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初探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明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8年第5期32-35,共4页
青少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帮助青少年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 青少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帮助青少年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三个层面的策略:发现优势、发挥优势和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罪犯人性观发展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景璐石 冯军 +2 位作者 徐科 蒋宪君 孟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63-864,共2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罪犯人性观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狱所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RPHN)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测评。并选取相匹配的180名大、中、小学男生... 目的了解青少年罪犯人性观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狱所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RPHN)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测评。并选取相匹配的180名大、中、小学男生做对照。结果青少年罪犯在值得信任因子上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青少年罪犯人性观与罪犯受教育程度、入狱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P<0.01)。青少年罪犯人性观的愤世嫉俗因子项与其心理健康中抑郁、敌对两因子项呈显著相关性(P<0.05)。青少年罪犯人性观的值得信任因子项与其心理健康中偏执因子项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罪犯的人性观发展,与其本人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教育方式以及管教场所的心理、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青少年罪犯人性观也影响着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罪犯 人性观 心理健康 调查
下载PDF
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爽 陈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 目的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扩散型、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劳教被试在4个同一性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1.375,P<0.05),接近一半的劳教被试属于扩散型(42.20%);②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承诺维度(除人际探索外)和自尊、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劳教被试的人际探索、人际承诺和探索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探索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③2×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被试类型和自我同一性类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主效应显著(被试类型:F自尊=19.54,P<0.001,偏η2=0.115和F社会适应能力=13.85,P<0.001,偏η2=0.085;同一性类型:F自尊=4.48,P<0.01,偏η2=0.082和F社会适应能力=4.59,P<0.01,偏η2=0.084),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劳教人员(t=4.28,t=3.80;P<0.001);在两组群体中,获得型青少年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扩散型和早闭型(P<0.05),延缓型显著高于扩散型(P<0.05)。结论青少年劳教人员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两个群体的同一性状态对其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青少年劳教人员 中学生 自我同一性 自尊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父母支持与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莉 李静雅 赵景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52,共7页
以446名服刑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青少年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其情绪适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较低;(2)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 以446名服刑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青少年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其情绪适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较低;(2)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显著正向地预测其生活满意度;(3)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支持和抑郁、生活满意度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服刑后青少年的父母支持既可以直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又可以通过提升其公正世界信念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青少年 父母支持 情绪适应 公正世界信念
原文传递
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章皎洁 扬曦 +3 位作者 张旭 王飞燕 李焱 胡泽卿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未成年犯管教所300名男性青少年犯进行集体测评。结果青少年犯具有典型精神质(P)人格特征的占40.3%,典型神经质(N)的占25.3%...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未成年犯管教所300名男性青少年犯进行集体测评。结果青少年犯具有典型精神质(P)人格特征的占40.3%,典型神经质(N)的占25.3%,高于一般人群的12.5%;典型外向(E)的占12.0%,掩饰性(L)高分(>61.5)占8.0%,低于一般人群的12.5%。与全国同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男性青少年犯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较高,而外向性(E)、掩饰性(L)得分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城乡无显著性差异。外向性(E)不同的青少年犯,P分、N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多偏离正常;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地域来源的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青少年犯群体中人格类型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克人格问卷 青少年犯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矫正对未成年犯暴力风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肖玉琴 赵辉 +3 位作者 文凤 路浩 刘英斌 杨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矫正对未成年暴力犯暴力风险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某未成年监狱中随机选取中高风险的未成年暴力犯50名,其中24人进入矫正组,26人作为对照组。对矫正组进行认知行为团体矫正(每周1次,共10次),对照组处于日常服刑状...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矫正对未成年暴力犯暴力风险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某未成年监狱中随机选取中高风险的未成年暴力犯50名,其中24人进入矫正组,26人作为对照组。对矫正组进行认知行为团体矫正(每周1次,共10次),对照组处于日常服刑状态。在矫正前后对两组施测青少年暴力风险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和冷漠无情特质量表。结果:在青少年暴力风险量表总分上,测量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对照组在矫正前后测的差异不显著,而矫正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得分。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上,测量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对照组在矫正前后测差异不显著,而矫正组在矫正后的分值显著大于矫正前。在ICU得分上,测量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矫正能够显著降低未成年暴力犯的暴力风险水平,提升共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暴力风险水平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矫正
原文传递
重整性羞耻视阈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7
作者 陈泽浩 王鹏飞 《警学研究》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机制存在教育措施失衡、融入性目的受阻以及教育力量缺失等问题,有必要加以创新。重整性羞耻理论关于羞耻、融入以及社群的论述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机制发展均具有启发意义。因此,应当探索重整性...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机制存在教育措施失衡、融入性目的受阻以及教育力量缺失等问题,有必要加以创新。重整性羞耻理论关于羞耻、融入以及社群的论述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机制发展均具有启发意义。因此,应当探索重整性羞耻理论并加以借鉴,构建行为羞耻教育、融入社会教育等新的教育内容,并创新教育主体选择方法,以达至更好的教育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教育矫正 重整性羞耻 恢复性司法 融入社会
下载PDF
