产过程吸附气变为解吸气.少量的解吸气溶解并在储层孔隙水中扩散.大量的解吸... 对煤储层基质孔隙分类、煤储层中气水变化特征、基质孔隙中甲烷的动力学行为、煤层气解吸模型、扩散模型、渗流模型和产气模型进行了综述和评论.认为煤层气生产过程吸附气变为解吸气.少量的解吸气溶解并在储层孔隙水中扩散.大量的解吸气聚集成泡和成柱并在煤基质孔隙中的非达西渗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割理-裂隙系统的窜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井筒的非达西渗流(仅限低煤阶)、及自由气从割理-裂隙系统至井筒的达西渗流过程.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煤层气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对煤层气产气规律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动力学 解吸 渗流 扩散
原文传递
负载型二氧化钛光电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2
8
作者 颜晓莉 史惠祥 +1 位作者 雷乐成 汪大翚 《磁流体发电情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426-433,共8页
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发泡镍载二氧化钛薄膜电极 ,并以其为工作电极 ,建立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 ,对该体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液初始pH值、反应物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光辐照强度、外加直流偏压值对光电催化反应速率... 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发泡镍载二氧化钛薄膜电极 ,并以其为工作电极 ,建立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 ,对该体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液初始pH值、反应物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光辐照强度、外加直流偏压值对光电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采用幂指数方程描述反应动力学 ,得到方程C =C0 exp( - 0 5 4 30C-0 42 410 E0 2 968Q0 5418I0 5877t) .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误差基本在 15 %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苯酚废水 反应动力学 负载型二氧化钛 光电催化 降解
下载PDF
五氯酚在酸性土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卞永荣 蒋新 +4 位作者 王代长 赵振华 孙磊 陈亮 周道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本实验研究五氯酚在江西红壤和南京黄棕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PCP在两种土壤表面的吸附,且黄棕壤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大于红壤.用动力学方程对PCP在红壤中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Elo... 本实验研究五氯酚在江西红壤和南京黄棕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PCP在两种土壤表面的吸附,且黄棕壤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大于红壤.用动力学方程对PCP在红壤中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均得到较好的结果,其相关系数(R2)在0.96~0.99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Elovich方程反映出PCP在土壤表面吸附的能量非均质分布;而抛物线扩散方程不能描述PCP的吸附过程,其相关系数0.46~0.48.PCP在土壤中的解吸率与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随有机质含量增加,PCP解吸率降低,即黄棕壤表土<黄棕壤底土,红壤表土<红壤底土;随模拟酸雨的pH值降低,土壤因对PCP的吸附能力增加,其解吸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五氯酚 吸附与解吸 动力学 模拟酸雨
下载PDF
Explicit diagnosis of the local ozone production rate and the ozone-NOx-VOC sensitivities 被引量:35
10
作者 Zhaofeng Tan Keding Lu +10 位作者 Huabin Dong Min Hu Xin Li Yuhan Liu Sihua Lu Min Shao Rong Su Haichao Wang Yusheng Wu Andreas Wahner Yuanhang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6期1067-1076,共10页
In the troposphere, ozone is a harmful gas compound to both human health and vegetation. Ozone is produced from the reaction of NO_x(@NO + NO_2) and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light. Due to the highly nonli... In the troposphere, ozone is a harmful gas compound to both human health and vegetation. Ozone is produced from the reaction of NO_x(@NO + NO_2) and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light. Due to the highly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proper ozone mitigation relies on the knowledge of chemical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an observation-based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ozone formation and elucidate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a rural site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instantaneous ozone production rate is calculated utilizing a box model using the dataset obtained from the Wangdu campaign. First, the model was operated in a time-dependent mode to calculate the ozone production rate at each time stamp. The calculated ozone formation rate showed a diurnal average maximum value of 17 ppbv/h(1-h diurnal averaged). Th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eroxy radicals to ozone production