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硫化氢调控杨树根系的离子流 被引量:23
1
作者 朱会朋 孙健 +4 位作者 赵楠 马旭君 张玉红 沈昕 陈少良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1-567,共7页
本文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NMT)研究了H2S对盐胁迫下耐盐的胡杨和不耐盐的群众杨根部K+、Na+和H+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杨树根系在瞬时(100mmol·L-1NaCl)和短期(24h,50mmol·L-1NaCl)盐... 本文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NMT)研究了H2S对盐胁迫下耐盐的胡杨和不耐盐的群众杨根部K+、Na+和H+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杨树根系在瞬时(100mmol·L-1NaCl)和短期(24h,50mmol·L-1NaCl)盐胁迫下呈现出K+外流,这种盐诱导的根部K+外流能被50mol·L-1NaHS抑制。此外,H2S能增加短期盐胁迫下Na+的外排,而Na+的外流被Na+/H+逆向转运体抑制剂amiloride或者质膜H+泵抑制剂sodium orthovanadate有效抑制。盐胁迫下,H2S对不耐盐的群众杨根系K+外流的抑制作用和对Na+/H+逆向转运的促进作用高于耐盐的胡杨。据此推测,H2S是通过上调杨树根系胞质膜Na+/H+逆向转运体系(H+泵和Na+/H+逆向转运体),促进Na+和H+逆向跨膜转运,并且,H+泵通过抑制去极化激活的离子通道来限制盐诱导的K+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群众杨 k+/na+平衡 naHS 非损伤微测技术
原文传递
盐胁迫对蓖麻Na^+、K^+吸收分布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 姚舸 钦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566-12570,12606,共6页
[目的]探讨蓖麻的耐盐机制。[方法]比较了栽培蓖麻淄蓖6号和天然生长于滨海盐碱地的野生蓖麻体内K+、Na+的分布特点、叶绿素荧光参数、植株生长状况和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对NaC l处理的响应。[结果]野生蓖麻较栽培蓖麻具更明显的喜盐特性;... [目的]探讨蓖麻的耐盐机制。[方法]比较了栽培蓖麻淄蓖6号和天然生长于滨海盐碱地的野生蓖麻体内K+、Na+的分布特点、叶绿素荧光参数、植株生长状况和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对NaC l处理的响应。[结果]野生蓖麻较栽培蓖麻具更明显的喜盐特性;蓖麻的耐盐机制在于促进K+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进而维持叶片的K+/Na+平衡;通过维持光系统Ⅱ的稳定性进而维持盐胁迫下叶片的光合速率。[结论]该研究为蓖麻在盐碱滩涂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盐胁迫 k+/na+平衡 渗透调节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花后盐与渍水逆境对小麦植株钾钠吸收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春芳 姜东 +2 位作者 蔡剑 戴廷波 曹卫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56-4764,共9页
以扬麦12和淮麦17为材料,研究花后渍水、盐胁迫及盐渍逆境条件对离子平衡、小麦籽粒淀粉及营养器官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盐渍处理下,小麦叶片和茎鞘Na+含量快速上升,K+含量相对下降,K+/Na+比快速下降,导致离子平衡失调和Na... 以扬麦12和淮麦17为材料,研究花后渍水、盐胁迫及盐渍逆境条件对离子平衡、小麦籽粒淀粉及营养器官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盐渍处理下,小麦叶片和茎鞘Na+含量快速上升,K+含量相对下降,K+/Na+比快速下降,导致离子平衡失调和Na+离子毒害;花后渍水、盐胁迫及盐渍处理降低了籽粒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花前营养器官可溶性总糖转运量和转运率,从而抑制籽粒灌浆,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下降,淀粉含量降低,尤以盐胁迫和盐渍处理更为严重;盐胁迫和盐渍处理对淮麦17的抑制作用大于扬麦12,其中盐胁迫和盐渍处理导致成熟期淮麦17籽粒重分别下降60.3%和61.1%,而扬麦12下降46.6%和43.7%;此外,盐胁迫对扬麦12影响大于盐渍处理,而盐渍处理对淮麦17影响大于盐胁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盐渍 k+/na+平衡 淀粉 蛋白质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西伯利亚白刺根系生长及K^+/Na^+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晓倩 李焕勇 +3 位作者 杨秀艳 武海雯 刘晓威 张华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89,99,共8页
【目的】探讨西伯利亚白刺根系生长特征及根系中K+/Na+平衡与NaCl胁迫的关系。【方法】以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0(对照),100,200,300,400 mmol/L NaCl处理对其植株生物量积累、分配,根系形态特征及根系中K+、Na+、Cl-积累情... 【目的】探讨西伯利亚白刺根系生长特征及根系中K+/Na+平衡与NaCl胁迫的关系。【方法】以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0(对照),100,200,300,400 mmol/L NaCl处理对其植株生物量积累、分配,根系形态特征及根系中K+、Na+、Cl-积累情况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叶、冠层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而400 mmol/L NaCl处理明显降低了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茎、叶、冠层生物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长、平均直径、表面积及根尖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300 mmol/L 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根系平均直径和表面积较对照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400 mmol/L NaCl处理下根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幼苗根系对Na+、Cl-和K+的吸收增加,但K+/Na+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结论】低浓度(≤200 mmol/L) NaCl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可以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并通过增加根系离子含量提高根系渗透势差来适应盐胁迫;高盐(400 mmol/L NaCl)处理下则通过提高根系对K+的选择性吸收来降低根系中K+/Na+,从而降低单盐毒害作用,提高其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西伯利亚白刺 根系生长 k+/na+平衡
下载PDF