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未成年暴力犯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肖玉琴 张卓 +1 位作者 赵辉 杨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715-1720,共6页
目的:由Wong和Gordon开发的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VRS-YV)属于目前罪犯风险评估中第四代暴力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有效评估青少年犯的暴力和再犯风险及一段时间后风险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将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我国未成年暴力犯... 目的:由Wong和Gordon开发的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VRS-YV)属于目前罪犯风险评估中第四代暴力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有效评估青少年犯的暴力和再犯风险及一段时间后风险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将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我国未成年暴力犯中并评估其信效度。方法:将量表翻译为中文并在原作者指导下发展出中文访谈提纲,以196名未成年犯为被试,对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评分者信度为0.90,校标关联效度分析表明,VRS-YV与PCL-YV的总分呈显著正相显著(r=0.77)。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VRS-YV的三因素结构(不良行为、人际攻击和家庭问题),可解释总变异的47.7%。结论:VRS-YV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未成年暴力犯
下载PDF
新时代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路径探析
9
作者 余丽 孟凡玉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始于未成年人失足时,直至其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当前,未成年犯再社会化面临教育感化效果不佳、“二次污染”风险大、犯罪标签效应影响等诸多困境。为最大化挽救未成年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应当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 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始于未成年人失足时,直至其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当前,未成年犯再社会化面临教育感化效果不佳、“二次污染”风险大、犯罪标签效应影响等诸多困境。为最大化挽救未成年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应当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探索未成年犯前科消灭制度、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心理疏导等路径,助力未成年犯顺利复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再社会化 路径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程序的法治化
10
作者 王晓华 周谢昊蕙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4期32-43,共12页
《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同构建了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制度,但由于缺少程序法的规制,当前的教育矫治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前端处置不力。当前在程序法中几乎没有与保护处分相关... 《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同构建了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制度,但由于缺少程序法的规制,当前的教育矫治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前端处置不力。当前在程序法中几乎没有与保护处分相关的内容,对于保护处分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和实施程序都缺乏配套规定,专门学校在实践中异化、矫治教育的社会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实现保护处分机制的效果、无法弥补一元化形事司法格局的罪错未成年人处置方向。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契机之下,应当将保护处分纳入罪错未成年人处置的司法体系中,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中加入保护处分的相应制度,与现有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衔接,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罪错治理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处分 罪错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法修改 特别程序
下载PDF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的构建
11
作者 陈翰林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近年来,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事件频现网络,引发社会广泛担忧,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兴起热议,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建设成为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将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级,但因缺乏个体行为考量,划分标准... 近年来,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事件频现网络,引发社会广泛担忧,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兴起热议,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建设成为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将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级,但因缺乏个体行为考量,划分标准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宜将罪错行为划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触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等四级,相应地建立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并衔接紧密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分级干预 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人司法
下载PDF
未成年罪犯循证矫正流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臣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33,共7页
通过应用“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矫正理念,构建未成年罪犯循证矫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未成年罪犯矫正质量和矫正现代化水平。基于未成年罪犯犯罪行为特点的实证分析,通过矫正对象筛选、基本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矫正项目的协商与计划... 通过应用“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矫正理念,构建未成年罪犯循证矫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未成年罪犯矫正质量和矫正现代化水平。基于未成年罪犯犯罪行为特点的实证分析,通过矫正对象筛选、基本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矫正项目的协商与计划、相关证据的检索与分析、矫正项目的研发,可以构建起未成年罪犯循证矫正的可行流程。未成年罪犯循证矫正流程应用最终可以在矫正对策层面类型化,经过矫正效果评估的验证和检测,为未成年罪犯矫正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现代化矫正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罪犯 循证矫正 矫正项目 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自我欺骗对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影响:黑暗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婧 冯树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64,共7页
目的: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和攻击模型理论,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探讨自我欺骗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黑暗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AQ攻击性问卷、黑暗三联征调查量表、SDQ-12对668名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自我欺骗、黑... 目的: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和攻击模型理论,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探讨自我欺骗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黑暗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AQ攻击性问卷、黑暗三联征调查量表、SDQ-12对668名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自我欺骗、黑暗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呈两两正相关(r=0.297,0.498,0.431;P<0.001);(2)黑暗人格特质在神秘化、操纵预测攻击行为中中介效应作用显著,间接效应比重分别为53.77%、85.39%。结论:未成年犯自我欺骗呈现神秘化倾向。神秘化型自我欺骗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未成年犯攻击行为,还能通过黑暗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攻击行为;操纵型自我欺骗对攻击行为没有直接影响,全部通过黑暗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自我欺骗 黑暗人格特质 攻击行为
下载PDF