was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calculated P(O_3) reveals that ozone production was in a NO_x-limited regime during the campaign. Furthermore, the missing peroxy radical source will further extend NO_x-limited conditions to earlier in the day, making NO_xlimitation dominate more of a day than the current chemical model predicts. Finally, a multiple scenarios mode,also known as 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 of P(O_3) to the imaginary change in precursor concentrations. We found that ozone production was in the NO_x-limited region. However, the use of NO_2 measured by the molybdenum converter and/or the absence of a peroxy radical source in the current chemical model could over-emphasize the VOC-limited effect on ozon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rvational-based model Instantaneous ozone production rate (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 EKMA
原文传递
染料在干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春云 庄源益 +1 位作者 刘斐 杨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6-5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染料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在干活性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 :所试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都可用 Freundlich方程描述 ;对于 Langmuir方程 ,只有酸性媒介深棕 RH的等温线数据能与之拟合... 本文研究了染料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在干活性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 :所试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都可用 Freundlich方程描述 ;对于 Langmuir方程 ,只有酸性媒介深棕 RH的等温线数据能与之拟合。染料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也能用 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描述。在吸附温度为 1 5℃、2 0℃、2 5℃、35℃和 45℃时 ,活性嫩黄 KD-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一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2 8~ 0 .0 0 3 2 min- 1、0 .0 1 5~ 0 .0 4 0 min- 1、0 .0 0 7~ 0 .0 1 2 min- 1 ,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0 2 7~ 0 .0 0 0 4 7g/ (mg· min)、0 .0 0 6 5~ 0 .0 2 90 g/ (mg· min)、0 .0 0 3 0~ 0 .0 1 3 2 g/ (mg· min)。由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 1 0 %以内 ,这表明两者的符合程度较高。上述温度范围内 ,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 L时 ,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1 6.5~ 1 9.2 mg/ g、1 4 .3~ 1 6.0 mg/ g、7.2~ 9.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染料 干活性污泥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悬浮生物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徐斌 夏四清 +1 位作者 高廷耀 胡晨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2-747,共6页
对采用新型悬浮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 ,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 ,悬浮填料床硝化效果 .通过春、夏、秋和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 :在温度适宜、停留时间 60min、填料填充率 50 %... 对采用新型悬浮填料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硝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自然挂膜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 ,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 ,悬浮填料床硝化效果 .通过春、夏、秋和冬季的中试运行效果表明 :在温度适宜、停留时间 60min、填料填充率 50 %条件下 ,氨氮平均去除效率达到 77 6% .定义了氨氮填料表面负荷指数判断氨氮去除效果 .水温对硝化的影响较大 ,在低于2 0℃时 ,氨氮填料表面负荷随温度呈指数增长 ,高于该温度时则增长缓慢 ,但能维持较高水平 ;浊度对本工艺硝化影响较小 ;实验表明原水中氨氮浓度较低 ,硝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其反应速率常数为 0 7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生物填料床 微污染原水 硝化 水处理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Pd/Fe双金属对2,4-二氯酚的脱氯机理及动力学 被引量:30
13
作者 徐新华 金剑 +1 位作者 卫建军 汪大(Hui)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1-567,共7页
采用纳米Pd Fe双金属对2,4 二氯酚(2,4 DCP)进行了催化还原脱氯处理.结果表明,纳米Pd Fe双金属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对2,4 DCP具有较好的脱氯效率.当纳米Pd Fe用量在6g·L-1时,2,4 DCP脱氯率达到90%以上;脱氯效率与pH值、... 采用纳米Pd Fe双金属对2,4 二氯酚(2,4 DCP)进行了催化还原脱氯处理.结果表明,纳米Pd Fe双金属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对2,4 DCP具有较好的脱氯效率.当纳米Pd Fe用量在6g·L-1时,2,4 DCP脱氯率达到90%以上;脱氯效率与pH值、温度、钯化率、Pd Fe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 DCP在脱氯过程中先生成邻氯酚和对氯酚,而后继续脱氯生成苯酚,或由2,4 DCP直接降解成苯酚.2,4 DCP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2,4 DCP催化还原脱氯反应的活化能为139 7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2 4-二氯酚 动力学 PD FE 活性 催化还原剂 脱氯反应 地下水