胡杨PeSOS1对拟南芥盐诱导H_2O_2信号途径的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美娟 王洋 +7 位作者 申泽丹 马旭君 撒刚 邓澍荣 刘丹丹 张玉红 沈昕 陈少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91,98,共14页
【目的】研究胡杨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通过H2O2信号途径对盐胁迫的感知和适应作用。【方法】克隆胡杨质膜SOS1基因(PeSOS1),并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比较野生型和转PeSOS1基因拟南芥在100mmol/L NaCl胁迫下的萌发率,根长,干质量... 【目的】研究胡杨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通过H2O2信号途径对盐胁迫的感知和适应作用。【方法】克隆胡杨质膜SOS1基因(PeSOS1),并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比较野生型和转PeSOS1基因拟南芥在100mmol/L NaCl胁迫下的萌发率,根长,干质量,K+、Na+和Ca2+含量,活体植株根尖离子流(K+、Na+和H+)的流动情况,H2O2的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抑制剂对根尖离子流的影响,分析100mmol/L NaCl胁迫下异源表达PeSOS1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耐盐性的差异。【结果】在NaCl胁迫下,转PeSOS1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萌发率、根长和干质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转PeSOS1基因拟南芥K+和Ca2+含量也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而Na+含量较野生型拟南芥低。100mmol/L NaCl处理后,转PeSOS1基因拟南芥中K+和Na+的平衡(K+/Na+值)与NaCl胁迫前相比下降幅度较小。转PeSOS1基因植株在NaCl胁迫下能更快地产生H2O2,并使抗氧化酶保持较高的活性。SOS1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根尖离子流的变化有明显影响,用质膜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抑制H2O2的产生)处理后,转PeSOS1基因拟南芥根尖K+内流减弱,Na+外流和H+内流增强,植株维持K+和Na+平衡的能力减弱。【结论】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PeSOS1基因可促进H2O2快速产生,维持了SOS1mRNA的稳定性,调控了K+和Na+平衡,并激活了抗氧化防御系统,因而显著提高了其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盐胁迫 转基因拟南芥 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 H2O2信号 k+/na+平衡 离子流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西伯利亚白刺幼苗Na^+、K^+分配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晓倩 李焕勇 +2 位作者 杨秀艳 刘正祥 张华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量的静态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结果]表明:(1)短期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Na^+含量,其中,叶中Na^+含量是根中的3倍以上;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含量保持稳定或上升;(2)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Na^+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根中K^+/Na^+差异不显著;(3)离子流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系Na^+的外流;对照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K^+净流量分别为156、159 pmol·cm-2·s-1,差异不显著;300 mmol·L-1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K^+的内流,净流量为-370 pmol·cm-2·s-1。[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西伯利亚白刺通过叶片对Na^+区隔,加强根系对Na^+的外排和K^+内流,进而维持植株根系K^+/Na^+的相对平衡,以此适应盐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naCL胁迫 离子流 k^+/na^+平衡
下载PDF
沙枣幼苗根尖离子流对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升 张华新 +1 位作者 陈秋夏 杨秀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9-496,共8页
为了进一步从离子动态运输方面了解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耐盐机制和揭示沙枣种源间的K^+/Na^+平衡调控差异,该研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测定银川种源(盐敏感型)和阿拉尔种源(耐盐型)沙... 为了进一步从离子动态运输方面了解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耐盐机制和揭示沙枣种源间的K^+/Na^+平衡调控差异,该研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测定银川种源(盐敏感型)和阿拉尔种源(耐盐型)沙枣幼苗根系在3种不同NaCl处理方式下的离子流:1)在1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的Na^+和K^+离子流;2)NaCl瞬时处理后的K^+和H^+的动态离子流;3)先NaCl胁迫24 h,再用Na^+/H^+逆向转运体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和K^+通道抑制剂氯化四乙胺(TEA)处理后的Na^+和K^+离子流。结果表明:NaCl胁迫24 h后,沙枣根系Na^+和K^+外排净流量显著增加,并且银川种源沙枣幼苗根系Na^+净流量显著低于阿拉尔种源,净流量分别为720和912 pmol·cm^(–2)·s^(–1),而K^+外流净流量显著高于阿拉尔种源。瞬时NaCl处理后,沙枣根系K^+的外流迅速增加,并且银川种源的K^+外排净流量始终高于阿拉尔种源,而H^+由内流转为外排,阿拉尔种源的H^+净外流量大于银川种源。NaCl和NaCl+Amiloride处理下,阿拉尔种源沙枣幼苗Na^+外流的净流量均大于银川种源,但K^+外流的净流量均小于银川种源,而在对照和NaCl+TEA处理下,Na^+和K^+的净流量在两个种源间无明显差异。研究证明NaCl胁迫造成根系Na^+积累和K^+外流,沙枣幼苗为减少Na^+积累,通过根系Na^+/H^+逆向转运体将Na^+从体内排出,并且耐盐型种源沙枣幼苗根系在NaCl胁迫时能更好地维持体内的K^+/Na^+平衡,其原因主要在于具有较强的Na^+外排能力和较弱的K^+流失。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发掘优良耐盐沙枣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naCL胁迫 离子流 种源 na+/H+逆向转运体 k^+/na^+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