未成年犯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宗辉 杨萌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7-47,共1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涵丰富,且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得到不断完善,但其在适用于未成年犯时仍然存在诉讼观念有偏差、制度适用不灵活、量刑指导不规范以及未强调未成年犯道德自觉性等诸多问题,需要对制度进行深刻解读并对困症加以解决。...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涵丰富,且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得到不断完善,但其在适用于未成年犯时仍然存在诉讼观念有偏差、制度适用不灵活、量刑指导不规范以及未强调未成年犯道德自觉性等诸多问题,需要对制度进行深刻解读并对困症加以解决。在未成年犯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司法机关应当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准确把握未成年犯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标准,对其负面效应加以克服和消解,从强化理念、完善制度两方面予以修正,以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目标进而贯彻落实少年司法理念,实现挽救、教育和改造未成年犯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认罪认罚从宽 少年司法 犯罪预防
下载PDF
未成年犯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向东 马丹英 胡静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状况,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的157名未成年犯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成年犯生活事件...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状况,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的157名未成年犯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成年犯生活事件发生频度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的是: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72.0%),与人打架(68.8%),被人误会或错怪(66.2%),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63.1%),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62.4%);②不同受教育程度未成年犯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③不同职业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分、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5,2.491,4.308,2.548;P<0.05或0.01);④不同刑期未成年犯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3,2.888;P<0.05);⑤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父母离异时间、不同抚养对象、不同犯罪类型未成年犯ASLEC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Pearson相关分析示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现正相关(r=0.175,0.246,0.162,0.214;P<0.05或0.01)。结论未成年犯负性生活事件多来自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人打架、被人误会或错怪、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等,其中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是农民、学生、刑期≥3年的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的频度与受影响的严重性更高,其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下载PDF
广东省犯罪青少年成瘾物质使用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醒 李永辉 曾红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5-220,225,共7页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干预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随机抽取6个监区,调查抽样监区的在所犯罪青少年750名,通过自填问卷采集数据,并进行描...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干预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随机抽取6个监区,调查抽样监区的在所犯罪青少年750名,通过自填问卷采集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704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影响因素。结果: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报告率为28.13%,初次使用成瘾药物的年龄为(13.66±2.53)岁。氯胺酮的尝试使用率及经常使用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入所前经常吸烟、有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低得分的犯罪青少年,其成瘾药物使用率高;男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在不同饮酒情况、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的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8);入所前未与父母同住女犯的成瘾药物使用率(75.86%),高于入所前与父母同住女犯的使用率(40.00%)(P=0.019)。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朋友使用成瘾物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有无朋友劝用成瘾物质是影响男犯使用成瘾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犯罪青少年使用成瘾药物的情况不容忽视,尤其是新型毒品的使用。应加强对入所前有吸烟和饮酒行为的犯罪青少年成瘾药物使用的干预,培养青少年的同伴影响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成瘾药物 新型毒品 影响因素 同伴
原文传递
青少年罪犯的犯罪心理调查及启示
17
作者 章琰 邵晓顺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对监狱563名青少年罪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犯罪心理突出地表现为是非观念不清、情感冲动、情绪控制能力差;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罪犯的犯罪心理存在差异性与共同性,暴力型青少年罪犯犯罪心理最为严重,性欲型青少年罪犯次... 对监狱563名青少年罪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犯罪心理突出地表现为是非观念不清、情感冲动、情绪控制能力差;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罪犯的犯罪心理存在差异性与共同性,暴力型青少年罪犯犯罪心理最为严重,性欲型青少年罪犯次之;青少年罪犯的年龄、教育程度、服刑时间与犯罪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年龄与犯罪心理的关系较为复杂,教育程度越高犯罪心理越薄弱;服刑时间与犯罪心理的变化基本不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养育方式正确与否,学校教育是否兼顾思想与道德,社会是否提供正向影响,交友环境是否良好,都是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罪犯 犯罪心理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未成年犯与中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海 白学军 +1 位作者 郑志龙 王毅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本文采用停止信号范式,对停止信号范式是否适用于未成年犯,以及未成年犯与中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是否有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未成年犯的信号反应概率随着停止信号延迟(SSD)的增加而增加;未成年犯在停止信号反应时(SSRT)上比中学生... 本文采用停止信号范式,对停止信号范式是否适用于未成年犯,以及未成年犯与中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是否有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未成年犯的信号反应概率随着停止信号延迟(SSD)的增加而增加;未成年犯在停止信号反应时(SSRT)上比中学生要显著地长,而在无信号反应时(NSRT)上比中学生要显著地短。结果表明,停止信号范式适用于未成年犯;未成年犯的抑制控制能力比中学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中学生 抑制控制 停止信号范式
下载PDF
论我国适合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的完善——以英美法为借鉴 被引量:2
19
作者 隋军 佘恋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为了实现监督未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目标,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的设置应该坚持矫正与控制并重、关注未成年犯差异和突出社区力量三个原则,通过增设相关社区矫正项目实现项目多样化、矫正有序化。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未成年犯 矫正项目
下载PDF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飞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省市中,基本上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管理制度,而是与成年犯混同操作,这既不利于提高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又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预防与矫...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省市中,基本上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管理制度,而是与成年犯混同操作,这既不利于提高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又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预防与矫正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构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该制度构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非监禁刑 社区矫正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