下载PDF
炭化核桃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 被引量:32
14
作者 鲁秀国 段建菊 +1 位作者 黄林长 杨凌焱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616,共6页
制备了炭化核桃壳,采用SEM,EDX,FTIR等方法对炭化核桃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炭化核桃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炭化后的核桃壳为片状结构,且形成了大量的微孔,微孔数量的增加使得核桃壳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实验结果表明... 制备了炭化核桃壳,采用SEM,EDX,FTIR等方法对炭化核桃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炭化核桃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炭化后的核桃壳为片状结构,且形成了大量的微孔,微孔数量的增加使得核桃壳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核桃壳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H 2.0、炭化核桃壳加入量16 g/L、吸附温度25℃、转速150 r/min、吸附时间180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附处理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Cr(Ⅵ)去除率高达98.7%,最大吸附量为8.731 mg/g。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炭化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行为,此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核桃壳 铬(Ⅵ)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去除废水COD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涛 刘崇义 沈忠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用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有机废水,去除其COD。在高于水临界点(Tc=647K,Pc=22MPa)的温度和压力(673~813K,28~35MPa)下,用氧气作为氧化剂且过量,对含多元酚类等有机物的废水进行氧... 用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有机废水,去除其COD。在高于水临界点(Tc=647K,Pc=22MPa)的温度和压力(673~813K,28~35MPa)下,用氧气作为氧化剂且过量,对含多元酚类等有机物的废水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废水时COD的去除动力学。在实验条件下,废水COD的去除动力学对COD是一级、氧气是零级;其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压力也明显地影响速率常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反应的活化体积不是一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法 动力学 废水处理 COD
下载PDF
Kinetic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Promoted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by Sodium Carbonate 被引量:32
16
作者 韩奎华 路春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12-519,共8页
Abstract The detailed kinetic model of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SNCR) of nitric oxide, including so-dium species reactions, was deyeloped on the basis of recent studies on thermal DeNOx mechanism, NOxOUTme... Abstract The detailed kinetic model of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SNCR) of nitric oxide, including so-dium species reactions, was deyeloped on the basis of recent studies on thermal DeNOx mechanism, NOxOUTmechanism and promotion mechanism of Na2CO3.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experi-mental findings, thu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primary and promoted SNCR process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results show part-per-million level of sodium carbonate enhances NO removal efficiency andextend the effective SNCR temperature range in comparison with use of a nitrogen agent alone. The kinetic modeling, sensitivity and rate-of-production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an be explained as ho-mogeneous sodium species reactions producing more reactive OH radicals. The net result of sodium species reac-tions is conversion of H2O and inactive HO2 radicals into reactive OH radicals, i.e. H2O+HO2=3OH, which enhances the SNCR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agents by mainly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rate of NH2 radicals. More-over, N2O and CO are eliminated diversely via the reactions Na+N20=NaO+N2, NaO+CO=Na+CO2 andNaO2+CO =NaO+CO2, in.the pro.moted SNCR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NOxOU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 naodel SIMULATION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nitfic oxide sodium carbonate MECHANISM
下载PDF
臭氧降解污染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效果及降解产物推测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莉 罗颖鹏 +5 位作者 罗小虎 王韧 李永富 李亚男 邵慧丽 陈正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64-170,共7页
利用臭氧降解小麦中的呕吐毒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 Q-TOF MS)测定了纯水体系中呕吐毒素的臭氧降解产物。结果表明... 利用臭氧降解小麦中的呕吐毒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 Q-TOF MS)测定了纯水体系中呕吐毒素的臭氧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全麦粉中的呕吐毒素降解率显著高于小麦籽粒。当小麦水分含量为20.10%,臭氧质量浓度为100 mg/L,处理60 min后,呕吐毒素含量由3.89 mg/kg 降到了0.83 mg/kg。建立的一级动力学方程显示臭氧反应速率为k_(100 mg/L)>k_(75 mg/L)>k_(50 mg/L)>k_(25 mg/L)。根据UPLC Q-TOF MS得到离子碎片信息提出了可能的离子碎片生成途径并推测了臭氧降解产物结构,5种主要产物的m/z分别为344.948 1、329.205 0、311.191 8、311.190 7和346.24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呕吐毒素 臭氧 动力学 降解产物
下载PDF
不同土壤对Cr吸附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9
18
作者 闫峰 刘合满 +1 位作者 梁东丽 张兴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5,共5页
该文采用振荡平衡法比较了来自中国15个省区16种土壤对Cr(VI)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对Cr(VI)吸附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低土壤pH值和较高物理黏粒含量的土壤对Cr(VI)... 该文采用振荡平衡法比较了来自中国15个省区16种土壤对Cr(VI)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对Cr(VI)吸附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低土壤pH值和较高物理黏粒含量的土壤对Cr(VI)具有较大的表观吸附量,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因素对土壤Cr(VI)的表观吸附量影响较小。酸性土壤对Cr(VI)吸附能力较强,可以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描述Cr(VI)在酸性土壤中的动力学行为,且土壤的表观吸附速率和平衡时的吸附量与土壤的pH值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而与物理黏粒含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碱性土壤对Cr(VI)吸附能力较小,很难用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吸附动力学特性。可见,土壤pH值不仅影响土壤对Cr(VI)的表观吸附量,并且对Cr(VI)表观吸附动力学特征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土壤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含不同掺量矿渣或粉煤灰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动力学 被引量:31
19
作者 韩方晖 王栋民 阎培渝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20,共8页
采用等温量热法测定了矿渣掺量分别为0、30%、50%、70%、90%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20%、35%、50%、65%的复合胶凝材料在298K时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根据Krstulovic-Dabic水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几何晶体生长指数等动力... 采用等温量热法测定了矿渣掺量分别为0、30%、50%、70%、90%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20%、35%、50%、65%的复合胶凝材料在298K时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根据Krstulovic-Dabic水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几何晶体生长指数等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水化反应各阶段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矿渣掺量和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均可表示为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相边界反应和扩散3个阶段。所用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矿渣掺量在70%以内及粉煤灰掺量在65%以内的复合胶凝材料的真实水化过程。矿渣掺量90%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发生了改变,所用动力学模型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凝材料 矿渣 粉煤灰 动力学 水化度 水化速率
原文传递
TiO_2悬浮体系光催化降解染料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达美 钟建军 汪言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TiO2 悬浮体系中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研究了活性艳红X - 3B光催化脱色反应动力学。考察了X - 3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光强、催化剂投加量以及共存无机阴离子和有机物对光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反应可用Langmuir Hinshelwood(L H... 在TiO2 悬浮体系中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研究了活性艳红X - 3B光催化脱色反应动力学。考察了X - 3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光强、催化剂投加量以及共存无机阴离子和有机物对光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反应可用Langmuir Hinshelwood(L H)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在较低质量浓度 (≤ 5 0mg/L)下光催化降解过程为准一级反应 ;在本实验条件下 ,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与初始质量浓度 ρ0 近似成负一级反应关系 ,与光强I的根方近似成正比 ;催化剂的投加量有一适宜值 (4g/L) ;在偏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光催化降解X - 3B脱色较快 ,且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效果更好 ;除PO4 3 -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外 ,大部分无机阴离子 (Cl-、SO4 2 -)和有机物(DBS、P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染料 脱色 动力学 废水处理 二氧化钛 悬浮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